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產業能否化危為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CFIC導讀

◆ 晶片,被認為是資訊時代的「工業糧食」。

整個產業高度依存於全球生態鏈分工協作。

起步晚、基礎薄的中國晶片產業能否化危為機?實現產業鏈的自主可控還需做些什麼?

2018年10月8日,工作人員在全國雙創活動周媒體開放日上展示光子人工智慧晶片 張玉薇攝/本刊

◆ 「以往主動送都進不去的先進位造業,現在有積極性讓我們的設備上線,還願意合作研發。

◆ 「一些產品國內不是沒有,只是一直缺少機會大規模啟用。

只有使用,才能發現缺點,才會進步,才有機會縮短差距。

◆ 國內的晶片產業鏈大多環環獨立,上下游對接不上的情況較為普遍。

◆ 晶片產業涉及的電子元器件成百上千,少了一顆元器件,整個產品就造不出來。

即便美國,也無法占領所有門類,仍然需要依託國際分工。

◆ 「有沒有能力做,值不值得去做,這是許多企業對待自主技術和生態鏈的態度,現在大家考量的角度肯定發生了一些變化。

位於安徽合肥的君正科技,擁有一條獨立的晶片研發設計線,主要面向視頻監控和人工智慧領域。

因為掌握安防監控晶片的幾項核心技術,如今市場大門越開越大。

「斷供風險對我們影響不大,也更證明了我們對核心技術堅持的價值」,該公司負責人說。

晶片,被認為是資訊時代的「工業糧食」。

整個產業高度依存於全球生態鏈分工協作。

起步晚、基礎薄的中國晶片產業能否化危為機?實現產業鏈的自主可控還需做些什麼?

「備胎」們的機會

自去年中興事件以來,國產某CPU晶片的生態鏈就開始明顯拓展,今年一季度營收是去年同期的數倍,一系列常用軟體都開始與其對接。

該公司負責人說,用5到10年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基本的硬體軟體生態體系,並非不可能。

普華基礎軟體是具有代表性的國產作業系統商之一。

該企業前不久宣布,他們正對華為即將發布的海思系列晶片進行全線產品適配升級優化,相關工作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中。

而該企業早前就已與華為海思的處理器開始產品級適配,其基礎軟體產品全線支持基於華為海思此前一款晶片的一系列伺服器。

處於晶片產業生態鏈基礎端的一些國產設備和耗材同樣迎來發展機遇。

「這是過去十年都未曾有過的好機會,以往主動送都進不去的先進位造業,現在有積極性讓我們的設備上線,還願意合作研發。

」一位國產設備廠有關負責人透露。

此外,相關的國產產品還有晶片設計軟體工具、各類半導體設備、零部件、材料等等。

通過以往採訪發現,「英雄無用武之地」曾是一些國產晶片企業的普遍遺憾。

出於長久形成的使用習慣、不可避免的替代成本、不如國外同類產品好用等種種原因,國內企業辛苦攻關出來的成果往往走出實驗室就被束之高閣。

而晶片產業又有非常明顯的生態鏈特點。

以傳統CPU領域為例,英特爾、高通等少數企業早期建立了技術架構和標準,形成「樹根」,長出微軟、蘋果、谷歌等「樹幹」,再繼續延展長出各種硬體軟體「樹枝」,形成自己的生態鏈。

如果融入不了生態鏈,即便技術先進也很可能走入死胡同。

在建立生態鏈的過程中,晶片等產品持續高速地試錯、更新、升級,是一個客觀規律。

「一些產品國內不是沒有,只是一直缺少機會大規模啟用。

只有使用,才能發現缺點,才會進步,才有機會縮短差距。

」一位擁有30餘年業內經驗的晶片產業專家說。

構建生態鏈非一日之功

儘管多年積累擁有了一定的核心技術,如今又獲得市場機會,但不得不承認,國內的晶片產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個產業建立在品類紛繁的基礎工業之上,產業鏈條上到應用端的軟體,下到製造所需的稀有氣體,其生態鏈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縱觀全球晶片產業的發展歷程,美日韓等曾經或仍舊站在晶片產業塔尖上的國家均曾以產業政策為手段,發展或振興該產業,「聯盟」是相關企業抱團發展、加速形成生態的常用方式。

如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成立半導體製造技術戰略聯盟,在研發通用技術、減少企業重複開發,購買、測試半導體製造設備,降低設備引進成本等方面作用顯著。

