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14納米晶片實現量產,萬里長征走出第一步,美國卻擔心被斷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晶片製造技術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技術,不僅聚合了太多的半導體領域的尖端技術,而且還需要先進的半導體設備匹配和強大的相關技術的儲備,才能打造出一條技術先進的晶片生產線。

因此沒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和各種半導體設備,要想打造出一條晶片生產線可謂是難上加難。

但就是這樣一條融合了各種先進技術的生產線,卻在我國誕生了。

近期,中芯南方廠的首條14nm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良品率超預期達到了95%,這標誌著中芯國際已經超越了台積電南京廠、格芯等廠商,殺進了格羅方德、聯電、東芝、美光等晶片廠商的陣營,拿到了躋身於全球先進晶片代工廠行列的入場卷。

中芯國際14nm晶片的量產,不僅讓中國半導體晶片的發展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而且也解除了華為14nm晶片供給的後顧之憂。


晶片製造技術更新疊代非常快,當初台積電從28nm進入到14nm就用了5年的時間,而中芯國際短短數年間晶片製程工藝就從28nm進入到14nm行列,堪稱奇蹟。

目前,中芯國際的晶片製造水平相比全球先進水平僅相差2代,從晶片製造排名上已經追趕到了世界第五位,無疑中芯國際已然是中國晶片製造的領軍企業,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晶片巨頭。

不僅如此,據悉,2018年底發明專利擁有量進入上海專利排名10強,申請專利總量已達到了15000多件,已授權總量9000多件,更是從技術上支持了中芯國際的技術進步。

經過多年晶片代工領域的研發積累,智慧財產權已成為中芯國際技術進步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中芯國際的發展,還有一個舉足輕重的任務不得不提,那就是梁孟松。

2017年,梁孟松毅然加盟中芯國際,在研發上大舉投入,每年中芯將總收入的20%用於新技術的研發,累計研發投入已達到6億美元,這直接促使中芯國際的業績出現了拐點,2019年,中芯國際三季報盈利增長10倍,創造了中芯國際歷史最高的8462.6億美元的業績。

要知道,三星之所以在晶片製程工藝上取得突破,也是得益於梁孟松。

梁孟松加入三星後,為三星創造了大量的專利,並幫助三星獲得了蘋果晶片的代工訂單,可以說梁孟松是三星晶片代工的一代功臣。


然而就在去年10月份,正當中芯國際發展駛入快車道的時候,美國突然發現,在限制華為的同時,晶片製造卻成了自己的短板。

於是頻頻會見蘋果、英特爾、AMD等晶片巨頭,要求美國高科技企業在美國重建半導體生產線,以防止類似事件在美國身上發生。

正是因為美國主導的世界產業分工政策,導致這些年美國企業的晶片生產技術都轉移到了國外,造成台積電、三星的晶片生產技術過分強大。

現如今,美國晶片的自給率不足50%,使美國喪失晶片製造的強國地位,但是這一切終歸是覆水難收,美國企業雖有心,但是卻缺乏晶片製造的先進技術。


總之,晶片製造技術是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基石,沒有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就意味著國家的科技進步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而中芯國際的14nm先進晶片生產線的誕生,只是中國晶片萬里長征邁出的一小步,後面還有更長、更遠的路要走,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晶片核心技術獲得突破

集成電路產業是全球技術壁壘最高製造工藝最複雜的高科技產業之一,一向被各國視為「技術禁運」對象。資訊時代的發展,離不開高精密的集成電路晶片。而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長期落後於日韓和西方國家,每年光是進...

台積電如何逼退三星?

作為新一代處理器的首選代工廠,台積電看起來已經擁有相當濃厚的實力,其中最新的7nm工藝更是獲得了許多晶片公司的青睞,基本上晶圓代工均是由台積電來進行,包括華為麒麟980處理器,蘋果A12處理器,...

摩爾定律即將失效,中國晶片業應該如何應對?

摩爾定律失效對中國晶片業就是天大的好消息,是台積電、三星最不願意面對的結局!在晶片製程競爭的賽道上,台積電、三星等巨頭已經把中國選手甩開了四五圈,摩爾定律失效意味著台積電和三星被迫停下奔跑的腳步...

兩大本土晶圓廠宣布14nm,國內代工跨進新階段

日前,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官網轉載了《浦東時報》的一篇文章,在文章的開頭寫到:「位於浦東張江哈雷路上的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南方廠)內,一顆顆晶片正「新鮮出爐」,「新」在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