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從三個維度看晶片設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

投資摘要

本篇報告不同於一般的行業專題,我們從「做生意」的角度,分析半導體產業現階 段的生態建設、業績增長、以及估值邏輯。

關鍵結論

一、 技術的發展是從點到面,逐漸複雜。

產業的發展也是從單一點突破,最後形 成上下游產業鏈。

伴隨著技術變複雜和產業鏈延伸,市場形成穩定的生態結構, 外來者想進入就變得更加困難。

對於晶片設計來說,EDA 軟體、底層架構、 合作夥伴與客戶、技術人才是晶片設計的四大生態壁壘。

二、 半導體行業整體增速慢,發展趨於成熟,個體公司的高增長難以為繼,新產 品的銷量增長無法長期對沖銷售單價的下降。

晶片市場是倒金字塔結構、巨頭 壟斷市場,後來者很難從低端產品積累利潤再向高端產品發展。

三、 過去十年全球晶片設計龍頭估值有提升,選對科技發展賽道的公司、競爭壁 壘大的公司、利潤率高的公司估值較高。

與市場認知不同之處

第一, 市場認為晶片設計的難點在於技術;我們認為技術不再是核心壁壘,晶片 設計出來沒有客戶使用的生態壁壘才是國內晶片設計公司最需突破的邊 界。

第二, 市場認為國內缺少晶片設計人才;我們認為國內晶片設計人才過剩,一是 因為晶片設計相關專業畢業生從事晶片設計的比例很低只有 12%,二是國 內晶片設計工程師的待遇遠低於網際網路從業人員。

第三, 市場認為國內晶片設計公司先從低端晶片做起,積累經驗和利潤之後再做 高端;我們認為晶片是倒金字塔結構,越低端的晶片利潤規模越小,無法 積累足夠利潤來支撐高端產品的開發。

第四, 市場認為國內晶片設計要直接和英特爾、德州儀器等巨頭競爭實現國產化 替代,我們認為要避開現有巨頭的產品,從市場的新需求新產品做起,例 如國內的生物識別類的晶片已經獲得成功。

第五, 市場認為晶片設計公司要通過併購擴大規模實現多樣化;我們認為聚焦細 分領域的併購有利於提升營業利潤率,才能提升公司價值。

第六, 市場認為國內的晶片公司要給高估值;我們認為晶片不同於網際網路,過去 的網際網路初創公司是新產品新商業模式面向新市場,而國內大部分晶片公 司是用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商業模式,與行業巨頭競爭。

美國壟斷供應亞太壟斷需求

集成電路是半導體最大組成部分

中長期看,作為科技制高點的半導體將成為國內和全球貿易、科技的焦點,在 實業和資本市場都將不會平靜。

理解了半導體產業,才能把握科技發展趨勢。

在深入研究半導體行業之前,我們首先明確行業基本概念。

半導體包括光電子、 傳感器、微電子;其中的微電子是重中之重。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 稱 IC)是微電子中的核心,CPU、GPU、FPGA、NPU 等都屬於此類,一塊芯 片上包含很多電晶體。

廣義晶片指光電子、傳感器、微電子產品,狹義晶片單 指集成電路。

2018 年集成電路占半導體 84%份額,在集成電路中,存儲器、邏輯電路、微 處理器、模擬電路分別占 40%、28%、17%、15%。

亞太是集成電路需求大戶

從晶片需求看,亞太地區占 60%的市場需求,一是因為日本、韓國、中國大陸、 台灣地區擁有眾多 IC 下游產業,是全球工廠;二是亞太地區人口眾多,電 子設備市場需求大。

美國主導晶片供應

2018 年美國晶片公司依然主導了整個晶片市場,全球市場份額占比超過 50%。

IC 設計公司按照是否擁有工廠,分為無晶圓工廠的 fabless 模式,有晶圓工廠 的 IDM 模式。

美國無晶圓廠晶片公司占據全球 68%分市場份額,而美國有晶圓廠晶片公司占 據全球 46%分市場份額,兩者合計市場份額未 52%。

排名第二的是韓國,無晶圓廠、有晶圓廠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不到 1%、35%, 合計市場份額 27%。

第三名的日本,無晶圓廠、有晶圓廠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 不到 1%、9%,合計市場份額 7%。

歐盟的無晶圓廠、有晶圓廠全球市場份額 分別為 2%、7%,合計市場份額 6%。

中國大陸,無晶圓廠、有晶圓廠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 13%、不到 1%,合計市 場份額 3%,中國大陸 IC 公司主要為無晶圓廠公司。

行業前十主要在美國

2018 全球 fabless 晶片設計公司前十名公司中,美國占據 6 家,中國大陸只有 海思,台灣有 3 家。

細分領域龍頭市值都超過百億美元,CPU 龍頭英特爾、GPU 龍頭英偉達、模 擬晶片龍頭德州儀器等。

生態

晶片設計的四大生態邊界

技術的發展是從點到面,逐漸複雜。

產業的發展也是從單一點突破,最後形成 上下游產業鏈。

伴隨著技術變複雜和產業鏈延伸,市場形成穩定的生態結構, 外來者想進入就變得更加困難。

對於晶片設計來說,EDA 軟體、底層架構、合 作夥伴與客戶、技術人才是晶片設計的四大生態壁壘。

EDA 軟體與設計製造綁定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 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是設計電子晶片必需 的軟體,包括 IC 電路設計、設計布線、驗證和仿真,測試等所有方面。

