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或斯德哥尔摩效应,又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播报 编辑 锁定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对所处境遇恐惧、害怕,但同情、帮助加害者的一种行为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认证 。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或斯德哥尔摩效应,又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

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

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外文名 Stockholmsyndrome 外文名 Stockholmsyndrome 收起 别名 斯德哥尔摩效应、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人质情结、人质综合征 别名 斯德哥尔摩效应、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人质情结、人质综合征 收起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就诊科室 精神科 收起 多发群体 情感上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者 多发群体 情感上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者 收起 专家解读 德哥尔摩综合症究竟从何而来 1973年,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欲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王建宁丨主任医师 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精神心理  撰写 疾病概况 科普文章 目录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治疗 基本信息 外文名 Stockholmsyndrome 别    名 斯德哥尔摩效应、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人质情结、人质综合征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多发群体 情感上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者 常见病因 起因为情绪依附、屈服暴虐的弱点 常见症状 对所处境遇恐惧、害怕,但同情、帮助加害者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病因 编辑 播报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与Clark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

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

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of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

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

这件事激起了社会科学家的兴趣,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

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

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体验。

专家深入研究: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

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

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分子对他的宽忍和慈悲。

对于绑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他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就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

关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分析学的看法,新生婴儿会与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周边成人让他至少能生存(或成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综合征可能是由此发展而来。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角色认同防卫机制的重要范例。

正如这句话所说:人是可以被驯养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临床表现 编辑 播报 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通常有下列几项特征: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这四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诊断 编辑 播报 而通常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1.恐惧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2.害怕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3.同情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认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4.帮助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治疗 编辑 播报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治疗斯德哥尔摩首先要帮助受害者认识自己,发展受害者的个人潜能。

帮助受害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不轻易屈服于现实。

了解加害人的软肋伺机发起自卫性反击。

建立限制加害人作恶的制度。

德哥尔摩综合症究竟从何而来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与ClarkOlo... 李秀玲 副主任医师唐山市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 来自:百科名医网 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的创伤康复 有关心理研究表明,在人质事件发生后立即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干预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很多时候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应该给人质平静和休整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社会支持网络应对人质事件带给他们的心理创伤。

在这之后如果受害者认为他们需要帮助,心理治疗可以适时介入。

大众传媒经常会给受害者带来更多的心... 李秀玲 副主任医师唐山市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 来自:百科名医网 V百科往期回顾 权威合作编辑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科普中国”是为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塑造的全... 什么是权威编辑 资源提供 科普中国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 提供资源类型:资源 什么是资源合作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12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赤子涵心 (2022-08-25)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治疗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