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勝利,華為已經無路可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15日,路透社發布了一個報導,說美國商務部正在更改一項新規則,要進一步打擊華為的供應鏈。


根據新的規則,就算晶片本身不是美國設計開發的,但只要用到了美國的設備、軟體或技術,都必須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否則通通不許賣給華為。


簡單來說,美國就是在逼全世界所有供應商和華為做生意前都必須先找自己要許可,必須要站隊,不站隊就沒有好果子吃!



台積電、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等公司,只要是和華為供應鏈有關係的,管你是不是美國公司,管你利益會不會因此受損,都必須要被迫做出選擇,不然就是美國的制裁。


這是不惜代價想要完全掐死華為!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對進一步絞殺華為的解釋是:


「儘管美國商務部去年採取了『實體清單』行動,但華為及其外國分支機構仍加大了努力,通過本土化努力破壞了基於美國國家安全的限制。


在羅斯看來,「這不是個負責任的全球企業公民的舉止。


翻譯一下就是:原來的規則我覺得沒弄死你,那我就繼續改。


我要弄死你,你不乖乖洗乾淨脖子挨宰,就不是「負責任的公民」。


太欺負人了。



消息一出,高通等公司的股價一度暴跌,關於台積電是否會斷供華為的消息立刻開始滿天飛,誰都知道,這是一個足以改變整個行業格局的前所未有的長臂管轄。


得知消息之後的華為心聲社區,沒有呼天搶地,沒有哀嘆求饒,只是默默發了一張圖:


那是一架二戰中渾身彈孔、傷痕累累的飛機,拖著自己殘破的身軀安全返回的圖片。


圖片的上方只有兩行字——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



連一向喜歡站中間的老胡,也被逼成了鷹派,在評論這件事的時候說,環球時報收到了消息,如果美國真的執行,那麼中國會馬上反擊,對高通、思科、蘋果採取行動,暫停購買波音飛機。


如果華為被打壓,我們必然會拿美國的公司開刀,讓他們知道什麼叫「來而不往非禮也」!



此時,距離2019年5月16日美國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已經有整整一年時間了。


被制裁了一年的華為,2019年財報營收8588億元,同比增長了19.1%,2020年第一季度銷售收入1822,同比增長了1.4%。


世界各國同華為的5G合作還在穩步推進,商用合同一個接著一個。


去美國化之後,華為依然發布了兩款頂級旗艦手機,做出了完全沒有美國產品的5G基站。


華為不但沒有倒下,反而在愈發頑強地前進。



在美國疫情擴散的時候,國內還有很多天真的媒體,天真的財經人,幻想還可以和美國和和氣氣,鼓吹救美國就是救世界,以為我們賣一點口罩、防護服給美國,美國就不針對我們了。


可事實上呢?


美國疫情中,華為出於人道主義,給美國捐了一批醫療物資,可美國甚至沒有等自己緩過勁來,頂著國內150萬的確診,近10萬的死亡就來恩將仇報了。


不要以為美國針對的只是華為,美國針對的從來都是中國,如果華為倒下了,那美國還會針對海康威視、振華港機、大疆無人機……


拋棄幻想吧,局部乃至全面的中美脫鉤是將來必然發生的事,不用感到惋惜,不要幻想什麼韜光養晦,這是美國逼我們的。


美國要的,就是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國家,永遠在他制定的規則下乖乖給他打工,永遠不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1


日本企業被美國制裁的故事,和華為極為相似。


不同的是,日本企業在被欺凌的時候,沒有得到國家的支持。


日本二戰後就被美國管著,作為對抗共產主義的橋頭堡,日本得到了美國的經濟援助與技術扶持短短十幾二十年後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一度達到美國的70%。

上世紀80年代,日本製造的紡織品、汽車、電腦、電視等產品幾乎全面占領美國市場。


那時候的美國家庭,無論是廚房裡的冰箱,孩子玩的紅白機,還是出行必備的汽車,都離不開日本。


(大規模出口美國的日本汽車)


美國的製造業受到了巨大衝擊,和今天一樣,當時的無數美國民眾,也把問題一股腦歸咎於日本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


先是印製「抵制日貨」、「第二個珍珠港」等仇日口號的文化衫,緊接著就開始表演大錘碎汽車,甚至拖拉機,重卡碾壓日本轎車。



那時候,美國官方可沒有站出來勸說美國老百姓理智愛國,而是故意禍水東引。


民意浪潮下,美國順勢拿日本企業開刀,其中就有占據美國家電市場巨大份額的東芝

那麼,要找什麼藉口去整治東芝呢?那當然是通共啦!