EDA 軟體是 IC 設計最上游、最高端的產業。

行業存在高度壟斷,前 3 家 EDA 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客戶 提供完整的前後端技術方案,壟斷了晶片設計 95%以上的市場。

把 EDA 放在最前面是因為國內無法替代,EDA 軟體被禁後,設計寸步難行。

EDA 軟體是工業化軟體,壁壘不在於軟體算法、模型,而是需要與國際上的主 流foundry廠合作,讓foundry提供各種支持。

這種合作的壁壘很高,對於foundry 廠來說,需要投入相當大的資源和成本,沒有動力去培養新的 EDA 合作夥伴。

因為對 foundry 來說,培養新的 EDA 合作夥伴,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但是更 多和 EDA 合作方並不能帶來增量收入。

另外,國內的 EDA 軟體研發人才少,軟體開發人才大多數被網際網路和金融行業 吸引,導致 EDA 軟體研發人才嚴重不足。

其實,從 EDA 行業龍頭髮展歷程看,EDA 行業是厚積薄發的生意,需要很長 的前期積累。

Synopsys 和 cadence 兩大巨頭為了維持行業地位和緊跟技術發 展,他們的研發費用分別高達 35%、40%+。

Synopsys 在 1986 年成立,至今 33 年的歷史,才取得 31 億美元的收入(2018 年)。

Cadence 在 1988 年成立, 至今有 31 年的歷史才取得 21 億美元的收入(2018 年)。

如果有新進入者首先需要經歷無收入的巨額投入和有收入的虧損階段,從企業 經營的角度看,沒有動力新進 EDA 行業,除非不能使用現有 EDA 廠商的產品。

底層架構和作業系統綁定

處理器架構是 CPU 廠商給屬於同一系列的 CPU 產品定的一個規範,用硬體電 路實現指令集所規定的操作運算,處理器架構設計是目前晶片產業的最高層級 和最重要的層級。

處理器底層架構的生態邊界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技術難度高,新進入者很難做 出來;二是做出來之後,沒有匹配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

因為不同的操作系 統、應用軟體都是建立在對應的底層處理器架構之上,現有的作業系統和應用 都是建立在現有的底層架構之上。

例如英特爾的 CPU 和微軟的 windows,ARM 系列晶片和安卓系統及應用,蘋果處理器與 IOS 系統及應用。

CPU 分類主要分有兩大陣營,一是 以 intel 和 AMD 的複雜指令集(CRIC), 二是 ARM、MIPS、POWERPC、RISC-V 精簡指令集(RISC)。

現在主流處理器架構是 PC 處理器 x86 和手機處理器 ARM,x86 架構被 Intel 和 AMD 壟斷,ARM 架構被 ARM 公司壟斷。

其他處理器設計公司想自主設計就要有 授權,ARM 的授權分為 3 種:

一是指令集架構級別的授權,蘋果和華為就是指令集架構授權(華為 ARMV8) ; 二是 IP 核(軟核)授權,無法對指令集架構修改,只能修改IP 核;三是 IP 核(硬 核)授權,一切不能改動,包括工藝參數選擇,直接調用。

以ARM 給高通、華為授權為例:

高通的驍龍 855 獲得的是 ARM 的 IP 核的授權, 855 晶片介紹中有「Build on Arm Cortex Technology」字樣,高通在購買的 ARM 的 IP 核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ARM 按照高通要求進行深度定製,高通將這個 IP 核重新命名為Kryo。

華為海思麒麟980購買的是ARM IP核的授權,麒麟980採用了Cortex-A76 Based CPU,並基於 Cortex-A76 的IP 核進行了改動,但修改和定製幅度比高通少。

假如 ARM 以後不給中國廠商授權 IP 核:

一是當 ARM 發布下一代 IP 核(例如 Cortex-A77、78、79)後,華為只能使用 ARM V8 架構自主設計 IP 核跟進,研發速度和資金投入是關鍵。

而高通可以直 接通過這個新 IP 核定製高通 855 之後的下一代晶片。

二是當 ARM 發布下一代指令集架構(例如 ARMV9、V10)時,華為需要在 ARMV8 的基礎上自主開放出 ARMV9 指令集架構,技術難度比 IP 核大很多,同時華為自創的「ARMV9」生態系統需要和 ARM 系統兼容。

需要合作夥伴生態的「陪練」

什麼是生態?在二級市場行業研究範疇內,就是有人願意合作、共贏。

在晶片 設計領域,體現在晶片正式量產之前,有合作夥伴提供支持、試用,有客戶願 意當晶片設計公司的「小白鼠」。

一般硬體在使用前就能確定參數是否合格,而晶片不同,穩定性等參數需要在 實際使用中檢驗,這一點類似動力電池,但是又比動力電池複雜,動力電池更 換容易,晶片是系統的基礎,更換晶片就要更換系統,推倒重來。

所以,國產晶片之難,不僅是技術本身,更在於做出來之後,沒有生態支持。

首先,設計出的晶片沒人敢用,這是現階段國產晶片設計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 擁有「陪練」的生態是晶片設計公司的壁壘。

