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混齡教學,可以讓學習互動更有趣!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像是體育課,從班上2、3個同學不能打籃球的情況,混齡教學後可以來場3對3鬥牛。

但是在一些有一定邏輯順序的科目裡,卻遭遇到困難。

最常見的就像是數學,班 ... 中小學教育 【投書】混齡教學,可以讓學習互動更有趣! 作者 林國源 2017-06-01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少子化的浪潮使得許多小校人數跌破30人,甚至全校僅剩十餘位學生。

以一個6班學校的規模,單位預算約在1,500萬,換算下來,每一位學生每一年所需要的教育成本,高達百萬。

而過少的班級人數,人際互動少,不少小校開始嘗試「混齡教學」,希望提升學生的學習與社會互動。

然而,同一個班內有兩個以上不同年段的學生,這樣的教學嘗試,是老師過往沒有的教學經驗,於是在一些學校開始了實驗。

從混齡教學開始發展自主學習 像是體育課,從班上2、3個同學不能打籃球的情況,混齡教學後可以來場3對3鬥牛。

但是在一些有一定邏輯順序的科目裡,卻遭遇到困難。

最常見的就像是數學,班上有的學生在學除法,有的學生在學異分母加法,老師如何兼顧呢?另外在混齡教學的教室情境中,又有哪些教學設計或教學策略,可以有助於提升混齡教學的各種優勢? 問題的核心是互動模式。

傳統課室裡的互動模式是一師對眾生,而這樣的互動模式碰到像數學這樣具有一定邏輯順序的科目,就有實施上的困難,因為老師不能同一時間教授兩種以上的進度,必須改變互動模式為一師對一生(個別化教學)+生生共學(同儕學習)。

為了落實這個教學方法,需要有學生可獨立操作的編序教學教材(功文式數學)或數位教學平台(均一教育平台)的支撐,才能讓所有年段的學生同時處於學習狀態。

順著這個核心再走下去,我不禁思考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學習是否一定要有老師的教導才會發生?」 答案顯然不是,只是教師本位的思考,讓我們陷在「必須教,學習才會發生」的思維裡。

其實人天生就有學習的能力,老師如果可以專注在幫助學生探索各種學習方法,效果反而會比傳統教學更好,就像那句老話「給他魚吃倒不如教他釣魚」,或許混齡教學正是發展自主學習和同儕學習的場域。

換一個方式,走向個人化的精緻教育 如此一想,視野整個開闊起來,有老師提到搭配自主學習和同儕教導的混齡教學,可以讓學生看見課程的縱深,因為在同一間教室內,所以或多或少知道學長姐正在學什麼,明年真正接觸時,接受度比較高,具有預習的效果。

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藉由指導低年級的學弟妹,一方面建立自信,一方面溫習。

這使得整個學習材料,從原本扁平齊同的狀態,跳脫出來,展現課程的縱深;而這個縱深的創立,甚至可能是資優學生發展的契機。

混齡教學的班級內異質性,更像一般社會,對發展學生社交智能,有很大的幫助。

同儕學習、學習共同體、個別化學習、數位學習等,皆有助於提升混齡教學的各種優勢;在教學策略上,不管是主題式學習與問題導向學習,都可以針對任務的複雜度、層次作區隔,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全校性混齡教學,課表安排可以打破班級的建置,從每一位學生的個人學習計畫入手,了解每一位學生在各領域現階段的需求,就其共同處進行排課,無法共同排課的部分再進行個別化指導,實務上可行,並讓教育精緻化,是實現個人化教育的理想的做法。

接地氣的現場實踐 從混齡教學的困境中,我們一路摸索可能的解決方案,在各式各樣的想法激盪下,我們發掘了混齡教學的許多可能,更看見混齡學習的優勢,如人際互動、社交智能、具有縱深的課程面貌,以及個人化學習計畫的實現。

把混齡教學的困境轉化成為教育的契機,這是教師版的「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體現。

唯有教師們願意直面教學現場的困難,抱持成長心智模式,以專注解決策略,取代困境思維,才能以「教師的教學精進」成為「學生學習精進」的榜樣。

這幾年,台灣教育現場有了很大的轉變,許多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法,如翻轉教室、學思達、MAPS教學法,一個接一個竄出,引起很大迴響。

各地的教師利用假日參加共備和工作坊,人數屢屢突破千,盛況空前。

其實,背後原因不難理解,像這樣從現場教師「實踐智慧」中萃取出來的研習,才能真正「接地氣」。

「教學」是一種「實踐智慧」,而教育理論就像是積累許實踐智慧而成的結晶,它或許是教學生命的濃縮營養液。

但每日在教學現場的老師,卻無法靠喝濃縮營養液維生。

反過來說,像施信源、張輝誠、王政忠老師所發展出來的教學法,對現場老師來說,更像是雞湯,它雖然不比濃縮營養液精華,卻是老師每天都可以在教學現場熬出來的。

許多長官似乎也體悟了這個道理,漸漸從主導地位退下來,成為推手,鼓勵這些優秀的老師往前行,甚至仿效「學生為學習主體」精神,透過「世界咖啡館」辦理教師研習,讓與會老師成為學習主體,親身投入「由下而上」的教育新趨勢! (作者為花蓮縣玉里國中校長) 瀏覽次數:28591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延伸閱讀 關鍵字: 混齡教育 小校 個人化學習 讀者投書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獨立評論@天下」歡迎讀者投稿。

投書時請加註「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_您的姓名」字樣,以加快我們的處理速度。

本站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

投稿請至:[email protected]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讀者投書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獨立評論@天下」歡迎讀者投稿。

投書時請加註「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_您的姓名」字樣,以加快我們的處理速度。

本站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

投稿請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1 「為什麼就是沒有人要我?」憤怒孩子的背後,隱藏著遍體鱗傷 2 威爾史密斯的一個巴掌,「情緒失控」就可以得到原諒嗎? 3 一人進香團:信仰與迷信之間,其實有條微妙的線 4 我的移工朋友葉小翠(DwiTantri):最瞭解台灣移工現況的印尼看護工 5 陳澄波與張捷的最後一張夫妻合照:「慶祝光復」的血何時乾?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