當時,東芝公司違反美國規定,向蘇聯秘密出售了四台九軸五聯動大型數控螺旋槳工具機。


(技術落後、噪音過大的核潛艇是蘇聯海軍的心病)


美國龍顏大怒,表示該工具機能加工核潛艇需要的高性能螺旋槳,能有效降低蘇聯海軍核潛艇的噪音問題,蘇聯人靠著這項技術能順利潛入直布羅陀海峽都未被發現,你這是要陷我大美海軍於危險境地!



1987年5月27日,日本當代史上極為恥辱的一幕發生了——


日本東京東芝總部大樓前警燈閃爍,全副武裝的警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闖進大樓,當著所有人的面,把東芝的兩位高管:鑄造部部長林隆二,工具機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逮捕,並將東芝嚴密監控起來,從硬碟到文件都被嚴格搜查。


被抓很正常,但可恥的是,這一切完全是應美國人的要求,調動日本自己警視廳的人手,抓自己企業的高管。


(日本媒體報導東芝高管被捕)


美國人指責東芝賣工具機是間諜行為,可中情局情報檔案顯示,他的盟友都在偷偷賣設備給蘇聯。


資本主義國家有一個巴黎統籌委員會,成員國都偷偷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新技術。


從1980年開始,義大利出口到蘇聯的工具機多達25台,英法則直接賣軍事裝備,挪威的康士伯公司也賣了工具機。


但美國眼裡,似乎只有「日本東芝」。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逮捕高管後,美國駐日大使趾高氣昂,居高臨下地命令日本首相為「美國蒙受的損失道歉,並拿出賠償措施」。


美國開出的罰單極為苛刻:將涉事的兩名東芝高管處以10年有期徒刑;關閉東芝美國工廠;所有銷往美國的東芝產品徵收高額關稅,並在5年內禁止東芝對美國出口;向東芝徵收1萬億日元罰款。


美國政客自己下場煽動美國民眾反日,說「每個日本留學生都是間諜」,美國貿易代表還在白宮門口表演大錘砸東芝收音機。



日本人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美國對整個日本的打壓,他們真的以為東芝做錯了,處理東芝就能解決問題,日本自己的媒體痛罵東芝「剖腹自殺也不足以彌補罪過!」。


時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帶著老婆親赴美國道歉,對東芝開出重磅罰單:禁止東芝向14個國家出口產品。


輿論重壓之下,東芝嚇破了膽,不僅無條件接受美國的一切處罰,董事長和總經理先後引咎辭職謝罪,還花費上億日元在美國五十家報刊上刊登整版「悔罪廣告」,跪地求饒。



但是,向美國人求饒是沒有用的,東芝只是美國打壓日本產業崛起的冰山一角,東芝還能找出違反規定的藉口,而日本半導體產業只是威脅到了美國企業就被打壓下去了。


日本半導體經過多年發展,1982年躍居第二,1985年第一次在市場占有率上超越美國,已經威脅到了美國企業的地位。



於是,1982年,FBI先是假扮IBM員工,故意泄露IBM部分絕密設計資料給日立,釣魚執法,坐實了「日本企業竊取美國技術」的罪名,用美國法律把日立和三菱整得很慘。



1985年,美國對日本發起半導體戰爭,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向美國商務部投訴日本半導體產業不當競爭。


