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國晶片產能占全球50%?但依然改變不了被卡脖子的現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晶片問題真的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2018年中國進口晶片3000多億美元,中國晶片自產率不到20%,80%多靠進口,而中國是智慧型手機、電視、電腦等數碼科技產品生產大國,所以才晶片進口額這麼高。

也正因為自給不足,所以一直以來,晶片就有被卡脖子的風險,並且這兩年來已發生了兩次了,去年的中興事件,今年的華為事件就是實例。

當然了,按照「中國智造2025」的規劃,到2020年中國要實現自給率40%,到2025年要實現自產率70%左右,全面擺脫被卡脖子的現狀。

而在今天,「芯動力」人才計劃第一屆集成電路創新創業發展論壇上,中科院微電子所副總工程師趙超發表了《中國集成電路裝備和材料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展望》演講。

他表示,到明年,中國晶片產能將占全球50%以上,於是頓時網友們就興奮了,覺得中國的產能達到50%了,豈不是比中國智造中提到40%的自給率還要高?豈不是不怕被卡脖子了?

但我想說的是,就算明年中國產能達到全球的50%,一樣擺脫不了被卡脖子的命運。

不是我危言聳聽,而是事實本來就是如此。

趙超之說的產能達到50%是指在中國生產出來的晶片達到世界的一半,是因為到2020年,中國大陸將有26條生產線投產,包括22座12英寸廠,11座8英寸廠,大陸晶片產能將達到全球的50%。

但這50%的晶片並不是中國品牌,只是國外的眾多品牌把製造工廠或生產線放到中國而已,這些晶片不算是中國的自給率,不是中國芯,大家不要會錯了意。

這個數據只能證明中國製造的強大,而不能證明中國芯的強大。

中國芯目前在製造工藝上較世界頂尖水平差了點,而在晶片設計上,除了華為在手機、AI上達到了世界水平,在CPU、GPU等晶片上,較世界頂尖水平也較遠。

所以說,就算明年中國晶片產能達到了50%,還是改變不了被卡脖子的事實。

真要不被人卡脖子,需要中國芯占到市場份額50%,你覺得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