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盤點華為小米等TOP10手機最值得買新品 國產手機雄起指日可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SMZDM.COM|生活家 lanwellon

時間的車輪來到2018年,手機市場也逐漸進入了飽和期。

除了極少數廠商的逆市增長之外,大多數廠商都放緩了增長的腳步。

不少廠商的出貨量出現了下降,IDC的數據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手機出貨的主力是中低端產品,而千元機中絕大多數都是由代工廠生產製造的。

2017年手機代工廠的排名如下:

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目前已經進入了手機替換升級的通道。

相比幾年前,廣大消費者對於智慧型手機產品的理解更深入了,選擇也開始變得更理性,相應的對於產品的品質要求也更高了。

然而,目前市場上的手機的品牌和型號層出不窮,如何在如此玲琅滿目的商品中,甄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呢?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拋磚引玉,從較為專業的角度,聊一聊國內目前主流的一些手機品牌的系統特色,以及當下市場上熱門的暢銷機型的生產製造的情況,並對其做工和設計給出一些點評。

1.華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作為國產廠商的老大,首先要說的當然是HOVM幾大家中的華為了,華為最新公布的財務年報如下所示:

這個數據在國產廠商中可以說遙遙領先,全年營收突破6000億元大關,其中消費者業務(手機業務為主)凈利潤475億元,研發投入897億元。

這個研發投入是什麼概念呢?

小米2017年的研發投入約20億元,華為幾乎是其50倍。

從國內廠商唯二的OTA實驗室到仿真中心的從無到有,可以說華為的研發已經形成完整的體系,在國產廠商中遙遙領先。

華為的EMUI前幾年還相當不成熟,甚至很多介面還是安卓原生的,沒有來得及去做修改和優化。

從2015年開始,邀請了來自蘋果的總設計師Abigail,從EMUI5.0開始去除了仿iOS的元素,整個系統的交互和風格才開始逐漸成熟。

如今,Abigail雖然已經離職,但是華為聘請海外高水平設計師的路線已然確立,目前的EMUI主設計師是來自義大利的。

而華為也將設計的重心放到了法國研發中心。

從Mate 9項目(內部代號 Project Manhattan ,曼哈頓計劃)開始,華為開始對於Android系統進行了大量底層的優化,並逐步擴張到了一支數千人的軟體研發團隊。

這也是為何華為能夠在十幾款機型上同步升級到Android 8.0的主要原因。

甚至連榮耀6X這樣古老的機型都能夠升級Android 8.0,可以說是比較良心的了。

目前,能夠達到企業級安全應用的手機,除了iPhone之外,主要有三星的Knox。

華為在這方面也在努力追趕,除了目前的流暢度方面還沒有達到三星的水準之外,安全性方面已經達到第一梯隊的水平。

先簡單聊一下這次拍照甩了對手幾條街的P20系列吧,其實看到主攝的像素數的時候,我就感覺這款產品和當年諾基亞的Pureview技術非常類似。

而超採樣技術,也證明了兩者在技術上是同源的。

下圖來自諾基亞Pureview技術白皮書。

Damian Dinning當年在接受訪談的時候曾經說過,諾基亞整整用了五年時間才將Pureview技術開發完成,而華為這次通過招募原諾基亞芬蘭研究院的團隊,成功地迅速實現了彎道超車。

砸錢買來五年的基礎研究成果,也算是非常上算的一筆買賣了。

這其中的功臣當然就是下圖右邊的Eero Salmelin,當年諾基亞808影像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

而左邊這位是Ari Partinen,當年從微軟離職後加入了蘋果,現在iPhone前攝的超採樣技術也有諾基亞的影子。

比較詭異的是,雖然華為的技術與諾基亞是同源的,甚至兩款產品的成像風格和某些技術弱點都一模一樣,但是在事DxOMark上,諾基亞808隻有61分,而華為的P20 Pro卻高達109分。

我曾經仔細研究過DxOMark的測評報告,驚奇地發現諾基亞808對比樣張細節秒殺iPhone8和三星Note8,結果專項評分低了好幾十分,只能說DxOMark顛倒黑白,睜眼說瞎話的功力實在一流。