美國向負責談判的通產省開出苛刻條件,要求將美國半導體在日本的市場份額提升到20%到30%,並以制裁相威脅。


日本接受了。


但即使如此,日本半導體依然占據優勢。

1989年,美國繼續逼日本簽訂了《日美半導體保障協議》,開放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智慧財產權專利。


日本接受了。


到1991年,日本方面統計的數據是,美國半導體已經占日本市場的22%,但美國堅持認為日本數據是假的,再次強迫日本簽訂第二次半導體協議


日本又屈辱地照單全收。

與此同時,美國還扶植了韓國來對抗日本,對韓國授權技術,指導韓國挖日本企業的生產線和人才,還對日韓發動雙標反傾銷稅。


多重手段下來,到了1996年,日本半導體在全球的份額已不足30%,落後於美國,又有韓國虎視眈眈,整個產業元氣大傷,頹勢難挽。



全方位的打壓下,日本進一步產業升級的機會被剝奪了,產業發展從此停滯不前。

全球20大網際網路公司,美國獨占11席,中國爭下9席,雙方平分秋色。


而日本公司,在網際網路時代完全缺席。


日本失敗的結果,從它面對美國畏戰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曾給日本派去使者,斥責對方不恭,威脅說要派兵攻打。


然而,日本的懷良親王卻寫了一封極為強硬的答書,表示自己希望以和為貴,但如果明朝真的要來攻打,自己無話可說,唯有積極備戰:


「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


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

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

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


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

水澤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備,豈肯跪途而奉之乎?


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


倘君勝臣負,且滿上國之意。

設臣勝君負,反作小邦之差。


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拯黎庶之艱辛。

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國圖之。



那個時候的明朝如日中天,懷良親王卻依然能冷靜判斷,知道大海是天然的阻隔,敢和朱元璋對著幹。


而二戰後被美國牢牢掌控的日本,已經被徹底閹割掉了曾經的民族精神,企業被制裁,他們既沒有足夠的戰略眼光判斷這是美國對整個日本的打壓,更沒有足夠的血性和美國叫板。


那麼,日本二戰後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被美國犁庭掃穴,被再一次打壓下去,幾乎就成了必然的命運。



2


相比於日本,蘇聯給美國帶來的挑戰更大,美國為了贏下冷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蘇聯一度半截身子已經入關成功了,然而在美國的打壓下,終究還是一蹶不振。


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美國對蘇聯科技水平的限制。


蘇聯千方百計地把手伸向西方的技術領域。


中情局估計,在蘇聯約有十萬人從事技術文件的翻譯工作,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施耐德說,蘇聯獲取西方的技術,就是他們的生命線。


如何切斷這條生命線,成為了美國計劃的重中之重。


1947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在出口管制大會上強調,要延長出口管制的期限,用法律控制美國的對外出口。


隨後,杜魯門政府公布了一份管制清單,分為全面禁運物資限制出口物資


前者包括含有先進技術水平的母機和設備,例如特殊重工業設備、精密科學儀器、電子尖端儀器和等;後者包括鉛、銅、鋅等工業原料以及基礎設施設備。



1949年,美國國會通過新的《出口管制法》,將禁運範圍擴大到與戰略物資密切相關的技術資料,管制對象則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


美國的霸道做法引發了巴黎統籌委員會(COCOM)的不滿,因為巴黎統籌委員會的成員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突破限制向蘇聯提供物資和技術。



只不過那時,美國一方面為了緩和巴黎統籌委員會的矛盾,一方面跟蘇聯關係也是時好時壞,沒有全力去限制。


1979年底,阿富汗戰爭爆發,美蘇矛盾上升,卡特政府對蘇聯重新實行大規模經濟制裁。


1980年12月,里根上台了,反共產主義的浪潮在他手上達到了頂峰,1981年5月,里根在大學演講的時候,就公開對學生說:「西方將不會容忍共產主義,我們將戰勝共產主義!


