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完了,但小米還是為了專利吻了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然諾基亞在消費市場上已經漸漸成為「用情懷發電」,但在與小米toB領域的合作上,諾基亞還是表現得相當硬氣。

今天下午,小米與諾基亞聯合披露合作消息:其中主要內容在於「一份多年有效的專利許可協議」,其中提到了「交叉授權」以及小米收購部分諾基亞專利資產。

很顯然,在我們都認為諾基亞沒戲的時候,而小米也毫不猶豫的為了專利吻了諾基亞。

專利在握,諾基亞活得挺好的

作為昔日通訊行業老大哥,諾基亞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時因為「站錯隊」而一敗塗地,又隨著2013年智慧型手機業務被微軟收購併更名為Microsoft Lumia而迅速淡出消費者視線。

雖然今年諾基亞智能機業務回歸併推出了首款安卓機Nokia 6,但這款「品牌授權」給HMD公司,1699元卻用著入門級驍龍430的「貼牌貨」難以復現諾基亞昔日的光輝。

雖然消費者業務不給力,但絕大多數人或許不知道,諾基亞這幾年過得要比想像中好得多。

自從2013年50億美元將賠錢的智慧型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諾基亞當季便實現了整體扭虧;隨後,2015年又31億美元將HERE地圖服務出售給德國汽車廠商,輕裝上陣的諾基亞則可以更加專注於技術研發與授權業務。

如今,諾基亞諾的兩大核心業務,一是「行動網路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Nokia Networks)」,二是「先進技術研發及授權(NokiaTechnologies)」。

而且,諾基亞在 2G、3G、4G通信領域仍然掌握著大量專利,並且其中高含金量的發明專利的比例不低。

換句話說,憑藉專利授權,諾基亞依然能夠活得盆滿缽滿。

諾基亞的專利有多強?強到幾乎一打一個準,連蘋果三星都不放在眼裡。

早在 2011 年,諾基亞就宣布與蘋果之間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專利侵權訴訟,並最終以蘋果向諾基亞一次性支付賠償金收尾。

雖然雙方並沒有公布具體數字,但據業內人士分析,賠償金數額或高達4.2億歐元。

2013年,諾基亞與三星達成一項約束性仲裁協議,三星通過向諾基亞支付費用的方式以解決專利上的糾紛。

研究機構 ValueWalk 曾統計,包括蘋果、三星、HTC、黑莓、LG、索尼等近 40 家公司都需要向諾基亞繳納專利授權費。

至於網傳諾基亞使用小米松果的澎湃S1晶片,由於Nokia手機屬於品牌授權,所以可能性不大。

相反,小米松果反倒是可能受益於諾基亞的專利,開闢嚮往海外的道路。

小米諾基亞合作,意在解決專利授權加速全球化

對於此次合作,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提到:

「……與之(諾基亞)合作,能讓小米也借力諾基亞,為全球米粉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

」全球化意圖十分明顯。

當前,國內廠商「出海」過程中,專利儲備單薄成為最大阻力,所以很多廠商選擇專利政策較為寬鬆的印度、東南亞、非洲、以及拉美市場作為出海的首選。

即使如此,小米手機出海依然遭遇強大阻力。

小米在進入印度市場之初,因專利問題遭到愛立信起訴,小米只能在印度銷售高通晶片的手機產品;而進入美國市場後更是被專利流氓所阻擊,導致運營商光速下架了小米手機。

OPPO、魅族、華為等廠商也曾遭遇專利訴訟。

為了衝破專利壁壘,廠商們紛紛與高通簽署專利授權協議,而聯想、TCL更是分別通過收購摩托羅拉和阿爾卡特這類老牌通訊廠商,迅速補足企業在專利上的軟肋。

所以,在本次小米與諾基亞的合作中,小米高調地將「小米收購部分諾基亞專利資產」單獨提出,與其說是借「收購」二字秀肌肉,倒不如說是小米官方劃了個重點,意指小米通過專利收購,為真正意義的國際化市場運作掃清最後一片障礙。

布局AI物聯網深層次合作

除了專利授權以外,小米與諾基亞此次合作還提到了未來會探索VR/AR、IoT、AI領域的合作的可能。

磕機君碎碎念:

雖然諾基亞在消費市場上已經漸漸成為「用情懷發電」,但在與小米toB領域的合作上,諾基亞還是表現得相當硬氣。

今天下午,小米與諾基亞聯合披露合作消息:其中主要內容在於「一份多年有效的專利許可協議」,其中提到了「交叉授權」以及小米收購部分諾基亞專利資產。

很顯然,在我們都認為諾基亞沒戲的時候,而小米也毫不猶豫的為了專利吻了諾基亞。

專利在握,諾基亞活得挺好的

作為昔日通訊行業老大哥,諾基亞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時因為「站錯隊」而一敗塗地,又隨著2013年智慧型手機業務被微軟收購併更名為Microsoft Lumia而迅速淡出消費者視線。

