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晶片巨頭的2018充滿不確定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2017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原因在於三大終端市場:PC,智慧型手機和數據中心的表現要優於2016年。

同時,我們注意到在2017年,推動半導體市場在全世界範圍內快速發展動力也在不斷增加,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正在成為推動市場增長的動力。

具體來說,諸如自動駕駛,工業物聯網這些市場正處於上升時期,對於存儲解決方案有著無與倫比的需求,而人工智慧則對高性能處理器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存儲器市場

2017年,存儲市場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整個半導體市場。

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存儲市場增長了80.5%,而半導體市場僅僅增長了35%。

同時,由於移動和伺服器設備對於DRAM的需求超出了供應量,因此2017年內存價格出現了顯著增加。

DRAM

2017年,作為DRAM市場的三大玩家,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受益最多。

根據統計機構DRAMeXchange的數據顯示,2017年DRAM市場的整體營收增長了16.2%,在2017年第三季度達到了創紀錄的192億美元。

其中,三星的DRAM業務收入增長了15.2%,達到了88億邁遠。

SK海力士的DRAM業務收入增長了22.5,達到了55億美元,美光的收入增長了21%,達到了40億美元。

分析機構IC Insights表示,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這三大該公司在DRAM市場占據了超過95%的市場份額,也使得這些該公司在2017年半導體公司收入排行榜中位居前五位。

Gartner的首席分析師Mika Kitagawa預計,DRAM的缺貨情況將會持續到2018年年底,這意味著三星在2017年和2018年都將成為收入超過英特爾的半導體的公司。

NAND

DRAMeXchange的數據顯示,NAND市場的收入增長了14.3%,在2017年第三季度達到了創紀錄的150億美元。

雖然NAND的價格保持穩定,但是由於季節性因素的影響,NAND和SSD的需求表現強勁,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在第三季度,三星,東芝和SK海力士環比分別增長了19.5%,18.1%和15.4%。

IHS負責NAND市場研究的總監Walter Coon表示,NAND市場將會在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這一段市場出現疲軟和季節性的需求降低,但是3D NAND市場的需求依然強勁。

隨著市場逐漸實現供需平衡,內存價格的上漲將不會成為常態,尤其是在供應商不斷增加產能的情況下。

因為,供應商想要賺取長期利潤,就必須要符合市場規律。

隨著物聯網市場的不斷發展,內存的需求還將會出現成長。

預計,內存價格在2018年將會出現適度的修正,但是並不會大幅度下滑。

美光和三星在2018年還會繼續看高DRAM價格嗎?

DRAM和NAND的最大區別在於,DRAM在需求是非彈性的,這也就意味著,需求並不會受到價格變化的影響,即便是在DRAM價格高漲的現在,也很難限制其需求。

優勢是PC和移動設備必須要使用一定數量的DRAM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性能,使得DRAM成為了電子設備中的必需品。

因此,PC中DRAM產品的短缺和移動設備中DRAM使用量的增加,也是從2016年6月以來,DRAM持續上漲的原因之一。

也進而推動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這三家公司的收入進入前五之列。

隨著智慧型手機中越來越多的圖形密集型應用的出現,以及數據中心等越來越多的採用機器學習等新技術,人們對內存的需求與日俱增。

尤其是AMD推出的顯卡和某些智慧型手機中採用的內存已經趕上了中端電腦,這些趨勢都表明,2018年,市場對於DRAM的需求並不會衰退。

DRAMeXchange預計,2018年,全球DRAM的供應量將會增長19.6%,

而缺貨情況也將會相伴相生。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DRAM供應商一直以來都遵循一種規則:將大部分的資金用於投資技術,而不是用於產能擴張。

雖然現在這些廠商都在建設新的DRAM製造工廠,但是從目前的進度來看,在2019年之前上線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這三家廠商在2018年也會保持很高的營收。

特別是,目前三星主要關注的是諸如10nm DRAM,DDR4X等高價值的產品。

2018年NAND市場會怎樣?