注意這兩組DxOMark官方的測試樣張對比,不論是iPhone 8對比諾基亞808還是三星Note 8對比諾基亞808,在細節(Detail)這個專項上,誰勝出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尤其是808在對比iPhone的時候優勢更加明顯。

然而,在這個專項上,諾基亞輸給了iPhone幾十分。

而且測評時的各種陰險的小動作也是不斷,比如808的相機明明有幾千萬像素,但是很多項目的測試時,就是調成500萬像素來測。

對於這些不公平的評分,很多外國網友看不下去了,在諾基亞808的評測下面指出來,接著就被官方各種刪帖刪評論,後來乾脆直接關閉了評測文章的評論功能。

所以DxOMark在我看來完全就是一個大笑話,毫無公信力可言。

代工廠方面,華為高端的Mate系列和P系列都是在華為東莞松山湖製造基地生產的。

早年的P系列曾經交給偉創力代工,但是近年來高端產品已經完全實現了自產自研。

而對於低端產品,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過,凡是低端的同時又是非海思方案的產品,交給代工廠來製造是大機率事件。

例如華為暢享8就是由東莞長城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代工的。

華為的多款手機,包括榮耀3C等都是這家工廠代工的。

東莞長城開發科技是中電旗下的企業,中電占有相當大的股份。


而華為的平板,大多由比亞迪代工。

筆記本方面,Matebook的製造主要交給重慶達豐(廣達重慶廠)和旭碩(和碩重慶廠) 來負責。

『選購建議與技巧』

華為的高端產品系列,包括Mate系列、P系列、Porsche Design等,都為自研自產,品質相對有保證,可以放心選購。

對於以榮耀的千元機為代表的低端系列產品,個人的建議是可以選擇海思方案的型號,目前主要是Kirin 659方案的機型,例如榮耀暢玩7X,就是由華為設計,然後交由比亞迪製造的,這些手機華為的參與度相對會更高一些。

而採用高通和聯發科低端方案的榮耀產品,則有較大機率是完全交給ODM來完成的,相比其他品牌的ODM產品優勢不大。

2.OPPO(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OPPO的手機常年在中國移動的終端質量報告中獲得較高的排名,射頻方面的表現尤其比較亮眼,可以說僅次於蘋果三星和華為。

雖然經常被嘲笑為廠妹機,不過實際的調研顯示作為出貨主力的准旗艦R系列,購買人群比想像中要高端不少。

廠妹選擇的更多的是OPPO的A系列產品。

回到ColorOS,我使用過的有OPPO的R7s,本身ColorOS這個系統從UI上來說就與iOS有很大的相似度。

到最新一代的系統仍然如此,系統有不少人性化的細節設計,整體的使用體驗還是不錯的。

不過這一代ColorOS相當強勢,已經不允許將第三方的Launcher作為主桌面了。

系統更新力度方面,OPPO略有欠缺,如與vivo X9同時代的OPPO R9s,已經不再提供升級到奧利奧的更新服務了。

手機的銷量是各種綜合因素的集合,並不是配置高用料好就一定會取得高銷量的。

OPPO顯然深諳此道,R系列的中端准旗艦定位也助其創造出了多個爆款產品。

很多用戶嘲笑說藍廠綠廠是萬年microUSB,誰先用Type-C接口誰就輸了。

藍廠和綠廠不用Type-C,絕對不是出於成本的考量,這其實是一個歷史問題。

採用microUSB是OV充分進行了市場調研後的結果。

日常生活中microUSB仍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你在公司想要借到一根microUSB的充電線不困難,但是想要借到一條Type-C接口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而從拍照的角度來說,R9s的IMX398可以說是一個高峰,而後R11和R11s搭載的三星S5K2P7反而是有所退步的。

