日媒:蘋果三星手機供貨量首下滑 華為崛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導 日媒稱,全球智慧型手機兩大企業美國蘋果和韓國三星電子2016年的供貨量預計將首次轉為減少。

在功能上難以凸顯差異、智慧型手機日用品化的背景下,取代兩強以低價為武器的中國手機廠商擴大了市場份額。

日本的零部件廠商也在加強對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的銷售攻勢,日趨成熟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10日報導,基於美國IHS Technology等調查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市場預測數據,加上面向零部件和製造裝置廠商的走訪調查,對2016年的供貨量預期進行了統計。

預計市場份額排第2位的蘋果的供貨量將超過2億部,但低於2015年2.3億部的供貨量。

預計位居首位的三星的供貨量也將低於2015年的3.2億部。

報導稱,蘋果去年秋季發售的主力機型「iPhone6s」的銷售狀況不佳,1-6月的供貨量同比減少了十幾個百分點。

關於將於今年秋季發售的新機型,不少觀點認為「估計功能不會大幅擴充」(證券分析師)。

根據新機型的銷售動態,2016年的供貨量也有可能比上一年減少1成左右。

三星將專注於收益性較高的半導體和顯示器等零部件的供應。

加上重視收益性的銷售姿態,這也造成了手機銷售的減少。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除了智慧型手機兩強之外,索尼和LG電子等美日韓的智慧型手機廠商的供貨量被認為都將出現減少。

報導稱,大型智慧型手機廠商一直通過提高數據處理能力和顯示器的解析度等功能擴充來拉動全球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長。

但是,除了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功能外,面向尋求高功能的消費者的普及也漸漸告一段落。

在全球的供貨量方面,預計2016年約為15億部,同比增長7-8%左右,但是與至今保持2位數增長相比,成長勢頭已經減弱。

在新興國牽引的手機市場中,以低價格為武器的中國廠商正在增加存在感。

預計華為技術2016年的供貨量將同比增長2成,增至1.3億部。

小米、聯想和中興通訊(ZTE)等中國主要10家智慧型手機廠商的供貨量合計將同比增長15%左右,增至5.5億部左右,與兩強蘋果與三星的合計供貨量不相上下。

報導稱,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除了國內需求外,還在擴大對東南亞、印度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國的出口。

2018年前後中國手機廠商的供貨量很可能占全球整體的一半以上。

在市場結構發生改變的背景下,將蘋果等大型廠商作為客戶的日本零部件廠商也在加緊應對。

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用液晶面板廠商日本顯示器在中國深圳開設研發中心,致力於與當地廠商的共同開發。

TDK、村田製作所、阿爾卑斯電氣和京瓷等電子零部件廠商也將加強面向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的銷售攻勢。

在中國,華為技術等廠商正在積極獲取最新技術,例如搭載2個攝像頭,配備快速充電功能等。

中國當地的手機零部件廠商也正在崛起。

作為智慧型手機大腦的半導體和顯示器等零部件,很多智慧型手機廠商選擇採用大陸或台灣產零部件。

估計日本企業將遭遇激烈的訂單競爭。

蘋果三星手機供貨量首下滑 華為崛起(圖片來源:《日本經濟新聞》網站)

【延伸閱讀】揚眉吐氣!蘋果開始向華為交數億美元專利費

騰訊科技 郭曉峰 5月9日報導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公布的許可備案登記信息顯示,去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

這意味華為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

在手機專利方面,蘋果、三星、華為、高通、愛立信、中興等都是擁有大戶。

尤其是高通、愛立信,每年的專利費都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去年,愛立信專利收入同比大增46%,而幾乎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專利授權的高通自然就更不用說了。

據了解,去年華為與蘋果公司達成一系列專利許可協議,覆蓋GSM、UMTS、LTE等無線通信技術,雙方的專利數量此次也是首次被公開。

在通信業,兩個公司簽訂專利許可時,專利許可數量多的一方要向數量少的一方收取專利費。

去年年底,愛立信與蘋果簽署了專利授權協議,根據雙方協議,未來7年蘋果將向愛立信支付專利費。

據投資銀行ABG Sundal Collier的一份報告中稱,預計愛立信將在iPad和iPhone營收中收取大約0.5%的專利費。

此前,愛立信在對蘋果的專利訴訟時曾要求蘋果每年支付2.5億至7.5億美元的專利費。

今年年初,華為也與愛立信許可對方在全球範圍內使用自身持有的標準專利技術。

作為續簽協議的一部分,華為自2016年起將基於實際銷售向愛立信支付許可費,當時網曝未來5年華為將向愛立信支付接近30億美元的專利費。

從此次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信息來看,華為專利許可數量要明顯多於蘋果,所以蘋果要向華為支付專利費用。

