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晶片大廠被逼上懸崖:還未發布就大降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台灣晶片大廠被逼上懸崖:還未發布就大降價!

全球手機晶片市場形成了三強爭霸格局,分別是高通、聯發科和展訊。

高通過去是高端手機晶片的代名詞,如今開始爭奪中低端市場,並且拿出了低價搶市場的策略。

據媒體最新報導,面對高通來勢洶洶,聯發科被迫對中低端晶片大幅降價,降幅甚至高達三分之一。

對於中國手機廠商和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晶片廠商價格大戰,無疑是好消息。

據報導,聯發科技已經向部分媒體發出邀請函,表示將於8月29日發布曦力P23和P30處理器。

聯發科P23/P30月底正式亮相。

目前多位大陸手機廠牌客戶已開案,累積訂單已超過百萬,下半年終端產品將陸續亮相。

隨後他又補充,實際交付已達200萬片,預計每月可出貨約300萬片,視客戶訂單修正。

據行業消息人士稱,之前高通將面向中端手機的驍龍450晶片,單價降低到了10.5美元,這打亂了聯發科的定價策略。

Helio P23原先制定的官方報價在15美元左右,但最近調低到了11-12美元,未來甚至可能會不到10美元,以便能夠挽留住中國大陸的手機廠商客戶。

事實上,從代工源頭上聯發科就輸了一陣。

台積電給出的Helio P23晶圓的價格是每塊3500多美元,而驍龍450採用三星14nm工藝製造,每塊晶圓只有2500美元,因此高通有非常靈活的定價空間。

聯發科計劃每月出貨500-600萬顆Helio P23,目前已經拿下魅族、金立、OPPO、vivo等客戶的訂單。

2016年,聯發科收入大漲29.2%,但是毛利率暴跌7.6個百分點,35.6%創下歷史新低,而今年頭兩個季度也分別只有33.5%、35.0%。

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聯發科將繼續面臨慘烈的競爭,盈利情況很難改善。

過去,高通、聯發科和展訊三家公司,晶片定位比較明晰,比如高通主攻高端,展訊則在低端晶片領域實力強勁,聯發科主要占領中端。

但是,這種市場的劃分已經成為歷史,三家公司都在向對方的領域滲透。

高通已經覆蓋了高中低端全部晶片產品線,甚至涉足了物聯網晶片、無人機晶片,希望通吃市場。

聯發科之前曾經推出高端晶片,準備搶奪高通份額,但是遭到巨大阻力。

中國內地的展訊公司,也在擴大低端市場的份額,甚至蠶食聯發科的一部分市場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中國手機廠商和高通之間的關係並不理想,在專利授權協議方面進展不順利。

不過隨著中國政府對於高通開出10億美元的巨額反壟斷罰單,高通也大幅降低了國產手機的專利費水平,隨後高通幾乎和所有的中國手機廠商都簽署了專利授權協議,高通晶片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越來越大


02、展訊又一次突破!成全球第三家研發自主架構CPU的晶片大廠

除了高通、蘋果外,展訊將成為全球第三家真正利用 ARM 原始碼開發 CPU 的晶片廠商。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歷史上真正掌握自己的 CPU!」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展訊通信董事長兼CEO、銳迪科微電子董事長李力游博士激動的講道。

2015年作為國家01專項,展訊開始利用 ARM 的原始碼研發自主架構的 CPU。

在今天2017展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之後的媒體採訪環節中,李力游向集微網等媒體透露道,這款基於展訊自主架構的 CPU 即將於年底量產,創新的利用 PC 的超線程技術,首次應用在智慧型手機平台上。

「這款四核的 CPU將實現同等ARM 架構六核產品的性能及表現力!」

據悉,展訊自主架構的CPU 實現 ARM 架構和軟體的全兼容,完全 pin to pin 的替換。

真正掌握了自主架構,未來展訊可以在優化功耗、提升產品性能方面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作為「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在此次會議上也分享了對展訊的三點看法:

第一,展訊是一個創新能力極強的企業。

十幾年來一直關注它的成長,無論從早期的TD-SCDMA晶片還是今天的LTE晶片,無論是全球第一顆40納米晶片還是今天的14納米晶片,展訊一直走在創新的前列。

堅持、堅持再堅持,這是展訊之所以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展訊的創新一直圍繞著市場、圍繞著客戶在開展。

雖然創新是一個很時髦的詞,但還是會聽到不少有關創新的說法,特別是一些企業的創新是圍繞政府資金、政府資源逐一開展的。

展訊的每一個創新都有明確的市場目標,圍繞清晰的客戶和應用,這也是為什麼展訊能夠在短短十幾年間成為一家移動智能終端晶片的國際前三位企業的根本原因。

第三,差異化是展訊持續創新的重要特色。

SC9853I 和 SC9850 都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充分考慮不同客戶的需求,同時擁有很高的性價比。

魏教授特彆強調,展訊沒有隻延續世界上競爭對手所採取的技術路線,而選擇與英特爾合作,通過英特爾架構來開創差異化的產品前景。

這不僅實現了非常高的產品性能,也給客戶提供了差異化的選擇,為客戶在終端產品的開發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對於展銳的未來,魏少軍博士評價道,這是一家大有可為、前景可期的企業。

