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二代霄龍:「地表最強」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集微網8月12日報導(記者 張軼群)全球首顆7nm X86伺服器晶片、業界最多核心數、80餘項世界紀錄傍身、極致性價比……8日,AMD在美國舊金山發布的二代EPYC(霄龍)伺服器處理器,猶如扔下一顆重磅炸彈。



這顆代號為「Rome」(羅馬)的伺服器晶片,承載著AMD在數據中心業務上帝國復興的「野望」,但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明確的戰略指引和路線演進,以及極致性能產品的持續疊代,將是決定AMD重返伺服器晶片業務並獲得成功的關鍵。

從目前看,喊出「重塑現代數據中心標準」口號的AMD走在正確的路上。

「地表最強」的X86伺服器晶片

「Rome」被AMD稱為目前性能最強的X86伺服器晶片,至少從指標參數上看,這並不是自吹自擂。

這是全球首顆7nm製程工藝下的伺服器晶片。

台積電的7nm工藝帶來包括2倍的電晶體密度、功耗降低50%(同性能下),性能提升25%(同功耗下)的多重優勢。

在伺服器晶片領域,核心數量、性能和功耗都是最重要的指標,相比於競爭對手英特爾目前還停留在14nm,領先2代的製程優勢是「Rome」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基礎。

「Rome」最多具有64核心的業界最高核心數,在「Rome」發布前,英特爾在4月最新發布的二代至強最多只有56核心。

此外,「Rome」還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技術的伺服器級CPU,帶寬通道數翻番,可大大提升加速器性能,可為高性能計算、人工智慧、雲計算和企業數據中心提供更高數據帶寬,從而滿足此類應用對計算和存儲的苛刻要求。

同時,無論是已有的一代「Naples」,還是二代「Rome」,以及下一代的「Milan」,EPYC都將保持平台兼容,用戶可以無縫升級。

如果說製程是外部變量,那麼AMD在內部架構等方面進行的創新更為密集。

據了解,「Rome」採用全新的Zen2架構,相比於上一代的Zen架構,單線程性能提升了高達21%,其中六成來自IPC架構強化,另外四成來自7nm工藝和頻率提升,Zen2架構也比Zen帶來了15%的整體性能提升。

除創新晶片架構外,AMD還通過異構整合平台和小晶片系統級封裝等創新方法應對來自製程、能耗和成本方面的挑戰。



比如在「Rome」中,AMD採用革命性的「Chiplet」模塊化設計,在擁有專門的計算核心Die的同時,還有專門的I/O Die,採用成熟的14nm製程工藝,專門負責輸入輸出控制。

基於AMD的Infinity Fabric技術,集中化I/O管理和晶片內外部連接,進一步提升速度和性能表現。

相比於傳統的架構設計,「Chiplet」模塊化的核心設計也使得堆砌難度、成本降低,良率提高。



此外,自Zen架構開始,AMD通過內嵌的「安全協處理器」,在晶片中增加了帶有SME(安全內存加密)、SEV(安全虛擬化加密)、基於硬體的SHA的功能,這三個特性將會使得Zen在企業級市場具有很大吸引力。

「Rome」的問世對於AMD而言具有多重意義。

比如,首次在製程上領先對手英特爾、首次在性能上領先對手,因此「Rome」不僅代表著目前地表最強的X86伺服器晶片性能,包括伺服器在內,基於Zen2架構以及7nm的晶片產品,也被外界視為AMD十年來最具競爭力的產品組合。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15年前,當AMD首次進入數據中心業務市場時,便憑藉全球首個64位X86處理器、首個內置內存控制器的CPU、率先支持虛擬化等一系列開業界先河的創新產品,一路攻城略地,並曾有過豪取四分之一市場份額的高光時刻。

但這些似乎都成為了「一代拳王」,而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AMD並沒有很好地延續策略,後勁不足。

