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5G國際標準,華為會是唯一贏家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釘科技報導】近段時間,始終有一條新聞霸屏朋友圈,那就是關於華為與5G的國際標準的。

美國時間11月17日,國際無線標準化機構3GPP的RAN1第87次會議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召開,就5G短碼方案進行討論。

最終,華為的Polar方案,從美國主推LDPC,法國主推Turbo2.0兩大競爭對手中勝出,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這讓很多人揚眉吐氣,紛紛稱讚華為為國爭光,我們從此站在了通信標準的時代前列。

華為真的已經遠遠甩下高通了嗎?而握有Polar碼核心專利的華為會是5G時代的唯一獲利者嗎?

雖然是華為的一大步,但仍是取得勝利的一小步

根據3GPP對5G標準的定義,5G其實具有三大場景:eMBB、mMTC和URLLC。

eMBB對應的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頻業務,mMTC對應的是大規模物聯網業務,而URLLC對應的是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此次華為入選的Polar碼只是針對eMMB場景,在eMBB之後,後續還將決定URLLC場景下的信道編碼方案,最後再決定mMTC場景。

而在eMBB場景編碼中,中國華為推薦的PolarCode也僅僅是控制信道編碼的最終解決方案。

在2016年10月14日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會議上,LDPC碼戰勝了Turbo碼和Polar碼,被採納為5G eMBB場景的數據信道的長碼塊編碼方案。

華為基於PolarCode的數據信道編碼方案並未被採納。

不僅如此,Polar code也並非是「國產」編碼,而是由土耳其畢爾肯大學Erdal Arikan教授於2008年提出的,也是目前唯一可理論證明達到香農極限的編碼,並且具有可實用的線性複雜度編解碼能力的信道編碼技術。

之所以華為力推這一編碼,是因為其在polar碼領域的專利優勢十分明顯,這也是華為在未來的5G時代中最大的一個競爭優勢。

而早在3GPP討論前,Polar code就在中國IMT-2020 (5G)推進組5G第一階段外場測試中進行了測試,包括靜止和移動場景的性能。

但是另一方面,polar碼因為誕生時間短(不足十年),在實際應用環節都遠沒有已經有20年以上歷史的LDPC方案與Turbo方案那樣成熟,因此在3GPP里爭議還是比較大的,這是在之後3GPP討論其他場景的編碼方案中不會不考慮的問題,也是華為需要繼續努力加以完善的地方。

從CDMA時代到5G時代,高通始終不曾被落下

2000年年初通信標準從2G到3G,高通公司採取先突破外圍的方法,先韓國、台灣、日本發展,最後到美國,將CDMA寫進3G技術標準。

從3G時代開始,高通就已經主導了手機通訊的發展方向,就是因為其制定的標準成為了行業標準,並且擁有難以想像的核心專利。

源自CDMA時代的積累,高通已擁有3,900多項CDMA及相關技術的美國專利和專利申請。

這讓所有跟CDMA掛鈎的網絡制式都逃脫不了高通的專利牢籠。

到了4G時代,高通已然成為LTE技術領域最主要的晶片廠商,掌握了大量的LTE基礎專利,其中還涉及到了中國現在開通的TD-LTE制式。

在LTE方面,除了高通,博通、Marvell、英特爾、聯發科、聯芯科技、創毅視訊、海思等10家以上的晶片廠商,先後有4G基帶晶片產品推出,但市場份額還太小。

4G手機需要兼容FDD-LTE、TDD-LTE、CDMA等多種制式,目前只有高通一家可以生產出該種晶片。

僅在中國,高通就擁有標準必要專利1000多項,非標準必要專利8000多項。

也就是只要一部手機支持中國的3G/4G網絡,那就會用到高通的專利。

而集成了高通基帶的驍龍系列手機晶片,也就成為了最受中國的手機廠商歡迎的移動SOC。

高通之所以可以有著別的公司難以複製的競爭力,就是因為其掌握了通訊技術中作為重要的核心專利。

通訊技術專利可以分為三大類:底層技術專利、標準框架技術專利、具體實現技術專利。

底層技術專利也被稱為空口技術、核心技術專利,是最為關鍵和基礎的通訊技術專利。

例如在 3G 時代的 CDMA 碼分多址技術;4G 時代 LTE 中的 OFDM 正交頻分復用技術等。

這也是高通最有競爭力的地方。

這一次中國主導的polar碼的eMBB場景編碼方案,正是在底層技術專利上發力,以求改變高通一家獨到的現狀。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由高通主導的LDPC技術的編碼提案依然在某些場景上戰勝了Polar碼方案,成為5G的國際標準之一,高通也會在未來依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此役獲益的不僅是華為,更是中國企業

一般來說,想要競爭這樣的國際標準,一家公司的背後肯定會形成一個「利益同盟」甚至來自國家的官方力量,因為這已經不只是技術優劣的爭辯,而是事關更高級別的,有關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與話語權的爭奪了。

這次中國公司也是槍口一致對外,支持polar碼,比如有中興、聯想、大唐、中國移動、電信、聯通、小米等多個廠家;支持LDPC的也有高通、愛立信、英特爾等公司。

這些攻守一致的商業同盟很容易因為其所支持的技術方案被採納而獲得極高的回報。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專利,僅就手機而言就會獲益巨大。

前面提過,高通在過去數十年無往不利的武器就是這家公司充足大量的3G和4G時代的專利儲備,這是高通所倡導的標準被採納後的必然結果。

而現在華為在Polar碼上的先發優勢與技術專利的囤積,將會為中國的手機行業建造一個相對安全的防護城牆。

即使向其他國內手機廠商授權時,也會以遠低於高通的授權費提供專利支持。

不僅如此,華為也可以建立起與高通平等對話的平台,通過專利的交叉授權,得到更多手機產業上游的利潤空間。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華為是作為中國主推的這一標準的傑出代表向世界爭取行業地位的,其實中國的多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經共同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開展5G需求、技術、頻譜、標準等研究工作。

IMT-2020推進組顧問鄔賀銓院士曾表示,我國雖然在3G、4G開展過技術試驗,但在標準制定之前,啟動技術研發試驗還是第一次。

在開放環境下開展技術研發與驗證等工作,將有利於全球5G統一標準的形成。

這其實更加反映了中國在3G與4G的發展不計他國之後,渴望引領5G時代標準的一個決心。

當然,往更深層次去看,意義還要更為重大。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曾說「3G和4G使人與人相聯,而5G將使萬物互聯。

「他更是大膽預測:到2030年,移動網際網路將有望使所有行業實現智能化,並取代傳統的機械和機電一體化產品。

從這個角度,5G將有可能顛覆普通民眾對工業的傳統看法——未來的工業或者製造業將以移動網際網路、傳感器、軟體、機動性和雲計算為主要驅動力。

也就是說,繼蒸汽機應用、規模化生產和電子信息技術等三次工業革命後,人類將迎來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為基礎,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器自組織為標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從這一角度看,5G擁有著極為巨大的潛力。

不僅是手機產業,包括人工智慧、無人駕駛、VR、AR等諸多領域都會有它的參與。

而占據5G行業標準一席之地的中國,也將迎來發展的絕好機會。

我們有理由相信,拿下5G的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之後,獲益的不僅是華為,更是急需話語權的中國企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