儘管市場仍然對展訊和銳迪科的合併有些疑問,可能大家對具體情況並不了解,在合併的過程中出現困難、甚至出現問題都是非常正常的。

資本層面的困難總是能克服的,此外一個企業的發展主要靠技術、產品、服務,尤其是資本要對技術產品服務、技術產品為市場服務。

他進一步分析到,從「核高基」重大專項中我們下決心給展訊一些支持,經過三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沒有任何疑惑,展銳已經交出一份很好的答卷。

相信在資本、技術雙輪的驅動下,展銳前景一片光明。

一直以來,國家大基金對紫光集團的發展給予了許多支持,先後於2015年和2017年兩次與展訊、紫光簽訂了合作協議。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在會上透露,國家大基金和紫光一如既往的和展訊和紫光站在一起,給展訊給紫光更多的支持。


03、高通:下代晶片支持人臉識別,iPhone 8面部識別不算啥!

業界普遍認為,除了OLED全面屏外,今年的蘋果iPhone8還將帶來無線充電合面部識別功能,而且面部識別將取代 Touch ID,成為iPhone8的主要賣點。

那麼,在虹膜識別、螢幕指紋識別技術上領先的Android手機,何時才能用上面部識別功能呢?

現在,高通給出答案——2018年。

近日,高通指出,蘋果人臉識別系統針對Android手機的技術優勢將是暫時的,同時承諾高通新一代晶片將提供與iPhone 8相當、甚至更強大的功能,比如完成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高通:下代晶片支持人臉識別 比iPhone更強

而且,新一代高通晶片能利用紅外光測量深度,繪製用於人臉識別、物體三維重構和製作地圖的高解析度深度地圖。

紅外光將由相機模塊處理,從而提供紅外3D感知技術。

事實上,早在2015年,高通就已經首次在驍龍820晶片中提供深度感知能力,而2016款旗艦晶片驍龍835還對深度感知技術進行了改進,並被應用在三星GalaxyS8、HTC U11和一加5等手機中;更早版本的高通深度感知技術還被應用在支持谷歌Tango增強現實技術的智慧型手機中。

可見,隨著高通晶片對面部識別功能的支持,2018年開始將有一大波人臉識別手機面世。


04、創維、三星、海信等三大電視廠被這一家公司告了!

這是國內電視行業首例圍繞標準必要專利的訴訟糾紛,此次訴訟對於未來國內專利的收費執行和費率標準將會有討論和示範意義,亦有可能影響到相關政府部門對行業政策的制定思路

近日,創維、三星、海信接連被訴專利侵權,且原告都是同一家公司——掌握音頻編解碼標準必要專利的廣州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晟數碼」)。

涉訴金額約4億多元

廣晟數碼正是廣東省省屬集團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而廣晟數碼所掌握的DRA音頻標準專利,同時支持立體聲和多聲道環繞聲的數字音頻編解碼,它的最大特點是用很低的解碼複雜度實現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壓縮效率。

2016年7月1日,廣晟數碼公布了DRA的許可政策及其DRA專利許可收費的最新標準:已獲得專利許可的晶片廠商,每一個晶片產品收費1元人民幣;終端產品廠商不收取任何費用。

未獲得專利許可的晶片廠商,但已達成推廣合作,那麼對終端產品廠商每一個終端產品收費1元人民幣。

對專業設備廠商使用專業編碼器,每一個產品收費500元人民幣(其音頻編碼輸出的音頻流路數不大於四路,超出此限制的,每四路視為一個被許可產品,不足四路的按四路計算)。

顯然,這一許可政策的公布並沒有達到廣晟數碼預期的結果。

今年7月下旬,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最先受理了廣晟數碼的起訴。

廣晟數碼訴稱創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維集團」)、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製造的S9-1、S9D、W9等多達100多種電視機產品均涉嫌侵犯了其「音頻解碼」和「音頻編碼和解碼系統」兩項專利。

且未經廣晟數碼許可生產、銷售、許諾銷售、進口被訴侵權電視機產品。

而家電銷售平台國美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美電器」)也被捲入其中,被指「未經許可銷售、許諾銷售被訴侵權產品,違反了專利法的規定。

廣晟數碼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及其他合理支出共1.922億元。

隨後,廣晟數碼分別在在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起訴天津三星電子有限公司、高創(蘇州)電子有限公司。

在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蘇寧雲商銷售有限公司等侵害發明專利權,要求各被告停止侵權、賠償損失。

據廣晟數碼公告介紹,三地法院立案涉訴總金額約4億多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廣晟數碼能否勝訴以及最終的判賠額多少,勢必將影響到電視產品領域視頻解碼標準必要專利廠商的舉動。

並分析稱,目前捲入訴訟的僅有創維、三星、海信,而長虹、TCL等傳統電視廠商,以及小米、樂視、微鯨、暴風等網際網路電視廠商,都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被「收割」的對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