因為很多問題是在應用過程中發 現的,通過多次疊代才能「通暢」應用。

最重要的是,現在的新進入者的第一 代晶片就要與高級應用匹配、出現的問題多、難度大。

例如,有些國產的晶片 在性能參數上已經可以與國外晶片相當,但是運行過程中就會出現卡頓。

其次,複雜的高等級晶片,除了終端應用客戶當「小白鼠」之外,還需要中間 方案解決商的支持。

國產晶片缺乏工程板卡級的支持,而英特爾、高通等國外 晶片企業對下游廠商板卡級有很多支持,把硬體設備驅動、緩存、系統總線、 中斷控制器和系統引導模塊等打包支持。

如果晶片設計廠商自己做晶片的板卡級服務,一是能力有限,每家晶片設計公 司要服務眾多客戶,每家客戶的晶片應用環境不同,無法全部覆蓋;二是成本 高、不划算。

如果有團隊為硬體製造商、系統集成商和應用軟體開發商提供基 於國產晶片的自主可控硬體的增強板卡級支持包和相關技術支持,配合國產芯 片廠商提供的國產晶片開發板,就可以讓企業方便快捷的生產研發出各種自主 可控電子信息產品和信息系統解決方案。

能夠填補中間的板卡級服務環節的廠商,需要很強的技術能力,一是需要熟悉 晶片,在晶片性能、功耗、成本之間尋求平衡,二是要對具體應用場景有深刻 的理解、熟悉各種軟體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要完成這樣的技術重構有很大技 術挑戰。

高端人才稀缺,但人才供應充足

與市場觀點不同,市場認為集成電路人才極度稀缺。

我們認為,國內集成電路 行業人才需求是偽需求。

國產化率低、進口額超過石油等事實,不能說明行業 人才需求旺盛,只能說明市場規模大、國產產品落後。

首先,集成電路專業畢業生進入本行業比例較低。

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 才白皮書(2017-2018)》調查,2017 年集成電路專業領域的所有畢業生中, 僅有 12%左右的畢業生進入本行業就業,而與集成電路強相關的四個專業畢業 生進入本行業的比例約為 36%左右。

大部分都流向了網際網路、計算機軟體、IT 服務、通信和房地產行業。

其次,行業平均薪酬較低。

BOSS 直聘統計的 2019 年晶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 為 10420 元,十年工作經驗人才平均招聘月薪為 19550 元,僅為同等工作年限 的軟體人才薪資的一半。

本專業畢業生從事本行業公司比例低、行業平均薪酬低。

這是偽市場、偽需求 的結果,原因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是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不旺盛,供大於求, 薪酬低;二是因為國內晶片設計行業的低端技術和產品無法與國外的先進技術 和產品競爭,導致企業不賺錢,也就無法支付與軟體行業媲美的薪酬。

沒有有效市場、無法支付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就無法聚集高端人才。

而集成電 路設計是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業,沒有人,就無法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業績

行業增速慢,與 GDP 相當

根據全球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預計 2019 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計 4120 億美元,同比下降 12.1%。

從 1999 年至 2019 年 20 年間,全球半導體復 合增速只有 5.2%。

如果僅從增長速度看,半導體行業並不是一個高增長的市場。

另外,從每年的增速看,半導體行業增速不穩定。

從規模的增速和穩定性看, 半導體行業並不具有投資吸引力。

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的半導體產業發展遠早於國內,整體已經進入成熟穩定 階段。

另外,半導體是信息技術的基礎,終端用戶是計算機汽車通信,與宏觀 經濟相關性較高,所以,從全球範圍看,半導體行業的增速和 GDP 相關性高是 合理的。

從半導體產業內部看,由於併購增多,晶片製造商數量越來越少,資 本支出占營收比穩定,全球 GDP 與半導體市場增速相關性越來越高。

收入高增長難以為繼

上文已經論述,半導體行業整體增速慢,所以行業內的個體的增速也較低。

以 美股大於 10 億美元的 34 家晶片設計公司為例,英特爾、AMD 電腦 CPU 兩大 巨頭 5 年複合增長率只有 6.1%、4.1%。

模擬晶片龍頭 TI 德州儀器、過去 5 年 複合增長率只有 4.9%。

CPU 和模擬晶片是技術壁壘最高的兩大領域,龍頭增 速和行業增速基本一致。

截至 2018 年連續兩年增速超過 10%的有 9 家公司,占比 26%;連續三年增速 超過 10%只有 4 家,占比 12%。

增長驅動有三種:一是併購,例如博通、微芯科技、賽普拉斯;。

1)5 年複合增長率最高的博通主要是靠收購帶來增長,例如在 2014~2018 期 間它收購了 PLX、Emulex、原博通、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CA Technologies。

2) 5 年複合增長 28%的賽普拉斯,主要靠 2014 年收購 spansion 拉動,到 2018 年收入增長率只有 6.7%。

5年複合增速22.6%的微芯科技,2016年收購Atmel當年收入增長56.8%,2018 年收購 Microsemi 當年收入增長 34.4%。

3)5 年複合增速 18.7%的 ADI(亞德諾)主要靠 2017 年收購的 Linear、2018 年收購的 Symeo,而其在 2012~2016 年的收入增速很不穩定,有 2 年還是下 降的。

