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辦「中芯國際」到第四次創業,這位年過70的老人到底圖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09年11月10日,時值中芯國際技術研發的關鍵時刻,張汝京在行業競爭對手台積電的壓力下,引咎辭職,黯然離開了他一手創辦的中芯國際。
此後四年,中芯國際必須分四期,向台積電支付2億美金的罰款,並向台積電轉讓10%的股權。
同時,張汝京需要簽訂三年內不准踏入半導體領域的競業協議。
不簡單的晶片
晶片,半導體元器件的總稱,承擔著運算和存儲功能,是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大腦」。
晶片生產過程的精細度被稱為「製程工藝」,它以晶圓為基底,上面集成了幾千萬個電晶體,這些集成電路的精細度越高,製程工藝就越先進(數字越小)。
目前全球頂尖的製程工藝是3nm,這也是台積電(台灣)與三星(韓國)正重點攻克的技術。
納米製程可理解為刻錄在晶圓上的電路線寬。
若電路線寬過小,將會因構成電路的絕緣膜過薄而導致絕緣效果破壞。
隨著納米製程工藝的發展,半導體集成電路的規模將會達到極限,目前的頂尖晶片製造企業都在不斷地挑戰和逼近這個極限。
同時,晶圓投產、晶片研發和製造的成本,也會隨著製程工藝的不斷精進而大幅增加!
如晶圓廠的建立費用非常高,一般在數十億美元以上,這也是很多晶片設計企業選擇晶圓代工的主要原因。
晶片的生產過程,大致可分為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四個環節。
其中,晶片設計採用的主流軟體是EDA,作為IC設計和電路板設計領域的上游工具,在業內被稱為「電子工業之母」。
而製造、封裝、測試三大環節都需要專用的精密儀器,尤其是製造過程所需的光刻機,該設備的核心元器件基本都掌握在美國手中。
張汝京與中芯國際
1948年出生在大陸的張汝京,跟著父母隨國民黨到達台灣。
他從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先後取得了工程學碩士和電子學博士學位。
1977年,張汝京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參與了美國、日本、新加坡、義大利等國的多個大型晶片建廠項目,積累了豐富的晶圓建廠經驗。
1997年,在德州儀器工作20餘年的張汝京選擇回國,他立志在祖國大陸創辦一家世界級的晶圓製造企業,此時的張汝京年近半百。
考慮到台灣優良的創業條件,張汝京在台灣首先成立了世大半導體公司。
該公司在三年後順利實現盈利,一躍成為台灣第三大晶片代工企業,僅次於台積電和台聯電。
2001年,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這個比張汝京早十年辭去德州儀器副總裁的台灣傳奇企業家,已經將台積電經營成為全球頂尖晶片製造商。
張忠謀找到張汝京商談世大半導體的收購事宜。
最後,世大以50億美元被台積電收購,張汝京提出的條件是世大的第三個晶圓廠要在大陸建立。
後來台積電沒有兌現承諾,偏執的張汝京毅然放棄了台積電的股份,離開了他親手創建的世大和台積電,滿懷赤忱地回到大陸建廠。
跟著他回到大陸的還有100名海外人才和300名台灣半導體領域的人才。
當時大陸的晶片製程工藝停留在0.5微米(即500納米)的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至少30年。
2001年,張汝京在上海張江工業園創辦了中芯國際,它是中國內地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
張汝京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
僅僅13個月,中芯國際便擁有了0.25微米製程技術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將晶片工藝第一次推進到了納米級別,締造了內地晶片製造的奇蹟。
為保證中芯國際的長遠和穩定發展,中芯國際建立了1500個單元樓,用於建立社區和學校。
中芯國際的學校覆蓋了從幼兒園、小學到高中。
當時,中芯國際生產線的員工可以到上海大學的微電子學院讀書獲取學位,極大地鼓舞了員工的士氣。
三年時間裡,張汝京建立了四條8英寸產線和一條12英寸產線。
2003年8月,中芯國際即將在香港上市的關鍵時刻,台積電在美國起訴中芯國際,要求賠付10億美金。
理由是專利侵權(其實是藉口「商業機密」),因為中芯國際有很多工程師是從台積電帶過來的。
其實據業內猜測,台積電起訴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中芯國際的發展。
後來,為了防止事端進一步擴大,雙方達成庭外和解,中芯國際6年分期向台積電支付1.75億美元。
2004年,中芯國際同時在美國和香港上市,並躋身全球晶片代工前三甲。
2005年,台積電第四次向中芯國際提起訴訟,理由是沒有履行之前的合約內容(實際是中了台積電的「合同陷阱」)。
2009年,連續虧損了10個季度的中芯國際獲得了美國32nm的技術許可。
這一年的9月,中芯國際與台積電長達6年的官司,以台積電的勝訴而告終。
