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指數飆升5.7%,是時候布局最強硬科技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周創業板指回暖,晶片板塊指數周四漲幅高達5.7%,領漲市場。

這波回調過後,核心科技股大多已經有了相當的安全墊,並進入了許多機構投資者的調研視野。

君臨認為,一旦疫情穩定,科技股將再次走出牛市急先鋒的走勢。

目前,似乎已到了較好的布局時點。

我們前幾天發過一篇介紹大基金二期開投的研報,今天我們繼續深入挖掘,看看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優質標的。

大基金的全稱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截至目前一共發了兩期,撬動市場資金高達萬億級別,堪稱晶片市場中的核彈。

投資晶片股,一定要跟著國家隊走。

而考察大基金投資結構,發現投資主要是在晶片製造方面,其中晶片製造領域的投資占比高達67%,設計類的投資占比17%,接著封裝測試類的投資占比10%。

大基金之所以在製造領域投資最多,是因為在整個晶片領域中製造占了大頭,不投他還能投誰?

那晶片製造到底哪家強?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

1

關於晶片製造就不得不說德州儀器,因為這既是晶片製造的起點,同時我國晶片製造與之也有深厚淵源。

1930年,德州儀器成立,目前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模擬電路生產商之一。

2019年,德州儀器收入高達144億美元,凈利潤50億美元,規模已經很龐大。

故事要從1947年說起,這一年傑克·基爾比進入米爾沃基中心實驗室工作,在這裡,基爾比可以接觸到世界最先進的電子產品。

後來基爾比認為電晶體才是電子產品的未來,並且想把各種電子器件做在一塊半導體上,從而壓縮半導體的體積和生產成本,而這其中的關鍵材料就是矽。

可是中心實驗室並不想把錢花在矽上,為了實現理想,基爾比從中心實驗室離職,希望找到願意支持他項目的公司。

從中心實驗室離職後,基爾比面試了IBM、摩托羅拉和德州儀器等公司。

後來在1958年基爾比進了德州儀器,也是在這一年,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誕生。

基爾比給同事演示他的新發明,他對一塊集成電路輸入一個10伏的電壓,然後示波器顯示了一個振幅為0.2伏和1.2兆赫頻率的震盪波,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

雖然這塊晶片丑是丑了點,但是成功證明了將電子器件集成在晶片上是可行的,這可是一次偉大的革命。

後來基爾比因為這個發明,在200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集成電路率先在美國發展起來,但在製造方面並非一直保持領先優勢,因為製造除了技術,成本也很重要。

戰後的日本生產技術水平提升很快,生產晶片已經沒問題,同時生產成本明顯比美國低。

於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後來集成電路生產漸漸轉移到日本。

到1986年,日本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生產國。

可是沒過多久,日本經濟在90年代出現危機,於是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地又轉移到韓國和我國台灣。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美國來做晶片設計,亞洲來生產。

亞太地區成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在不包括日本的情況下,2017年亞太地區半導體銷售額2488億美元,全球占比60%。

而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消費電子生產和消費國。

晶片的生產包括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三大環節。

如今晶片生產大概分為兩種模式,分別是IDM模式和垂直分工模式。

什麼是IDM模式?