二是需求短期爆發,2016~2018 年挖礦晶片帶動英偉達收入增長,2016~2017 手機存儲拉動增長的美光科技。

三是推出新品,受到市場認可。

例如 AMD 在 2017 年推出了 Radeo 顯卡和銳 龍處理器,到 2018 年 AMD 繼續依靠升級的銳龍、霄龍、Radeon 顯卡產品帶 動收入增長 23.3%。

銷量增長無法長期對沖單價下降

晶片雖然是硬體裡面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但是技術壁壘不高的晶片,也不一 定是很賺錢的生意。

大部分晶片企業的出貨量小,晶片產品單價低,想要做大 收入規模很難。

與消費產品不同,除了特殊時期的存儲器和處理器晶片,一般的晶片價格是逐 漸走低的。

晶片設計公司想要提升業績的規模,只能靠提升銷量,用銷量的增 幅對沖單價的下滑。

但是晶片銷量不可能無限增長,各種智能終端是由很多晶片組成的,不可能出 現某一款晶片銷量單獨增長,畢竟長期看,過去 20 年半導體行業複合增速只有 5.2%。

案例一:樂鑫科技,主要做 wifi 和藍牙晶片,wifi 和藍牙技術解決方案。

產品 用於移動設備、家用電器、工業設備和對安全性能要求高的應用場景中。

2018 樂鑫的晶片收入 3.2 億元,晶片銷量 7597 萬顆,晶片單價呈現下降趨勢。

要擴 大規模,只能靠提升銷量。

但是,由於藍牙晶片技術壁壘不高,競爭激烈,從事 TWS 藍牙晶片的廠商不 但有高通和 Cypress 等外商,還有來自台灣的原相、絡達和瑞昱,中國大 陸的恆玄、華為、鉅芯、紫光展銳、傑理和中科藍訊等廠商。

想要提升銷量就 得降價,中長期看,銷量增長無法對沖單價的下降。

據半導體行業觀察獲悉,2019 年 10 月,珠海傑理和中科藍訊的 TWS 藍牙耳 機晶片的售價已經殺到了 1.6 元人民幣,而其他廠商的晶片還處於 1.6 美元的 階段,這兩家廠商的藍牙晶片月出貨量高達 50KK、70KK。

從宏觀的行業角度看,預計到 2023 年藍牙設備出貨量 54 億部,假設每部設備 使用 1 片藍牙晶片,一共出貨 54 億顆藍牙晶片,假設未來藍牙晶片價格到 3 元,市場規模只有 162 億元。

案例二:聖邦股份,主要做模擬晶片,有 16 大類 1200 餘款產品,平均每顆芯 片銷售單價只有 0.3 元左右,且呈現下降趨勢。

2018 年銷量 20.2 億顆晶片, 平均每款晶片銷售量 169 萬顆。

案例三:匯頂科技,主要做指紋識別晶片和電容觸控晶片。

2018 年電容觸控芯 片銷售量 10.7 億顆,指紋識別晶片銷售量 12 億顆,其中 83%來自手機。

手機 的銷量決定了指紋識別晶片的市場規模,2018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 14 億部, 從此角度看 2018 年指紋識別晶片市場飽和度達到 86%。

指紋識別晶片的市場 規模的天花板就是手機銷量的天花板。

從單價看,匯頂科技整體晶片單價下降到 2018 年的 6.33 元。

公司近 3 年未公 布指紋識別晶片的價格,從招股說明書發現,公司指紋識別晶片的價格從 2014 年的 61.1 元下降到 2015 年的 22.8 元,下降幅度達到 63%。

利潤率很難提升

產品決定利潤率,只要產品的種類不變,晶片設計公司的利潤率很難提升,能 夠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雖然英特爾是 PC 處理器的龍頭、高通是 手機處理器的龍頭,二者的毛利率也是從 2010 年至 2018 年呈下降趨勢(高通 去掉專利費,毛利率也是下降的)。

過去的 9 年間,大部分晶片設計公司的毛利 率只能維持或者下降,原因有:

 一是競爭激烈,最頂端的處理器晶片,聯發科、展訊等和高通競爭,AMD 和英特爾競爭,其他技術壁壘較低的晶片競爭更加激烈。

 二是英特爾、高通的處理器是數字晶片,對工藝要求高,先進工藝帶來高 製造成本。

 三是單一晶片產品出貨量小,市場分散,單一設計企業無法形成對下游代 工廠的議價能力,不能從成本端提升毛利率。

例如樂鑫科技 wifi 與藍牙芯 片的毛利率從 2018 上半年的 52.5%下降到 2019 年上半年的 47.6%。

只有個別公司的毛利率穩定向上突破,例如德州儀器、英偉達、恩智浦、2015 年之後的美光科技、美信、意法半導體、思佳訊。

毛利率上升的公司有以下特 征:

 一是短期舊需求激增,例如美光科技,因為手機存儲需求激增導致存儲芯 片價格上漲。

 二是短期新應用需求出現,例如英偉達的 GPU 用於比特幣挖礦和人工智 能計算。

 三是德州儀器、恩智浦等模擬晶片設計公司,雖然營業收入微增,但是毛 利率卻在提升。

原因有:1)電源管理、信號轉換、汽車電子三大需求推動, ICinsights 預測模擬晶片增速 6.9%超過晶片市場整體增速;2)處理器、 存儲器等數字晶片需要經常提升工藝,例如 10nm 到 7nm,導致製造成本 高。