這也使得英特爾在推出「Tik-Tok」推出之後,重新搶回市場。

顯然,當2017年AMD推出首代EPYC重返數據中心市場時,AMD不想重蹈覆轍。

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明確的路線圖以及堅定的執行力是AMD獲得成功的關鍵。

據集微網了解,在伺服器晶片方面,AMD已經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規劃,通過持續的疊代,快速完成「進入、追趕、超越」的三級跳,AMD回歸伺服器晶片市場更是有備而來。



從2017年14nm的「Naples」到如今7nm Zen2架構的「Rome」,AMD已經順利推出了兩代Zen架構的伺服器晶片產品,兩年實現一次疊代。

而根據AMD的路線圖,Zen 3架構、7nm+的「Milan」已經設計完成,預計將在明年發布;Zen4架構的「Genoa」正在設計中,預計2022年發布。

因此,自從「Rome」起,Zen架構伺服器晶片疊代周期已加快到一年。

AMD試圖通過抓住製程、架構上的優勢,短時間內打出技術疊代的組合拳。

這也是為什麼AMD非常重視此次「Rome」發布的原因,承上啟下的「Rome」將確保AMD在伺服器晶片產品上持續演進,從而持續獲得口碑和訂單。

AMD高級副總裁兼數據中心與嵌入式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Forrest Norrod在接受集微網記者採訪時表示,「Naples」是很好的開始,它能夠讓AMD重新進入到數據中心市場,目前來看很好地實現了這一目標。

而「Rome」則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它能繼續保持性能領先,並進一步縮短單核性能或者是其它方面跟英特爾的差距。

而「Milan」則定位是高性能的產品,在性能方面全面超越競爭對手。



AMD一直強調重返數據中心是一場豪賭,但這並非完全憑藉聽天由命的運氣。

而是通過在製程、設計、架構等方面的立體式的創新,打造出極致性能、極具成本優勢,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向對手打出「雨點般的拳頭」。

從目前看,AMD正在持續快速地有效推進。

「Kick Ass」對手重新定義數據中心

如果說EPYC霄龍一代「Naples」的問世,是AMD在伺服器領域的投石問路,那麼二代「Rome」則釋放了明確趕超的信號,對於數據中心業務,AMD只有一個對手——英特爾。

英特爾在製程上的延宕給予了AMD絕佳的時點,如今的「窗口期」恰是AMD必須抓住的機會。

原計劃今年二季度推出的英特爾「Ice Lake」可能要推遲到明年,這使得7nm的「Rome」面對的是14nm的「Cascade Lake」。

基於製程和架構方面的優勢,似乎讓「Rome」同英特爾的至強系列已不在一個維度進行競爭。

至少從目前的比較看,「Rome」擁有優勢。

比如去年11月AMD展示的「單路打雙路」,AMD用一顆64核心的Rome EPYC以及兩顆頂級的白金至強28核心的Xeon Platinum 8180M晶片在渲染相同像素畫面上的時間比較,結果顯示「Rome」所需的時間更短。

再比如,在今年5月台北電腦展上,AMD演示的NAMD(分子動力學高性能計算應用)測試中,英特爾28核心至強處理器8280的性能為9.68ns/day,而「Rome」處理器的運算性能則高達19.60ns/day,性能已經達到了前者的2倍。

而在此次「Rome」的發布會上,AMD更是直接祭出了「性價比」,放了個大招。



可以看到,「Rome」系列的產品基本在每美元性能上的表現達到英特爾同類產品的2倍,在旗艦晶片對比上,「Rome」系列64核旗艦7742的價格為6950美元,而英特爾的8280M要13012美元,性能是對手2倍,價格卻僅為對手的一半。

激動的Forrest Norrod甚至放出了「Kick Ass」競爭對手這樣的狠話。



正是基於性能和價格方面全方位的領先優勢,AMD提出重新定義數據中心市場的標準,這也是在此次會議上,包括蘇姿豐在內的AMD高層多次強調的一點。

數據中心業務包括高性能計算、雲、企業級業務,隨著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智能等領域的爆發,這些都需要高性能伺服器的基礎設施支持。

