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G爭相起跑!國內地位上升明顯,「中國芯」彎道超車或有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G時代雖未到來,5G競爭已是如火如荼。

近段時間以來,全球各大廠商都加快了5G晶片的研發力度,紫光和英特爾聯合啟動5G戰略、三星拿下高通5G晶片代工、華為50億投入5G研發,廠商的一系列舉動是最好的行業風向標。

詳情一起來了解。

國產晶片迎突破 全球廠商競爭加速

近日,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拉開帷幕,5G和物聯網成為關注的焦點。

華為、三星、中興、LG、華碩等在內的多家品牌宣布攜新品參展。

而在展會開始之前,華為率先發布了首款符合全球權威通信標準的5G商用晶片——巴龍5G01和基於該晶片的首款3GPP標準5G商用終端。

紫光方面,集團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紫光展銳宣布,與英特爾達成5G全球戰略合作,雙方合作瞄準了高端5G手機晶片,將面向我國市場聯合開發搭載英特爾5G數據機的全新5G智慧型手機平台,並計劃於2019年實現與5G行動網路的部署同步推向市場。

三星與高通宣布將雙方長達十年的晶圓製造合作關係擴展至極紫外光(EUV)製程,包括高通下一代Qualcomm Snapdragon 5G晶片也將採用三星7nm LPP EUV製程,三星獲得高通5G晶片的代工權。

中興方面,最近10年未曾實施股權再融資的中興通訊拋出了百億級的定增預案,為「面向5G網絡演進的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項目」募資。

我國晶片產業進步巨大但差距仍存

早在幾年前,我國通信網、網際網路、電子信息製造業總體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產業大而不強的矛盾很突出,最大的軟肋就是「缺芯少魂」。

目前5G參與測試的公司都面臨著晶片和終端的挑戰,尤其是晶片,5G晶片的研發較為滯後。

連續多年,我國晶片的進口額超過石油,成為第一大宗進口商品,每年花費的總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萬億元。

據悉,2015年中國晶片市場規模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95%以上的產品供給都來自外資企業。

晶片是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是集成電路的載體。

5G晶片與4G晶片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對於傳輸速率、延時的很高要求,決定了它的天線、材料技術必須發生變化,最終影響到整體系統架構的設計思路,它的突破不僅僅是意味著中國集成電路在系統設計能力上的變化,也意味著我國集成電路在射頻材料、天線技術等方面的能力突破。

我國終將在晶片領域實現後發超越

目前,5G全球標準統一讓設備商、廠商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不管是國家政策支持,還是行業企業自身重視,以及近年來我國廠商在技術領域的猛力追趕,我國晶片在5G網絡時代都必將有所突破。

華為發布了首款5G商用晶片,就是「中國芯」實力的很好展現。

在華為、中興等領頭企業的帶動下,給國內晶片製造技術帶來很大提升。

面對新機遇,我國在頂層設計層面為晶片產業描摹了清晰藍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等政策利好不斷。

另一方面,我國在整體技術環境的支持上發力,製造商的晶片研發上投入也在加大。

據了解,5G將不僅可以滿足通信行業的需求,更將提高全球的智能環境,為工業製造,以及包括醫療、家居、出行在內的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全新的感受。

作為首款3GPP標準5G商用晶片和終端的發布,是全球5G產業的關鍵性突破,這意味著5G時代已經到來。

– END –

微信搜索關注「 華夏幸福產業園 」 公眾號,獲取更多行業前沿信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