而模擬晶片使用的工藝更新速度慢,成本隨著產線折舊完成,利潤率 會逐漸提升。

在此我們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有自己的晶圓廠是模擬晶片設計廠商成長壯大 的必要條件。

從商業模式來看,高品質的模擬產品需要設計和工藝緊密結合, 晶圓廠和設計商雙方充分的交流才能開發出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產品。

一是因為模擬晶片工藝更新慢,晶圓廠的使用時間超過折舊時間,這種自建晶 圓廠的 IDM 模式有利於未來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

二是模擬晶片廠在設計和生產製造環節,都有多樣性需求、定製化程度高,如 果沒有自身的晶圓廠,就無法在產品的質量、性能,甚至產能上得到保證。

國 外廠商一般會根據應用需求定義開發新的產品——設計、工藝、應用構成了一 個產品定義的穩定三角,國內缺少代工廠的支持,很難形成設計和工藝結合的 機會。

市場倒金字塔結構對龍頭有利

一般的行業是金字塔結構,低端產品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高端產品雖然利潤 率高,但是市場份額低。

而晶片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技術最先進的高端產品。

例如每部手機都要用到處理器和存儲器,而不一定每部手機都用到指紋識別芯 片、藍牙晶片、NFC 晶片等技術壁壘較低的晶片。

以汽車為例,每年豪華乘用車銷量占比都在 10%以下,呈現金字塔結構。

而集 成電路行業中,技術難度最高的處理器和存儲器市場占比達到 52%。

金字塔結構的行業中,新進入者可以利用低成本優勢,搶占低端市場。

原行業 壟斷經營者無法對抗這樣的價格戰,就只得放棄低端市場,退守高端市場。

此時,高端市場的利潤率比原來高,但總的利潤卻下降。

中國企業在低端市場就 積累利潤、人才和技術,然後再向上爬升,最終攻占高端市場。

例如手機鏡頭、 攝像模組、顯示螢幕等行業,都是這種升級路徑。

但是,晶片行業不同,隨著晶片性能快速提升,行業格局變成:技術最先進的 產品,單價高、利潤率高、出貨量大,是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例如高端處理器 (CPU)超 4000 元,而低端處理器(MCU)價格只有個位數。

這種格局不利 於新進入者,因為新進入者無法從晶片的低端市場獲得利潤,也就難以積累人 才和技術,所以,目前電腦 CPU、手機處理器都是寡頭壟斷。

例如,隨著製造工藝提升,上游晶片設計費用越來越高。

根據 IBS 的測算,10nm 晶片的開發成本已經超過了 1.7 億美元,7nm 接近 3 億美元,5nm 超過 5 億美 元。

基於 3nm 開發 NVIDIA GPU,設計成本將高達 15 億美元。

前期的巨額投入可以通過出貨量分攤,以目前最主流華為麒麟 980 的 7nm 手機 晶片為例,假設出貨量 1 億顆,每顆晶片分攤研發成本 3 美元,假設全球年銷 售 14 億部手機都使用該晶片,那麼每顆晶片的分攤研發成本 0.21 美元。

估值

估值有明顯提升

首先,從市盈率角度看估值變化,由於晶片設計公司盈利波動大,甚至個別年 份出現虧損,所以我們選擇業績相對穩定的公司。

Intel 錯失移動網際網路主賽道估值未提升。

凈利潤從 2009 年的 43.7 億美元增長 380%到2018年的210.5億美元,但是2010年以來Intel的PETTM波動較小, 10 年均值 20.1 倍,中位數 20.6 倍。

Intel 市值是業績驅動的,雖然 Intel 寡頭 壟斷電腦 CPU,但錯失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給予其的估值不高。

英偉達人工智慧主賽道和事件驅動(挖礦)提升估值。

2010 至 2019 年 10 月 23 日英偉達的 PETTM 均值 28.5 倍,中位數 24.4 倍。

市盈率從 2011 年的 13 倍提升到2019年10月的39倍。

受到比特幣挖礦帶來的過渡繁榮,英偉達2016、 2017 凈利潤增速達 171%、83%,帶動英偉達在此期間市盈率處於上升期。

2018 至今 GPU 用於人工智慧計算的預期使得市盈率估值保持在 35 倍左右。

模擬晶片壁壘高,龍頭 TI 和 ADI 的估值有提升。

2011 至 2019 年 TI 的 PETTM 市盈率從 10 倍上升至 23 倍,大部分時間裡保持在 21 倍左右,期間的均值 20.1 倍,中位數 20.6 倍,較 ADI 的估值更加穩定。

TI 的凈利潤從 2010 年的 32.3 億美元增長 72%至 2018 年的 55.8 億美元.