來看具體的產品,OPPO早年有極少數產品是由代工廠製造的,目前基本全部自產。

供應鏈的消息是今年可能會開始在低端的A系列嘗試ODM的產品,而高端的Find系列可能會重新推出。

目前最主力的R15,採用的是MTK P60,而夢境版採用高通SD660。

兩者之中顯然高通版本更值得入手。

聯發科的P60其實有一些不明顯的短板,在發布會上廠商都未曾提及過。

比如P60中的ISP就相對孱弱,要知道高通那邊連625都已經支持4K視頻編碼了,可以拍攝4K錄像。

而聯發科這邊即使是P60,最高智能支持到1080P的視頻拍攝,所以R15包括即將上市的360的N7都是無法支持4K視頻錄製的。

『選購建議與技巧』

R系列中採用高通方案的R15夢境版是不錯的選擇,低端的A系列由於目前是完全自研自產的,所以品質相對也有較高的保障。

當然,更高端的Find系列也值得期待。

3.vivo(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說完了綠廠來說藍廠。

藍廠和綠廠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有些方面又有所差別。

作為體驗過幾代X系列產品的用戶,相信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

硬體上,vivo的X系列和OPPO的R系列在內部結構的設計上都非常類似,前幾代都是三段式結構,而後演化到了納米注塑後蓋,鎂鋁合金中框也是標配。

甚至連非常便於更換的內置電池的設計都是如出一轍的,兩者顯然都貫徹了Design for Service的理念,為售後維修提供了不少方便。

與OPPO類似的是,vivo之前也貫徹大小機的產品線策略,型號帶Plus的大機不論是電池容量,還是音頻方案,甚至是相機的選擇,都比不帶Plus的小機要高出不少。

以X系列為例,X7 Plus雖然比X9落後了一代,不過攝像頭採用的索尼IMX298相比X9採用的三星S5K2P7要好了不少。

當然,到了X21產品線又開始收歸統一。

Funtouch OS同樣是與iOS高度接近的一個Android Launcher。

經過幾代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了,提供了不錯的使用體驗。

從更新頻度上來說,幾個月提供一次安全補丁更新,兩年前的機型也提供升級到Android 8.1的通道,可以說比OPPO更厚道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搭載了Android 8.1的Funtouch OS 4.0原計劃是四月份全線開始公測的:

但是最新的消息是開始分批公測,也就是說不少型號要延期三個月才能吃上奧利奧,要知道Android P也馬上就要發布了,到時候vivo可能面臨的是槓開始公測,就已經落後的窘境: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延遲呢?

我的猜想是,OPPO和vivo的軟體團隊都在幾百人的規模,日常來說足以維持兩款機型系統的同時開發。

而預計在六月份,之前曝光過的vivo APEX量產版旗艦就會上市,所以軟體團隊的資源必將有所傾斜。

目前市場上的主力當然還是X21,是vivo自研自產的。

vivo除了少量低端Y系列,如Y71是由長城代工的,其他絕大多數是自研自產的。

大家不難發現,不論是X20還是到X21,以及最新的APEX,螢幕上方和下方的天線凈空區都越來越小,這就對天線的設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vivo為此也是不惜重金,挖來了在蘋果、htc等多家公司供職過的天線專家:

『選購建議與技巧』

最主力的X系列完全自研自產,品質有保障值得入手。

Y系列避開代工的機型後,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會有一些功能缺失,如某些型號沒有指紋識別功能等。

不著急的用戶,也可以等待6月份即將發布的旗艦,從APEX的情況來看,這款旗艦的屏占比會相當之高。

4.小米(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我並不是國內第一批使用MIUI的人,首次接觸MIUI已經是2012年了:

當時的版本是MIUI2,基於ICS,產品的bug還不少。

當時自己換了Matr1x的內核:

發展到現在的MIUI9,可以說整個系統成熟了不少,體積也變得更大了。

可定製的細化選項不少,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從MIUI9開始,系統內不再內嵌極簡系統,對於許多購買紅米作為老人機使用的用戶來說,帶來了諸多的不便。

從MIUI9開始,極簡桌面作為一個APP提供下載,但是相比內嵌的系統,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APP的撥號介面就直接採用了MIUI9的撥號盤。

目前想要使用完整版的內嵌的極簡桌面,只能購買一台能夠降級到MIUI8的手機,如紅米4A,然後官方解鎖後,降級到MIUI8,也是頗為麻煩。

不得不說,在這方面小米真的有一些忘記初心了。

MIUI對於系統的更新力度還是不錯的,在國內廠商中,僅次於華為,相比藍廠的力度更大一些。

不過除了最主力的幾款小米旗艦之外,其他的手機都是只更新皮膚不更新內核,也就是雖然用上了MIUI9,但是安卓版本並沒有改變,新系統帶來的新特性以及性能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了。