雖然今年諾基亞智能機業務回歸併推出了首款安卓機Nokia 6,但這款「品牌授權」給HMD公司,1699元卻用著入門級驍龍430的「貼牌貨」難以復現諾基亞昔日的光輝。

雖然消費者業務不給力,但絕大多數人或許不知道,諾基亞這幾年過得要比想像中好得多。

自從2013年50億美元將賠錢的智慧型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諾基亞當季便實現了整體扭虧;隨後,2015年又31億美元將HERE地圖服務出售給德國汽車廠商,輕裝上陣的諾基亞則可以更加專注於技術研發與授權業務。

如今,諾基亞諾的兩大核心業務,一是「行動網路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Nokia Networks)」,二是「先進技術研發及授權(NokiaTechnologies)」。

而且,諾基亞在 2G、3G、4G通信領域仍然掌握著大量專利,並且其中高含金量的發明專利的比例不低。

換句話說,憑藉專利授權,諾基亞依然能夠活得盆滿缽滿。

諾基亞的專利有多強?強到幾乎一打一個準,連蘋果三星都不放在眼裡。

早在 2011 年,諾基亞就宣布與蘋果之間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專利侵權訴訟,並最終以蘋果向諾基亞一次性支付賠償金收尾。

雖然雙方並沒有公布具體數字,但據業內人士分析,賠償金數額或高達4.2億歐元。

2013年,諾基亞與三星達成一項約束性仲裁協議,三星通過向諾基亞支付費用的方式以解決專利上的糾紛。

研究機構 ValueWalk 曾統計,包括蘋果、三星、HTC、黑莓、LG、索尼等近 40 家公司都需要向諾基亞繳納專利授權費。

至於網傳諾基亞使用小米松果的澎湃S1晶片,由於Nokia手機屬於品牌授權,所以可能性不大。

相反,小米松果反倒是可能受益於諾基亞的專利,開闢嚮往海外的道路。

小米諾基亞合作,意在解決專利授權加速全球化

對於此次合作,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提到:

「……與之(諾基亞)合作,能讓小米也借力諾基亞,為全球米粉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

」全球化意圖十分明顯。

當前,國內廠商「出海」過程中,專利儲備單薄成為最大阻力,所以很多廠商選擇專利政策較為寬鬆的印度、東南亞、非洲、以及拉美市場作為出海的首選。

即使如此,小米手機出海依然遭遇強大阻力。

小米在進入印度市場之初,因專利問題遭到愛立信起訴,小米只能在印度銷售高通晶片的手機產品;而進入美國市場後更是被專利流氓所阻擊,導致運營商光速下架了小米手機。

OPPO、魅族、華為等廠商也曾遭遇專利訴訟。

為了衝破專利壁壘,廠商們紛紛與高通簽署專利授權協議,而聯想、TCL更是分別通過收購摩托羅拉和阿爾卡特這類老牌通訊廠商,迅速補足企業在專利上的軟肋。

所以,在本次小米與諾基亞的合作中,小米高調地將「小米收購部分諾基亞專利資產」單獨提出,與其說是借「收購」二字秀肌肉,倒不如說是小米官方劃了個重點,意指小米通過專利收購,為真正意義的國際化市場運作掃清最後一片障礙。

布局AI物聯網深層次合作

除了專利授權以外,小米與諾基亞此次合作還提到了未來會探索VR/AR、IoT、AI領域的合作的可能。

在智能硬體領域,小米有生態鏈品牌米家,而諾基亞也剛剛將收購來的健康智能硬體品牌Withings更名為諾基亞,雙方有合作的基礎。

據日前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所述,「目前基於MIOT平台的聯網設備總量已突破6000萬台,日活躍設備數也已經超800萬。

」加上正在逐步興起的人工智慧技術,大量的數據吞吐與實時運算,是對小米數據中心基礎建設的考驗。

小米與諾基亞的合作,傳遞出小米全系產品線正在補齊專利短板,抓緊向海外布局的信號。

站在諾基亞這個巨人的肩膀之上,小米將達到怎樣的新高度,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博通欲1300億收購高通,二通能否順利聯合?

近兩年對於高通來講的確有些時運不佳,不僅因為專利壟斷頻繁遭到世界各地政府的巨額罰款,還因為與蘋果長達十餘年的恩怨近期被爆其晶片將要在明年被蘋果棄用,而專用其對手英特爾的晶片。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