之前我們提到,DRAM的市場需求是非彈性的,但是NAND的需求是彈性的。

那麼自然而然的,隨著NAND價格的上漲,市場需求將會降低。

更何況,2017年NAND市場的供應短缺,主要原因在於技術的轉移。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除了三星,SK海力士這些廠商之外,NAND市場的參與者更多,競爭也更加激烈,英特爾,西數和東芝都有參與到這一市場。

因此也使得這一市場比DRAM市場競爭更加慘烈。

根據來自DRAMeXchange的數據顯示,去年,三星,SK海力士和東芝在這一市場都出現了環比15%左右的增長。

NAND市場2018年展望

對於2018年的NAND市場,分析師的預測並不完全相同。

一些人認為,2018年,NAND市場將會走向平衡,一些人則認為,2018年這一市場將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出現這種擔憂的原因在於,很多供應商都在大規模生產64層或者72層NAND的方式來擴大產能。

DRAMeXchange預計2018年,NAND的產能將會增長43%,而市場需求僅增長38%,顯然,這會造成供過於求,進而可能產生的一個後果就是價格下跌。

目前,在市場上甚至已經看到了一些苗頭,在2018年第一季度,美光的NAND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下降了3%,這顯然不是一個好兆頭。

不過這一確實對於三星的影響就會小很多,因為三星在3D NAND方面擁有很大的技術優勢,不過依然不排除在未來面臨來自美光的競爭壓力。

美光,2017年的盈利里程碑

像三星一樣,2017年,美光的營收也因為內存市場的影響創下了新高。

具體來看,連續六個季度以來,美光的財務報告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在2017年11月結束的美光2018財年第一財季的報告中顯示,美光的營收增長了11%,達到68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63億美元。

驅動這一增長的主要因素是DRAM市場需求的強勁,英偉達顯卡的銷量穩定增長,以及數據中心等因素的影響。

此外,美光在數據中心所使用的SSD產品方面也貢獻了創紀錄的財務表現。

進入2018年之後,很多分析師都在預測未來內存市場的走向。

很多人認為,隨著供應商供貨的增多,消費者的需求被滿足,這一增長勢頭將會放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之前所說,由於2018年新建的產能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來攀升,內存價格在短期內還是會保持在高位。

更何況,任何市場的衰退都不會出現斷崖式的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在2018年,人工智慧和更多物聯網產品的出現,將會進一步擴大內存的消費級市場。

比如,我們已經看到英偉達的顯卡,特斯拉的汽車都多內存提出了很大的需求。

分析師認為,這些都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光營收的增長,以汽車市場來說,車用內存是一種專用的內存,其價格也會更高。

隨著汽車,數據中心等細分市場的發展,分析師相信美光將會在這些市場持續增長。

2018年的美光又將如何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DRAM市場是一個非彈性需求的市場,2018年,DRAM市場依然會保持增長。

而美光作為這一市場中走在前列的投資者,也在推進下一代新技術。

2018財年第一季度,美光的1X DRAM已經實現了比較成熟的量產,預計將會在2018年年底超過上一代的20nm。

不過由於新技術的投入,美光表示,今年美光在DRAM市場的增長速度將會低於市場的平均值。

另一方面,在2018年的CES上,我們已經看到了未來DDR5技術的一些端倪,雖然這一產品在2020年之前都很難實現商用,但是相對於其上一代產品來說,將會消耗更低的功率。

在NAND產品方面,美光預計將會在2018財年的下半年推出第二代64層3D NAND產品,並在2018年下半年實現第三代3D NAND產品的試生產。

雖然美光並沒有透露其第三代3D NAND產品的細節,但是要知道,三星的第三代3D NAND產品是72層的。

美光認為,其NAND產品的增長速度將會比市場平均的增長速度高出50%。

從以上的情況我們能夠看到,美光一直在DRAM和NAND兩個產品方面進行持續的投入和產品更新。

英偉達與半導體行業趨勢

在2017年一月份舉行的產業峰會上,曾有觀點表示,物聯網,自動駕駛,5G,AR/VR和人工智慧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些技術將會在2025年帶來大概300億美元的市場。