我們不會因為公開譴責它而感到麻煩,我們將把它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悲哀和奇異的篇章而予以刪除,即使現在還在書寫這個篇章的最後一頁!」



1981年初春,蘇聯竊取高技術的敏感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中情局局長威廉·約瑟夫·凱西的辦公桌上。


這項情報是法國反間諜機構DST發現的,代號為「一路平安」。


「一路平安」總共提供了4000份以上的文件,這些文件都是有關克格勃如何搜尋特殊情報、蘇聯「公司」和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是如何通過向國外派遣代理商來購買或者竊取禁運科技產品的。


資料顯示,以蘇聯航空工業部為例,從1976年到1980年,該部通過「一路平安」獲取西方技術節約了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相當於10萬人一年的科研工作量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承認了蘇聯特工從美國拿到技術)


1981年6月初,凱西將「一路平安」的情報送到了白宮,他對里根說:


「總統先生,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正在獲得他們所需要的50%的技術。

我們必須把這個數字降下來。

他們這樣做太安逸了,我們的國家安全面臨著威脅


里根點頭表示同意,幾人商量後,決定擴大巴黎統籌委員會的禁運清單。


同時,1979年頒布的《出口管理與控制法》也是個有力武器,它不僅可以停止美國的出口,而且也可以停止其它國家的出口,熟悉的長臂管轄從這裡就開始了。


對於那些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產品的國家,美國向其嚴格限制頒發技術銷售許可證。


不僅美國的本土公司出口產品要遵守這個條款,就算在海外的所有分公司以及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外國公司都要遵守這個條款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這一幕與美國當下制裁華為的手段,幾乎如出一轍


歐共體國家自然是乖乖聽話的,美國要下手的是瑞典、瑞士和奧地利這幾個中立國,直接給出了威脅:如果不遵守美國的出口控制,那你們也不要用美國的技術了。


美國不是逐漸變得流氓的,而是一直就很流氓



技術專利剛一停止,立馬在蘇聯產生了連鎖反應,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領域。


中情局的報告稱,蘇聯估計其石油儲量為60億到120億噸,但是如果利用目前蘇聯的開採辦法,那麼這些石油將越來越難以開採。

如果要維持產量並且開採新的儲量,那麼就需要西方的技術。


在伏爾加-烏拉爾地區、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高加索和中亞地區許多最容易開採的油田,其石油產量直線下降。


70年代初期,莫斯科為了維持其石油工業,每年要投資46億美元。

1976-1978年,每年的投資超過60億美元。

80年代初期,每年的投資額急速增長到90億美元!



蘇聯亟需迴轉式轉機以及海上勘探等技術解決石油危機,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則進行了大力阻擾和打擊。


蘇聯只能增大自己對研發的投入,但是,蘇聯的經濟一直不如美國,砸錢砸不過。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還開始了下一步手段——阻止銀行界向蘇聯貸款。


他們的做法很高明,沒有直接打擊莫斯科,而是從外圍入手,動搖人們對蘇聯金融的信心


在70年代,西方銀行家熱衷於向東歐國家貸款,假如還不起了,莫斯科就會來幫忙支付,這些國家相信莫斯科的信譽度。



1982年春天,停止向匈牙利的短期貸款達到11億美元,羅馬里亞15億貸款被撤回,東德也損失了2000萬美元的流動資產。


魚餌已經下好了,莫斯科要麼主動上鉤去落入陷阱,要麼乾脆不管眼睜睜地看著盟國出現金融危機,損失人心。


不管哪個選項,蘇聯都是輸家,莫斯科最終選擇無奈放棄。


當蘇聯不再庇護它的盟國時,美國就順勢而入了,他們秘密支持東歐國家的工會,讓工會不再支持自己的國家。



經濟出現問題,顏色革命就如期而至。

里根簽發了一個名為「NSDD-32」的文件,概括了美國在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


秘密支持該地區為了擺脫共產主義統治而發動的地下運動;


加強對該地區的心理戰,尤其要加強諸如「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台」的無線電廣播;