IDM模式就是全都自己干,自己設計,公司有自己的晶圓廠,自己製造,自己進行封裝測試。

通常採取IDM模式的公司,一般都是規模非常大的公司,例如英特爾和三星。

而垂直分工的話,通常某家公司就專門只做其中的一個環節。

例如兆易創新專門做晶片設計,中芯國際專門做晶圓製造,華天科技專門做封裝測試。

亞當斯密說,專業分工效率更高,所以目前主流的是採用垂直分工模式,畢竟整個晶片產業鏈實在太大,專業做好其中的一環就已經很不錯了。

目前,晶片設計龍頭是美國的高通、英偉達和AMD公司。

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美國的晶片設計公司營收占全球同行的53%。

在國內,晶片設計的龍頭是聯發科、海思和紫光集團等。

在晶圓製造方面,台積電是行業絕對龍頭,市場占有率高達56%。

而大陸主要的晶圓製造公司是中芯國際和華虹宏力。

其中台積電已經能夠實現7nm製程,中芯國際主要是28nm。

另外,在下游封裝測試上,長電科技、華天科技和通富微電已經排到全球前10。

所以在晶片製造和封裝測試上,中國還是很有優勢的。

2

我國的晶片製造與美國的德州儀器也頗有淵源,因為關鍵人物就出自這裡。

1955年,24歲的張忠謀進入半導體行業。

1958年,張忠謀加入德州儀器,同時他也是德州儀器中的第一個中國員工。

在張忠謀進入德州儀器的時候,公司年營業額還不到1億美元。

不過很快德州儀器就發展成了一家國際巨頭,2019年收入已經高達144億美元。

在1972年,德州儀器有6萬員工,而此時張忠謀已經坐上了德州儀器副總裁的位置。

張忠謀把年輕時大部分時光給了德州儀器,到1985年,54歲的張忠謀辭職回到台灣。

很快,在1987年張忠謀創立了台積電。

台積電的業務主要是做晶圓代工,打破過去晶片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都全做的模式。

所以張忠謀就是創立代工生產模式的那個人,事實證明,很成功。

那什麼是晶圓代工?

簡單來說就是專門給別人生產晶圓,別人設計晶片,台積電製造晶片,甚至封裝測試也交給其他公司,台積電就專門做晶圓這一個環節。

英特爾公司的晶片是自己設計,自己製造,而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則是自己設計,然後把製造給到台積電。