2009年11月10日,時值中芯國際技術研發的關鍵時刻,張汝京在行業競爭對手台積電的壓力下,引咎辭職,黯然離開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與台積電達成場外和解,分四年四期將2億美金支付給台積電,並向台積電轉讓10%的股權。
這一年中芯國際凈虧損9.6億美元,巨額的罰款加上創始人的離開無疑令中芯國際雪上加霜。
張汝京再踏「芯」征程
2014年,沉寂了五年的張汝京,在別人的邀請下成立了上海新昇半導體,為防止與台積電衝突,做大矽片項目。
三年後,張汝京任期結束,與董事會管理層就產品的量產發生分歧,再次離開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這一年,張汝京已經年近70了。
2018年,張汝京將征戰地點選在了青島,他聯合青島澳柯瑪,投資150億在青島成立了芯恩半導體公司,專門生產8英寸和12英寸晶片,他開始了人生中的第四次創業。
2020年,美國進一步加重了對華為的制裁力度,晶片類產品必須經美國同意才能出售給華為(關於「美國產品」的詳細定義,請參考我的相關文章)。
美國政府意圖通過此舉,切斷華為公司所有自研晶片的生產渠道,將華為海思扼殺於襁褓之中。
我們知道,華為海思本質上是一家晶片設計企業。
如果說華為海思在EDA設計方面尚能自產;但若沒有合適的代工企業,就無法對設計的晶片進行製造、封裝和測試,這無疑會使華為面臨進退維谷的境地。
最近,關於「台積電和中芯國際斷供華為」的猜測屢見不鮮。
美國針對華為發布「晶片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禁令,導致晶片製造的核心設備——光刻機的供應出現問題,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為了生存或無法向華為提供生產所需的晶片。
相關的話題總能吸引一波又一波的熱點。
這種現象的本質,是中國內地的晶片技術沉澱的不足,晶片行業的發展需要大批的「張汝京」和更多的「中芯國際」,需要更多半導體、微電子、集成電路等高科技領域的人才做支撐。
2020年,芯恩半導體的8英寸晶圓將批量投產,張汝京的晶片征程還在繼續。
中美雙方圍繞「晶片技術」的貿易戰正日益加劇,而這位72歲的老者仍在默默踐行著一個赤子對中國晶片未來的承諾,不斷續寫自己人生的傳奇。
激盪30年 這三位中國人改變世界晶圓代工格局
如果華為系是中國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那麼美國系半導體之於晶圓代工領域,便是黃埔軍校般的存在,曾供職於德州儀器的張忠謀與張汝京,以及 AMD 的梁孟松,不約而同投身晶圓代工,書寫近 30 年風雨參...
「晶片大王」張忠謀,他創辦台積電稱霸全球,台積電有多厲害?
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市場上一些最著名的晶片就是由台積電生產的,如華為麒麟晶片、蘋果A系列晶片,高通晶片等,都是由台積電生產的。在全球晶片代工領域,台積電市場份額高達52.7%,可謂一枝...
全村人希望的中芯國際,依然道阻且長
作者公眾號:BOO聊通信本文為能扼住華為命運咽喉的台積電,是怎樣煉成的?的姊妹篇,可先行閱讀。2020年,是共和國成立的第71個年頭。今非昔比,中國如今已經是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舞台上的重...
創業30年,台灣「半導體教父」這一次真的退了
在今日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說,他度過了人生最興奮最愉快的30年,感謝大家給自己機會。話畢,全場響起長達近一分鐘的掌聲。這位老人也在會後正式離開台積電,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於張...
純國產芯要來了!為什麼台積電措手不及?
不但英特爾的美光晶片,甚至還傳出台積電都要停止生產微軟晶片的消息,斷掉合作的ARM晶片,為海思提供底層架構。 但在通信晶片、手機晶片、手機系統三個方面的斷供帶來的影響不是很大,現在更多網友關心華...
台積電前干將梁孟松入伙,中芯國際能否擠入晶圓代工前三位?
一則半導體行業的傳言在沸沸揚揚近一年後終於塵埃落定。10月16日晚,中芯國際(00981)發布公告稱,已委任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梁孟松為公司聯合執行長,原...
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3次創業只為造最好的「中國芯」
被喻為國家「工業糧食」的晶片是信息產業的核心,關係到國家安全。目前我國生產的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穩居全球首位,但裡面的核心晶片我們卻嚴重依賴國外,每年進口晶片花費的外匯遠遠超過石油。其先進的晶片...
晶片競爭白熱化 | 中芯國際追趕台積電,夸父逐日?
中國目前正在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晶片製造就是其中的關鍵之一,沒有先進的半導體工藝就不可能有半導體晶片的發展。大陸這邊最先進的還是SMIC中芯國際,而在全球晶圓代工產業中,台積電這幾年來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