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三大廠停止與華為合作 流片渠道脆弱晶片有休克風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當被問及華為和美國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家EDA公司(提供晶片設計的工具)的合作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坦言,大家都很清楚,這些公司都不能和我們合作了,但天下也不是只有他們。

他還講到,在歷史上,即使沒有工具,也可以生產出晶片,當然對我們有挑戰,效率不會那麼高了,也不會那麼輕鬆了。

英特爾70年代就生產CPU了,這些公司都還沒有成立。

媒體還報導,徐志軍還表示,華為獲得了ARM公司V8永久授權,對晶片設計沒有影響。

鐵流認為,徐直軍的表示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也有很強的安慰客戶和大眾,堅定公司內外信心的考量,EDA工具和ARM V8指令集授權的問題都不像他說的那麼簡單。


什麼是EDA工具

EDA工具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簡稱,是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的概念發展而來的。

利用EDA工具,工程師將晶片的電路設計、性能分析、設計出IC版圖的整個過程交由計算機自動處理完成。

由於上世紀六十七年代,集成電路的複雜程度相對偏低,這使得工程師可以依靠手工完成集成電路的設計、布線等工作。

但隨著集成電路越來越複雜,完全依賴手工越來越不切實際,工程師們只好開始嘗試將設計過程自動化,在1980年卡弗爾.米德和琳.康維發表的論文《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導論》提出了通過程式語言來進行晶片設計的新思想,加上集成電路邏輯仿真、功能驗證的工具的日益成熟,使得工程師們可以設計出集成度更高且更加複雜的晶片。

1986年,硬體描述語言Verilog問世,Verilog語言是現在最流行的高級抽象設計語言。

1987年,VHDL在美國國防部的資助下問世。

這些硬體描述語言的問世助推了集成電路設計水平的提升。

隨後,根據這些語言規範產生的各種仿真系統迅速被推出,這使得設計人員可對設計的晶片進行直接仿真。

隨著技術的進步,設計項目可以在構建實際硬體電路之前進行仿真,晶片布線布局對人工設計的要求和出錯率也不斷降低。

時至今日,儘管所用的語言和工具仍然不斷在發展,但是通過程式語言來設計、驗證電路預期行為,利用工具軟體綜合得到低抽象級物理設計的這種途徑,仍然是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的基礎。

一位從事CPU設計的工程師表示,「在沒有EDA工具之前,搞電路要靠人手工,對於大規模集成電路有上億電晶體的設計用手工簡直是不可為的......可以說有了EDA工具,才有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的可能」。


三大廠壟斷EDA工具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曾表示,「我們要改變以往那種使用先進工藝就代表是先進水平的錯誤認識,Intel用0.13微米工藝能作出2GHz而我們要用45nm才能實現,這就是差距...... 快速提升我們自己的IC基礎設計能力迫在眉睫,這是改變目前中國IC設計業嚴重依賴EDA工具和製造工藝才能實現晶片性能提升的根本途徑,而依賴並濫用IP則導致了中國SoC設計的同質化」。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提到的「依賴並濫用IP則導致了中國SoC設計的同質化」指的是國內眾多IC設計公司大多依賴於ARM的IP授權開發SOC,由於都是購買ARM的Cortex A53、A72、A73等產品,同質化是必然的。

「中國IC設計業嚴重依賴EDA工具和製造工藝才能實現晶片性能提升的根本途徑」指的是很多中國國產SOC/CPU性能的提升嚴重依賴於購買更好的EDA工具和採用更好的製造工藝。

對於依賴更好的製造工藝和嚴重依賴國外IP,因不屬於本文範圍不做討論,重點說下中國在EDA工具上完全依賴國外產品。

EDA軟體方面早已形成了三巨頭——Synopsys、Cadence、Mentor。

Synopsys是EDA三巨頭之首。

國內從事EDA軟體開發的華大九天和這三家現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誠然,華大九天也想在某些點工具上做些突破,但就整體技術實力而言差距很大。

目前,國內根本沒有深亞微米的EDA成體系的設計平台。

正是因為國內從事EDA工具開發的公司在Synopsys、Cadence、Mentor面前實力過於懸殊,國內IC設計公司幾乎100%採用國外EDA工具。

而且在一段時間裡,看不到縮小和Synopsys、Cadence、Mentor技術差距的可能性。

EDA停止授權風險和影響

徐志軍表示:「在歷史上,即使沒有工具,也可以生產出晶片,當然對我們有挑戰,效率不會那麼高了,也不會那麼輕鬆了。

英特爾70年代就生產CPU了,這些公司都還沒有成立」。

誠然,英特爾在70年代可以不依賴Synopsys、Cadence、Mentor的工具設計和製造晶片,但問題是,英特爾在70年代設計和製造的是性能異常差的晶片,性能差到什麼程度呢?

