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華為2014年年報 三大領域業績均顯著增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月31日,華為發布了經畢馬威審計的2014年年報,報告顯示,2014年華為各項業務持續有效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2882億元人民幣(465億美元),同比增長20.6%;凈利潤279億元人民幣(45億美元),同比增長32.7%。

三大領域均快速增長

2014年,華為三大業務領域業績均獲得顯著增長。

運營商業務收入達1921億元人民幣(310億美元),同比增長16.4%,全球移動寬頻網絡部署收入占了較大比重。

企業業務收入達194億元人民幣(31億美元),同比增長27.3%,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和敏捷網等網絡及IT領域業績實現有效增長。

消費者業務收入達751億元人民幣(121億美元),同比增長32.6%,這得益於消費者智慧型手機需求的增長和新興市場的迅猛發展。

據悉,華為堅持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2014年,華為研發投入408億元人民幣(66億美元),較2013年大幅增長29.4%,占2014年銷售收入的14.2%。

過去10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307億美元)。

運營商業務收入占比下降

可以看到,2014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速度都非常高,本次發布的2014年年報數據,與今年1月中旬經營業績預發布會上的數據相差不大。

首先要提的是華為運營商業務,其2014年收入增長雖然相較其他兩項業務增速小,但由於體量大,收入和利潤貢獻依然最大,主要受益於全球運營商MBB基礎設施建設以及3G/4G投資。

此外,運營商業務在整體收入中的占比再次下降,從2013年的69%降低到67%。

華為企業業務增長較快,但業務規模比重還不是很大,只占華為總收入的7%;利潤貢獻估計很小,畢竟屬於增長和投入期。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業務中國區收入增長要遠高於全球平均值,這是因為華為具備本土優勢,渠道建設更容易,品牌認知更高。

目前,很多國內網絡企業都感受到華為企業業務的威脅。

表現最為出色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其收入增速最快,利潤貢獻也相當好,可見華為消費者業務精品戰略初見成效。

數據顯示,2014年華為智慧型手機發貨將超7500萬部,同比增幅大於40%,保持全球第三地位,正迅速縮小與第一、第二名的差距。

華為全球市場的優勢區域依然在中國,中國地區收入增長31.5%,遠高平均值,占整體收入從2013年35%到今年的38%;歐非中東各有突破,並且這些優勢區域的增長速度都達到兩位數;美洲和亞太地區收入增幅分別為5.1%、9.6%。

研發方面,2014年華為研發投入爆增,專注4.5G/5G、基礎科學研究、大數據、雲計算、NFV/SDN等,面向未來全聯接世界進行技術投資。

「聚焦管道戰略、簡化管理、提升運營效率是華為2014年收入和利潤實現有效增長的主要原因。

」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胡厚崑如此表示。

2015年業績可期

另外,華為財務長孟晚舟指出,華為的資本結構十分穩健。

「華為2014年財務穩健,現金流、收入和利潤均實現有效增長,凈現金達到人民幣779億元(126億美元)。

債務和融資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14年12月31日,華為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共計281億元人民幣(45億美元),主要由海外金融機構按市場利率提供。

」孟晚舟表示。

步入2015年,以寬頻、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ICT技術,正成為各個行業加速轉型的引擎。

因此,華為計劃持續加大創新投入,抓住數字轉型時代帶來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僅從研發投入看,2015年華為業績依然可期。

面向未來,胡厚崑表示:「華為將聚焦管道戰略,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持續艱苦奮鬥,力爭成為運營商面向未來轉型的戰略合作夥伴,成為領先的企業ICT基礎設施提供商,成為消費者喜愛和信賴的、全球領先的智能終端品牌。

我們將與客戶和合作夥伴攜手,藉助最新的ICT技術,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全聯接世界,為社會進步創造價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凈利潤同比增長32.7%

華為發布2014年年報廣州日報訊 (記者段郴群)昨日,華為發布了2014年年報,報告顯示,2014年華為各項業務持續有效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2882億元人民幣(465億美元),同比增長20.6...

華為2014年全球收入2882億元

2015-04-01 11:29 證券日報 顯示圖片■本報記者 馬 燕華為昨日發布2014年年報,2014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2882億元人民幣(465億美元),同比增長20.6%;凈利潤27...

華為手機業務在華為內部究竟有多重要?

華為手機業務在華為內部究竟有多重要?眾所周知,華為手機業務是華為如今的重頭戲,在輿論宣傳上可以說占據了華為公關部門九成精力。那麼華為手機業務在華為內部究竟有多重要呢?先看網友觀點,再看專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