超微半導體設計做得好,台積電製造成本低,質量做得也好,所以台積電製造出來的產品比英特爾更好,價格更便宜,台積電也很快演變成國際晶片製造巨頭。

在2011年,台積電在28納米製程的市場份額高達80%,可謂一騎絕塵。

2018年,台積電成功量產7納米晶片。

因此,在晶片製造上,台積電絕對世界領先。

另外,台積電使用的設備也是尖端設備。

台積電的光刻機來至於阿斯麥,刻蝕機來至於應用材料,薄膜沉積設備來自於東京電子,這些都是半導體設備的頂尖企業,代表世界晶片生產設備的最高水平。

還有,為台積電提供矽片的公司主要是日本住友、環球晶圓、信越半導體和德國創世電子,都很有實力。

製造牛,大客戶也多,目前台積電最大的客戶是蘋果,公司賣給蘋果的晶圓占比17%。

其次是華為,華為占比10%,另外高通占比5%。

也難怪在2019年,台積電的營收高達1.07萬億新台幣,大概相當於2449億人民幣,凈利潤3453億新台幣,相當於790億人民幣。

台積電的成功使張忠謀成了台灣的半導體教父。

張忠謀的成功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話:有志不在年高。

我們發現國內頂尖的半導體企業,好些都是在國外工作多年,晚年回國創業,並成功逆襲。

張忠謀如是,中芯國際的張汝京,還有中微公司的尹志堯,都是晚年成功逆襲的典型案例。

這告訴我們,年輕人不一定要急著創業,積累經驗也很重要。

3

國內晶圓代工的另外一家重要公司是中芯國際,創建者是張汝京。

與張忠謀一樣,張汝京長期在德州儀器工作,而且一干就幹了20年,不過在德州儀器工作期間他與張忠謀交集並不多。

張汝京在德州儀器的主要工作是建廠房,後來由於公司業績不好,德州儀器開始裁員,49歲的張汝京失業。

接著,張汝京來到台灣創業,建立了世大半導體公司。

當張汝京進入台灣晶片市場一看,發現張忠謀的台積電已經深耕了十多年,實力已經很雄厚。

這讓我們想起了《讓子彈飛》里湯師爺的一句話:晚了,前幾任縣長把鵝城的稅收到九十年以後了,也就是西曆2010年,咱們來錯地方了。

初創的世大半導體自然是競爭不過根基深厚的台積電的,後來台積電併購了世大。

有陰謀論說張汝京與張忠謀不和,張忠謀陰謀併購了世大半導體,後來張汝京出來澄清說是台積電給的價格不錯,自願被併購。

至於實情怎樣,我們又怎能知道。

不過從後續兩人之間的恩怨糾葛上,也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2000年,張汝京回到上海,繼續他的晶片夢,他創辦了中芯國際,還是做晶片代工,所以業務和台積電是一樣的。

張汝京早年在德州儀器工作,自然也積累了很多人脈,於是他從德州儀器買進了一批先進設備。

中芯成立不到1年,就試產0.18微米的晶片,並且在2002年量產。

很快,中芯國際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廠。

在2年的時間裡,中芯國際提出近200項專利申請。

台積電一看:咦?這些專利技術怎麼和我們公司的核心技術那麼類似?

加上中芯國際的快速崛起,張忠謀也不願意看到養虎為患。

於是張忠謀開始起訴張汝京,說張汝京從台積電挖走的人帶走了台積電的關鍵技術。

這場皮一扯就扯了6年時間,在2009年終於有了結果。

2009年,美國法院判中芯國際敗訴,賠償台積電2億美元和10%的股權,同時要求張汝京離職。

沒辦法,敗訴7天後,張汝京辭職,並且3年內不能玩晶片。

不玩就不玩,不做晶片難道就混不下去了?

2010年,張汝京又建立LED廠。

3年滿後,在2018年張汝京成立芯恩半導體公司。

張汝京的履歷告訴我們:人生就是要折騰,不是在建廠,就是在建廠的路上。

這讓我們想到了平頭哥蜜罐:不是在干架,就是在去干架的路上。

雖然張汝京離開了中芯國際,但公司還在,實力也還在。

目前,中芯國際是我國大陸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全球排名第五。

2018年,中芯國際營業收入230.6億元,凈利潤9.2億元。

從營收來看,規模已經相當大。

到2019年,中芯國際14nm製程晶片量產成功,距離山頂的7nm僅一步之遙。

而就在2019年,中芯國際以1.4億美元向阿斯麥購買了一台EUV光刻機,可用於7納米的研發。

相信中芯國際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除了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也頗具規模,也是我國重要的晶圓代工企業。

1996年,上海華虹微電子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由華虹微電子和日本NEC合資成立華虹NEC,總部位於上海,主要業務是做存儲器晶片。

2005年,在香港成立華虹半導體公司,而華虹NEC就成為華虹半導體的全資子公司。

到2011年,華虹半導體和宏力半導體合併。

2018年,華虹與大基金聯合,用25億美元在無錫建設一座300mm晶圓廠。

目前,華虹第一大股東是上海華虹國際有限公司,而第二大股東就是大基金。

如今的華虹在上海有三個8寸晶圓廠,分別是華虹一廠、二廠和三廠,三個廠月產能達到175萬片。

其中,二廠月產能高達60萬片,三廠月產能50萬片。

目前華虹的平均製程是246納米,明顯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華虹的主要產品是ENVM,也即是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主要用於單片機(MCU)和智慧卡晶片。

2018年,公司ENVM業務收入3.61億美元,占公司收入的39%。

華虹的晶片大概50%在國內銷售,20%賣到美國。

大家都知道,對於晶片生產,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設備,一條晶片生產線,70%的投入都是在設備上。