而日本也曾出現由十餘家半導體製造商組成的日本半導體尖端技術公司,負責SOC設計技術研發的日本半導體理工學研究中心等各類形式的聯盟。

國內多地在發展晶片產業的過程中,也著力於產業生態鏈建設,選定某一細分領域,有針對性地聚集優勢資源,是主要方式之一。

光電晶片被認為是傳統集成電路之外的一條「新賽道」。

近年我國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相比於國外,國內研究還主要集中在單元器件攻關方面,大部分技術研究仍處於實驗室開發階段,商用化產品開發較少。

在西安,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聯合地方政府、高校和企業發起成立的光電子先導院,瞄準光電子集成領域橫向集聚,通過「平台+基金」的模式,與持續增加的孵化企業共建,形成企業與平台共生髮展的生態模式。

先導院為該產業提供發展所需的共性基礎條件,形成光電子集成晶片研發、設計、生產、封裝、測試及應用等為一體的工藝線。

同時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度整合區域創新資源,推動形成上下游緊密結合的生態鏈。

在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區形成了以平板顯示產業為特色的縱向拓展框架。

在京東方3條面板世代線的強力牽引下,其上游的面板驅動晶片製造廠合肥晶合應運而生,這是當時安徽省第一家12英寸晶圓製造廠。

相應地,進行晶片封裝的新匯成則作為合肥晶合的下游企業在周邊落戶。

許多業內人士呼籲,應以「聯盟」或以「對接平台」的方式在產業上下游間建立更為密切的合作方式。

「手機等終端企業最接近用戶,能給晶片設計企業傳遞市場新動態,晶片設計企業也能據此設計出終端企業更滿意的產品,實現共贏。

這放在晶片製造廠和設備廠商上同樣適用。

」一家晶片設計類A股上市公司負責人說,與三星那樣集晶片的設計、製造、終端生產於一身的綜合性電子集團相比,國內的晶片產業鏈大多環環獨立,上下游對接不上的情況較為普遍。

以開放擁抱全球生態鏈

不少專家指出,晶片產業是典型的多國之間高度依存的全球產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格局。

產業里最先進的光刻機在荷蘭,高穩定性的耗材多在日本,設計工具在美國,全球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就連矽等基礎原材料都來自全球不同的國家。

少了其中1個,100就會變成0。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說,晶片產業涉及的電子元器件成百上千,少了一顆元器件,整個產品就造不出來。

即便美國,也無法占領所有門類,仍然需要依託國際分工。

但國際巨頭之間通常持有交叉專利許可,「你有壓箱法寶,我有獨門絕技」,相互制約、相互離不開,因此保持了對等的話語權。

「始終保持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產業生態鏈,大家相互支持、共同發展,是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會一直堅持的。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不論是電子產品終端企業,還是軟體、晶片、設備等企業,大家均有一個共識,即促進產業自主生態鏈加速形成,並不意味著所有環節都國產化,而是必須保持核心自主能力和相互制約的對等話語權。

「有沒有能力做,值不值得去做,這是行業內許多企業對待一些自主技術和產業生態鏈的態度。

現在大家考量的角度肯定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位業內人士說。

還有受訪專家指出,當前國內的晶片產業不能妄自尊大,也不應一味妄自菲薄。

整個晶片產業雖然遠遠沒有做到自主可控、領跑國際,但也並非一些人所說的無一長處、不堪一擊。

「中國的晶片產業並非沒有特別的長板,全世界獨一份的多樣化終端產業是真正競爭力的來源。

這個產業的特點是從高端到低端都有,大到華為,小到大家眼中不入流的手機企業。

」一位在全球晶片產業圈奮鬥多年的企業家說,「路要一步一步走,這樣的市場需求環境給晶片、設備等上游企業搭建了一步步堅實上行的階梯。

本文來源:瞭望

作者:董瑞豐、董雪

微信編輯:張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經過瘋狂的2016,中國半導體業產業邁入新階段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自國海證券,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半導體是許多工業整機設備的核心,普遍應用於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核心領域。 半導體主要由四個組成部分組成: ...

了解國內IC產業鏈,把脈半導體走勢

記得在2016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創新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微納電子學系教授魏少軍指出,中國大陸晶片設計業持續高速增長,2000年~2015年複合增長率達...

集成電路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集成電路(integrated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電晶體、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

重磅!最新最全的華為概念股!(名單)

華為海思備胎一夜轉「正」刷屏了網絡。華為立志,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今後,為實現這一理想, 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自強自立,科技興國!華為概念全梳理:

中國晶片業每年進口耗2000多億美元 超石油

鳳凰科技訊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晶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晶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中國晶片產業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

晶片市場化應用仍為短板 業內:以家電為突破口

經過多年的投入和發展,中國晶片產業鏈已初步建成,在計算機、智慧型手機、家電和工業控制晶片上均有突破。但由於中國晶片在市場應用上進展緩慢,難以得到產品線驗證和改良等原因,中國晶片產業整體實力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