2011 至 2019 年 ADI 的 PETTM 市盈率從 10 倍上升至 28 倍,大部分時間裡保 持在 24 倍左右,期間的均值 24.3 倍,中位數 23.9 倍。

ADI 的凈利潤從 2010 年的 7.5 億美元增長 111%至 2018 年的 15 億美元,

模擬晶片的壁壘很高,設計數字晶片只需要懂電路、會寫軟體,而模擬晶片設 計需要懂器件、熟悉工藝、懂得半導體物理,需要靈感,是一門藝術活。

剛畢 業的學生也可以從事數字晶片設計,而模擬晶片設計需要很多年的經驗。

從全球前 10 模擬晶片廠商排名變遷也可以看出,德州儀器、ADI、意法半導體、 美信、恩智浦、英飛凌、瑞薩等長期排名前十。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模擬 晶片廠商積累的經驗越多,壁壘越高,有理由提升估值。

高通估值提升。

高通在 2010~2017 年 PETTM 保持在 18.5 倍左右,進入 2019 年 保持在 31.6 倍左右。

一是高通手機處理器趕上了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二是占比25% 的專利收入是「坐地收費」的穩定商業模式,因此還被各地區反壟斷。

博通估值提升

博通競購較多,且自身盈利不穩定,市盈率波動較大,2009~2018 年博通的凈利潤分別為-0.4/4.2/5.5/5.6/5.5/2.6/13.6/-17.4/16.9/122.6 億美元。

2011 市盈率 15 倍,到2019 年上升至33 倍左右。

博通的產品豐富,都可以應用於移動 網際網路,估值有提升。

其次,我們從營業收入的角度,用 PS 看估值變化,營業收入波動較凈利潤小 很多,我們認為 PS 的估值更能體現晶片設計公司估值的變化。

我們以美股主 流晶片設計公司為組合(德州儀器 、亞德諾 、博通 、英特爾、英偉達、高通、 超威、賽普拉斯 、萊迪思、微芯科技、邁威爾 、美光、美信、 恩智浦 、安森美 、QORVO 、意法半導體 、思佳訊、賽靈思)看整體 PS 變化。

從下圖明顯看 出,上述19家公司的歷史PS均值和中位數, 從2012年的2倍左右上升到2019 年 10 月份的 5 倍左右,PS 提升 2.5 倍,估值有明顯的提升。

我們再將 19 家公司歷史估值的均值(19 家公司在同一時間的估值平均,橫向 均值)再求均值(縱向均值)得到 3.5 倍,歷史均值的中位數為 3.4 倍。

我們再從收入、凈利潤、股價漲幅的直觀角度看估值的變化。

假設每年的 12 月 31 日股價已經體現當年的業績表現,取 2008~2018 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股價比 較。

過去 10 年 AMD 的市值全部靠估值提升。

AMD 在 2008 年 PS 平均在 0.5 倍,而 2019 年的 PS 維持在 5 倍左右,估值提升10 倍。

英偉達 2008~2018 營收增 3.4 倍,股價增 17 倍, PS 從 2009 年的 2 倍增加到 2018 年的 10 倍,估值提升 5 倍。

德州儀器 2008~2018 營收增 1.3 倍,股價增 6.8 倍, PS 從 2008 年的 2 倍增加 到2018 年的 6 倍,估值提升3 倍。

英特爾 2008~2018 營收增1.3 倍,股價增6.8 倍, PS 保持 3 倍左右,PE 維持在 14 倍左右,英特爾的市值是全部由業績驅動。

近三年計算和感知類的公司漲幅較好

我們按照截至 2019 年 10 月 21 日 10 億美元以上的美股晶片設計公司 31 家, 10 年漲幅超過納斯達克指數的有 14 家。

晶片設計的熱門股英特爾、高通的 10 年複合增長率只有 14%、10%,而同期納斯達克指數 10 年複合漲幅 14%。

我們以3年複合漲幅為序, 3年CAGR超過納斯達克指數的有19家,占比61%。

我們分析這 19 家公司有以下特徵:

一是產品構成是「計算」類的,例如英偉達、賽靈思、AMD 等;二是產品構成 是「感知」類的,例如模擬晶片為主的德州儀器、ADI。

上述兩類公司的技術壁壘和生態壁壘高,需要長時間的沉澱積累,例如德州儀 器 1930 年成立、ADI 1965 年成立、賽靈思 1984 年成立、英偉達 1993 年成立。

另外,這兩類公司也是未來人工智慧的主流。

假設第三次科技浪潮(第一次 PC 網際網路、第二次移動網際網路)是人工智慧的話,就需要更多的設備實現物物、 人物相連,需要處理感知自然界的模擬信號的模擬晶片,以及計算大數據的數 字晶片。

利潤率越高估值越高

繼續以 19 家美股主流晶片設計公司為樣本,估值用 PS(晶片設計公司盈利波 動太大,用市盈率研究沒意義) ,我們發現,毛利潤率、營業利潤率越高的公司估值也越高。

例如2018年德州儀器營業利潤率達到44.6%、ADI的為31.3%、英偉達為32.5%、 美信為 34.2%、Skywork 為 34.1%、賽靈思為 31.3%。

過幾年以上這些公司的 營業利潤率是逐漸提升或者保持在 30%以上。

2016~2018 平均毛利率賽靈思 69.6%、ADI 為 64.4%、德州儀器為 63.7%、美信為 61.8%、英偉達為 61.6%。

初創公司估值不能套用網際網路估值邏輯

市場習慣了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不盈利的初創公司的高估值,總以為只 要是科技公司,前期是否盈利無所謂,按照 PS 等給予高估值。

如今,這種估值方法被套用在晶片設計公司上。

我們認為,環境不同、發展階 段不同,晶片設計初創公司不應該給予高估值。

亞馬遜、京東、美團點評等網際網路公司可以在初創期給高估值的原因是:

 一是這些公司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對於現有市場,都是新事物。

 二是網際網路公司面向的是空白市場,要麼沒有競爭對手,要麼不會與競爭 對手直接競爭,是高速增長的市場。

 三是具有區域性,例如京東、美團主要業務在國內,不會有亞馬遜等國際 巨頭競爭。

而新的晶片設計公司不能給高估值的原因有:

 一是大部分晶片設計初創新公司做的產品與現有產品基本一致,且很難有 商業模式創新。

 二是半導體市場整體增速只有 5%左右,大部分晶片設計公司面向的是存 量市場。

 三是晶片面向的全球市場,沒有區域性的差異,每家晶片初創公司都能在全球找到對應的強大對手。

投資機會

從應用領域看:消費、工業、車載難度提升

按照產品的應用領域看:

1. 消費類、通訊類晶片難度低,國產化容易。

2. 工業類的監控、圖像處理國內設計公司有機會。

3. 車載類的因為認證要求和時間長,難度大。

例如MCU 在消費、物聯網領域有 替代,替代辦法是將 MCU 裡面集成 wifi、藍牙功能,但用於車載很難。

從產品分類看:電晶體越多功能越多難度越大

從產品分類看,分為數字、模擬與數模混合、射頻、功率器件、光電器件、傳感器 與微機電系統集成電路。

我們以四個角度看國內的投資機會:

1. 電晶體個數越少的晶片。

2. 功能單一化的晶片。

3. 工藝簡單的晶片。

4. 單價低的晶片。

下圖中的分類,從上到下晶片含的電晶體個數越少、功能趨於單一化、工藝越簡單、 單價相對降低,國內的設計企業的難度越小。

例如國內指紋識別晶片、只有一個器 電晶體的二極體、三極體等。

從公司角度看:合作夥伴越多越好

我們以最典型、通用的應用在汽車、家電、工業設備等領域的 MCU 為例,國 內 MCU 主要在中低端領域,高端領域很少。

因為,MCU 的價格占整機成本的比例非常小,MCU 價格低(最低 1 元左右), 國產 MCU 與進口 MCU 的價格差距已經不足以驅動高端用戶選擇新公司的、不 成熟的國產 MCU,出現「越不用越不成熟,越不成熟越不用」的惡性循環。

國內投資機會在於具有優質合作夥伴的公司,因為國內有 MCU 應用大市場。

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在中國都有大量的開 發團隊和配套的支持體系,以及廣泛的消費群體和應用場景。

我們在生態的邊界中論述過,晶片不同於其他硬體產品可以直接賣給客戶,大 部分需要經銷商、方案商來銷售,需要很多的合作夥伴。

其邏輯是:應用需求 越多、解決方案提供商越多、晶片設計公司的產品推廣力度就越大。

從規模角度看:聚焦細分領域不做產品多樣化的公司

隨著半導體行逐漸成熟,格局趨於穩定,通過併購增加擴大規模成為主要手段。

因為,理論上半導體具有規模效應,規模越大,邊際成本降低。

但是,這要分 情況,規模是單領域的規模擴大,還是多領域的擴大。

根據 IC Insights 的統計,大部分公司營業利潤和收入之間沒有相關性。

下圖說 明通過擴大規模來提升利潤率的措施並不有效。

聚焦細分領域的併購,營業利潤率提升。

那些通過收購和剝離,聚焦細分領域, 實現業務專業化的公司,利潤率會提升。

最典型的是模擬晶片的龍頭德州儀器, 40 多年前的德州儀器能夠供應所有的半導體產品,而從 2000 年以來,德州儀 器通過併購重組,重心聚焦模擬和電源產品,營業利潤率從 2005 年 10%提升 到 2018 年的 45%。

2018 年 NXP 的高性能混合信號占比超達到 96%,這項收入主要來自汽車和安 全這兩個主要領域,該收入占比從 2009 年的 52%提升到 2018 年的 96%,相 應地,恩智浦的營業利潤率(調整商譽攤銷後)從 2011 年的 6.2%逐漸上升到 2018 年的 44.2%。

追求多樣化的併購,利潤率並未提升。

為了增長和多樣化產品組合而進行收購 的公司營業利潤率並未改善。

英特爾在主營業務 PC 和伺服器的微處理器基礎 上,在新領域中展開收購,例如收購安全性業務的 McAfee,嵌入式軟體的 Wind River,FPGA 的 Altera,這些收購增加的收入占比達到 14%,但是,並沒有帶 來營業利潤率的增加,這也能解釋,為什麼過去十年里,英特爾的估值並未獲 得提升。

綜上,那些能夠聚焦主業進行規模擴張的公司,可以通過擴大規模來降低成本, 提升營業利潤率,公司的價值能夠提升,是值得投資的標的。

而那些通過併購,來追求業務多樣化的公司,並沒有能帶來利潤率的提升,也 就沒有價值的提升,不是較好的投資標的。

投資建議

本報告論述的是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的晶片設計,我們看好國內的半導體上游的 晶片設計產業,上游晶片設計公司越多,對下游的代工需求越旺盛,有利於國 內的半導體代工廠,國內兩大代工巨頭都在港股,我們在港股範圍內推薦華虹 半導體和中芯國際。