因此我們會發現對於做晶片代工的企業來說,固定資產很多。

例如中芯國際,2019年固定資產541億元,占總資產的47%,幾乎一半是固定資產。

還有台積電,2019年公司的物業、廠房和設備高達1.352萬億台幣,而公司總資產為2.265萬億元,固定資產就占比近60%。

對於晶片製造企業來講,設備資產很關鍵,那麼折舊也就成為影響公司業績的一個重要因素。

例如中芯國際,2018年的折舊費用就高達9.95億美元,而這一年公司的利潤僅為0.77億美元。

因此對於晶片製造公司來說,折舊很關鍵。

4

無論是台積電還是中芯國際,又或者是華虹半導體,他們都是代工。

而在A股一些企業,就有做IDM模式的,例如華潤微、士蘭微、華微電子和揚傑科技。

我們先來看華潤微(688396),這家公司要從華潤上華說起。

無錫華潤上華半導體公司成立於1999年,運營6英寸MOS晶圓代工廠。

2000年,華潤微電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全面負責華潤集團的微電子業務。

到2008年,華潤上華和華潤微電子重組,設立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

2020年,華潤微科創板上市。

華潤微業務包括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

2018年,華潤微在中國半導體企業中排第十,並且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以IDM模式為主運營的公司。

2018年,華潤微晶圓製造收入26.74億元,占公司營收的43%,封裝測試收入為7.9億元,占公司收入的12.6%,因此晶圓製造是關鍵。

而在晶圓製造裡面,主要的公司是無錫華潤上華。

華潤上華2018年的總資產高達45.76億元,凈利潤3.3億。

我們說過,晶片製造是重資本運作,華潤微晶圓製造公司的資產規模往往都比較大。

其次是封測,封測也需要很多設備,所以做封測的華潤安盛總資產在2018年為6.9億元,規模也相對較大。

相比之下,做設計的華潤矽威2018年的總資產僅為0.76億元,華潤矽科總資產僅為0.38億元。

目前,華潤微有3條6英寸生產線,2條8英寸生產線。

華潤微還運營中國第一條4英寸晶圓生產線和第一條6英寸晶圓生產線。

除了華潤微,士蘭微(600460)也是一家規模頗大的IDM模式公司。

1997年,士蘭微成立。

2017年,士蘭微8寸線建設完成,開始量產。

並且計劃與廈門半導體共同投資220億在廈門建設兩條12寸65-90nm的晶片生產線和一條4/6寸半導體器件生產線。

截止2018年,士蘭微營收30億,其中功率分立器件營收14.75億,占比48.74%。

成立於1999年的華微電子(600360)也是一家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公司。

當前公司已具備4英寸晶片8萬片/月、5英寸晶片13萬片/月、6 英寸晶片6.5 萬片/月的生產能力。

2018 年,華微電子營業收入17.09億元,凈利潤1.07億元。

2019年,華微電子投資11.32億建設6英寸生產線和8英寸生產線,很明顯公司目前規模還小,生產還處於擴張階段。

成立於2006年的揚傑科技(300373)主營業務同樣是半導體分立器件,同樣也是採用IDM的經營模式。

2018年,揚傑科技收入18.52億元,凈利潤1.88億。

另外,在LED晶片項目上,三安光電(600703)是絕對龍頭,也是世界老大。

2018年,三安光電的LED晶片產量高達9112億顆,公司產能占到國內總產能的58%,絕對龍頭。

三安光電的創立者是林秀成,林秀成靠倒賣廢鋼鐵起家,後來結識了三明鋼鐵,雙方合資成立三安集團。

其中,三安光電成立於2000年。

2002年,三安光電公司第一片外延片研製成功。

到2003年,三安光電研製出我國獨立智慧財產權的LED晶片,打破了過去LED晶片全靠進口的歷史。

2008年,三安光電借殼天頤科技實現上市;

