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實際教學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受訪教師她們認為注音符號的順序已習慣成自然,對於聲母與韻母的先教或後教,幾乎認為無太大的差別,更重要的是,無論先學聲母或韻母是無法與學童的的生活經驗作配合, ...
注音符號實際教學研究
一﹑前言
依照國語科課程標準的規定,國小一年級新生入學前十週,國語科全部教學時間都用來學習說話和注音符號,並以「國語首冊」為教學指引,可見其在學習基礎語言學科的重要性;也許這階段只有短短兩個半月的時間,卻影響學童一生說話或發音的正確性。
在語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運用「國語直接教學法」¬
來教導學生學習語言,使語音與語意之間,兩者刺激與反應的作用不斷發生充分聯結,讓學生一聽到國語的聲音,就想到那聲音所代表的事物觀念;一想到事物的觀念,就能說出國語來。
筆者為求證在實際教學上是否教師們均運用「直拼法」或其他方法,及在教學上所遇到的困難和其解決之道,特於二月三日專程拜訪屏東縣立勝利國小寒假值班教師,一位是葉老師,目前正好教授一年級的課程,有數十年教學經驗;另一位是陳老師,目前是科任老師,負責行政組長的工作,也曾帶領過一年級學童的教學工作,亦有八、九年的經驗,藉由兩位教師的口述經驗,來瞭解國語注音符號的教學過程,希望能俾其未來教學上的經驗充實和方法的學習。
二﹑內容
根據王玉川教授認為教學新語文應利用舊經驗,教學新知識要利用熟語文。
「直接教學法」完全利用學童舊有經驗,教自然的口語、完整的句子,先熟悉聽話,然後學說,使學童能瞭解學習內容的意義,未來便可專注語言的學習。
對於受訪教師的說法,她們也一致認為「直接教學法」可直接融入其生活經驗中,讓學童很快反應其情緒,引起其學習動機,並避免因間接教學造成學習困擾或誤差。
對於教學法上,受訪教師均先採用「直拼法」®
,並利用「綜合、分析、再綜合」¯
的過程,即「先整體、後部分、再整體」的綜合教學法°
,先教學童認識注音符號拼寫成的語句,然後分別辨認注音符號拼寫的字音,進而再分析認識各個符號的音和形,這樣由單一句子到單字練習,由單字到符號後,再由符號結合成個別單字,組成有意義的句子。
以受訪教師陳老師的教學為例,運用閃示法±
的閃示牌²-「老師好!」。
第一步驟:讓學童練習「老師好!」的意義動作。
先請班長喊「起立、敬禮」的口令,給學童說出「老師好!」,使學童知道「老師好!」的使用情境與內涵意義。
第二步驟:分析單字。
將「老」、「師」、「好」分字單獨認唸,由教師引讀「老」,學童跟隨教師唸「老」,接而唸「師」和「好」。
第三步驟:分析符號。
將「老」分成「ㄌ」「ㄠ」「ˇ」、「師」用「ㄕ」、「好」分成「ㄏ」「ㄠ」「ˇ」,再由學童個別唸認聲母、韻母調號。
第四步驟:利用教具做關聯練習。
待學童認識「老」由「ㄌ」「ㄠ」「ˇ」拼合而成,再運用「替換聲頭法」³
,以「ㄠˇ」為基準,聲符從「ㄅ」、「ㄆ」、「ㄇ」…一直替換與「ㄠˇ」結合,由教師領拼,學童隨唸「ㄅㄠˇ」、「ㄆㄠˇ」、「ㄇㄠˇ」…的直拼練習。
「好」亦是如此練習。
第五步驟:反拼練習´
。
由教師揭示「老」的字音,學童直接口述反拼「ㄌ」「ㄠˇ」「ㄌㄠˇ」「三聲老」。
「師」「好」以此類推。
第六步驟:綜合練習。
再由單字分析回歸到完整句子的練習,使學童能達到純熟的程度,俾其運用這能力。
即教師唸「老師好!」,學童跟隨唸「老師好!」。
以上步驟是先依據學童的學習能力與生活實際需要,從有意義的事件、圖片,以生活的、有趣的、相關的組織方法,引入具體生動的國語說話語句,養成學童純正的國語發音,及自然、熟練的國語說話習慣,再分別認唸字詞、符號,作綜合式的拼音,最後教學童連同聲、韻、調一起直接拼讀出來。