目前,華為與愛立信在專利儲備上的量級與等級不相上下,按照愛立信與蘋果的專利許可費用來估算話,蘋果每年至少向華為支付數億美元的專利費。

至於具體金額,華為官方在回復騰訊科技求證時稱,雙方簽有保密協議,不便透露。

持續高額研發投入使華為積累了較強的專利實力。

據了解,華為2015年研發投入92億美元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占銷售額的15%,已經超過蘋果的85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3.5%。

目前,華為累計中國申請專利52550件。

而專利申請數量並不意味著一家企業在專利上面的積累和優勢,被授權的專利才可以擁有真正話語權,尤其是在國際領域的專利訴訟案中,都是以海外被授權專利為法律依據點。

蘋果向華為支付專利費也是基於此原因。

根據華為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華為累計已授權專利30924件。

各區域均保持了穩定增長。

美國授權專利5052件,其中2015年新增授權1268件;累計歐洲各國授權專利11474件,其中2015年授權2247件。

華為消費者BG去年共申請專利9000件。

其中,中國申請6200件,境外申請2800件。

同時已經獲得中國專利授權2000多件,歐美等境外專利授權1100多件。

需要指出的是,近幾年對於專利的重視已不僅僅是華為一家,面對出海遭遇的專利訴訟,其他國產品牌也開始加速儲備,小米公司便是最典型的案例。

2014年下半年,小米手機的火爆銷售就因侵犯愛立信專利權而遭受重挫。

汲取教訓後,今年2月,小米從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公司大手筆買了332件美國專利,之前其還收購了博通公司的一些無線通信專利。

國際知名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晶片專利申請量在過去18年里則實現了23倍的驚人增長。

分析人士指出,數量上中國已成為晶片專利申請第一大國,在晶片領域取得的突破從側面反映了國產智慧型手機已經開啟了「逆襲」模式。

但在國內,專利保護及監管上仍有漏洞,蘋果向華為支付專利費一方面說明中國企業在全球專利話語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刺激其他國產品牌尊重專利保護並加速專利儲備。

去年,網傳中興、華為向包括小米、vivo、OPPO、步步高在內的手機廠商廣發「律師函」,指稱後者侵犯了其WCDMA專利。

對於此次華為是否會向國內廠商收取專利費用,華為相關人士表示,國內智慧財產權環境還不健全,不便透露更多信息。

(2016-05-10 08:02:00)

中新網5月4日電 5月4日,華為在北京LAVIN玫瑰里•太陽公元,以「青春, 妙不可『顏』」為主題召開了2016新品品鑑會。

全新7英寸消費級旗艦產品——攬閱M2青春版正式亮相,側邊指紋成為其最大的亮點。

同時,ClariVu2.0螢幕顯示技術、3GB大運存、8核處理器以及超大容量電池、4G全網通等強大賣點也引起業界關注。

與此同時,華為還推出了10.1英寸的攬閱M2青春版,讓華為平板手機的產品線更加完善。

華為憑藉創新技術提升用戶體驗,融合了高性能與超輕便,面向年輕時尚的消費群體推出了一款融合平板與手機的跨界產品。

值此,華為攬閱M2家族已經有攬閱M2 8.0、攬閱M2 10.0、攬閱M2青春版10.1,以及攬閱M2青春版7.0多個成員,組成了科技與時尚結合的大家族。

華為攬閱M2青春版國內官方指導售價為1499~2099元,攬閱M2青春版7.0有珍珠白、淡雅金、靜謐藍、水晶粉四種配色,而攬閱M2青春版10.1則有耀石黑、珍珠白兩種配色。

華為攬閱M2青春版將於5月5日在華為商城、華為天貓旗艦店、京東、蘇寧易購、國美在線、1號店開放預售,5月11日正式開售;同時,線下1000多家華為體驗店、手機通訊門店也將在5月11日開放預售,5月19日現貨開售。

