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法理學經典《法律的概念》:「義務」隱含著「契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是,同樣確實的是,如果我們把這些事實描述為:B「有義務」(hadan obligation)或「有責任」(duty)將錢交出,那麼我們就錯誤地描述了這個情境。

所以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8/12/10,人文PhotoCredit:Depositphotos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哈特(HerbertLionelAdolphusHart)義務的觀念將法律當作強制性命令的理論雖然是錯誤的,但是它的出發點卻是基於對以下事實完全正確的掌握,即凡有法律之處,人類的行為在某個意義上就不是隨意的,或者說是「具義務性的」。

這個理論因為選擇了這個出發點,而得到很大的啟發。

因而,當我們要從初級規則和次級規則間相互作用的角度,來對法律進行全新的闡釋時,我們也將從同樣的想法出發。

不過,當我們要踏出關鍵的第一步時,我們必須從這個理論的錯誤中學得教訓。

讓我們回想一下搶匪情境。

A命令B交出他的錢,並且威脅他說,如果不遵從的話,就要射殺他。

根據強制性命令理論,這個情境闡明了義務或責任的一般觀念。

而我們可以在一個擴大了的搶匪情境中,發現法律義務的觀念:A就是被習慣地服從的主權者,並且其命令一定是一般化的,意即它規定了某個種類的行為,而非某特定的單一的行為。

之所以有人主張搶匪情境能夠顯示出「義務」(obligation)的意義,是因為我們確實會把這個情境描述為:如果B服從的話,他就是「被強迫」(obliged)交出錢的。

但是,同樣確實的是,如果我們把這些事實描述為:B「有義務」(hadanobligation)或「有責任」(duty)將錢交出,那麼我們就錯誤地描述了這個情境。

所以,從一開始就很清楚,為了理解「義務」觀念,我們尚需要其他的東西。

我們必須區分以下兩種說法的差異,即說某人被強迫(wasobliged)去做某事,與說他有義務(hadanobligation)去做。

第一個說法通常是關於行為人的信念或動機:B被強迫交出他的錢,如同搶匪情境所示,可能只是意謂,他相信如果他不把錢交出,他會遭受某些傷害或不愉快的後果,所以為了避免那些後果,他將錢交出。

在這種情形中,當行動者不服從時所將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使得他本來寧願去做的事(比如將錢保留下來),變得遙不可及。

我們現在進一步考慮另外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會使被強迫去做某事的觀念,變得稍微複雜一些。

有一點似乎是清楚的,那就是根據普通常識的判斷,如果B所受威脅的惡害,相較於若B去遵從命令所會承受之不利益或嚴重後果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例如:A若只是以捏B一下來加以威脅,則我們應該不會認為B受到了強迫要把錢交出去。

同樣地,如果沒有任何合理的根據認為,A能夠或有可能實現他所威脅的嚴重傷害,或許我們也不應該說B受到了強迫。

雖然在「受到強迫」這個觀念中暗含著根據客觀常識對傷害所做之判斷以及對惡害發生可能性之合理評估,但是說一個人被強迫服從於某個人,大致上仍然是一句指涉被強迫者之信念或動機的心理學陳述。

相較之下,說某人有義務去做某事的陳述則屬於相當不同的類型,而且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看出兩者的差異。

因此,儘管在搶匪情境中關於B之行動及其信念和動機的事實,已經足夠讓我們說B被強迫交出他的皮夾,但這些事實卻不足以讓我們說他有義務做這件事;而且此類關於信念和動機的事實,不只不足以使「一個人有義務去做某事」這個陳述為真,甚至對它而言根本不是必要的。

所以,說一個人有義務去做某事,例如:說實話或服兵役,這個陳述可以仍舊是真,即便他相信(無論合理地或不合理地)他永遠不會被發現違反了義務,並且相信不服從的後果沒有什麼好怕的。

更甚者,說某人有服兵役的義務,與他事實上是否去服了兵役,在相當程度上是相互獨立的;相對於此,說某人被強迫去做某事,卻通常帶有這樣的意含,即他實際上做了這件事。

有些理論家(奧斯丁也在其中)或許是看到了,人的信念、恐懼和動機與他是否有義務去做某事,並沒有一般的相關性,因此他們並不以這些主觀事實來界定這個觀念,而是以負有義務之人在不服從時,會遭受懲罰或「惡害」的機會或可能性來加以界定。