大致教學流程如下:
教學認識分析分析分析練習復聽
說話è語句è
語詞è單字è
符號è拼音è
習è寫
由於現今社會多元化發展,無論是書報雜誌、傳播媒體均到處充斥,使學童在耳濡目染下,各種說話、閱讀、聽力、理解力是較從前學童大為提升。
教師為因應時代潮流的變遷,教育環境的改變,亦必須用更活潑、更生動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童的學習,否則根本無法激起其學習的動機,故教師們均絞盡腦汁運用模型、圖片、教具、實物、動作、甚至聲光媒體…等來活化教學活動。
受訪教師都瞭解在教學指引中,國語注音的教學活動要以「直接教學法」來進行,但在實際教學上卻有實施的困難。
例如,教師直拼「老師好!」,學童亦唸「老師好!」,可是學童卻無法從「老師好!」中分解個別的音素,所以教師仍必須利用「兩拼法」µ
去帶領學習單字的組合和分離,讓學童去熟悉拼音的結構原理。
反而言之,若給注音符號的個別音素,如「ㄌ」、「ㄠˇ」由學童自行拼合,據兩位教師的經驗說法,則會發生拼成「討」或「腦」的字音,甚至唸成「考」的音,這是為什麼教師仍會使用二拼法的主要原因。
在受訪教師她們認為注音符號的順序已習慣成自然,對於聲母與韻母的先教或後教,幾乎認為無太大的差別,更重要的是,無論先學聲母或韻母是無法與學童的的生活經驗作配合,終究注音符號只是個工具,教師們還是把重點放在如何使學童學會說話、認讀與表達。
但筆者認為,韻母有較明確的音值,讓學童能容易學習,有導入教學的功能,並可單獨成音,更利於實例學習。
故外國的「KK音標」是以韻母先教,才教授聲母,必有其道理。
根據陳正治先生的說法,注音符號的學習先後及出現秩序,應顧及學習的難易程度。
以聲符來看,ㄅ、ㄆ最易學,ㄓ、ㄔ、ㄕ、ㄖ、ㄗ、ㄘ、ㄙ等較易混淆錯誤;而韻符方面,單韻母的ㄨ、ㄧ、ㄚ、ㄩ較易,聲隨韻母的ㄥ、ㄣ較難。
再從發音原理推論,單韻符比複韻符、聲隨韻符簡單,因此應該安排學生先學ㄚ、ㄧ、ㄨ、ㄩ、ㄛ。
雖然在陳正治先生的研究中未強調聲母或韻母何者先教,但在其整理有關學習注音符號難易度資料來看,顯然韻母是較易學於聲母,此說法與筆者的論點不謀而合。
對於「逆拼法」Ê
,受訪老師均未曾聽過,還認為是「反拼法」。
經過筆者舉例解釋說明後,受訪教師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在教學上曾給學童做過練習。
例如,教師先給學童結合韻符「|
ㄠˇ」的牌子,再分別利用從「ㄅ」、「ㄆ」、「ㄇ」…的牌子,擺在「|ㄠˇ」的上方,要求學童立刻唸出「ㄅ|ㄠˇ」、「ㄆ|
ㄠˇ」、「ㄇ|
ㄠˇ」…。
但再筆者追問其原因動機時,教師們只說是加強學童的印象和熟練度,不知還有其他優點。
根據張屏生老師的說法,「逆拼法」有其在拼音時減少不相關音干擾的優點。
舉例來說,拼讀「ㄅ|ㄠˇ」時,一般會唸成「ㄅㄜ」+「|ㄠˇ」->「ㄅ|
ㄠˇ」,其中就有不相關音「ㄜ」的干擾,造成語音的誤差,「逆拼法」可避免此缺點,其拼法是先讀「|ㄠˇ」,再直接與「ㄅ」拼合唸成「ㄅ|ㄠˇ」,自然無聲母後「ㄜ」音的干擾。
是否受過正統教育的教學訓練,的確會直接影響其教學活動的進行。
有些代課老師因為通過考試就可擔任教學工作,難免有知識與經驗的不足,使用的教學方法常常只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此情況下往往只能憑本身的經驗想法來教學,自然缺乏學理的根據,進而導致學童將來在說、讀、寫時發生困擾。
至於較有資歷的教師,由於教學經驗相當豐富,當然會有以長者自居、唯我獨尊的想法,行之多年的教法,已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只有讓時間來改變他們。
