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為措施升級,國際最大規模選邊站就華為50億訂單作出回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和華為的糾紛愈演愈烈,在5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的打擊措施進一步升級。

今後向華為提供晶片等零部件要獲得美國政府允許,在上次對華為臨時許可證的延期基礎上,再次延長了90天的時間。

這也意味著華為2020年9月15日之前,僅有120天的時間進行"自救"。

那麼這些禁令的目的是什麼呢?美國的這一系列措施主要是針對華為的晶片研發,以及華為手機等移動終端業務,那麼承擔華為主要晶片製造的台積電對此又作出了何種回應呢?

據悉,台積電正在對高通、聯發科的晶片訂單進行調整以給予華為充足的產能

根據台灣多家媒體的報導,現在台積電不僅加快替華為生產晶片,而且對高通驍龍處理器、聯發科天璣處理器等各大廠商的晶片訂單進行調整,其目的只有一個,為華為讓路,為華為2020年的產能提供充足的晶片產能保證。

台積電作為華為晶片的主製造商,哪怕自己產能逼近極限,也還是接受了華為近50億人民幣的晶片訂單,這些訂單就包含著5G基站所使用的7納米製程晶片,以及2020年下半年即將首發的5納米製程晶片——麒麟1020。

倘若台積電能夠與其他上游廠商合作順利,就可以保證2020年華為晶片的供應。

台積電實際上與美國的合作十分密切,現在處於中美兩個國家之間取捨的窘境,兩邊都不想放棄,那麼為什麼台積電會這麼放不下美國市場呢?

情況是這樣的,台積電自1987年成立就有著深刻的"美國基因",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就職於德州儀器,而且台積電的上中下游產業鏈與美國蘋果、AMD半導體和英特爾等企業聯繫緊密,而且,台積電因為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市值超萬億的半導體晶片代工企業,美國已經是其最重要的客戶之一,北美地區就提供了台積電超60%的年營收。

當然,華為的市場不容小覷,已經成為國產智能通訊設備的佼佼者,其影響力不斷增加,而且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是一個讓台積電無法忽視的潛在市場,而且現在華為的 訂單量正在爆髮式增加。

去年,中國市場為台積電貢獻了整體營收的20%,雖然不如北美,但是潛在的市場是不容忽視的。

而且台積電承接華為的訂單營收相比於2018年增長速度高達80%,,並且已經躍居為台積電第二大客戶,其一年交付台積電的訂單即將突破500億大關。

台積電的營收和利潤的增速也相當可觀,有著大的發展前景。

況且,現在台積電年營收持續低迷、凈利潤甚至已經跌入了負值,這樣的境遇也決定了必須重視華為的訂單。

全年全年台積電的營收增速只有3.45%,其凈利潤跌入了負值。

然而,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的訂單數量卻在不斷增加,尤其是是華為的訂單,為台積電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而美國與華為的關係台積電並不是不知道,也明確美國的意圖,台積電 可以說是美國的一枚重要棋子,明知是犧牲品台積電也只能遵循美國規則硬著頭皮頂上去。

但是,台積電也不會想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訂單被競爭代工商奪去,於是,台積電只能想盡辦法在120天內力保華為的晶片供應。

倘若台積電與華為割斷了聯繫,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反而使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廠商坐享漁翁之利。

華為除了進一步在120天內向台積電增加訂單外還應轉移產業鏈到國內

美國不會眼看著本土外的半導體企業一家獨大,在升級對華為的措施後一方面切斷華為全球晶片的供應,而且對台電的增長勢頭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美國採取的措施導致的這一結果台積電的高層不可能不知曉,因此,台積電一方面不能和美國硬碰硬,另一方面也不能放棄中國這一大的潛在市場,只能保持一個相對中立的態度,加上現在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會對中芯國際這一晶片代工廠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華為也不可能只依靠台積電,需要將晶片供應鏈轉移到國內,從而使華為的通訊設備以及5G建設上取得長足的發展。

儘管現在中芯國際的14納米晶片初步實現量產,相比台積電在下半年已經要開始5納米晶片的生產,但中芯國際已經研發出N+1晶片加工工藝,這一工藝的性能接近真正的7納米製程,在華為向荷蘭ASML公司7納米光刻機的訂單陷入停滯時,能夠保障華為目前部分7納米晶片供應。

目前美國對華為禁令一定會持續一段時間,面對這樣的環境華為需要儘快為下一製程的晶片生產找好東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幫我一下!台積電正在積極配合華為分配產能

五月二十五日,台灣媒體報導,目前台積電正努力協調聯發科、高通、 AMD及英偉達等廠商的訂單,希望能將部分產能轉移至華為,爭取在一百二十天的緩衝期內儘可能多地協助華為生產晶片,在某種程度上,為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