因此,「Rome」很好的體現出對於現代數據中心業務的支持。

從整體上看,「Rome」能為數據中心帶來包括1.8~2倍的性能提升,2倍以上的每美元性能提升,40~50% OpEx和25~50% TCO的成本降低。

而在具體的這些業務的比較上,同英特爾的至強8280L比較,「Rome」系列的旗艦級晶片在雲服務方面比對手性能提升97%;在高性能計算方面性能提升88%;在企業級業務方面性能提升83%。



據AMD總裁兼CEO蘇姿豐介紹,目前在高性能計算、企業級業務和大數據和雲等數據中心業務方面,「Rome」已經創造了80多個世界紀錄。



「這樣的勢頭還將延續,我們將重塑現代數中心的標準,繼續改寫伺服器晶片領域的遊戲規則。

」蘇姿豐擲地有聲。

蓬勃的生態與廣闊未來

從性能對比上看,如今的「Rome」使得AMD在數據中心業務上具有了與英特爾掰手腕的實力,但由於數據中心領域的特性,客觀而言,性能成本最優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一方面,投資大、產品周期長,用戶穩定性高,不會輕易更換產品,使得這個領域新進入者的門檻較高。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數據中心業務需要多方面的協同,包括作業系統、軟體優化、OEM等硬體廠商所構建的生態的支持。

性能再好,成本再低,不好用、沒人用也難以為繼。

經過了一代「Naples」的積累,以及「Rome」在性能和成本方面的顯著優勢顯然讓其受到了更多關注,AMD也在極力構建自己的「朋友圈」。



從平台數量看,AMD目前已經收穫了超過60個使用EPYC的平台支持,實現了2倍的增長,已經有超過50個雲部署環境應用EPYC。

如果進一步放大這些生態,你會看到包括三星、SK海力士等硬體廠商,惠普、戴爾、聯想、新華三等伺服器廠商,亞馬遜、騰訊、百度等雲廠商,微軟等作業系統廠商,以及眾多應用廠商。




在此次發布會上,AMD更是拉來了谷歌和Twitter為其站台。

谷歌宣布已經在內部架構生產數據中心環境部署了第二代EPYC處理器,並會在今年在谷歌雲計算引擎上支持第二代EPYC處理器的全新通用計算機。

Twitter則宣布今年年內在數據中心架構部署第二代EPYC處理器。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實際上相比於「Rome」性能上的優異,生態上的展示才是此次發布會最重要的看點。

「巨頭背書」無疑在傳達一個信號,EPYC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和認可,這是對EPYC最大的肯定,這也意味著AMD收穫市場的開始。

經過了兩代產品的演進,AMD已經做好了奪取市場的準備。

根據預測,AMD今年將拿下10%的伺服器晶片市場份額。

這個數量看似不大,但對於利潤率頗高的數據中心業務,年規模在200~300億美元之間,AMD去年營收64億美元,如果按照這個預估,這個規模10%的份額已經基本占據了AMD全年營收的三分之一了。

但10%顯然不會是AMD的終點,此前蘇姿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暗示希望能夠占據四分之一的份額,那是AMD歷史上在數據中心業務上的巔峰。

「我們相信Rome一旦推出之後,增長率一定是非常陡峭的一個曲線,因為我們從眾多訂單上看到市場有非常強勁的需求。

」Forrest Norrod說。

(校對/小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迎網際網路大數據 AMD雙架構運算前途廣闊

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技術轉型迫在眉睫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IT商務市場格局正在迅速發生變化:大量新興網際網路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浮現,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鮮熱詞在不斷刷新,消費者對於網際網...

AMD EPYC現真身 欲與至強試比高

自從Intel至強處理器稱霸伺服器晶片市場後,AMD已有多年沒有拿出任何亮眼的產品能夠與其之一戰,以至於逐漸形成了一家獨大甚至壟斷的局面,而在任何一個產品市場中,壟斷意味著產品價格不透明,技術創...

幾大晶片廠商 角逐數據中心伺服器市場

今年註定是伺服器CPU領域不平凡的一年。無論是AMD,還是高通,或者是IBM,都想成為數據中心使用至強之外的另一個選擇。今年6月,AMD發布EPYC伺服器處理器,擁有高達32位高性能的Zen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