而新生代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則較為新穎,同時對於新觀念也較能接受,故在教學上更能與時代環境配合,亦可輕易抓住教法上的精髓而有所發揮。
﹑結論
注音符號是兒童在進入學習國字之間的橋樑,這座橋樑是負有重大的引導責任,不僅要讓學童有學習興趣,更須使學童能順利地踏上認識國字之路,最後進入到語文的天地中,獲得知識的寶藏,這種根基在開始之時就必須穩健紮實,否則等到老時就難改其習慣,所謂『入門須正』,就是這個道理,終究說話可是一輩子的事,不可不慎!在許多活潑生動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瞭解此法使用的優缺點及目的,除發揮該法的精華外,更應該去減少不必要困擾之因素,讓教學的品質與精確度提升至最高。
雖然符號是個基礎,一旦無法正確學習,使得將來表情達意發生困惑,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遺憾就由此而生。
國民小學一年級新生在短短十週內,徹徹底底學習說話與熟能生巧地使用注音符號,並將思想語言利用符號完整地表達出來,實在是教育工作最大的挑戰,但只要人人有心、個個用心,就有「雖不中、亦不遠矣!」的機會。
在此筆者僅提供可行建議:
教材方面:注音符號應依學童學習的難易度編排,讓教材的圖案漫畫化,內容生活化,主題經驗化,使學童很快能進入學習的狀況。
教法方面:運用團體遊戲、分組競賽,說故事…等方式,讓學童在更活潑、生動、有趣的環境中去激發學習的動機,增進學習的興趣。
教具方面:運用視聽媒體(如投影片、幻燈片、錄影帶…)及電腦教學,或是簡便的圖片、模型、玩具,均可增加學童的吸引力及注意力,讓學習效果發揮最大。
行政方面:教學時數應可彈性延長,並減少班級人數,以落實個別化的教學;提供教師進修學習的管道,以提升教學能力。
學童學會拼音的能力,在往後不論是閱讀、寫作、表達均得心應手,自然會增加其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利用圖書資訊來解決生活的問題,故學習國音的重要目的使學童在未來學習不致發生障礙,能自我主動的學習,並能與人充分溝通,這才是學習注音符號的根本大意。
﹑註解
¬
國語直接教學法: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直接用學生學
習的語言,來教導學生學習該語言,不另間接藉助「翻
譯」,避免音義隔閡的方法。
間接教學法:國語直接教學法是對間接教學法而說的。
它
是運用方言來教學童說國語的方法,也就是「翻譯」。
此
法會造成翻譯的不正確性、不能直接用國語思考、養成每
字翻譯的壞習慣、浪費時間…等缺點,因為不是正統教學
法,故不贅述。
®
直拼法:直接把一個字音很快的拼讀出來。
如屏「ㄆ|ㄥˊ」
這個字音,一看「ㄆ|
ㄥˊ」這三個符號所拼合的字音,
便很順口地把它直接拼讀出來,不須先讀「ㄆ」,再讀「|
ㄥˊ」,才拼到「ㄆ|ㄥˊ」的過程。
¯
「綜合、分析、再綜合」:以完整的語句教導學童,然後
又從語句中分析出語詞,從語詞中分析出單字,再從單字
分析出聲符、韻符的符號來。
待聲、韻符分析出來以後,
再教學童綜合練習拼音,把不同的聲、韻符號直接拼音,
讓學童能夠得到完整的學習。
°
分析教學法:這是與綜合教學法對稱的。
其法為先按照聲
符的秩序,認唸ㄅ、ㄆ、ㄇ…等符號,再按照韻符的順序,
認唸ㄚ、ㄛ、ㄜ…等符號。
等全部記熟了,再教拼音和四
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
閃示法:利用閃示牌或卡片來訓練學童獲得一種有效的默
讀能力,即在學童面前揭示一個語詞,並於一定時間內收
回,讓學童立刻記起閃示的材料,且能辨認清楚。
這種閃
示與反應之間的過程,可以促進學童的反應,有加深印象
