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式運營試路中國智慧財產權攻與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證券時報記者 阮潤生

在第四屆電子信息博覽會的智慧財產權論壇上,信息技術上游的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商,以及下游終端產品服務企業代表討論智慧財產權聯盟開展知識創新保護路徑,以及全球化視野下智慧財產權運營思路。

1月,中國集成電路智慧財產權聯盟在北京成立,旨在整合全產業鏈資源,創建集成電路智慧財產權資產實施全球專利布陣,並建立相關風險防控體系。

據介紹,華為、中興通訊大唐電信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巡視員胡燕指出,高通壟斷案處罰後,集成電路專利的價值再次被認知。

而目前信息技術日益呈現多應用、多技術融合的趨勢,需要聯盟聚集資源,為整個產業升值和規範運作探索新的方案。

據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統計,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智能製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興起,推動了信息技術領域專利增長。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信息技術專利申請總計達到300.6萬件,同比增長約兩成,其中電子測量與雷達導航技術、計算機與自動化、通信發明等發麵專利數量具備優勢,但在信息材料加工、電子器件等領域與國外申請人仍有較大差距。

作為國內最大的晶圓製造廠商,中芯國際也是聯盟單位之一,專利申請數量也位居前列。

不過,中芯國際專利總監徐依協表示,在專利研發領域,至少還需要10倍的投入。

相比國際半導體廠家,國內半導體在基礎材料等方面差距大,「不要說站在巨人肩膀,連巨人肩膀還沒夠到」。

IC Insights統計顯示,2015年中芯國際研發投入增加10%,但是公司研發在銷售收入占比為7.8%,不及第一名英特爾占比的1/3。

但對於聯盟運作,徐依協指出不同細分行業公司,對智慧財產權利益訴求不同,聯盟合作難度大,「不是一家人,怎麼『抱團』?」

華為海思半導體作為全球PCT申請數量最多企業,公司智慧財產權經理劉宇也指出智慧財產權運營本身的難度:過去十年,國內在集成電路投入不足,專利產出薄弱;專利收購方面,又面臨供求信息不對稱,需要專業性評估,增加交易成本。

海信集團智慧財產權部副部長張重立細化指出,聯盟成員企業自己拿出專利本身就很複雜,另一方面,專利估值對於不同企業,不同時點以及不同策略環境下,都會出現差異,聯盟需要對這類風險作準備。

相比上游企業的謹慎,下游應用類企業對智慧財產權聯盟運作態度則相對開放。

樂視控股全球專利副總裁謝海楠表示,聯盟運作本事是好事,其運作的專利池本身也是成熟模式。

除了需要對保護知識創新進行保護,聯盟還需要全球化視野,掌握時間點,規劃專利獲取,並通過專利交易、權利管理,重構專利價值鏈。

深圳超多維智慧財產權部總監李偉表示,相比國外專利申請人,國內申請人在應用型技術走在前列,新技術生態產業整合,更具有研發優勢,可以探索專利交叉許可;另一方面,在開展國際收購儲備智慧財產權時,聯盟式運作也有望提升談判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芯專利申請量23倍增長 欲擺脫歐美技術掣肘

手機圈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蘋果一「饑渴」,其他手機品牌就要挨餓。其實說的是由於高端晶片供應有限,在晶片廠商選擇客戶時,國產手機廠商只能「稍等片刻」。如今,雖然蘋果已走下神壇,但背後折射出的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