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王曦:物聯網時代的傳感器和材料創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傳感器是物聯網的重要基石

信息技術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圖1)。

現在中國的通訊技術發展很快,希望下一步是智能社會的時代。

智能社會就是要把物包括進來,即物聯網(IoT)。

所以在這個領域,傳感器非常重要。

所以半導體下一個創新的領域之一,是摩爾定律如何創新,其中包含傳感器。

當然半導體在物聯網中是一個比較小的領域,但是很重要,它位於最底部,支撐起整個物聯網系統應用的大產業。

據預測,與物聯網相關的半導體硬體在2020年大約有300億美元,其中傳感器在150億美元左右。

傳感器儘管小,但是應用非常廣。

最典型的就是在上世紀七八年代的汽車應用,當時因為汽車的門檻較高,另一方面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沒那麼迅速,所以汽車裡面的分立元器件,尤其是傳感器比較少。

今天回過頭來我們整理髮現,汽車裡有大量的傳感器(圖2),尤其現在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需要很多各種各樣的傳感器。

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領域是智能終端/智慧型手機。

由於智能終端的出現,傳感器的需求呈爆發性增長。

再有,我們迎來了巨大的物聯網產業。

物聯網產業的先頭兵——可穿戴設備,例如智能手環可以測量你的健康參數等。

具體到巨大的物聯網時代實現萬物互聯,市場機會更大。

智慧型手機一代代發展,其MEMS傳感器是不斷增加的。

MEMS傳感器首先是由大的外國手機品牌推動起來,今天中國的手機廠商實力越來越雄厚,他們智慧型手機中的有些傳感器甚至是領先於國外大廠商的。

中國在MEMS市場裡的一類份額如圖3所示。

深藍色部分是中國手機廠商。

過去一段時間裡,主要是三星、蘋果主導,但是從2011年開始,中國的手機廠商占MEMS傳感器市場份額不斷增加,從2011年的9%,到2012年17%,2013年21%,2014年的23%,2015年30%。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下一步份額還會更高。

反過來說,我們的傳感器需要創新,來推動智慧型手機更加智能化,最終實現物聯網時代的智能化。

國內MEMS研發平台概況

在中國的MEMS生態系統還不是非常健全。

中國有個特點,越往後端越發達。

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SITRI)處於中間的開發鏈條,可以作為研發到產品之間的工程化、產業化的橋樑。

SITRI過去在MEMS方面做了30年,做得比較系統。

國內MEMS實驗室主要有三個:清華、北大和SITRI。

MEMS設計公司(fabless)不少,目前集中在長三角,中國的其他區域也非常多,這些設計公司規模還比較小,往往沒有採用非常大型的企業研發平台在開展工作,但是真正需要把它規模化、量產化需要一個比較好的平台。

目前在中國有幾個MEMS研發平台,一家在蘇州,規模較大,剛開始不久,有一定的測試和封裝的能力;無錫有一家測試平台。

在上海,上海政府支持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SITRI)建立一條8英寸的完整MEMS研發供給線,這條線一旦建成以後,可為設計公司和代工廠(foundry)提供有力的研發支撐。