的作用。
²
閃示牌:閃示牌為卡片的變形。
有長牌(用以寫整句),
有中牌(用以寫語詞),有短牌(用以寫注音或單個符號),
牌內的字應要求美觀及大小適宜,其中以白底黑字最為清
晰,目前新課程標準下的民間教科書有的會附此相關教
具。
³
替換聲頭法:先複習符號,再揭示韻符(連同聲調),再
放一個聲符在韻符之上,由教師領拼,教學生試拼,試拼
正確後,急速替換聲符,繼續做正拼練習。
兩位受訪教師
均是用此法教學。
´
反拼法:此法在培養兒童分析聲符、韻符及拼寫能力,由
教師揭示字音,學生口述聲符的音名和韻符的音值,聲調
可以約定,連同韻符同時唸出。
受訪兩位教師均用「口頭
反拼法」較節省時間,且隨時可糾正學童的錯誤。
µ
兩拼法:聲母與韻母先分別各自領讀成音,而後再將聲母、
韻母結合唸出的拼音法。
如生「ㄕㄥ」這字,先讀「ㄕ」,
再唸「ㄥ」,最後合喊出「ㄕㄥ」。
Ê
逆拼法:在拼讀字音時,先教韻母和聲調,再直接與聲母
拼合成字音。
如「學」字,先讀結合韻符「ㄩㄝˊ」,再
直接與「ㄒ」拼合唸出「ㄒㄩㄝˊ」。
此法可減少在單獨
唸「ㄒ」音讀成「ㄒ|」時,「|」音所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五﹑參考文獻
林淑英、林淑卿~《注音符號教學手冊(國語首冊)》,教育部國教司出版,81年7月四版,p254~p257。
《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指引手冊》,國立編譯館出版主編,84年8月,p24~p27。
《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學指引》,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主編出版,85年8月,p8~p15。
李美穗…等七人~《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指引(首冊)》,南一書局出版,81年8月,p4~p9。
陳頌蓀~《談國民小學一年級國語科說話直接法教學及注音符號綜合法教學》,教師之友,26卷4期,74年10月,p18~p23。
劉淑媛~《國語科注音符號教學之探討》,國教之聲,第21卷第3期,77年3月,p10~p14。
陳正治~《歷屆國小注音符號教材之評估與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卷5期,82年2月,p114~p132。
吳明雄~《國民小學注音符號教學現況》,社教資料雜誌,201期,84年4月,p4~p6。
回班級經營
延伸文章資訊
- 1[轉貼+實作心得]小一前注音符號系統教學法
[轉貼+實作心得]小一前注音符號系統教學法 · 1‧當第三聲是單字或底下不接字時,念標準音,即「214」。如:「好」。 · 2‧當第三聲底下接第一、第二、第 ...
- 2什麼【注音符號教學法】,3個月後5歲孩子能自主閱讀?
幼稚園注音符號順序教學進度
- 3ㄅㄆㄇ發音練習 | 注音符號教學順序 - 訂房優惠報報
注音符號教學順序,大家都在找解答。ㄅㄆㄇ發音練習-37個注音符號發音(Traditional Chinese ...
- 4終於搞懂ㄅㄆㄇ - 美少婦的生活小記
他呢,就是改變近20年的注音符號教學的重要靈魂人物~朱阿莉老師。 沒錯,朱老師就是我們國語實小的退休教師,擁有35年豐富的教學經驗;. 20年前 ...
- 5注音符號意義化
注音符號認讀的教學,目前多採用意義化教學(elaborated.instruction),本教材第一部分 ... 在韻母方面,單韻母為複韻母、聲隨韻母的基礎,因此教學順序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