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小看了川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並非從去年開始,其實早在2008年,美國限制了華為併購美國通訊企業,並且阻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成品通訊設備。

但那個時候美國只是處於保護階段,防止本土的通訊設備技術被華為學去。

在華為多次併購失敗後,華為開始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讓國外的科學家為華為服務。

這中間華為經歷了10年的成長期,美國對華為放鬆了警惕,直到2018年,川普對中興的制裁打破了原有的寧靜。

打壓中興讓川普仿佛更有信心了,開始將矛頭指向華為,但這時候的華為已經非常強大。

2018年初,美國禁止華為手機在本土銷售;

2018年12月1日,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導火索)

2019年5月16號,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這才開始了對華為真正的打壓,把暗地裡的勾當擺到了桌面上。

可華為並不懼怕,實體清單讓華為失去了谷歌這個合作夥伴,但同時也推動了華為的自研之路。

川普甚至不惜說謊,也要遊說歐盟各國不要使用華為的5G設備,其理由都是華為設備存在後門,威脅國家信息安全。

可這一理由並不成立,德國、英國、加拿大等都沒有拒絕華為的5G建設。

這是值得華為高興的一件事。

此前的一切打壓,都對華為造成不了威脅,並且華為的營收一路飆升,2019年全年營收8588億,手機銷量超越蘋果直逼三星,成為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手機品牌。

但川普並沒有因此放棄對華為的打壓,反而變本加厲。

2020年5月15號,美國商務部下發通知:凡是使用美國技術的半導體廠商,未經允許都不准對華為提供晶片代工。

這標誌著川普將全面斷供華為晶片!

任正非曾說過:華為最缺的就是晶圓廠,如果沒有晶片,那麼華為手機、5G設備、電源設備等等都將會停止運轉。

晶片對於華為來講就像「咽喉「,川普這招正是卡住了華為的脖子。

那川普為什麼處心積慮要對付華為呢?難道就是因為一時興起,以美國舉國之力來對付我中華一個民營科技企業嗎?

其實全世界都小看了川普,華為是一個民營科技企業不假,但是華為的技術卻超過美國的水平,至少在5G上市。

但這一點還不是重點,重點是華為可以完全不依賴美國半導體技術,這才是令美國「聞風喪膽」的原因。

我國金一南將軍曾說過,華為的5G技術已經領先美國4到5年時間,短時間內美國是無法追上的。

那麼要讓美國使用華為的5G設備,那麼在川普看來,美國就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華為技術全面國產化,川普就無法再卡中國脖子,所以川普並非是針對華為這家民營企業,實際上是對中國科技崛起的一種恐懼,我們都小看了川普。

在斷供華為晶片的路上,少不了有台積電的參與,台積電雖然並非美國企業,但是卻受制於美國,以至於對華為提供晶片供應也要經過美國商務部的批准。

前不久台積電方面表示,已經在為華為和蘋果準備5nm晶片的量產。

但隨後台積電方面又打算赴美建廠,為5nm工藝製程建立一座全新的工廠。

這是華為沒有想到的,與台積電的合作很顯然不夠穩妥,華為已將重心慢慢轉移到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目前雖然無法與台積電相比,但實力也不容小覷。

畢竟在技術上台積電完全有能力供應華為的需求。

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差距,中間只是隔了一台光刻機而已。

如果荷蘭AMSL公司將光刻機賣給中芯國際,那與台積電的距離能縮小一大截。

不過就算沒有AMSL光刻機,中芯國際依然在技術上再次「破冰」,14nm工藝製程堪比台積電7nm晶片工藝製程。

失去谷歌GMS,華為可以自研HMS;那失去台積電,華為還有中芯國際。

所以,華為沒有那麼容易屈服,也永遠不可能屈服。

必須勝利,因為已無路可退!

外界看來川普的瘋狂只是針對華為,但背後瞄準的卻是整個中華科技。

借用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的話說:「如果我們以舉國之力都保不住華為,那麼中國所有的企業都有可能保不住。

細思極恐,華為想要在5G領域引領世界,就永遠繞不開美國這個科技大國。

換句話說,中國想要在科技上崛起,與美國的交鋒是必然的!

所以,我們無法退讓,也不能退讓。

退一步後面或許就是萬丈深淵。

在美國全面斷供華為晶片的禁令發出以後,中方「外交天使團」也給出明確回應,如若川普繼續對加大對華為的制裁,那麼中方將會強力反擊。

「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

」華為已經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本期討論:你們覺得川普會全面斷供華為晶片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20年,華為將面臨生死劫!力挺華為!

近期,美國計劃把對華為的打壓措施繼續加碼,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新一輪的打壓計劃把美國撒潑耍賴、厚顏無恥的嘴臉徹底暴露出來!華為經歷了美國2019年的打壓之後,業績不降反升,美國人真的是瘋掉...

台積電會對華為斷供嗎?

2月華為發布新產品,讓人內心振奮,雖然短期谷歌的封鎖會造成華為陣痛;但是,從長遠看,這是國內產品衝擊國際關鍵一步,打得好,那麼中國以後邁向國際市場的步伐將會越來越快,越來越順利,打不好,那麼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