1. 華虹半導體(1347.hk): 公司專注特色工藝,收入增速強於全球市場

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純晶圓代工企業,特別專注於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功率 器件、模擬與電源管理和邏輯及射頻等差異化特色工藝平台,質量管理體系滿足汽車電子晶片生產的嚴苛要求。

公司分立器件平台繼續顯示出巨大的優勢, 尤其是超級結、IGBT 和通用 MOSFET。

預計分立器件在未來的需求仍將持續 增長。

2019 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 982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16.8%;2019 年上半年,全球銷售額同比下滑 14.5%。

全球半導體市場仍處於 下滑期。

全球主要地區和半導體產品類別銷售額均下降。

正因為公司專注於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功率器件、模擬與電源管理和邏輯 及射頻等差異化特色工藝平台,質量管理體系滿足汽車電子晶片生產的嚴苛要 求。

公司分立器件平台繼續顯示出巨大的優勢,尤其是超級結、IGBT 和通用 MOSFET。

分立器件在未來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從而帶動公司收入增長。

聚焦中小客戶分散風險

公司為了穩定增長,從一開始選擇的就是中小客戶戰略,從目標客戶角度選擇 差異化競爭。

因為小客戶的出貨量小,無法通過加大出貨量來分攤流片成本, 公司服務的客戶的議價能力相對弱。

大客戶的議價能力強,利潤率低,風險大, 大客戶的訂單調整影響公司業績穩定性。

維持「買入」評級

預測 2019~2021 年收入分別為 10.09 億美元/16.69 億美元/13.32 億美元,增速 分別為 8.5%/15.8%/14%,2019~2021 凈利潤分別為 2.12 億美元/2.36 億美元 /2.55 億美元,增速分別為 16.3%/11.2%/8.1,2019 年 10 月 27 日股價對應 2019 ~2021 市盈率分別 12.1 倍/10.9 倍/10.1 倍。

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新半導體器件工藝替代,下游功率器件需求放緩,無錫廠不能按期量產。

2. 中芯國際(0981.hk): 半導體代工龍頭,看好先進位程

大陸半導體製造龍頭:國資背景+技術型 CEO

公司是我國大陸最大半導體代工廠,全球第五;最先進 14nm 工藝距離全球最 先進的 7nm 只落後 2 代。

前兩大股東為大唐電信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

梁孟松、楊光磊加盟,有望複製英特爾 2013~2018 年的輝煌

2017年技術型CEO梁孟松加盟,2019年8月原台積電研發處處長楊光磊加盟, 有望帶領公司複製 2013~2018 年英特爾的輝煌。

2013 年~2018 年技術型 CEO 科再奇任英特爾 CEO,期間英特爾凈利潤下降 9%,股價上漲 157%。

科再奇 推動英特爾向物聯網及 AI 轉型,在 IDM 模式基礎上,引入代工服務。

貿易戰加速中芯國際成長

一是國內半導體需求增速超過 GDP 增速;二是國產晶片自給率很低,貿易戰加 速國產替換;三是貿易戰導致上游設計企業為了分散風險,將訂單從競爭對手 轉移至中芯國際。

追趕者在成熟製程還有機會

除了 7nm 工藝的 logic、RF 晶片之外,公司的 14nm(今年下半年貢獻收入) 以上的技術都可以實現。

例如,電源管理和指紋識別應用需求確保 8 寸廠滿產, 物聯網、CMOS 圖像傳感器、WiFi 晶片需求拉動 12 寸業務增長。

維持「增持」評級

預計 2019~2021 年收入分別為 32.93 億美元/36.29 億美元/40.64 億美元,增速 分別為-2%/10.2%/12%;凈利潤分別為 0.81 億美元/0.98 億美元/1.17 億美元,增速分別為-38.9%/20%/19.2%;對應 2019~2021 年市盈率分別 48.5 倍/38.6 倍/30.2 倍(2019 年 10 月 27 日)。

維持「增持」評級。

(報告來源:國信證券)

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

立即登錄請點擊:「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模擬IC廠商的春天就要到

引言:中國已有為數眾多的模擬IC公司如士蘭微電子、艾為電子等,但本土模擬IC產業還沒有形成一個較有力的群體競爭力。本土模擬IC公司分散地潛伏在各自所專注的領域,雖然在一些產品線上已給歐美等模擬I...

PC水太深 德州儀器收購AMD幹什麼?

科技市場從來不缺各種收購併購傳言,今天的消息是德州儀器可能要以18美元每股的價格收購AMD。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我們就向AMD中國公司求證,毫不意外地,AMD表示「我們對傳言不做評價。」

張忠謀:從56歲創業被嘲笑,到利潤接近華為2倍

可以說,張忠謀對科技世界和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不亞於比爾•蓋茨、史蒂夫•賈伯斯和傑夫•貝佐斯等全球知名的科技大佬,但業外卻鮮有人知。如果你沒聽說過張忠謀,那或許聽說過[台積電(台灣積體電路製...

哪家半導體公司會成為下一個收購目標?

隨著晶片市場的增長緩慢,成本支出的提升,VC在半導體行業的慎重,多重壓力之下,那些半導體廠商抑制不了體內的洪荒之力,啟動了瘋狂的併購。這邊一些大財主拿著錢盯著那些稍微小點的公司,見面的第一句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