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技術不能受制於人!倪光南院士再提RISC-V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集微網消息(文/西農落)10月11日,倪光南院士在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期間進行了「迎接開源晶片新潮流」的主旨演講,他認為CPU晶片和作業系統是網信領域最基礎的核心技術,中國目前在這方面還受制於人。

倪光南院士提到,晶片的設計門檻極高,以14nm工藝為例,動輒投入上億元研發經費,研發人員上百人,只有少數企業能承受中高端晶片的研發成本,這種情況極大制約了晶片領域的創新。

基於將「開源」模式應用於晶片領域的設想,倪光南建議各國在設計晶片時可採用自由度高、簡約程度強的指令集。

再次提及當下備受關注的開源架構RISC-V。



(圖片來源:長城網)

據長城網報導,倪光南院士表示,RISC-V指令集是一種降低處理器晶片IP成本的新模式。

用戶可以自由地免費使用RISC-V進行CPU設計、開發並添加自有指令集進行拓展,自主選擇是否公開發行、或商業銷售、或更換其他許可協議、或完全閉源使用。

免除授權費用和智慧財產權風險的完全開源免費是RISC-V存在的主要意義。

開源晶片模式的優勢在於,可以將晶片設計門檻大大降低,甚至3-5人的小團隊在3-4個月內,只需投入幾萬元便能研製出一款有市場競爭力的晶片,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市場前景廣闊,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晶片產業的繁榮。

清華大學教授楊華中此前曾談到,RISC-V具備諸多優勢,如果採用RISC-V攻占之前的市場沒有意義,核心應是依託IoT開拓新的領域,這才能真正吸引到更多的參與方來豐富RISC-V的賽道。

而倪光南院士對RISC-V有更高的期望,他曾表示,RISC-V定位於AIoT仍較保守。

雖然目前ARM在移動生態、X86在伺服器領域已然占據絕對優勢,但未來仍存變局。

在ARM開發出64位核之後,功耗相當於X86的2/3,在伺服器中替代X86是有可能的。

因而,未來RISC-V也可考慮移動端甚至伺服器的「生意」。

作為一種全新的開放處理器指令集架構,RISC-V以其精簡、開源、靈活、模塊化、可配置,註定承載處理器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而今RISC-V從誕生到現在已走過了不同階段,加上自主可控的時運、新興市場的需求和各方的合力,已從一個概念蛻變為一個標準、一個真正能夠用的IP,包括商用和開源IP。

此外,倪光南院士建議,企業、研究機構和協會積極加入開源社區,利用開放式的會員模式,提高我國在開源晶片技術和規則制定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校對/小北)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

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破解「缺芯少魂」 開源晶片大有可為

晶片是信息技術的引擎,推動著人類社會的數字化、信息化與智能化。隨著摩爾定律頻臨終結,維持晶片技術創新面臨挑戰。開源晶片設計將是應對挑戰的新思路。 「過去,晶片設計動輒需要投入上億元的研發費用,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