想必大家對童年時代的386、486、586學習機還有印象吧,在1980年,英特爾推出了80186處理器。

考量到摩爾定律的客觀存在,在70年代,英特爾依靠人工只能完成性能不及186處理器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的處理器。


(找不到186配圖,拿486的圖湊合吧)

這種處理器性能堪稱古董中的古董,華為如果學習70年代的英特爾模式,基本就只能做這種處理器的。

華為這種產品基本除了留下幾片進博物館之外,其他的晶片基本可以直接進廢品收購站。

還必須指出的是,華為只做Fabless,做SoC設計,關鍵IP購買自ARM,代工依賴台積電,不可能像英特爾那樣一條龍打通。

因而要融入西方國家制定的標準流程,因而EDA工具是必不可缺的。

正如那位從事CPU設計的工程師表示,「在沒有EDA工具之前,搞電路要靠人手工,對於大規模集成電路有上億電晶體的設計用手工簡直是不可為的......可以說有了EDA工具,才有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的可能」。

那麼,國內有沒有EDA廠商呢,還真有,比如華大九天,但差距和三大廠太大,只有點工具,根本頂不上去。

徐志軍的表態很顯然是為了安慰市場情緒說瞎話。

不過,EDA工具並非致命的卡脖子關口,其實也有應對手段,那就是用XX版的。

只不過用XX版的EDA工具可能會影響企業名聲,以及無法升級製造工藝了。

考慮到摩爾定律已經放緩,無法使用更好工藝的負面影響就被降低了。


台積電才是關鍵命門

在採訪中,仿佛EDA是命門,誠然,如果不考慮XX版的因素,確實挺麻煩,但真的不要臉起來,依靠XX版還是可以過日子的。

其實,華為真正的命門不在EDA,而在台積電

以華為的ARM晶片來說。

徐直軍表示擁有ARM V8永久授權。

就IP授權來說,如果禁令嚴格執行,新的CPU核與GPU核,ARM肯定是不能賣的。

就指令集授權的問題,有很多種解讀,由於懂CPU的不懂法律,懂法律的不懂CPU,一直沒有定論。

鐵流聽到兩種觀點,一種如徐直軍所言。

另一種是法律界朋友的說法,誠然,這僅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這位朋友表示,商業行為不能違背國家法律,違背主權國家法律的商業合同自始無效。

而智慧財產權,標準認證這些都在美國出口管制法律的範疇內,而ARM指令集授權恰恰就是標準認證。

台積電在代工ARM晶片時有一個環節,就是需要ARM確認,因為這涉及到分帳——即便是指令集授權,依然要向arm支付「ARM稅」,這也是蘋果公司在A7處理器之後走上了獨立設計的道路,依然要向ARM支付「ARM稅」,而且「ARM稅」的金額隨著蘋果手機和平板的熱銷水漲船高。

由於涉及到ARM標準認證,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律。

在違反主權國家法律的情況下,還要看該國有沒有管轄權。

就美國長臂管轄來說,條件是使用美國技術高於25%美國就有管轄權。

此前台積電也表示使用美國技術低於25%。

但問題在於25%這個比例是如何計算的,由於台積電的設備大量來自ASML、應用材料,科林、科壘,採購設備的時候都是簽了協議的。


一些工藝和技術也需要西方授權或合作開發,一旦美國進一步施壓,「嚴格」美國技術的比例,台積電很可能像制裁中興那次那樣頂不住壓力,拒絕接單。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華為的ARM晶片將全面休克。

