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放:國產手機只掙「辛苦錢」折射創新之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劉天放

「擁有高額出貨量的國產手機卻並不能笑到最後,因為供應鏈受制於人,最終落得薄利多銷的境地。

」 近日,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7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16億部,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90.5%。

取得這樣的成績,足見近年來國產機在產品和技術上的努力。

然而,國產手機群體雖擁有超高出貨量,但利潤卻不高,關鍵元器件對外依賴嚴重。

(7月19日《科技日報》)

從報導中獲知,據Strategy Analytics今年第一季度發布的全球手機廠商利潤數據顯示,中國手機品牌的利潤均不高,OPPO的運營利潤份額為4.7%,vivo為4.5%。

如此低的利潤真是令人汗顏!當前,國產手機無論是螢幕的生產規模、晶片。

高端手機原件,包括處理器、存儲及螢幕等在內的元器件,都對外嚴重依賴。

如OLED面板,一直以來都由三星一家說了算,約占智慧型手機行業OLED螢幕9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核心元器件約占一部手機成本的60%-70%。

雖然國內手機生產看似紅火,但除了在不太緊要的外觀設計和拍照上有些亮點,也在「黑科技」上有點成就外,基本上拿不出什麼看家本領與國外競爭對手叫板。

即便是攝像功能,高端晶片主要由索尼控制。

「在關鍵零部件領域,國內缺的其實是像三星、索尼一樣的能夠掌控關鍵元器件與上游供應鏈的企業。

」 雖然低端攝像頭晶片市場被國產晶片廠商占有,但隨著低端產品利潤日趨下降,想進入中高端市場絕非易事。

而今年第二季度三星的「盈利驚喜」,靠的就是其零部件業務的驅動,半導體、面板業務貢獻了近八成利潤。

火上澆油的是,從去年開始,手機元器件進入缺貨周期,甚至出現了處理器、存儲及螢幕等元器件供不應求的情況,晶片、射頻、螢幕、存儲、攝像頭傳感器都面臨不同程度的缺貨。

缺貨,接下來就是漲價,尤其是高端元器件,且有加劇的趨勢。

國內手機廠家「擠破頭」要貨、爭搶資源。

只要是新研發的手機,基本上都漲價。

當然,整個手機市場的生存壓力都很大,而無法擺脫嚴重依賴外商原件掣肘的國內手機廠家,面臨的生存壓力更大。

元器件供應的不確定性,造成國內手機只掙點辛苦錢的尷尬,也制約著國產手機真正走向強大。

要想走出嚴重依賴韓、美、日等的困境,不再受制於元器件困擾,沒有他路,只有自強。

應該說,國內手機在起步上並不比已開發國家晚,只是在創新研發上國內手機不斷「討巧」後自食其果,錯過了大好時機。

然而,就是現在醒悟也不算為時過晚。

事實上,國內手機企業也在奮起直追,力圖打破國外企業對關鍵元器件的壟斷局面,尤其在中低端產品。

關鍵元器件落後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長期滿足於「掙小錢」或「掙辛苦錢」的落後觀念。

隨著「中國智造」氛圍的逐漸形成,與幾年前手機的上游零部件大部分都是由美、日、韓供應的情況相比,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出自於中國本土廠家。

但是,無論是市場份額,研發能力,積累的經驗等,都與日、美、韓等國有較大差距。

因此,絕不能等到手機關鍵元器件到了「缺貨」的時候,才去反思自己的研發能力,而是要居安思危。

別人給的畢竟不是自己的,只有靠自己,才能長久立足。

綜上,國產手機只掙辛苦錢是創新之痛,充分暴露研發之短板。

如果不在源頭解決國內手機研發技術含量低,擺脫習慣於依賴國外廠商「賜予」關鍵元器件的做法,國內手機就將長久賺點辛苦錢。

而且,研發這一短板,不僅存在於手機行業,其他行業也或多或少存在這種尷尬。

由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國內手機只有自強,才是唯一出路。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狀況頻出 全怪任正非催的太緊?

最近華為P10快閃記憶體門鬧的沸沸揚揚,這給如日中天的華為移動重重扇了個耳光,去年任正非就提出華為移動部門的盈利能力不夠,今年下了死命令要增加收入,結果出了這檔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