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尊重!華為透露並不想依靠專利漫天要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25日,華為與三星談判未果的情況下,正式在美國和中國提起了對三星公司的智慧財產權訴訟,包括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

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外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解讀分析,試圖了解這背後更多的用意。

有意思的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一向以高調著稱的三星本次卻出奇的沉默,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回應舉動。

在通信領域,全球範圍內的專利糾紛似乎從沒有停止過。

以蘋果為例,2011年以來,賈伯斯輪番轟炸谷歌的 Android 陣營,老牌手機廠商包括摩托羅拉、三星和HTC等在內都收到了來自蘋果的法院傳票。

最終結果也大相逕庭,摩托羅拉交叉授權分毫無損,三星支付巨額賠償元氣微傷,最慘的HTC退出了美國市場並慢慢衰落。

這些相關者都是智慧型手機領域內的重要參與者,專利糾紛的兇險程度也可見一斑。

要知道,即使面對蘋果的咄咄逼人、三星也沒有傷筋動骨,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讓華為敢於率先挑起此次專利紛爭呢?在華為占據全球智慧型手機第三份額,三星占據全球第一份額的背景下,華為此次動作必然會產生更深廣的影響,華為的直接訴求又是什麼呢?是競爭區域市場、是眼前利益、還是份額排位的爭奪?

專利交叉許可是巨頭間的君子協議

在華為正式訴訟三星之後,有2項關鍵信息同時被媒體披露——其一,2015年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而蘋果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表明華為已經在向蘋果收專利授權費了。

另一項披露的信息是,華為一年會支出至少3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

據公開的資料顯示,華為與愛立信、高通都有專利交叉協議,在國際範圍內,企業間的交叉協議被認為是最必要的基礎性發展條件。

不論是老牌的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還是智慧型手機製造歷史並不長的蘋果等企業,在產品上都需要用到其他廠商的專利技術。

據可靠消息,華為每年單單花在專利維護上面的費用就多達數千萬美元。

而為了節省在專利方面的費用支出,華為在發力高質量的專利研發,以便在和友商談判專利許可的時候,用反向許可的部分折現,省出一些專利許可費。

據華為相關負責人透露,電信行業內的幾家大公司都傾向於預先做「技術談判」。

即雙方花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從對方的專利儲備中挑選幾百個專利,然後對標自己旗下的產品,使雙方對彼此技術實力有一定了解。

而談判桌前的磋商,就類似「君子協議」的過程,在尊重彼此的技術的前提下,互相商討使用對方技術的可能性。

華為哲學:從沒有考慮過依靠專利創收

大公司間的交叉協議重點在於第二階段的「商務談判」,即議價。

這與商品的售賣異曲同工,可以討價還價,但如果買方手中沒有賣方需要的東西,這將不再是一場身份對等的交易,賣方將會擁有專利的定價權。

目前,華為的專利授權數量已經超過5萬件,而且每年還在以很高的速度增長,其中絕大多數質量很高。

在各種交叉許可中,華為整體是收入大於支出的,這在與蘋果的專利交叉中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

這說明在專利領域的「賣方」中,華為屬於「優勢」賣家,擁有定價優勢。

但華為相關負責人表示,華為從不會因享有定價優勢,來把專利許可作成一筆生意,華為只會收取合理的費用以實現投入產出的收支平衡。

「狹天子以令諸侯「,「漫天要價」的做法不是華為的哲學,華為也從未有過類似的歷史行為。

實際上,作為通信和智慧型手機行業內的大戶,很多公司都確實有通過專利贏利的戰略布局。

眾所周知,高通就曾因涉嫌壟斷被中國政府調查,最終做實壟斷收到了巨額罰單。

以高通和愛立信為例。

在高通方面,他們本身有一部分專注於智慧財產權的銷售,這是業務單元;而愛立信方面,產品銷售沒有利潤,收入來源均屬於智慧財產權的業務。

因此,智慧財產權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華為顯然不是這樣,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在2015年全球銷量過億,華為集團年銷售額破600億美金,均來自於硬體和軟體產品的收入。

而華為如今之所以擁有如此眾多的專利,一是被國際巨頭專利壓迫而奮起追趕,二是身為通信行業領軍者,在未來通信技術領域必須有關鍵性的技術突破。

但是專利並不是華為的戰略目標和利潤來源,也從未被放入過業務領域。

就像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一再提示的,華為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為我所用。

專利即是被利用的資源,而非產出的東西。

一直以來,華為最核心的定位是產品公司,而非智慧財產權公司。

x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三星專利戰:新老豪門全球對決

C114訊 5月26日評論(安迪)在前不久關於「華為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報導引起業界廣泛關注之後,華為在專利方面的大動作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華為本周正式對外宣布,華為公司在美國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