鐵流認為,川普是在打王八拳,雖然各種「梭哈」看起來氣勢洶洶,但根本打不到要害。

因而鐵流一直認為川普其實是以中興和華為作為「人質」,要求中國拿真金白銀來換。

此前兩國領導G20碰面後,川普宣布鬆綁華為,中國宣布開放金融、鐵路和礦產,鐵流覺得有點像交易。

只不過川普胃口大,經常話說了又不算,繼續漫天要價。

另外,此前台積電一直給華為代工,一方面可能是中興事件後大陸吸取教訓統戰的成果,也有可能是台積電為了商業利益裝瞎賺錢。

其實,不少體制內單位不少晶片就是通過某種方式,在台積電流片的。

按照西方一貫的做法,是不能給這些用在特殊裝備的晶片提供代工服務的,但結果卻是,台積電裝瞎賺錢,還養活了不少處於灰色地帶的中間人。

但這種形態不是常態,一旦川普認清局勢,對台積電施加高壓,以台灣當局「崇美媚日」的本性,華為的流片渠道不容樂觀。

也許有人說,台積電不接單,不是還有中芯國際麼。

先不提中芯國際在技術上和台積電有不小差距。

上次制裁中興時候,台積電不接單,中興找了大陸兩家數一數二的晶圓廠,結果這兩家廠商也不敢接單,原因就在於採購國外設備的時候簽了各種限制性協議。

不過,這也不能全怪境內晶圓廠「缺鈣」,再往上推一步,問題還是出在國產半導體設備不如歐美。

應用材料、ASML、東京電子、科林、科壘等美歐日廠商占據統治地位,國內設備廠商雖然在局部有亮點,但總體上步履維艱。

EDA和流片渠道需要大陸廠商攜手共進

EDA工具和國外差距大,一方面固然有國外起步早的先發優勢。

另一方面,也需要整個產業鏈攜手共進。

使用XX版EDA工具只是權宜之計。

國內單位應對正視問題,齊心協力一起把國產EDA工具一點一點做強。

開發出性能優越的EDA工具,一方面要有良好的算法,這對數學要求很高。

而由於數學這類純理論不賺錢,很多數學人才紛紛改行去來錢快的行業。

另一方面需要和工藝相結合。

雖然在算法方面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技術突破,但EDA設計的後端工具要和工藝相結合,但國內自主工藝很少有深亞微米的工藝。

目前境內晶圓廠最先進的工藝線都是引進的,還簽署一定限制條款。

正如國家要發展必然離不開完善的基礎建設,這是發展的基礎,EDA工具的研發進步就需要國內自主研發的製造工藝做基礎,由於沒有自主研發的先進位造工藝,所以和工藝結合的那部分就根本不可能取得技術突破。

那如果有了自主研發的先進工藝,就能夠開發出良好的EDA工具了麼?事情沒這麼簡單。

即便有了自主研發的先進工藝,撇開工藝結合,光在算法技術上和國外三巨頭的差距也很遠。

而且算法和工藝相結合很難,需要非常高深的數學理論,這是目前國內很難做到的。


另外,技術發展也離不開商業因素,願意採購華大九天產品的公司相對偏少,而EDA工具的成熟,離不開IC設計公司的大規模應用。

在國外三巨頭占有統治地位的情況下,會導致國產EDA陷入惡性循環——產品有差距導致客戶少,客戶少加劇產品差距。

就國產EDA工具而言,短期還看不到趕超西方的可能性。

因此,國產EDA工具的成長和發展,必須依賴IC設計、IC製造單位或公司的鼎立協助,只有大家協同形成合力,才有希望追趕國外EDA三大廠。

這個過程會比較慢,可能很多年才能實現。

流片渠道也是類似,當下境內晶圓廠的先進工藝是引進的,設備大多從外商購買,這使其遭遇政治風險時,沒準又會「缺鈣」。

要解決這個問題,也需要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設計廠商和製造廠商共同努力,在一些對性能要求不高的晶片上,以犧牲晶片性能為代價,換取國產化含金量,建設紅色產業鏈,實現獨立自主,自立根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手機晶片之殤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擔任聯想總工程師的倪光南,決心創造新的技術制高點,試圖尋求晶片技術上的突破,稱之為「技工貿方式」,柳傳志則反對過多投入,提倡發展渠道的「貿工技方式」發展,兩者之爭。到去年的中興事...

速度太快了 傳澎湃S2處理器已經流片

【手機中國 新聞】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擁有一款自研的處理器不僅能降低廠商開發手機的成本,同時也是對該手機廠商技術的肯定。如今,在華為之後,小米已經成為國產第二家採用自主處理器的手機廠商。繼...

主流晶片製造廠工藝水平如何

半導體行業似乎離普通人很遙遠,只是近一年多來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將集成電路製造技術推向了媒體的聚光燈下,鋪天蓋地的報導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諸如,工藝技術節點是什麼,它和處理器(CPU)有什麼相關性...

自平凡到不凡——手機處理器下篇

本文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關於手機處理器,首先要知道,晶片設計商像蘋果、高通、聯發科等,他們都不會自己生產晶片,只是負責設計,生產皆是由晶片代工廠進行代工,晶片代工廠從晶圓廠採購晶圓,根據設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