尋求外交與貿易途徑,使該地區的各國政府拋棄對莫斯科的信任。



蘇聯原本在經濟上就不如美國,工業結構也是以重工業為主,事關民生的輕工業發展不足,不夠均衡,又被拖入了軍備競賽,經濟更是吃緊。


當科學技術受到限制,經濟下滑之後,民生就受到了影響。


與此同時,蘇聯伸向阿富汗的手被美國拖住,不僅沒有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反而進一步導致了自己的失血。


再加上各國工人運動高漲,知識分子還紛紛帶路推牆,意識形態被美國不斷滲透。


內外交困,蘇聯終於轟然倒塌。


美國針對華為,針對5G,針對中國的長臂管轄,正如當初針對蘇聯的技術封鎖。


誰掌握了前沿科技,誰就掌握了下一個時代。


在網際網路時代退場的俄羅斯日本歐盟,經濟雖然依然名列前茅,但已經在未來的競爭中掉隊了,威脅不到美國的地位。


網際網路時代平分秋色的中美,才是新時代的主角。


但美國人也許忘了一件事,在和蘇聯對抗的時期,美國不僅在積極地變革自己,還牢牢掌握著工業、科技上的主動權。


封鎖對手的同時,自己的技術進步才是更重要的事。


過去的三十年間,美國和中國是從全球化浪潮中受益最大的兩個國家。


可現在的美國,卻在不斷退群、敲詐、加關稅,逆全球化而動,用意識形態的壁壘阻礙人類科技的交流和進步,也限制自己的發展。


在5G時代,美國不再是掌握科技高地的那個,反而是落伍的那個了。



去年,美國要求ARM停止給華為海思架構授權,中斷合作,理由是裡面的美國技術超過25%,必須受美國管。


可是,ARM是英國公司,裡面設計團隊有英國法國美國的人,日本人控股,是全球化的產物。


英國人調查了兩個多月,法律團隊最後說這是純英國的技術,不怕美國,還要和華為合作。


美國的官員過去一整年都像祥林嫂一樣,逢人就讓人家別用華為5G,天天說天天說,可是英國德國還是選擇了華為。


全球化不是誰想阻攔就可以攔得住的,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自己落伍的時候,還要強行走孤立主義,要逆全球化,無異於揮刀自宮。


3


日本是黃種人國家,蘇聯是意識形態對立的敵人,他們天然就是美國眼裡的「仇敵」。


但實際上,哪怕是自己的盟友,一旦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美國也不會放過對手。


歐盟的成立,本就是歐洲意識到了不能各自為戰組建起來的聯合體。


可在對抗美國面前,歐盟從來沒有真正團結過。


阿爾弗雷德·赫爾豪森,德意志銀行董事會的主席、總裁。


1989年,他提出了中歐重建計劃,對波蘭等國家進行援助。



赫爾豪森先是收購了一家英國很大的投資銀行,由此來給大家貸款。


可是,原本歐洲國家都是找美國的IMF貸款的,你自己搞銀行給大家貸款,不僅是斷美國的財路,更是削弱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於是,平時安保十分齊全的赫爾豪森,在一場恐怖襲擊中死了,死於一輛自行車上的炸彈……


事發之後,媒體說是德國紅軍乾的,可是,以當天赫爾豪森的安保級別來說,誰都不信德國紅軍辦得到。


另一邊,法國也有同樣的心思,成立了一家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但赫爾豪森已經成為了前車之鑑,再幹下去,命都沒了。


所以最後,這家銀行被迫按照美國的要求,自己砍了原本規劃好的種種功能,保證不敢觸犯美國在歐洲的利益,成了一個平平無奇的銀行。


中東歐國家要想借錢、貸款,依然只能通過出賣各種主權、資源的方式,向美國貸。


阿爾斯通,法國的龍頭企業,被譽為法國製造業「皇冠上的寶石」,但在高管被綁架,被美國動用長臂管轄權制裁後,阿爾斯通被迫被通用電氣收購,賣身贖罪。



原本應當發揮作用的法國政府部門在整個過程中缺位,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龍頭企業被美國人收購。


