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2019年營收目標1250億美元,不懼中興遭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月15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總部接受國際媒體的採訪時表示,2019年對於華為來說將是艱難的一年,營收增速可能會降到20%以下,全年營收目標為1250億美元。

他還強調華為多年來在研發上大量投入,中興遭遇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華為身上。

2019年新目標:營收1250億美元

任正非在昨日的採訪中表示,2019年對於華為來說將是艱難的一年,我們可能會在國際市場面臨挑戰和困難,營收增速可能會降到20%以下,全年營收目標為1250億美元。

根據華為過去三年的財務數據來看,任正非提出的1250億美元的營收如果順利完成依然是非常可觀的。

據華為2016年年報顯示,16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增長0.4%。

而華為2017年年報顯示,華為在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實現凈利潤475億元,同比增長28.1%。

從三大業務板塊來看,運營商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978億元同比增長2.5%;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 549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1%;消費者業務方面實現銷售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

從區域增長的角度來看,中國實現銷售收入3051億元,同比增長29.0%;美洲地區實現銷售收入393億元,同比下降10.9%;亞太地區實現銷售收入744億元,同比增長10.3%;歐洲非洲中東地區實現銷售收入1639億元,同比增長4.7%。

(圖片來源:華為官網)

華為在2018年上半年的財報中雖然沒有公布細分業務的業績,但是財報中披露了華為在2018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2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營業利潤率14%。

而華為高管郭平曾表示,在2018年,華為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1%。

如果以郭平預計的營收數據作為基礎來計算, 2019年的目標1250億美元相較於1085億美元,增速為15.2%,確實是低於20%。

換句話說,如果華為在2018年成功實現了108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那麼2019年華為只需要在2018年的基礎上實現15.2%的增速就能順利完成任正非定下的目標。

正常情況下,從過去三年的營收增速來看, 15.2%的增速華為是很有可能完成的。

但是,華為在國外市場被一些國家集體抵制的困境有可能阻礙這一目標的實現。

2018年1月,在政府的干預下,美國電信運營商AT&T放棄銷售華為手機的計劃,隨後,美國最大電子品零售商百思買也放棄銷售華為手機。

更有甚者,美國還向德國、義大利與日本等廣泛使用華為電信設備的盟國官員及電信主管提出網絡安全警告,還考慮為不使用中國製造設備的國家,加碼提供電信發展補助款。

在美國的影響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挪威等多國曾考慮禁止華為參與本國5G建設。

這無疑會對華為的銷售收入產生負面影響,阻礙目標的完成。

華為不會遭遇中興的命運

在昨天的採訪中,除了談了華為在2019年的經營目標外,任正非還特意強調華為多年來在研發上大量投入,中興遭遇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華為身上。

這也打消了很多外界的顧慮。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7年。

美國的一紙禁令直接讓中興通訊陷入「無芯可用」的生死危機。

從中興通訊過往的情況來看,該公司每年需要在美國採購超23億美元的晶片,對高通、博通、英特爾和德州儀器等七家公司,每家的支付金額均超過1億美元。

中興通訊公司本身根本就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無法自產自己產品中最重要的晶片,一旦晶片供應被美國掐斷,公司立刻陷入危機,而造成核心技術缺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研發投入不夠。

雖然後續經多方斡旋,禁令得以解除,中興通訊也恢復了正常經營,但是研發投入不夠導致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這一事實讓國內很多有識之士感受到了危機感。

從2017年的年度報告來看,中興通訊2016年在研發上投入了127.6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2.61%;2017年研發上投入了129.6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1.91%。

作為對比,華為2016年的研發費用達764億元,占總體銷售收入的14.6%;2017年華為研發人員約8萬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5%,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7億元,約占總收入的14.9%。

即使是和其他享譽世界的科技巨頭相比,華為在研發投入方面也毫不遜色。

歐盟此前參考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家企業在2017會計年度的研發投入排出了一個榜單。

榜單顯示,從研發投入來看,三星以134.37億歐元的研發投入,排名第一;谷歌以133.88億歐元,排名第二;第三名是德國大眾,研發投入為131.35億歐元;微軟排名第四,研發投入為122.79億歐元;華為排名第五,研發投入為113.34億歐元;第六名是英特爾,研發投入為109億歐元;蘋果排名第七,研發投入為97億歐元。

華為2017年年報中顯示,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多年來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研發,也收穫了累累碩果。

如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經過多年投入研發,現在已經是中國第一大半導體公司。

這家公司最為人熟知的是自主研發的麒麟晶片。

一直以來,國內各大手機廠商所用的晶片基本都被國外晶片公司壟斷,根本沒有自主權,而海思麒麟晶片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一局面。

雖然目前麒麟晶片只應用在華為自己的手機上不對外供貨,但是海思自主研發晶片成功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根據清華魏少軍的數據顯示,華為海思2018年營收估計超過500億人民幣,遙遙領先其他中國公司,而2017年其營收大約為381.5億元,增長了幾乎30%。

另外,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得益於多年持續的研發投入。

目前,華為已經完成了5G所有頻段的實驗測試,並且都以滿分通過了。

儘管受到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千方百計地阻撓,華為依然在全球獲得了最多的5G商用合同。

截止2018年12月25日,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華為已經成功獲得全球26個5G商用合同,與全球50多個商業夥伴簽署合作協議。

5G基站商用發貨數量目前出貨量超過10000個。

多年的研發投入讓華為掌握了很多全球高端技術,這一方面有助於華為打破一些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壟斷地位,走向產業鏈的上游獲取更多利潤;另一方面華為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在高端技術上受制於人,可以做到不懼其他國家及企業不合理的制裁,更不會遭遇中興的命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國封殺中國科技巨頭中興通訊憂思啟示錄

美國在美東時間4月16日頒布出口禁令,禁止所有美國企業和個人以任何方式向中興通訊出售硬體、軟體或技術服務,期限7年,立即執行,直到2025年。與此同時,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也發出最新的建議,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