鎖定7英寸大屏 「7寸臉」被玩壞

此次發布的攬閱M2青春版被稱為是一款「比手機更強大、比平板更便攜」,集娛樂、工作、通訊於一身的平板、手機跨界產品。

隨著消費者使用需求的不斷增加,大屏產品越來越受到青睞。

華為正是根據用戶需求在7英寸這一平板和手機合理尺寸的交匯點,推出了7英寸的華為攬閱M2青春版。

7英寸是能夠一手掌控、放進口袋的最大尺寸,也是能夠享受大屏體驗的便攜尺寸。

華為不僅為攬閱M2青春版配備了解析度達到1920 X 1200 FHD的全高清LTPS螢幕,帶來細膩的畫質,而且具有全視角表現能力和極佳的色彩表現的視覺體驗效果。

獨特的ClariVu2.0顯示增強技術,能夠濾除對人眼不利的過量藍光,有效保護視力,增強用戶的觀影、閱讀等瀏覽體驗。

與此同時,兼顧螢幕低功耗,讓產品的續航能力表現優異。

從7英寸出發,品鑑會現場不僅設有青春照片牆、電話亭等創意的產品體驗區,華為還邀請媒體玩起了「7寸臉」的測顏值活動。

據悉,通常來說最佳的人臉黃金比例為182mm~186mm,而7英寸攬閱M2青春版能遮住的正是標誌的臉龐。

媒體們紛紛在現場測試自己的顏值,完美覆蓋小臉亦或是為準備瘦臉而勵志。

而在線上也發起了「7寸臉」挑戰,趣味十足。

「7寸臉」或將成為新型炫小臉的方式。

易用性升級 側邊指紋功能最搶眼

攬閱M2青春版作為華為攬閱M2系列家族的新成員,不僅傳承了攬閱M2系列創新與時尚結合的風格,還力圖玩出新花樣。

其中,FPC新一代側邊指紋解鎖技術成為最搶眼的賣點。

華為不僅首次將觸摸式側邊指紋功能引入平板手機,而且在解鎖、操控、安全上均有所突破,具有同級別產品所不具備的優勢。

增強型解鎖識別算法使熄屏解鎖快至0.7秒、多角度靈敏解鎖識別。

來電、通知欄、拍照均可通過指紋一指靈控。

存儲在獨立晶片中的指紋信息和華為晶片級安全解決方案,為指紋安全提供強大的保障。

配置方面,除了側邊指紋,華為攬閱M2青春版也是非常均衡、高效,採用高通驍龍8核64位處理器,低功耗與高性能取得絕佳平衡,3GB大運存秒速處理各類視頻、遊戲、圖形設計軟體,帶來暢快體驗。

4360mAh大容量電池、高效持久的電池續航,使得大屏快感可以放肆享受。

同時,4G全網通的通訊功能是與平板電腦的最大區別。

完美覆蓋4G時代六模十八頻,輕鬆掌握移動通訊。

雙卡雙待隨心盲插,工作生活兩不誤。

一體化的設計語言,多彩時尚的外觀,華為攬閱M2青春版直擊年輕時尚消費群體的心理訴求,用高顏值、高配置和低價格打造「玩出新花樣」的平板手機。

重新定義「平板手機」 打造業內新標準

智能終端已然成為了每個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對大屏、性能、續航和便攜性的要求讓華為攬閱M2青春版應運而生。

然而儘管7英寸產品早已成為市場的新星,卻一直創新不足。

華為攬閱M2青春版的發布,以關注消費者應用需求和情感體驗的全新方向,以高性能的創新產品,重新定義「平板手機」,打造業內新標準,為市場帶來更多生機和想像空間。

除了7英寸的攬閱M2青春版,本次品鑑會推出的10.1英寸攬閱M2青春版同樣吸睛,它擁有全高清IPS顯示屏,搭載高通八核64位高速處理器,提供6660mAh超大容量電池,為大屏愛好者提供更多選擇。

中新網巴黎4月30日電 (記者 龍劍武)繼倫敦首發後,華為公司在法國巴黎繼續推廣其2016年旗艦產品P9手機。

此次華為聯手德國百年相機品牌徠卡公司,率先在手機上應用徠卡鏡頭和相關技術,在歐洲尤其是法國市場展開「雙攝魅力」的新一輪攻勢。

據悉,華為與徠卡通過獨家協議,聯合設計和開發了黑白和彩色雙攝像頭,圖像質量及色彩由徠卡與華為共同調校,讓新款的P9手機能夠提供徠卡級的專業拍攝效果。

這也是徠卡鏡頭和相關技術首次應用到手機上,開啟了徠卡攝影的一個新品類。

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曾斷言,如今全球每年有數十億張照片來自智慧型手機拍攝,拍照已成為高端智慧型手機的最重要功能之一。