這種界定「義務」概念的方式,沒有把義務的陳述當成心理學的陳述,而是當成對遭受懲罰或「惡害」之機會的一種預言或評估。

對許多後來的理論家而言,這是一個太有意義的創見,因為它將一個難以捉摸的觀念帶回到現實之中,並且以清楚、可靠一如科學用語的經驗性語言加以重述。

的確,在「義務」或「責任」觀念的闡釋上,這樣的作法有時被接受為除了形而上學的設想之外唯一的替代方案,而形而上學的設想將義務或責任當成是神祕地存在於日常可觀察的現實世界「之上」(above)或「背後」(behind)之不可見的客體。

儘管把義務陳述視為某種預測性陳述可以替代形而上學式的闡釋,但是我們仍有許多的理由加以拒斥,而且事實上,這種看法並非是唯一的替代方案。

根本的反對理由是,預測式的詮釋模糊了以下事實,即凡規則存在之處,違反規則的行為,不僅僅構成預測敵對反應或法院制裁的基礎,而且也是這種反應和制裁的理由或證立。

在第四章中,我們已經注意到這個對規則內在面向疏忽的情形,而在本章稍後之處,我們將仔細地說明。

然而,對於義務的預測式詮釋,有第二個較為簡單的反對理由。

如果「某人負有義務」這個陳述的意義就是,他在不服從的情況下極可能遭受損害,那麼在以下的情形中,說「他負有義務」就會產生矛盾,例如:一個人有義務服兵役,但是由於他已逃出該國管轄權之外,或成功地賄賂了警察或法院,從而他連被逮捕或遭受損害的最小機會都沒有。

可是,事實上,這麼說並沒有任何的矛盾,而且人們常常這麼說,而毫無理解上的困難。

1234»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法律的概念HerbertLionelAdolphusHart哈特法理學法哲學義務強制性命令制裁責任More... BrandStudio2022/05/10,商業photocredit:爆米花數位關鍵特務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STUDIO團隊製作。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根據資策會《2021-2022民生消費數據力大調查》報告,2022年零售業在相關服務或產品的投資成長最大,從各個品牌的布局來看,這兩年零售業不斷推出新店型或是跨域結合,不管是原先產業別、市場、線上線下的界線都不斷被消弭,往全通路邁進。

跨產業-從女性搶攻家庭客寶雅也賣五金、3C!原先以美妝生活用品在女性市場打出一片天的寶雅,在去年也開始拓展旗下商品及服務,推出主打複合式居家用品的電商平台,更橫跨3C家電,此外更成立Youtube頻道《寶家POYAHOME》教導民眾如何運用商品自行解決居家修繕。

photocredit:PoyahomeYouTube頻道寶雅拓展觸角,從女性生活用品搶攻複合式居家用品市場,更開設Youtube頻道居家修繕教學。

跨市場-個人化需求激增超商跨足生鮮快商務看好個人化及小家庭需求,統一超商也開設opennow便利快超市,以生鮮為主要販賣品項,擴大肉品、海鮮等生鮮商品,也與旗下foodomo串接外送服務,搶攻市區的生鮮需求,未來更可能複製類似店型更多進入社區。

全家便利商店也跟進711開設社區生鮮便利新店型「Famisuper」,選址在台北市大安區及新竹竹北的住商混合都會區。

新店型專攻小份量、易保存的生鮮商品,也配合都市生活習慣,包括冷凍法式料理及常溫酒櫃(紅酒、白酒、燒酒……)。

另外近期也在板橋開設新店,更針對「快行動」、「懶商機」和「綠生活」等目標開發許多新服務,如首創APP訂便當功能,與在地商圈便當品牌合作,可以到全家取貨現做便當,除此之外也導入保溫餐食智能取貨櫃,讓保溫延長,不用擔心錯過用餐時段。

此外也因疫情網購興盛,並開發了EC自助寄取功能,還有雙溫功能,讓民眾可以自助拿取包裹,減少等待時間。

生鮮快商務市場越來越熱,零售商們也前仆後繼投入,紛紛針對都市型態消費推出新模式。

photocredit:shutterstock為搶攻個人化及小家庭市場,統一超商與全家便利商店不斷開設新店型,也投入生鮮快商務市場。

跨線上線下-疫情渴望接觸電商開店平台協助開拓全通路布局電商開店平台shopline近期在台北誠品生活南西店開設實體概念店,集結30間人氣電商品牌,推出三個月快閃實體店,並根據不同波段推出不同主題,如第一波毛孩超市以寵物用品及品牌為主、第二波潮時尚伸展台以穿搭潮流品牌為主,第三波則以城市野餐為主題,販賣戶外露營野餐用品。