一直以來,三安光電公司高速擴展,2018年公司以333億元投資晶片和封裝。

到2019年,公司更是大動作不斷。

1月,興業信託、泉州金控、安芯基金計劃向三安集團增資不低於54億元。

10月,長江安芯準備以59.6億增資三安集團,長沙建芯向三安電子增資70億。

11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募資70億,格力電器出資20億。

連格力都看好,可見公司還是很優秀的,要知道董小姐可不是一般人。

在以上增資計劃中,其中安芯基金就是大基金與三安光電設立的。

大基金還以90億投資三安光電。

截止目前,大基金持有三安光電4.61億股的股票,持股比例為11.3%,是三安光電的第二大股東。

5

通常,電子系統包括傳感器、處理器、存儲晶片和執行器。

傳感器負責獲取數據,處理器負責處理數據,存儲晶片負責存儲數據,執行器負責執行處理器的結果。

其中存儲晶片大概占了半導體市場的三分之一,因此我們有必要重點來了解一下。

存儲晶片行業主要由三星、東芝、美光和海力士等國際巨頭壟斷。

存儲晶片分為快閃記憶體和內存兩類,而快閃記憶體又包括NAND FLASH和NOR FLASH,內存主要為DRAM。

那快閃記憶體和內存有什麼區別?

我們來做一個比喻,存儲晶片就是倉庫,而處理器相當於加工車間,數據就是原材料。

倉庫分為大倉庫和小倉庫,大倉庫是快閃記憶體,小倉庫是內存。

小倉庫就像一個臨時倉庫,距離加工車間很近,所以讀取數據的速度快,當然小倉庫的存儲空間也比較小。

大倉庫存儲數據多,儲存空間大,但讀取數據相對較慢。

在內存市場,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三家公司的市場份額高達90%,其中三星市場占有率就高達48%。

所以,國內存儲器需要加快發展,也是大基金重點扶持的對象。

在國內,存儲器的關鍵公司是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長江存儲規模做得很大,而且也有自己的晶片生產工廠。

2016年,長江存儲成立,而且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可以量產3D NAND Flash的廠商,還獲得了大基金的投資。

2016年由紫光集團聯合大基金、湖北省地方基金、湖北省科投共同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投資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240億美元,主要生產存儲器晶片。

到2019年,長江存儲可以實現64層產品量產。

目前,長江存儲產能已經達到1.5-2萬片/月。

另外,由兆易創新、王寧國與合肥產投簽訂協議成立合肥長鑫存儲,合肥長鑫項目總投資超2200億,非常巨大,主要就是做存儲器晶片。

其中兆易創新負責研發19nm工藝製程的12英寸晶圓移動型DRAM,只不過相比於長江存儲來說,兆易創新主要是做晶片設計,而長江存儲自己就有晶片製作。

我國晶片產業布局全,但是薄弱環節也不少,所以需要大基金來扶持。

而在整個晶片產業鏈中,製造環節可謂是占比最大,所以也是大基金重點布局的方向。

走,一起踏上晶片產業這輛快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片江湖——

2018年全球晶圓代工行業進行了一場重新洗牌,對全球半導體的發展格局有何深遠影響?8月29日晚,中芯國際正式公布2019年中報。財報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芯國際實現總營收100.36億元...

張忠謀落幕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6月5日,隨著台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18歲赴美讀書,進入哈佛大學,19歲在家人的規勸下放...

從中國晶圓代工廠發展史,看中國造芯往事

近幾年來由於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中國企業已日漸認識到了晶片產業對於中國的重要性,而晶片製造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中國的晶片製造產業起步雖晚,但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現已躋身全...

創業30年,台灣「半導體教父」這一次真的退了

在今日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說,他度過了人生最興奮最愉快的30年,感謝大家給自己機會。話畢,全場響起長達近一分鐘的掌聲。這位老人也在會後正式離開台積電,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於張...

尋找中國半導體

謝希德和張忠謀離開麻省理工校園,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卻懷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謝希德轉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後,苦讀2年便成功取得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令她興奮不已,可是韓戰已經爆發,美方對...

傳奇!他,命系中國半導體榮辱

這個暴熱的夏天,一部叫做《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動畫電影再一次點燃了我們內心的熱血。先來看這個片子短短几天締造的數字:截止8月2日中午12時,上映8天票房超過15億,豆瓣評分8.7分。「貓眼電影」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