最旗艦的機型,基本都是自研的,由於沒有工廠會交給富士康等代工,類似蘋果的模式。

而占據出貨主力的千元機,則是ODM的天下了。

以最近上市的爆款紅米Note5為例,就是龍旗負責的,由於產能的關係,還同時交給富士康和英業達兩大EMS企業代工製造。

這裡借用一張其他媒體的拆解圖,可以看到產品內部的結構還是比較規整的,鎂鋁合金中框加上標準的三段式結構,可以說中規中矩,也體現了龍旗較為靠譜的開發能力。

當然,這款產品的產品力不僅僅體現在硬體上,軟體方面,錄像時防抖算法的加入等,也使得這款產品在千元機中性價比凸顯。


另外一款近期值得關注的產品是剛剛上市的小米6X:

這款產品在硬體上是非常有特點的,這裡引用一張來自愛玩客的拆機視頻截圖,可以發現這款產品內部的結構類似iPhone,並沒有使用傳統的鎂鋁合金中框結構,這在小米自家的產品中也非常少見:

『選購建議與技巧』

不論是千元機市場或是採用高通SD845平台的高端產品市場,小米的產品的性價比都是相當不錯的。

紅米Note5的綜合實力,在同價位段難尋對手,還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小米由於關稅的原因,在印度漲價了,紅米Note5漲價100元,小米電視4漲價500元,相比而言國內的價格還是比較不錯的。

5.魅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次接觸魅族的安卓手機,還是2010年底上手體驗的魅族M9工程機:

而這次15的發布會,楊顏發布了最新的Flyme 7系統:

Flyme系統的設計和易用我就不多說了,還是比較有特點了,經過幾代的發展早已實現了穩定和易用的結合。

之前使用Pro 7 Plus的時候也覺得系統的綜合使用體驗不錯。

不過更新較慢一直是被詬病的一個方面。

以Pro 7 Plus搭載的Flyme 6為例,該機上市是在2017年的8月份,研發應該始於2017年年初或更早。

然而直至2018年的2月,其穩定版系統的安卓補丁仍然停留在2017年4月, 旗艦機整整十個月不打Android安全補丁,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了。

手機的銷量是個綜合性的因素,Pro 7 Plus整體來看是一款不錯的產品,但是由於主控方案和售價等各方面綜合的原因,並沒有獲得太高的銷量。

魅族出貨的主力更多是依靠魅藍。

魅藍S6是由振華製造的,而近期比較熱門的魅藍E3則是交由與德(Wind)來ODM的。


從拆機圖來看,產品的做工不錯,鎂鋁合金中框加上CNC切割的背蓋,可以說基本體現出了IDH較為高超的設計水準。

另外,樂視移動退出市場後,魅族成為充電領域引入新技術的唯一旗幟了,這次E3所採用的充電技術,也是相當領先的。


從我文章開頭的ODM廠商出貨排名可以看出,與德的排名在第一梯隊末尾,第二梯隊的領先位置。

相比聞泰和華勤在出貨量上差距較大,不過與龍旗的差別不大,在同一個水準:

魅族15比較有意思,也就是黃章的「小試牛刀」之作。

不知是對於自身的產能沒有信心,還是其他的原因,15系列的三款產品中,真正由魅族自己的工廠(珠海魅力科技)生產的,其實只有15這一款。

而較低端的M15和螢幕較大的15Plus都是由超威通的廊坊工廠製造的。

借用一張其他媒體的拆機圖,內部的做工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線性馬達可以說是一大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魅族研究院是國內唯二的擁有CNAS認證的OTA天線實驗室的手機廠家(另外一家是華為),從其中也能看出黃章對於技術的追求。

『選購建議與技巧』

黃章可以說是一名出色的產品經理,雖然15的屏占比不高,但是綜合的手感和震動反饋等帶來的總體使用體驗還是不錯的,三款產品中15是魅族自己的工廠生產的,可以考慮入手。