除了5G之外,英偉達很早就關注以上其他幾點技術趨勢。

事實上,其生產的GPU目前在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領域具有很大的優勢,而英偉達還在研究GPU在物聯網尤其是工業物聯網方面應用的可能性。

Jon Peddie Research公司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詳細的分析了GPU在不同終端平台的應用情況。

從上圖中我們能夠看到,移動設備和電腦依然是GPU最大的應用市場。

目前,英偉達,AMD和英特爾是三家最主要的GPU供應商。

其中,英特爾出貨量占到整體市場的68%到70%,但是其提供的GPU主要都是集成在PC使用的處理器上的。

而英偉達提供的GPU則是獨立的GPU,占到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

獨立的GPU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圖形性能,而英特爾的GPU只能進行相對簡單的圖形處理。

在過去的幾年當中,英偉達將其獨立GPU廣泛應用到除了PC市場之外的人工智慧,智能駕駛,物聯網和工業等多個細分市場。

有很多分析師認為,現在的英偉達正處在第四次技術轉移的風口浪尖,有很多發展的可能,甚至將其比喻為十年前的蘋果。

在過去的2017年,我們看到人工智慧,電子競技這些領域助推英偉達的營收節節攀升。

這些增長點在2018年都將會繼續,同時,自動駕駛這一新的增長點也可能會爆發。

可以說,2017年的英偉達是不可戰勝的,而2018年也有著很多競爭。

在過去的三年,英偉達的營收增長了一倍多,從2015年的47億美元,增長到了2018財年的97億美元。

這一增長也是的英偉達進入了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的行列。

此外,英偉達強大的增長動力還來自於數據中心,英偉達在這一市場,在過去的六個季度中也出現了三位數的增長,此外,英偉達還見證了電子競技的日益普及。

電子競技領域需要更好的獨立顯卡來提供更高的性能,這一趨勢也是的英偉達為越來越多的客戶提供更具細分化的產品。

英偉達最新推出的 Volta GPU架構,受到了客戶的強烈反應,這一產品也促進了GPU在數據中心領域的收入,2018年,英偉達在這一市場的營收達到了20%。

2018年,英偉達將會繼續保持增長,但是由於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增長速度會方面。

目前來看,英偉達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英特爾,該公司正在與AMD尋求合作,以圖進入獨立GPU市場。

此外,英特爾的處理器還被谷歌應用到自動駕駛汽車當中。

不過,對於英偉達來說,值得高興的是,在2018年,我們將會看到搭載英偉達產品的汽車登台亮相,而英偉達還將推出自己的汽車平台,來幫助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

2018年,PC市場將如何影響半導體公司

從上文中,我們能夠看到,無論是美光還是英偉達,PC市場在其營收中依然占據著不小的比重。

英特爾和AMD在這兩大市場也都占據著不小的份額。

對於個人電腦市場來說,2017年是個不錯的一年,在這一年,PC市場銷量的下滑速度終於放緩了。

儘管傳統的台式機市場依然下滑,但是筆記本電腦和遊戲電腦的銷量增長很快。

雖然來自Gartner 和IDC對電腦市場的預測不盡相同,但是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對於2017年,Gartner預計全球PC的出貨量相比上一年將會下降3.2%,達到4億2500萬台。

而IDC給出的數據則是下降2.7%,達到4億2300萬台。

IDC表示,儘管內存缺貨,但是傳統電腦市場的表現已經超過了預期。

而2018年的情況將會更好。

Gartner預計2018年,PC市場的出貨量將會增長0.8%,達到4億2600萬台,而IDC則認為PC市場還會繼續下滑,同比下降4%,達到4億600萬台。

AMD 2018年能否維持增長

提到GPU,我們就不得不提到AMD。

作為英特爾在CPU領域,英偉達在GPU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AMD在過去兩年出現了顯著的增長。