華為選擇徠卡作為合作夥伴,就是為了賦予P9先進的技術標準和優質的拍照效果。

徠卡法國公司執行長穆蘭在巴黎P9發布會上表示,雙方未來將在智慧型手機鏡頭、成像質量、用戶體驗上不斷創新,同時在銷售渠道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法國《回聲報》分析稱,歐洲人尚未搞清楚「華為」的正確發音,這個中國品牌就已經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此次華為藉助徠卡的相機品牌效應,志在開創手機攝影的新局面。

P9的徠卡雙鏡頭的確邁出了一大步,同時也可能意味著像素競爭的終結。

有評論認為,如果說華為打造高端的拍照手機是一種引導消費潮流的策略,那麼選擇在歐洲發布新品則是基於提升品牌形象的考慮。

因為,歐洲市場一直是華為海外布局的重點。

華為西歐消費者業務總裁戢仁貴在巴黎發布會上對此毫不諱言。

他說,對於任何想要建立國際知名度的高端產品而言,歐洲市場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影響力。

有鑒於此,華為將歐洲視為海外市場的重中之重。

研究公司GFK的數據顯示,至2015年底,華為手機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10%,僅次於三星和蘋果,位列第三。

在被視為高端市場的歐洲,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華為在五大市場份額由2014年的第六名躍居第二名,位列蘋果之後。

另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華為手機去年在西歐的銷量增長了51%,在西班牙和義大利分別占據11%和12%的市場份額。

同期,三星和蘋果則分別增長2%和15%。

華為在歐洲市場的發展勢頭迅猛。

但在法國,華為仍暫時落後於三星、蘋果和索尼。

華為西歐地區總裁彭博介紹說,華為法國的目標是通過推出P9和P9Plus兩款高端手機,在2016年內將市場份額翻倍,將其市場占有率由去年的4.9%提升至10%,在年內搶占法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第三把交椅」。

法國歐洲廣播一台的報導稱,華為毫不掩飾其在法國的雄心壯志。

為此,除了平媒和網絡,華為還將首次在法國電視媒體發動宣傳攻勢,此舉旨在進一步擴大品牌知名度。

當然,華為最終會靠產品說話。

該公司全球員工有近一半在研發部門工作,已令其開發的智慧型手機產品足以與世界手機巨頭相抗衡。

【延伸閱讀】外媒:華為要做全球高端品牌 放言5年內超蘋果三星

華為P9廣告(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導 外媒稱,本月由華為投放的廣告為P9的一系列推廣活動拉開了帷幕。

華為把自己定位為高端智慧型手機消費品牌進行大力宣傳。

據英國《金融時報》4月28日報導,斯嘉麗·詹森一臉愛慕地凝視著金屬機身經過噴砂工藝處理的華為P9智慧型手機的雙鏡頭。

這位好萊塢明星為該產品拍了一則廣告。

按智慧型手機銷量計算,這家私人公司如今已經在全球排名第三。

華為已大膽放言,要在5年內超越蘋果和三星電子,做到全球第一。

與消費設備相比,華為更為知名的是電纜、路由器和交換機。

它在2003年才開始製造較為廉價的大眾手機,為其電信運營商客戶包括電訊盈科、沃達豐和Emobile等貼牌製造手機。

華為1987年剛成立時是一家電話交換機製造商,後來逐步發展為一家業務廣泛的公司,僱傭了17萬名員工,電信設備銷量大約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

但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球首席營銷官張曉雲表示,華為希望不僅僅因設備本身而為人所知。