魅藍E3同樣擁有不錯的性價比,包括虹軟算法等都有搭載,產品力在同價位段中也是領先的水平。

6.360 ( 奇酷網際網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早在360手機還是宇龍酷派製造的時候,就體驗過其產品,包括青春版和旗艦版:

近兩年,360開始放棄高端定位的Q系列,而主攻中端的N系列。

360 OS已經發展到3.0,之前的隱私系統,支付安全保障,包括切換定位等特色功能都得到了保留,同時現在為遊戲做出了不少優化。

老款機型的系統版本更新方面,與MIUI類似,更多的是更新介面而不更新內核。

360的代工廠分布比較廣泛,最早是宇龍酷派生產,而後樂視入股後,龍旗、以諾、嘉興永瑞、振華都有過合作。

近期的產品主要是由卓翼智造代工的。

這裡引用一張來自ZOL的拆機圖,整體的做工還是不錯的,可以說機器的性價比凸顯。

近期即將發布的N7,據傳是MTK P60方案。

如果不出意外,同樣是卓翼智造代工的:

『選購建議與技巧』

以N6 Pro為例,是目前市面上售價最低的SD660方案手機。

小米6X上市後,售價1799。

而同配置的N6 Pro只需要1699,並且近期降價到1599,性價比相當突出。

而性價比,也是目前360手機最大的一個優勢。

比較可惜的是,退守中低端之後,360手機的特色不再突出,更多的是依靠超卓的性價比來占據市場。

不過其產品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可以說中規中矩,在這個價位段的性價比還是最好的,對價格敏感的用戶可以選擇。

7.聯想(聯想北京有限公司)

聯想在手機行業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下圖是我2010年拍攝的聯想上海研發中心大樓門口的廣告牌,當時力推的是搭載了Android系統的樂Phone。

在2010年,聯想擁有的設計研發能力和供應商製造資源是令人羨慕的,而樂Phone即使在現在看來,也是相當高水平的設計和工程質量。

而華為在幾個月後,才剛剛推出了奇醜無比的U8800,可以說當時聯想的終端對比華為,是遙遙領先的:

比較可惜的是聯想品牌目前主要的定位是中低端,這次最新發布的S5,型號K520就是定位千元機。

該機由中諾旗下的廣東以諾代工:

借用一張手機中國的拆機圖,內部做工中規中矩,達到了主流水準,在這個價位段可以說用料是比較不錯的:

該機主要以電池耐用作為一個賣點,而千元機中由於散熱和電池的縮水,帶來的電池壽命偏短的現象還是比較突出的。

電池的壽命可以通過支持容量累積的硬體監測儀來測試。

當然更高端的產品可以繪製出電池的充放電曲線:

軟體上,可以通過AccuBattery等軟體或是硬體監測儀來查看:

上圖就是一款使用了一年多的vivo手機的電池容量,而筆者使用兩年的紅米Note2手機由於散熱較差,兩年後剩餘容量只有300mAH。

第三方電池市場的水分其實也是比較大的,即使是市面上最好的品勝的紅米Note2電池,筆者實測也只有80%左右的標稱容量。

而iPhone使用的第三方電池,普遍情況要好一些,基本都能夠達到90%以上的標稱容量,這方面有機會我會單獨開一篇文章細聊。

『選購建議與技巧』

對於不玩遊戲的用戶來說,高通SD625用作日常使用還是不錯的,不到千元的價格也使得產品的性價比突出,上市初期甚至需要搶購。

當然,如果需要長期使用不卡頓,個人還是建議購買Geekbench單核跑分達到1500的機器,具體來說就是相當於高通636或652以上的水平,聯發科則是至少需要X20或X25才能保證長期的流暢運行。

8.錘子 (錘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早在2014年T1剛剛上市的時候,我就入手了一台。

珍藏至今,也算是半個錘粉吧:

Smartisan OS的幾大特色功能,包括大爆炸、一步以及閃念膠囊,對於一部分用戶的確很有吸引力。

尤其是大爆炸,以及被多個其他系統仿造。

515臨近,個人認為發布會上,錘子產品的革新更多的應該是來自軟體方面的,畢竟愚人節上的視頻,已經透露了不少,比如賽Siri,更大的大爆炸等等都是軟體上的優化。

代工廠方面,錘子也更換過好幾撥。

第一款T1是自研的,富士康代工。

而後T2的代工廠改為了松日數碼,中間還經歷了中天信的破產。

堅果第一代這是交給希姆通ODM的,而後M1L是富士康旗下深圳鴻富泰代工,堅果Pro是智慧海派代工,堅果Pro2開始,交由中諾旗下的以諾製造。

堅果3同樣如此,來自以諾。

目前國家3C網站上有一款代號為DE106的產品,同樣是以諾代工的,不知是否就是傳說中的R1?

