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如何支撐自動駕駛數據爭奪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目前全球半導體廠商都十分關注自動駕駛,但是自動駕駛系統仍然很不成熟,車廠現階段為了提升新車款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仍以加載ADAS系統輔助駕駛為主,通過ADAS系統進行數據採集,然後交由具有人工智慧的處理器進行深度學習,最終實現自動駕駛功能。

在此情況下所有工作都圍繞著駕駛中海量數據的收集、處理、防護與存儲而展開。

日前英特爾收購Moboileye,有評論認為這實質上是一場龐大的數據爭奪戰。

英特爾CEO科再奇表示:「現在世界上每天產生的數據有4TB,平均每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產生的數據量約等於3000人產生的數據量。

只要有1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上路,你就能擁有全世界一半的人口所產生的數據。

這麼大的數據量需要英特爾傾注所有來為客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高性價比、高性能的解決方案。

傳感器:採集數據

有統計機構預測,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每天可產生4000GB的數據,2030年全球車輛系統、數據和服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700億美元。

毫無疑問,未來的汽車將是一個龐大的數據源。

而自動駕駛汽車產生的龐大數據量主要通過各種感測元件採集。

由於安全是自動駕駛設計的基礎。

許多汽車購買行為分析顯示,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安全性的考慮因素明顯占了非常重的分量。

追隨這個趨勢,半導體業者紛紛推出各種感測元件,採集數據確保行駛的安全性,構成了自動駕駛數據鏈的首要環節。

在日前舉辦的「2017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上,東芝展示新一代ADAS晶片Visconti4。

「除白天的使用環境外,Visconti產品系列加強了雨天、夜晚使用環境的適應性。

結合歐洲、美國有關主動安全的新要求,東芝正在研發各種新功能,例如夜晚、低光照情況下的行人檢測。

」東芝工業及車載晶片市場開發部副總監譚弘介紹,「自動駕駛安全性越來越受重視,為提升自駕車整體安全性,半導體廠商致力發展各式感測元件,強化自駕車內元件效能,以打造更安全的自駕車,也是目前極力發展的方向之一。

人工智慧:數據深加工

隨著車上配備的感測元器件越來越多,如何使汽車處理器針對車用感測器傳來的資訊進行判斷,即時做出正確分析,正在成為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對此,英飛凌汽車安全市場經理王龍飛表示,車用感測器融合將搜集所有發射信號,包括雷達、光達、攝影機、GPS及通過網路所傳過來的信號,收到後便會綜合判斷,是否有車禍、距離多遠、什麼地方該減速,這些運算都會進行即時處理。

自動駕駛要求的已不僅是數據處理能力要強大,還要求數據處理必須正確,越來越多廠商開始重視數據採集後的處理和深度學習。

高通Snapdragon處理器結合Zeroth深度學習平台,不論是合作廠商還是經過高通訓練過的神經網路平台均可搭載Snapdragon 820A處理器,幫助其完成自動駕駛的功能。

NVIDIA也致力於提升車用深度學習平台的能力。

NVIDIA資深工程師蘇家興提到,過往要辨識影像時,需通過專家將該物體的特徵寫進演算法,若持續有新素材,就必須花費人力不停修改演算法。

但通過深度學習,輸入大量資料進行訓練後,搭配強大的運算能力,便可讓汽車能感測周遭環境並自動導航行進。

英偉達推出的Nvidia Drive PX 2系統能夠導出並使用來自各種傳感器(如攝像頭、雷射雷達、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的數據,在空間和地圖上定位車輛,規劃安全路徑並且識別汽車周圍的所有物體。

數據存儲:需要本地化完成

龐大的數據量是支持自動駕駛安全運行的基礎,將這些龐大的數據存儲下來存在強烈的需求和市場機會。

根據Gartner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將會有80%的新產車型具有數據聯網功能。

這些數據都需要存儲下來。

「未來的自動駕駛等功能,每秒將會產生1GB的數據流量,汽車就如同一個移動的智能設備,不僅具有數據的自動採集功能,還具有相應的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及交互。

」美光科技嵌入式產品事業部市場副總裁Kris Baxter表示。

汽車在收發數據時需要一定的存儲空間支持其對數據的分析、處理,以及進行數據的安全與備份。

隨著汽車存儲技術的不斷演進,汽車將會超過智慧型手機成為更加新一代的移動智能終端。

針對在實時自動駕駛的狀態下,汽車產生的巨大數據量,能否得到本地容量的支持,譚弘表示:「這些數據的存儲必須是在本地,而非保存在雲端,否則很難做到即時性。

」這也意味著未來汽車的存儲空間將會不斷擴大,未來車型至少會需要100GB甚至200GB的容量。

信息安全:自動駕駛要防「黑」

隨著車上存儲的數據量越來越大。

如何使汽車處理器針對車用感測器傳來的資訊,即時做出正確的分析,並防止黑客入侵、竊取資料,也將成為未來自動駕駛發展重點。

瑞薩電子(中國)有限公司應用技術中心汽車電子部副部長趙坤表示,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車輛控制必須與外部來源的基礎設施信息(例如其他車輛和交通信號)密切協作,因此與車輛周圍環境的通信成為一大重要因素。

伴隨這種通信而來的是新的網絡安全考慮。

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與這些類型的外部車輛通信存在的安全風險,從而推動了全球標準化的發展。

新的網絡安全標準納入了威脅分析和風險分析等要素,實現合規性可能會造成開發負擔的不斷增加。

連接能力將是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特性之一。

強大的無線連接能力不僅對許多車聯網應用而言是必需的,而且這些應用也需要更先進的特性,例如對多協議無線的支持,可用來處理諸如多種網絡的調試和共存這樣的問題。

使通信信道安全對於保護物聯網系統免受入侵也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性應該通過硬體加速達到最大化效率。

意法半導體大中華暨南亞區APG市場應用部事業管理與市場戰略經理Marc Guedj表示:「自動駕駛最主要的挑戰之一就是信息安全。

在原有需求的基礎上,我們看到物聯網對無線連接方案的廣泛性、安全性和穩定性有更高要求。

各種無線連接協議都將在車聯網市場發揮重要作用。

STMCU也在積極布局我們的車聯網方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物聯網應用使各種感測器需求大幅攀升

分析師指出,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物聯網基礎標準研究工作在組織建設、規劃協調、標準研製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尤其是國際標準化工作實現跨越性突破,整體研究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物聯擁有業界最完整的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