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營收遠超BAT之和,但利潤率堪憂,是因為手機賣便宜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昨日發布了2016年年報,報告顯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增長0.4%。

全年智慧型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此外,華為2016年研發費用達764億元。

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運營商業務領域,華為圍繞數字化轉型,抓住雲、視頻、物聯網、運營轉型等重大機會,實現銷售收入2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

在企業業務領域,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與合作夥伴一起助力公共安全與政務、金融、能源等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銷售收入4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

在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上,思科是華為的主要競爭對手,而思科2016財年的總營收為492億美元,約合338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107億美元,約合736億元人民幣。

營收方面兩家幾乎持平,但是凈利潤方面,思科是華為的2倍。

和思科不同的是,華為的業務更加立體化,業務範圍更加廣闊,尤其是在終端消費者業務方面,華為這幾年獲得了一個非常優秀的成績。

目前,華為手機已經躋身全球第三大、中國第一的超級行列中。

2016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全年智慧型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銷售收入17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

另外,在PC製造,可穿戴設備,PAD等方面的成績也在不斷加強。

隨著消費者業務的進一步增長,在營收方面,相信華為的潛力還非常巨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報表中也可以看出,華為的凈利潤占整個營收的比例只有7%多一些,和思科相比,只有其一半的水平,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這樣的了利潤率似乎並不太符合華為的身份和地位。

華為的凈利潤之所以不高,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和華為的終端消費者業務有關係。

我們知道,手機業務的絕大部分利潤基本上都被蘋果和三星瓜分完畢。

華為作為後起之秀,短期內是很難超越蘋果和三星的。

為了搶占市場,早期的最佳方式就是低價策略,走高性價比路線,因此,利潤率非常低。

而隨著華為手機品牌知名度的上升,華為手機也是越賣越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在多種場合多次強調利潤的重要性,這一點從華為最近發布的旗艦手機P10和P10 Plus上表現無遺。

另一方面和華為的性價比路線有關。

和思科不同的是,華為自進入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以來,一直在走高性價比路線,在不犧牲質量和技術的情況下,華為通多低價、高效率和優質的服務,在海外市場的拓展方面不斷攻城拔寨,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的歐洲市場、非洲市場以及東南亞市場等,華為幾乎是獨步天下。

另外,同樣作為中國高技術企業的BAT,在營收方面,和華為比起來,相差甚遠。

甚至,BAT加到一起也僅僅是華為的七成。

去年一年,騰訊實現營收1519億元,比2015年多了47.62%。

阿里巴巴2016年取得1438億元收入和681億元營業利潤。

而百度,去年流年不利,2016年只獲得了705億元營收和100億元營業利潤,其中營收只增長6%,利潤卻跌了15%。

百度全年的營收還不及華為在技術方面的投入,懸殊巨大。

華為的體量,已經是巨無霸級別,直追中國移動和中國建築以及四大銀行,如果按照這個發展速度,甚至未來幾年和三桶油掰手腕的可能性都是很大的。

當然,營收並不能代表一切,尤其是在低利潤率的情況下。

這一點,相信華為也早已經意識到。

雖然BAT的營收收入遠不及華為,但無論是騰訊、阿里巴巴還是百度,其利潤率都超過了30%,從這個意義上說,BAT或許更優質。

無論如何,中國的企業正變得越來越強大,華為也好,BAT也好,還是小米、京東、美團、滴滴這些更加年輕但更有狼性的公司也罷,他們都在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央,對於他們的成功,都值得我們尊敬和鼓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手機業務在華為內部究竟有多重要?

華為手機業務在華為內部究竟有多重要?眾所周知,華為手機業務是華為如今的重頭戲,在輿論宣傳上可以說占據了華為公關部門九成精力。那麼華為手機業務在華為內部究竟有多重要呢?先看網友觀點,再看專家觀點。

華為發布2016年財報:手機出貨量1.39億部

驅動中國2017年3月31日消息 華為剛剛發布了2016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華為在2016年各項數據穩健增長,其中消費者終端業務,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華為業務中重中之重。雖然銷售收入增長明顯,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