整理AMD 2016年第一季度到最新的財季可以發現,其實AMD從2016年的第二季度開始已經是業績持續增長,營業額更是一路高歌。

而在利潤方面,雖然2016年公司巨虧1.09億美元,但是到了2017年公司開始轉虧為盈。

就產品而言,AMD近兩年頻繁發布各種新產品,消費端,不僅有AMD銳龍3系、5系、7系,同時還涵蓋高端Threadripper處理器,牢牢地把握著各個不同消費群的需求。

而顯卡方面,推出了「Vega」,專注於AI、遊戲設計和可視化等新領域。

在伺服器市場,發布EPYC,回歸數據中心市場;還推出了銳龍移動版處理器。

AMD預計其2017財年收入增長22.5% ~ 52億美元,而分析師預計這家晶片製造商2017財年收入同比增長23%。

不過,分析師預計,這一增長勢頭將在2018財年放緩至12.5%。

2017年12月,AMD與英特爾合作,為後者的遊戲移動PC平台提供獨立GPU。

這種合作關係可能會增加英特爾在PC處理器市場上的收入。

通過將其GPU與英特爾的處理器相結合,AMD可以很容易地提高GPU的市場份額,並與NVIDIA競爭。

在2018年,AMD也計劃推出很多新的產品,那麼AMD真的能夠在2018年與英特爾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嗎?

2017年對於AMD來說,是非常繁忙的一年。

在剛剛結束的全球科技盛會CES上,AMD推出了多款重量級產品,而且宣布大幅降價計劃。

高端Ryzen 7 1800X降價幅度達到40%。

大幅降價疊加英特爾處理器出現漏洞事件,綜合提升了公司Ryzen及Threadripper晶片與英特爾同類晶片的競爭力,有利於未來搶奪一定的市場份額。

同樣是在CES上,AMD的CEO蘇姿豐博士提到,Ryzen產品提供了可媲美英特爾酷睿i5-8400處理器和英偉達GT 1030顯卡的數據處理能力,但是它的價格要便宜120美元。

這將是那些希望省錢但又不願意犧牲計算能力的消費者的福音。

AMD在一個雙寡頭市場中運作,其目標不是通過推出最先進的技術來超越競爭對手,而是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給消費者提供更便宜的選擇,並幫助其贏得市場份額。

在2017,AMD的代工夥伴宣布了12納米的技術節點。

所以,AMD可能會提升其Ryzen系列從12納米節點到7納米。

目前AMD已經提供了12nm升級版的Ryzen台式機處理器樣品,這是在去年發布的,當時採用的是14nm製程工藝。

該晶片將從4月開始投入生產,採用Globalfoundries在去年公布的升級製程工藝。

與此同時,Ryzen 2設計也已經完成,但是AMD並沒有給出內部或者出貨日期的細節。

AMD的首款7nm GPU將是其Vega設計的一個版本,瞄準了機器學習。

AMD在GPU方面將追趕競爭對手Nvidia,後者在2017年推出Volta之後主導著這個新興的領域,Volta也成為其帶有專門針對機器學習硬體的首款晶片。

為什麼2017年對於英特爾很重要

最後,我們來看看英特爾。

雖然,2017年,三星憑藉存儲超越英特爾坐上了第一的寶座,但是英特爾並沒有坐以待斃。

它正在努力拓展自己的業務領域,抓住其他幾個市場:物聯網,5G,AR/VR和人工智慧。

在收購了Altera之後,由於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方面的強勁增長,英特爾2017年的營收相對於2016年來說,預計將增長4.4%。

隨著世界走向智能化和物聯網,英特爾在它認為互惠互利的領域,正在與它的競爭對手進行合作。

除了之前提到的與AMD進行的合作之外,英特爾還宣布了幾項汽車方面和5G方面的技術合作。

英特爾目前正在從以PC為中心向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進行轉型。

2016和2017,英特爾的公司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2018在公司的戰略中可以看到更多的變化。

