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年多努力,「中國芯 合肥造」晶圓量產在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一根笨重的晶錠,到一片片光彩可鑑的薄薄晶圓,這段集成電路產業的「奇幻之旅」,正成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逐夢創新的一個新熱點。

12月6日,在歷經兩年多的努力,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終於實現量產,滿產時月產能達將到4萬片。

12月6日,這一天,我們終於可以驕傲地說:中國芯,合肥造!

安徽首個12吋晶圓廠實現量產

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第一家12吋晶圓代工企業,項目總投資128.1億元人民幣 。

自2015年10月20日奠基開工,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創造出了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個全新高度!作為安徽省首個專注於12吋晶圓代工的企業,合肥市首個百億級的集成電路項目,晶合集成的量產意味著合肥打造「中國IC之都」又向前躍進了一大步。

量產是晶合集成走向正式生產的發展道路中重要的里程碑,是在經過試產、小批量試產後的最終章,是通過製程確認凍結、良率提升、製程及產品可靠性認證的重要環節,是公司生產技術的質量保證,是客戶實現訂單的前提條件,這意味著晶合集成的產品已經可以以客戶認可的品質及可靠性正式投放市場。

小小晶片需經500多道複雜工藝

合肥晶合所生產的12吋晶圓究竟是什麼?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小到手機、電腦、家電和醫療,大到汽車、高鐵、飛機和航天,都離不開晶片這個整機設備的「心臟」。

一塊晶片,從最初的沙子原料,到最終的成品,中間要經過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諸多步驟。

矽半導體集成電路製作所用的矽晶片,由於其形狀為圓形,故稱為晶圓。

晶圓製造,就是晶片製造中的關鍵環節,也是投資額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個環節,需要經過500多道複雜的工藝方可完成。

經過封裝測試後的晶圓,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切割成許多塊晶片。

一枚小小的晶片,背後傾注的是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合肥打造「中國IC之都」的夢想成為現實

由於我國起步晚,晶片產業曾被國外廠商控制,每年需要大量從海外進口,進口晶片的花費已經超過石油。

就合肥來說,由於家電產業、面板顯示、汽車電子以及綠色新能源等產業發展飛速,對晶片的需求量極大。

缺「芯」之痛,不僅制約著製造業的升級,也不利於國家信息安全。

補「芯」,成了國內許多企業乃至一個國家掌握核心技術、走好自主創新之路的關鍵。

作為合肥市首個百億元以上的集成電路項目,合肥晶合的量產意味著,面板驅動晶片的設計、製造和使用正式開始在合肥全面實現,將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而來,標誌著合肥打造「中國IC之都」的夢想成為現實,在國家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總戰略上,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都有了嶄新的「坐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站區大爆發!百億項目落地合肥新站區

目前小編了解到,12月6日,合肥第一個百億的項目,安徽省首個12吋晶圓代工的企業、合肥市首個百億級的集成電路項目——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正式量產,標誌著合肥打造「中國IC之都」目標指日可待...

「中國芯」,合肥造!

夏日廬州,草木成蔭。在合肥綜合保稅區大禹路和西淝河路的交口,印著藍色「晶合集成」四個大字的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裡。這一一期投資128億元的12英寸晶圓製造基地項目,僅用了20個月便...

物聯網熱潮下的中芯國際之「勢」

集微網消息 文/劉洋物聯網商機持續發燒,全球穿戴式、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需求繼續升溫,帶動MEMS、MCU、指紋識別等晶片需求,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急速發展。分析師認為,為了達到高性能傳輸、數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