此外各檔期也與公益團體合作,並搭配社群活動獲得IP贈品,企圖吸引更多消費者上門。

一般消費者對於電商購買的疑慮就是沒有辦法接觸到實品,Shopline的做法幫助電商品牌有實際接觸到消費者的機會,開發更多的消費者,對於品牌和電商平台而言是雙贏。

大型電商平台穩紮零售經驗深耕跨域消費者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統計,電商市場的銷售成長率又優於整體零售業,原先以3C商品打下電商版圖的PChome24h購物,近年來也不斷深耕各類消費者市場,根據內部觀察,35-44歲的消費者躍升為今年消費最活躍的族群,年成長率近30%;18-24歲Z世代也有明顯成長,年成長率近20%,2022年整體消費者結構年輕化。

掌握這些趨勢,PChome24h購物也在接下來的檔期調整策略,深耕跨域消費者。

以往用首創分會場的情境式購物吸引消費者,今年五月檔期又再進一步讓分會場界限消失,以不同角色類型的媽媽區分,給予消費者送禮建議,從3C到美妝通通都有,集結不同品類商品,在會場內也藉由產品跨域來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520」5月20日檔期也將目標受眾擴及到所有想表達愛的對象,以柔性訴求來溝通跨域消費者,不同於過往市場單純向女性或媽媽背景的消費者喊話,有機會持續提升新客群。

photocredit:爆米花數位PChome24h購物深耕各類消費族群,柔性訴求也是行銷溝通的重要策略之一。

除此之外,PChome24h購物今年也特別與皓式宅食工作室跨域合作,推出「藍帶主廚到你家」饗宴料理餐盒,讓消費者在今年母親節不用冒著疫情的危險出門慶祝,在家也能享受星級料理,滿足高消費族群的精緻味蕾。

另外,也推出「LofiMom」特別企劃,將媽媽的叨念聲如「出來吃飯!」、「又把家當飯店!」等熟悉的語句融入chillbeats中,搭配日系動畫並結合母親愛用好物進一步呈現商品,嶄新的跨域行銷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photocredit:爆米花數位PChome24h購物推出「LofiMom」特別企劃,結合媽媽的碎念及Chillbeats,引起異鄉遊子共鳴。

在這些操作下,PChome24h購物的Z世代及壯世代的用戶不斷增長,足見PChome24h購物運用過去幾十年來的網路零售經驗穩紮穩打,以綜合型電商角色分眾溝通不同的消費者,豐富品牌風格調性,也把握客群黏著度。

無論是實體或是電商起家的零售業不斷在嘗試跨域,提供更多通路和服務,未來的全零售時代將會提供消費者什麼樣的新局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章內容由「爆米花數位」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猜你喜歡Tags:PChomeshopline綜合型電商線上轉型跨域消費者FamiSuperPOYAHOME寶家PChome24h網路零售服務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石沉大海的中歐投資協定(下):中國、歐洲、美國的利益,彼此之間有什麼衝突?1則觀點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恢復德州HB20法案,社群平台以「不當言論」為由下架貼文時民眾可提告1則觀點鼓動親中台人嘲諷台灣防疫,中國「以疫謀亂」認知作戰又在蠢蠢欲動2則觀點想做物理治療,醫師說了算?台灣舉世罕見的醫療分工限制,帶來嚴重的照護後果1則觀點WHA前夕,美國正透過兩布局重回全球衛生治理核心,每一劍都揮向中國1則觀點羅訴韋德案爭議再起:為何川普任內一次修法,讓最高法院成為政黨意識形態的打手?2則觀點「領養代替購買」如何成為情緒勒索?鍾明軒只是用另一種方式說謊,連自己都騙了3則觀點「爸爸要走了,我們會看到他最後一面嗎?」難以圓滿,是病房隔離措施下的困難之一1則觀點菲律賓總統大選觀察:無論是否由小馬可仕當選,都要相信人民良善的力量1則觀點巴特勒《戰爭的框架》:俄烏戰爭中「毒癮」的主權隱喻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