華爾街分析師預計英特爾2018財年營收同比增長3%,達到638億美元。

然而,這種增長估計是基於目前的市場情況,並且會隨著不斷變化的增長趨勢而有所變化。

英特爾目前提供的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為蘋果的iPhone手機提供數據機。

該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CDMA數據機,並預計在2018年為iPhone提供CDMA數據機。

英特爾也在5G競爭中與高通競爭。

兩家公司都在2017推出了他們的5G數據機。

此外,英特爾正在與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合作進行自動駕駛項目的開發,該公司一直致力於自動加徽,也擁有最先進的AI(人工智慧)技術。

英特爾在2018會有怎樣的發展

除了新的市場,英特爾還可以在PC市場上繼續增長。

2018可以看到期待已久的10納米節點的推出,這將使英特爾成為領先的技術提供商。

英特爾在CES 2017上演示了10納米Cannon Lake桌面處理器的性能,但沒有透露關於10納米節點的信息。

事實上,英特爾在2017年底借推出了14納米的第八代Coffee Lake處理器。

現在,英特爾已經改變了其產品路線圖,將節點的過渡變得更長。

按照英特爾最初的計劃,在完成向新節點的轉換時不再在老節點上生產產品。

然而,2018年,我們可能會看到兩個節點共存。

2018年底,英特爾可能會推出10納米的第九代Cannon Lake或Ice Lake CPU,它們將與14納米Coffee Lake CPU共存。

如果英特爾進一步推遲其10納米的推出,將會失去其技術優勢。

英特爾的人工智慧創新

在全球PC出貨量連年下滑的大背景之下,作為PC行業的領軍者,英特爾一方面通過技術進步致力推動傳統PC行業發展;另一方面則通過積極開拓、多方合作,逐步確定了包括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精準醫療、5G等發力方向。

這些新的業務範圍里,英特爾最有可能憑藉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實現晶片業務能力提升。

聚焦自動駕駛領域,2017 年 3 月 13 日,英特爾宣布以 153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以色列公司 Mobileye。

在自動駕駛這種更細分的、基於核心技術的汽車市場,Mobileye的算法和數據就很有可能成為壟斷市場的巨擎。

有數據表示,Mobileye 的技術幾乎滲透進了主流汽車廠,特斯拉、BMW、通用、沃爾沃以及福特等汽車廠商都使用了 Mobileye 的產品。

而在人工智慧領域,英特爾在2017年8月份斥資3.5億美元收購深度學習企業Nervana Systems,這一舉動被視為英特爾人工智慧戰略的催化劑。

為了推動人工智慧性能瓶頸突破以及技術大眾化,英特爾建立了包括谷歌等巨頭公司在內的聯盟,同時與全球機構合作提供開發者培訓課程,從而構建涉及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教育培訓、應用優化等生態。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1508內容,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面楚歌,Intel還能重回巔峰嗎?

來源: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翻譯自marketrealist ,謝謝。時過境遷,昔日的半導體巨頭如今也在經歷業務增長放緩的困擾。雖然,目前英特爾在PC和伺服器晶片兩大細分市場依然占據著超過90%的...

世界第一易主!三星半導體超越英特爾

自從1993年以來,英特爾在半導體行業保持第一的領先優勢被打破,三星在2017 Q1度銷售額,竟然超過英特爾,成為24年來首次做到這一點的公司,也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產生震動。三星今年Q1表現強勢的...

2017年十大半導體公司

IHS Markit報導,半導體產業在2017年以驚人的速度收尾,創下14年來最高的同比增長率。2017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增長21.7%,達到4291億美元。

全球前15大半導體廠商榜單解析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原創昨天,IC Insights更新了2018上半年全球15 大半導體廠商銷售排名。在這15 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而且,有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