華為相信,其手機的技術質量可以媲美市場領軍者,但感覺缺乏品牌知名度。

為此該公司斥巨資開展廣告宣傳活動,比如聘請詹森以及演員亨利·卡維爾、模特卡莉·克勞斯和足球明星萊昂內爾·梅西代言。

華為還與其他品牌合作。

P9配備了高端相機公司徠卡的攝像頭,華為的一款智能手錶鑲嵌了施華洛世奇的寶石,華為的平板設備採用了哈曼卡頓音效。

張曉雲表示:「對我們來說,打造高端品牌不僅僅為了賺錢;它還與我們自己的自我形象有關,與打造華為全新的視覺表達有關。

她說:「不同之處在於,現在我們決定打造一個品牌,而不是只做一些廣告宣傳。

外界對華為的廣告宣傳活動看法不一。

獨立的戰略顧問、蘋果公司原中國及亞洲營銷負責人尼克·阿諾德表示:「我不反對酌情聘請代言人,但當你有了一系列迪卡普里奧的廣告的時候——我認為他們會因此知道你,但我也認為頂級消費者會想得更多。

他們會想:『如果沒有報酬的話,斯嘉麗·詹森真的會選擇華為嗎?我懷疑這一點。

』」

「許多公司使用名人,而不是擁有一個健全和接地氣的品牌理念。

北京智庫網際網路實驗室(China Labs)創始人方興東表示,廣告活動從根本上來說並不重要:「他們將獲得關注,這很重要。

但真正重要的是擁有一款具有競爭力的手機。

然而,無論廣告作用怎樣,華為的手機賣得不錯。

華為在國內市場的銷量與新秀小米匹敵,在全球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去年華為智慧型手機銷量增長44%,至1.08億部,這讓華為成為首家年出貨量超過1億部的中國公司。

這種發展之快甚至讓華為自己的高管都感到意外。

今年早些時候,當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預計華為手機銷量將在兩到三年里在全球排名第二、在四到五年里全球排名第一的時候,外界表示懷疑。

在最近華為年度分析師大會上被問及余承東所說的目標時,即便是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也表示:「至今為止,中國面向消費者還沒有一個全球高端品牌,我們以此為目標,可能需要5-10年。

我們有可能(超過三星和蘋果),但我們不確定能否實現。

自2012年美國國會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委員會指責該公司代表中國政府竊取機密以來——華為對此予以否認——華為一直被禁止在美國銷售其大型電信設備。

自那以來,華為基本上將重點轉向歐洲和新興市場。

分析師表示,華為尋求成為全球品牌意味著該公司有可能擴大其智慧型手機的利潤率——除了市場領軍者以外,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利潤非常低。

野村證券的中國科技行業專家黃樂平表示,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擁有差異化產品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你可以把價格定得更高,然後你可以在研發上投入更多錢,從而進一步擴大差異化」。

他說:「品牌是逐步積累起來的資產,迄今沒有中國公司在這方面取得成功。

(2016-04-28 08:19:00)

【延伸閱讀】日媒:華為對抗蘋果三星 展開中高端手機市場攻勢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導 日媒稱,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華為技術4月22表示2016年將力爭使智慧型手機供貨量同比增長30%,達到1億4000萬部。

華為憑藉中高端機型在中國市場展開攻勢,搶奪了韓國三星電子的市場份額。

今後還將致力於強化品牌效應,進一步攻占國內外市場。

據日經中文網4月25日報導,2016年華為將更加重視中高端機型的開發,並通過提高品牌形象,擴大面向大眾的中端以下機型的銷售。

華為計劃將中高端機型的銷售率從2015年的30%提升至55%以上。

除了主力的中國市場以外,華為還將主攻亞洲和西歐市場,力爭將海外營業額比率提升至40%以上。

基於這一戰略,華為推出了2016年第一款旗艦手機「P9」,並於4月起在全球發售。

P9是一款高端機型,由華為與德國相機公司徠卡(Leica)聯合開發。

以萊卡這一老字號品牌為賣點,凸顯華為p9的高端質感。

華為自2015年起開始加速投入高端機型,對抗美國蘋果和韓國三星主導的高價產品。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華為搶占了三星大量的市場份額。

三星在2014年之前一直穩居中國市場第二位。

但在華為的攻勢之下,2015年三星被擠出前五。

另一方面,華為突飛猛進,2015年的出貨量(美國IDC調查)占據14.5%的市場份額,同比猛增了4.8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華為手機

(2016-04-25 10:16:0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文看清華為起訴三星幕後始末

【知呱呱—智慧財產權服務和運營電商平台】5月25日,華為官方正式對外宣布,將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韓國三星公司的智慧財產權訴訟,包括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

向海外突圍:國產機盯上印非26億人口

◎每經記者 孟慶建 2015年12月4日,研究機構IDC發布報告稱,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增長將首次降至10%以下,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需求開始趨緩。中國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達9成,購買需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