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英雄張汝京的晶片夢,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恩怨情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名聲鵲起的中芯國際的創立者是張汝京,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曾在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

中芯國際創始人 張汝京

2000年4月,52歲的張汝京帶著籌集到的10億美元和300多位台灣工程師回到內地,在張江打響了第一槍。

當時張汝京已經說服美籍太太,把家搬回上海,還把90多的母親劉佩金女士接到浦東(此時父親張錫綸已經仙逝)。

張汝京建中芯國際時,正逢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的半導體低潮期,中芯趁機購入了大量的低價二手設備,並趁天津摩托羅拉工廠經營不善,以低價換股的方式買下整個工廠。

以此為基礎,張汝京僅花了3年就建立起了4條8寸產線和1條12英寸生產線,這個速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史無前例的。

從2000年8月24日,中芯國際在浦東張江正式打下第一根樁,僅過了一年零一個月,就開始投片試產。


「嚴格而不嚴厲」是張汝京的個人魅力,是吸引許多半導體人才前來投效的關鍵。

英語成為中芯國際的第一語言,而中芯國際正是倚重這種人才多元化的優勢,迅速崛起。

在這種背景下,到了2003年,中芯國際已經衝到了全球第四大代工廠的位置,崛起速度令人咋舌。

由於張汝京在建廠初期聘請了100多位台積電的工程師,加上中芯國際的飛速發展,引起了台積電的警惕。

在中芯國際即將在香港上市的關鍵時刻,台積電在收集好證據後在美國加州起訴中芯國際,要求賠償10億美元。

而當時中芯國際的收入僅僅3.6億美元。

兩年後,漢芯事件被口誅筆伐,晶片產業走進了至暗階段。

中芯國際眼見無力回天,只得變相承認「不當使用台積電商業機密」,賠償1.75億美元,選擇與台積電和解,並被迫接受限制中芯國際發展的協議。

2006年,台積電再次在加州發起起訴,聲稱中芯國際0.13微米工藝侵權,違反《和解協議》。

中芯國際堅決否認,並準備大量證據準備自證。

同時在內地反訴台積電,由於內地審理時間早於加州,逼迫台積電亮出底牌對於中芯國際無疑是雪中送炭。

可惜,內地法院認為根據雙方先前協議,一旦發生爭議,加州法院具有專屬管轄權,駁回中芯訴訟。

3個月後加州法院開庭,中芯國際敗訴:追加賠償2億美元及10%股權。

得知消息的61歲的張汝京,放聲痛哭,三天後引咎辭職,黯然離開了中芯國際。

此後好長時間,中芯元氣大傷,管理層陷入內耗,直到兩年前才有所好轉,而這時,台積電已經做大做強,中芯國際已經難望其項背了。

離職後的張汝京,進入LED研發製造及LED相關應用產品領域,短短几年,已經在國內投資了4家LED企業,涵蓋LED上游襯底材料、晶片和下游照明應用領域,投資金額超過35億元,致力於環保與健康領域。

對於晶片發展史上的這位悲情英雄,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