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華為的危機前所未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阿爾法

據觀察者網7月17日報導,台積電在此前一天的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透露,自7月13日起不再接受華為的新訂單,也沒有計劃在9月14日後對華為繼續供貨。

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為的最新禁令,任何企業提供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

不過,該禁令公布後有120天的緩衝期。

由此可見,緩衝期後華盛頓沒有批准台積電繼續出口的許可。

這一次,華為的危機前所未有。

與失去部分市場相比,台積電的斷供無異於釜底抽薪,令華為陷入無晶片、尤其是無高端晶片可用的局面。

(一)

在華盛頓對華為使出的所有招數中,晶片製造這一關最難繞過。

目前,全世界高端晶片製造企業中,台積電和三星的實力最強,而台積電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今年,其5nm工藝製程已實現大規模量產,而3nm工藝製程估計明年可以量產,最遲到明年。

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企業,莫過於中芯國際。

可中芯離台積電與三星還有較大差距,目前只實現了14nm技術的量產,其最先進的12nm技術剛進行客戶導入。

樂觀估計,中芯要實現與台積電、三星並駕齊驅,至少是5-8年之後。

這還是在華盛頓不對中芯進行打壓的情況下,如果要使用全國產化替代,或者是去美國化技術製造出與台積電、三星一樣的晶片產品,保守估計也可能需要8-10年。

事實上,華盛頓對中芯的打擊已經開始了,其向阿斯麥訂購能製造5nm光刻機,到現在仍未交貨。

台積電斷供,華為有沒有可能轉向三星呢?答案同樣是不可能。

因為三星製造的晶片主要供自己使用,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美國對韓國的影響力,讓三星不可能違逆華盛頓的旨意。

再說,華爾街財團才是三星的幕後老闆。

即使是我們自己的中芯國際,也不可能冒被華盛頓全面封殺的危險,使用有美國技術的產品向華為供貨。

畢竟,中芯國際現階段即使想幫助華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當前最重要的任務還是提高晶片先進位程的能力,為去美國化或者國產化替代做好準備。

從料敵從嚴的角度出發,華為恐怕得有8-10年的苦日子要過,必須做好極限條件下生存的準備。

華為人的新長征,恐怕才剛剛拉開序幕!

2018年1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華為CFO孟晚舟女士走出法庭發朋友圈稱:我在溫哥華,已回到家人身邊。

我以華為為傲,我以祖國為傲!謝謝每一位關心我的人。

她的文章配圖,便是那張著名的芭蕾舞者爛腳照。


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正如孟晚舟這張圖片配文所言,凡是打不倒華為的,都只會讓華為變得更強大。

(二)

今年5月28日,日經新聞的報導稱華為已經儲備了長達兩年的「關鍵晶片」。

但是,兩年之後呢?任正非的戰略前瞻性沒得說,但即便華為在美國商務部發布最新禁令之前已經囤積了大量手機晶片,如果華盛頓對華為的禁令一直不解除,在兩年之內找不到能替代台積電的晶片生產廠商,那華為就面臨無米下鍋的問題。

電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一家以科技創新為生命線的企業來說,幾年的等待期堪稱漫長和致命。

華為的競爭者中,三星、蘋果、高通、諾基亞、愛立信等一票大佬,可都不是吃素的。

屆時,美國政府即使不再使用政治打壓手段,光靠市場選擇就能令華為難以為繼。

華為的核心業務有三塊,其中有兩塊受美國斷供影響最大。

一塊是運營商業務,也就是為全球各地運營商和企業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這是華為的根基和核心,不容有失。

另一塊則是消費者業務,最有代表性的產品是手機,這是華為發展最快、利潤最高,也是廣大公眾最熟悉的一塊。

由於電信設備體積更大,對晶片性能的要求相對可低一些,華為完全可以通過高超的設計能力部分彌補晶片性能的不足;而手機則不一樣,晶片幾乎一年就要更新一代,3年前最先進的14nm技術,如今只能用在低端機上。

如果不能用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手機,華為好不容易打下的國際市場將很快流失,這比谷歌斷供更嚴重。

現在看來,華為還能通過向聯發科、高通採購的方式,曲線救國確保旗艦機產品的晶片供應。

可華盛頓既然能切斷台積電這一環,自然也能輕易扼住聯發科、高通這條道。

缺芯的問題,從短期看恐怕無解。

如果華為不能度過這一難關,這不僅僅是華為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會對中國發展高科技製造產業的雄心和信心帶來沉重打擊。

(三)

華盛頓如果以為這樣就能把華為打趴下,那就有些小瞧人了。

7月13日,華為突然公布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情況。

這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1%,凈利潤9.2%。

這個成績的取得相當不容易,在美國政府和新冠疫情的雙重打擊下,華為還能逆勢而上,業績不僅沒有倒退反而有了增加。

7月17日,華為雲網際網路5G創新峰會正式舉辦,華為終端相關負責人在大會上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為5G手機中國市場份額已達63%,全球5G手機出貨量份額達40%,首次領先三星,市場占有率第一。

華為一改往年在7月末公布營收情況的慣例,正是對華盛頓斷供的堅決回擊,粉碎了那些等著看華為笑話、落井下石的人的幻想。

華為取得的業績,大幅提振了中國高科技製造業的信心,更加堅定了中國人走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的道路。

我們還要看到,華為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其背後還有國家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在加持。

7月16日,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正式登陸A股科創板,募集資金總額將達532.3億元,不僅將成為科創板最大的IPO,也將是A股10年來最大的IPO。

中芯國際通過綠色通道進入資本市場,正是中國政府絕不向打壓屈服的意志宣示。

沒有偉大的國家,哪有偉大的企業。

我們看到的三星、台積電、阿斯麥、ARM等一系列頂尖的科技企業,背後哪一個沒有美國的身影。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的一大批國際化頂尖科技企業背後,都站立著中國的身影。

說出「不要大國崛起,只要小民尊嚴」的人,以及她在中國文化圈、公知圈的那些支持者,他們的無知有時候令人吃驚。

藉此機會,再次diss一下他們。

我們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優勢,就是中國這個巨型市場對技術的牽引力和推動力。

全球6成的基站、3成的手機在中國市場銷售,華盛頓越是想封殺華為,中國市場對華為的支持力度就會越大。

即使最後只剩下中國市場,也足夠華為活得很好。

這些年,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節節攀升,占據半壁江山,便可見一斑。

可以預見,台積電對華為斷供肯定會帶來強烈的陣痛,但只要渡過這段時期,不僅華為能夠再次實現騰飛,我們的晶片製造業也將徹底擺脫對華盛頓的依賴,成為另一個最具競爭力的產業。

到時候,台積電的市場占有率必定會大幅壓縮,缺少了市場與資金的支持,台積電能否繼續占據晶片製造業的頭把交椅還要另說。

華為被美國打壓,只是新中國建國以來被西方國家封鎖的一個縮影。

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不僅沒有如西方願,在被封鎖中走向沒落,反而在頑強的自力更生精神支持下,打破西方國家的一個個封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

正如偉人所說:封鎖吧,封鎖個十年八年,我們什麼都有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全世界都小看了川普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並非從去年開始,其實早在2008年,美國限制了華為併購美國通訊企業,並且阻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成品通訊設備。但那個時候美國只是處於保護階段,防止本土的通訊設備技術被華為學去。在華...

美國「封殺令」升級 華為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這幾天科技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要數美國政府對華為「封殺令」的再次升級,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在北京時間 5 月 15 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最新修改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已經獲准通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