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中國」概念的起源 -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國立臺灣大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臺灣學界討論到「中國」一詞的起源時,王爾敏〈「中國」名稱溯源及其近代詮釋〉是最常被引用的研究之一。

該文論證了「中國」一詞自其在上古出現始,即作為一個專有名詞 ...           第二期   2009年2月出刊         ▲左起:主持人趙綺娜教授、報告人甘懷真教授(攝於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本系自87學年度開始實施教師講論會制度,於學期間由本系教師輪流發表專題報告,每學期約舉辦三次,藉以推動本系教學、研究及討論之風氣。

98學年度由趙綺娜教授擔任主持人,各場演講摘要節錄如下。

行色匆匆:1947年蔣中正的兩次北巡 再論「中國」概念的起源 文學與文化──論唐代思想變化的一條線索 吾不能察其幼小──古代小兒醫的自我認同與社會定位 臺大歷史系講論會 再論「中國」概念的起源 甘懷真教授主講 臺灣學界討論到「中國」一詞的起源時,王爾敏〈「中國」名稱溯源及其近代詮釋〉是最常被引用的研究之一。

該文論證了「中國」一詞自其在上古出現始,即作為一個專有名詞的國名,且指稱一個有固定空間、綿延時間的政治單位。

本次報告立足於這篇傑作的檢討之上。

在研究方法上,不可以孤立考察「中國」一詞。

「中國」一詞是存在於一概念叢中,與天子、天命、天下等概念相關連。

以「中國」概念而言,最關鍵的意義是連繫於「天子支配天下的政治體」。

「中國」一詞的出現,原本並不是用來指稱一個政權或政治空間的名稱。

另一個要注意的研究方法上的問題是漢字。

我們勢必要利用漢字以探討概念的源起與流變,然而,也應理解沒有文字的社會如何以口語傳播。

中國一詞當始於「中央之域」的概念,應出現於沒有文字的早期國家成立時期。

作為口語的中國,是指這類早期國家的政治中心,通常是祭祀的聖域。

目前中國一詞被認為最早出現在何尊的銘文中,它反映二層意義:一是中原王權使用漢字,故中國概念被書寫為漢字;二是中國指周武王所建的洛陽祭祀聖域。

何尊銘文中的中國或中域當是如後代圓丘一類的天文台兼祭天的聖所。

此也轉化為王權的代稱。

春秋、戰國的歷史變化帶來了新王權成立的契機。

此次報告特別強調的是霸者的誕生。

這類霸者型態王權的出現,促成了中國的各地域體系間的進一步整合。

春秋時期,承續王者居「中國」的傳統,在「尊王攘夷」的理念引導下,霸者所整合的北方集團諸國,以周王的諸侯國自居,而自稱「中國」,以相對於域外的政權與人群,如南方的吳、越、楚。

另一方面,作為周王諸侯國的北方集團與南方集團的吳、越、楚等國對抗的同時,北方集團也進入與南方集團整合的階段。

新的政治領域的形成是通過戰爭性質會盟,此時期的霸者所主持的諸會盟,參與的國家包括南北諸集團的成員國。

故霸者所支配的空間範疇不只是「中國」,而是更大的區域,這個區域被稱為「天下」。

最後,本報告再回應王爾敏之說。

十九世紀後,「中國」被選擇為國名,自有其前近代的事實為理據。

但它作為一「國名」,且具有近代民族主義所指稱的共同血緣、文化的共同體,則是近代中國民族國家運動所轉化的,不能逕以為是古代的事實。

(2009年10月29日) ▲左起:主持人趙綺娜教授、報告人甘懷真教授(攝於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DepartmentofHistory,NTU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