其實,之前由某個去錘子面試的網友泄露出來的公司內部圖片可信度很高。

Revolution One矽谷版完成字樣,感覺更像是一個軟體項目。

而計劃5月15日上市的Trinity(三位一體)和Trident(三叉戟)都和數字三有關,懷疑可能就是T3/T3L。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鳥巢的發布會值得期待。

『選購建議與技巧』

從硬體的角度來說,錘子產品的硬體只能算是中等水準。

李劍葉領銜的出色的工業設計團隊,加上吳德周帶隊的工程團隊,產品的綜合表現應該說不會太差,可惜目前的出貨量還不大,很難獲得大代工廠的資源傾斜。

總體來說,適合那些對於Smartisan OS的特色功能有使用需求的用戶們入手。

對於一些文字工作者,使用閃念膠囊配合大爆炸,可以較為便捷地創作出一篇短文,還是比較實用的。

9.華碩 (華碩電腦上海有限公司)

我體驗的第一款華碩的手機是Zenfone Selfie,這款產品使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工程師氣質。

產品延續了和碩(華碩旗下代工廠)一貫的較為粗笨的外形和做工。

就如同,同樣是和碩代工的微軟Surface全系列產品,Surface Pro的初代也是慘不忍睹的,直到幾代發展,到Surface Pro 3開始做工才達到較高的水準。

而且,華碩的手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間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使用Intel的x86平台處理器的,直到Zenfone 3才開始徹底拋棄Intel,投入ARM的懷抱。

ZenUI現在主要用於國際市場,國內用的是定製版的系統,叫做省事兒UI。

只可惜這個省事兒UI並不是很好用。

以國內上市的最後一款旗艦Zenfone 3為例,國際版早已更新到Android 8.0,而中國版至今仍是Android 6.0,連Android 7.0的內測也是風聲大雨點小。

總體來說,華碩雖然硬體研發實力不錯,比如Zenbo就被爆出被國內的獵豹模仿,不過相當不重視中國大陸市場,旗艦已經兩代未在中國大陸上市了。

比如今年MWC發布的Zenfone 5,國內就鮮有報導:

Zenfone 5採用的是636方案,845平台的真旗艦Zenfone 5z預計八月份上市。

上代旗艦Zenfone 4,國內同樣未上市。

最近一款大陸上市的旗艦還是Zenfone 3 靈智,和碩旗下的蘇州康碩生產,高通625平台售價沒有優勢。

華碩目前在國內推出的新款,都是為中國大陸市場「度身定製」的。

主要是飛馬系列,包括飛馬4S、飛馬4A等。

飛馬系列都是由振華ODM的。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振華,位於深圳:

從公司信息來看,這家公司和與德有很大的關聯:

華碩旗艦款的手機,一般都是交由和碩旗下的蘇州康碩來製造的,少量交給過宏碁和凱碩。

而中國大陸目前發售的飛馬系列,則是振華ODM的。

值得一提的是,華碩目前對於印度市場相當重視,為印度市場開發的基於SD636平台的Zenfone Max Pro M1的售價摺合人民幣約1050元,甚至比紅米Note 5 Pro還要便宜不少。

印度市場的紅米Note 5 Pro(對應國內市場的紅米Note 5,配置稍有不同)近期由於印度增加PCB進口關稅的原因,還漲價了100元,使得華碩的這款產品性價比凸顯。