蘇聯、日本、歐盟,他們都在和美國的競爭中敗下陣來,輸掉了現在,也輸掉了未來。


很多人總會覺得,中國現在還沒有準備好,還不夠和美國比,總是對「對抗美國」這件事本能地感到恐懼。


但其實,美國自己也沒有準備好。


無論從哪一個維度看,中國都和美國以往對付的敵人都不一樣。



日本作為美國的從屬國,從來沒有擺脫政治經濟被牢牢鉗制的地位,而中國早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歐盟看似整體,但實為一盤散沙,而中國早就習慣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冷戰時期,蘇聯的經濟總量最高也只相當於美國的60%,工業產值最高相當於美國的80%,工業實力從來沒有真的超越過美國。


而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已經是美國的67%,工業產值更是早就超過了空心化的美國,具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距離攻克已開發國家最後的科技高地只有一步之遙。


相反,美國現在的政府,其戰略眼光和能力都是迄今為止最差的,以後可能還會有更差的。



美國從貿易戰開始打了一系列牌,但中國依然在穩步發展。


美國過去一年對華為的一步步制裁,打成了添油戰術,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虛弱和慌亂。


中國和美國雙方,都是彼此從來沒有贏過的真正強敵!


投降論和速勝論都是荒謬的,持久戰才是中美在21世紀對抗的主旋律。



你要問我這件事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我只能舉一個小例子:


前幾天,京東上架了純國產的DDR4內存(採用國產長鑫顆粒)——光威弈系列Pro。



然後金士頓的內存這兩天馬上就搞活動降價了。



已開發國家的人之所以工資、生活水平普遍比我們高,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科技的高地,產品有極高的利潤。


而每一次國產的突破、進步,都會迫使原來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少賺一點,原本他們獨享的蛋糕分給中國人一點,我們買的產品便宜一點,相關從業人員的工資高一點。


我們都經歷過一家人只有一個人買的起大哥大的以前,我們也正在經歷一家人都能買上物美價廉的智慧型手機的現在。


我還想見到所有中國人都能過上高質量生活的未來。


美國人覺得我們不配過這樣的日子,只配給他們做衣服做鞋子,那我們就和他們斗到底!


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70年前,剛成立沒多久的新中國,就在朝鮮半島硬剛以美國為首的18國聯軍。


當時,魏巍老師有一篇著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文章里,魏巍看到一個前線戰士在防空洞裡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就問他,「你不覺得苦嗎?」


那個戰士笑了笑,說:「怎麼能不覺得?咱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


不過,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

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裡,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


他又指了指狹小潮濕的防空洞說:「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悶的慌,眼看著外面好好的太陽,光光的馬路不能走!


可是我在那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

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


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躂邊說話也行,那是多麼幸福的呢!所以,我在這裡流點血不算什麼,吃點苦又算什麼呢!」



在中國和美國科技、經濟、文化、貿易層面上的戰爭中,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就是排頭兵,就是吃炒麵就雪的戰士。


他們吃的所有的苦,受的所有的累,都是在為我們和我們的未來鋪路。


華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的背後,有數千家中國企業的支持,有國家政策的鼎力相助,更有14億不願做奴隸的人民!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的力量很有限,但我不能讓前線的戰士白白流血犧牲,別人我管不了,但我自己要堅持購買華為的產品,只要我需要的華為有賣,我就優先買,哪怕華為真的因為制裁,過了一兩年性能有所下降,我也要買到底。


沒有什麼不能忍受的,抗美援朝時,餓肚子、穿單衣、被炸彈炸……我們的前輩們都能忍受,性能下降一點點,我有什麼不可以忍受的?


蘇聯日本歐盟血淋淋的例子就擺在眼前,站著,哪怕最後戰死了也是光榮的,跪了,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國,終於對華為下死手了

被新冠疫情席捲的美國,國內形勢水深火熱。正當川普在焦頭爛額時,他又一次將黑手,伸向了中國的企業。據報導:「川普政府將強化對華為的制裁,甚至要限制台積電等供應商繼續向華為供應晶片。」打擊「華為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