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國產替代,市場邏輯梳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問晶片邏輯到底怎麼回事,有點看不懂,所以筆者把其他稿件推遲了,先梳理一下晶片邏輯。

本來計劃今天開始剖析中美貿易戰的破局點,以及反擊點。

獨孤九劍,只要抓住對手破綻,即使內力全無也可以一擊制勝!

剖析對手破綻的文章,只能退後到下一次了。

來自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半導體採購支出超過21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買家,占據全球4.4%的市場份額

誰是華為堅強後盾?

誰投入最多,誰就是最大支撐,這點基本上可以確定。

2014年9月,國家發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要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

現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一期的貢獻巨大,而且基本上已經進入尾聲。

按照國家2020年實現國內晶片自給率40%、2025年達到70%的目標,大基金後續必將持續進行投入。

大基金的作用不僅僅是投資,更重要的是產業引導,用上帝視角,把所有投資整合在一起,團結一致!

在大基金的引導下,紫光展銳、中興微等設計企業加強與中芯國際等晶片製造企業的合作,中芯國際本土客戶營收占比從2009年的不足20%上升至目前約50%,中微半導體的CCP等離子刻蝕機在中芯國際40nm和28nm生產線占有率分別達到50%和30%,在上海華力生產線達到35%,上海矽產業的12寸矽片測試片已經向中芯國際、華力和長江存儲送樣。

準備5年,今日迎戰!

第一邏輯,晶片製造

晶片製造,中國封測領先,製程在追趕!

長電科技

海思半導體,常年駐廠長電科技,從2016年開始合作科技部02專項項目到現在。

更重要的,底氣在於2016年以來的連續大規模投入建設項目,16年41億,17年,18年投入也都超過30億。

2019年董事會公告,將再次投入建設34.1億元,其中一半就為了華為。

連續4年全力投入,不計成本和利潤,就是為了儲備產能,16年到19年4年,總計投入已經超過150億建設

請問現在市值多少?

看看上市公司財報就知道,這些不計成本的投入,都還沒有產生任何效益,卻義無反顧的不停投入。

目的就只有頭一個,迎戰今天的局面

特別是剛剛結束的董事會大會,周子學兼任長電科技,中芯國際兩大上市公司董事長,統籌國內晶片製造上下游,為國產替代打下平台基礎。

而且,去年4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長電科技的海外訂單已經受到貿易戰影響,跌倒最低谷,無法再產生其他影響。

最後說一點,關於長電科技的商譽。

這商譽產生於收購星科金鵬

現在,貿易戰下,星科金鵬的技術的價值突出,

當年收購總話費為7.8億美元,另外,企業還額外負擔2億永續債和4.25億優先債券。

所以長電科技重付出是13億美元,就是90億人民幣。

如果當年沒買,現在300億人民幣,是否可以買到?500億呢?

筆者可以肯定,就算中國出1000億,也買不到!

請問,商譽是啥?

華天科技,通富微電

順便說下其他兩個廠商。

三家封測廠商,長電主攻通信,華天負責存儲,通富負責CPU。

所以,華天的優勢在於業務全部在國內,這也是它上周五率先漲停的原因。

長電科技由於外資砸盤,擔心海外業務,所以上周五被砸了回來。

這兩家,在各自領域裡,投資也是非常大的,而且通過併購也掌握了一定的先進技術。

華天科技的南京封測廠應該為紫光配套,甚至長江存儲。

通富微電收購AMD的封測廠,可以為國產化CPU配套。

但是從業務量來說,長電科技的優勢突出,華天,通富也舉足輕重。

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從2009年國內客戶占比僅為10%,到現在國內客戶占比達到50%。

國產化替代受益非常明顯。

最重要的是,製程突破14nm量產標準,12nm導入驗證,下一代突破在即,為華為國產替代提供了堅強支撐。

第二,存儲

存儲其實就是三家,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和晉華。

貿易戰,晉華被犧牲,這是大機率。

據新聞,晉華已經在尋找潛在買家,出售資產。

中國用晉華兌子美光半導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讓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的成長留出市場空間。

因此,兆易創新的處境,將沒那麼艱難。

不然,中國這三家加入全球存儲大戰,烽煙會持續很久。

不過,競爭依然存在,只是壓力減輕,世界巨頭不會輕易讓中國存儲新生兒坐大。

16年,長江存儲項目落地的一刻,清華電子所所長魏少軍就預見到了今天。

有懷疑的,可以去查閱當年魏少軍的文章。

今天的一切,都是有準備的!

其他的各種替代,網上已經鋪天蓋地了,筆者這裡就不分析了。

第三,坑

提醒風險是很必要的。

市場的表現,還有另外一個邏輯,雙產業鏈的坑。

千萬別踩坑!

蘋果,是被報復對象。

而且加關稅,必然導致蘋果供應鏈漲價。

在美國市場,蘋果的成本上升而漲價。

蘋果為了平衡走私的壓力,必然在全球範圍內漲價。

從而導致蘋果的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

所以,在高端市場上,如果華為因為技術壁壘而導致海外受挫,蘋果因為價格因素而失去競爭力,獲益的應該是三星。

筆者在前幾天,《用數據詳解,貿易戰底氣從何而來!》中分析過筆記本電腦的產業鏈,指出蘋果,可能是受損最大的公司。

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即使三星得利,全球市場萎縮也是跑不掉的,如果是通用器件,都會受損。

無論如何爭奪,兩大巨頭的供應鏈廠商都將受損。

所以,天線是坑,器件也是坑,一系列坑很多。

別被一張沒有什麼特別邏輯的所謂國產替代概念股坑了!

如果要找國產替代,一定要避開這些坑,尋找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的品種!

小結一下

華為的堅強後盾在於投入,而不在於盈利。

誰為中國替代產業鏈真金白銀投入最多?誰就最有價值!

國家集成電路投資基金,是最大投入平台,參股比例越高的投入越多,這個邏輯是可以成立的。

國產替代,最重要的是填補空白,而不是現有產品。

別掉坑裡!

更多熱文,請關注公眾號「勝研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簡析中國大陸半導體現狀

作者:李晉一顆晶片的產出涉及到諸多環節,其中的晶片製造環節,把晶片從圖紙變成產品,這個環節決定了晶片的多重性能。目前大陸晶片製造的情況到底如何?我們與國際大廠之間還有多遠的距離?國際電子商情在本...

大國重器,存儲之道

IC Insights 14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有望成長35%至908億美元,其中三星今年的支出高達260億美元、遠多於去年的113億美元,比英特爾、台積電加總起來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