實際上,美國也存在科研轉化為產品的問題。

從2014年至今,美國已建6個先進研究院。

所謂的「死亡之谷」、「缺失的貝爾實驗室」、「產業工地」,從技術上看,圖4左邊是研究所、大學,右邊是產業界,需要中間的開發(development)橋樑。

因為美國企業的研發能力比較強,但是歐巴馬認為,美國仍然存在這個問題,需要把中間的鴻溝填補起來,這是SITRI等中國很多研究院的使命。

因為技術有一個成熟度,在技術研究階段,需要證明這個技術可行性,屬於前期,這是研究所、大學的事。

但是要把它變成一個最終的產品,包括技術的中試,包括一些子系統的實驗,都是處於中間階段。

最終企業把它變成產品、推向市場。

SITRI有8英寸的研發中試線,包括MEMS、矽光子等等,設備較為齊全。

同時後端有合作夥伴——華虹宏力的生產線對接。

SITRI作為產業之間的橋樑,加入了很多工業聯盟,同時也在上海嘉定建立了「物聯網晶片產業園」,作為推動傳感器、微能源、物聯網的一個基礎。

在傳感器領域,在上世紀70年代,汽車領域這波浪潮我們基本沒趕上。

到了2006、2007年的智慧型手機時代,手機里的分立元器件(傳感器、核心器件)浪潮也沒趕上。

我們希望在物聯網大潮里,中國的與傳感器相關的晶片可以「More than Moore(超越摩爾定律)」。

材料

做MEMS要做材料,SOI(絕緣層上矽)是做MEMS傳感器襯底一種選擇,好處是結構比較簡單。

SOI材料不僅僅是在MEMS市場用,另外在RF(射頻)上用處很大,可以用於手機的射頻前端。

傳統的GaAs(砷化鎵)也做了一些射頻元器件,比如開關,現在射頻前端的SOI(新材料)占了很大的比例。

我們正好也趕上了這一波,一方面本身是手機發展、量大,再一個手機里的SOI取代砷化鎵,如果在物聯網中,這個需求量更大。

因此我們面臨了非常好的機遇,我們的材料在這方面有非常好的前景。

半導體的發展,到了20納米以後,有兩條發展路線:一個採用三維的FinFET,一個採用SOI二維結構。

到今天,Intel等繼續使用三維的電晶體結構,發展還不錯。

另一波人,包括IBM和ST等推動二維SOI結構。

應該說這是個分水嶺,中國,我認為如果走前一條,永遠是跟隨,不可能超越;但是如果走第二條路線,半導體體矽變化,中國有機會彎道超車。

SOI晶片很重要的一點,過去這種誇大摩爾定律,以為平面CMOS到了盡頭,其實不然,我們可以比較多地降低體矽CMOS製造的成本,我們可以用28納米做22納米的事,進一步降低成本,同時也會延長28納米壽命。

這對物聯網的應用是非常有幫助的,再一個SOI的功耗降低,這也是物聯網最需要的。

最近,我們跟世界上最大的SOI公司Solitec結成了戰略聯盟,來共同推動SOI在中國的推廣。

傳感器發展需要有更廣闊的思路

我國的研究所、高校在過去二三十年做了很多積累,現在通過產業化的推進,已有兩家公司上市。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

例如傳統的老牌企業博世,他們汽車傳感器做得好,當看好消費電子產品的勢頭後,不惜一切代價把消費電子這塊做大,因為它有汽車傳感器的經驗積累,他很有競爭力。

我認為下一步中國傳感器的發展,第三個階段(如圖1)應該跟我們當前的半導體發展結合在一起,要有更廣闊的思路,不是就事論事地開發一個傳感器,包括與系統結合,包括對國際半導體公司的併購重組。

即從傳統的晶片思路來整合各種資源,才能形成規模。

小結

2015年是摩爾定律誕生50周年,半導體發展是無窮無盡的。

SITRI與合作夥伴從事融合創新。

我們認為這是半導體差異化的戰略,因為一味地追求摩爾定律,還是可以走下去,但是確實投入很大。

中國的半導體業實力還不足夠,超過很困難。

我們希望在物聯網時代進行差異化的融合創新,希望傳感器、能源、通信、功率等結合在一起,這裡的創新機會非常多。

通過這些半導體器件的融合創新,來推動物聯網真正智能化的時代到來。

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科院院士王曦:半導體創新物聯網發展

摘要:本篇文章是物聯網世界網(www.iotworld.com.cn)依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在第六屆中國物聯網大會上的主題報告《半導體創新物聯網發展》編輯整...

一文看懂全球晶片巨頭的物聯網大棋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增長率放緩已成既定事實,全球各半導體晶片公司近來都將物聯網視為下一波半導體風口。據IDC的研究,物聯網市場規模預期在2020年前將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達到3.04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