然而從產品力的角度來說,華碩的這款產品不具備視頻防抖等功能,總體的表現不如紅米Note5。

『選購建議與技巧』

不太建議入手,高端產品國內不上市,低端產品均為ODM,相比其他國產廠商沒有優勢。

如果是華碩鐵桿粉絲,可以考慮海淘旗艦款。

10. 三星(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

好多年前使用過三星的手機,那時的系統還叫TouchWiz。

三星的系統自帶Knox,安全性可以說達到了企業級:

另外,基於845的旗艦流暢度也非常不錯,達到了安全和流暢的完美平衡。

三星的產品極少數交由代工廠,除了C7 Pro等極少數型號,其他都是自產。

『選購建議與技巧』

對於安卓的流暢和安全有需求的用戶可以考慮入手。

三星由於受到華為P20 Pro相機爆發的壓力,預計下一代Galaxy S系列產品也會採用1/1.7英寸的大底,Note 9由於研發周期的原因,趕不上了。

其他品牌

限於篇幅的原因,其他一些品牌,如htc,SONY,LG,樂視等在國內銷量不大的品牌,就不多介紹了。

以樂視(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為例,早期樂視主要是仁寶和和碩代工,後來交給過比亞迪、江西智慧海派、東莞華貝電子等代工廠生產。

樂視的手機非常不建議入手,eui已經不再更新和維護,售後都是很大的問題。

htc的手機,我入手過G6、G10和One X等,將來有機會單獨開一篇文章介紹吧。

蘋果

除了安卓陣營,蘋果作為占據整個手機行業80%以上利潤的企業,也是必須介紹一下的。

iOS系統無需多言了,不論是流暢度還是安全性都是領先的,關鍵這個封閉的系統還是蘋果獨占的。

代工方面,蘋果的手機都是加州設計,中國生產,簡單介紹一下主力的代工廠,可能會有互相的重合。

iPhone 8主要為世碩(和碩崑山廠)生產,iPhone 8 Plus是緯新資通(緯創崑山廠)主力生產,而iPhone X則是鄭州鴻富錦(富士康鄭州廠)生產的,成都的鴻富錦(富士康成都廠)主要負責iPad的生產。

蘋果將大量訂單交給富士康,也是情理之中。

富士康在產品的量產過程中,給蘋果提供了大量幫助和支持。

上圖就是國外網站泄露出來的iPhone X還在EVT階段時候的三維圖。

可以看出當時結構光還未完全成熟,蘋果考慮在後蓋使用指紋識別。

富士康為蘋果的手機開發了大量製造使用的治具。

iPhone X的內部結構圖,可以看到無線充電當時已經確定。

蘋果的優勢在於同時擁有硬體工程團隊和作業系統軟體團隊,並且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款晶片。

小米為了儘快完成845平台的開發,常駐了幾十名工程師在加州的高通和谷歌,然而這對於蘋果來說,就是三個部門之間的日常合作而已,這樣的軟硬體合一的組織架構,顯然更容易創造出具有革命性的產品。

iPhone X的結構光至今無人能仿就是個例子。

最後用一張收藏的部分智慧型手機的照片鎮樓。

關於目前市面上,銷量最集中的幾款產品的介紹大致就是如此。

很多細節只能點到為止,就不再詳細展開了。

後續希望能有機會結合單個的產品,再做詳細的展開說明。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大家選購手機有所幫助。

↓↓↓ 閱讀更多相關內容 請點擊 了解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內出貨量前五的手機代工工廠介紹

提起手機代工,大多數人下意識會想到富士康。富士康生產的手機的能力,受到蘋果的青睞,幾乎成了手機代工領域的代名詞。雖然名聲最為響亮,卻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行業,以下筆者對其他代工企業做個盤點。聞泰(...

中國市場手機品牌4G發展力排行榜

2014年已接近尾聲,在這4G元年最後一個月的衝刺階段,vivo、華為、中興等廠商均有新機發布,表現較為搶眼,華碩也因一年的積極市場開拓,以及本月發布的高性價比的「飛馬」子品牌手機而首次入榜。可...

這些才是手機行業背後真正的巨頭企業

這幾個品牌才是手機行業真正的巨頭對於手機產品,大家可能更多的只知道蘋果、三星、華為等巨頭,但在他們背後還有一些可能並不被很多人所知,卻能影響產品設計、產能和設計的企業,以下就讓科技君和大家一起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