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營收超千億美元!華為財報中還有這些秘密值得細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月29日上午,華為在深圳總部發布2018年全年財報,華為營收首次突破千億美元。

財報顯示,2018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凈利潤為593億元,同比增長25.1%。

這也是華為首次進入營收1000億美元俱樂部,而在電子行業,華為是繼三星、蘋果之後,第三家邁入千億美元俱樂部的電子公司。

此前,三星於2007年營收超過1000億美金,蘋果則在2011年達到這一數值。

分業務看,其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同比下滑1.3%(美元統計口徑微增0.2%);企業業務收入744億元,同比增長23.8%;消費者業務收入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

值得注意的,華為的消費者業務營業收入首次超越了運營商營業收入。

華為披露其2018研發費用1015億元,占銷售收入14.1%,近10年研發費用投入超4850億元。

比BAT總營收比僅差400億,超阿里和騰訊總和

華為的千億美元營收,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截至目前,BAT都已陸續交出各自成績單。

2018年騰訊全年收入3126.94億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787.19億元,同比增長10%。

按自然年算,阿里收入為3453億元,凈利潤是693億;而百度營收突破1000億元,達到1023億元,凈利潤為276億元。

從營收來看,華為2018年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超騰訊和阿里之和,與BAT三家收入之和差391億元。

消費者業務占半壁江山,手機立功

拉動華為的,最大的增長點是消費者業務收入。

消費者業務收入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首次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為第一大營收。

其中,在消費者業務方面,2018年,華為(含榮耀)智慧型手機全年發貨為2.06億台(去年發貨量為1.53億台),非手機發貨量超過1億台。

同時,營收占比達到48.4%,成為總營收的半壁江山。

華為消費者業務中,手機營收占了九成,想當初2010年全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僅僅只有300萬部,短短八年時間,華為手機讓人刮目相看。

華為手機業務的成功最大的功臣是華為的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以及榮耀旗艦機型,華為與榮耀二者形成「雙犄角」合力。

為給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能生活體驗,華為在PC、平板、智能穿戴、智能家居、車聯網等領域進行布局。

雖然消費者業務收入占比最高,但並不意味著就最賺錢。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2018年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品牌利潤分布情況顯示,蘋果依然攫取了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大部分利潤,成功拿下了全球手機62%的利潤,三星分得17%的利潤,華為占據8%,OPPO、vivo分別占5%、4%,小米則占據3%。

IDC發布的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跟蹤報告數據顯示,蘋果的平均單價為870美元,三星的平均單價為613美元,而華為的平均單價為373美元。

除手機平均單價、利潤較低外,華為的服務業務收入也不及蘋果。

因此,這也被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認為,增長空間依然不小,「我們不認為消費者BG達到了天花板,5G打開新的可能」。

企業業務快速增長,雲服務後勁十足

華為的另一大驅動是企業業務收入。

目前,企業業務收入僅占10.3%,比上一年9.1%的占比略有提升,而且增長速度達到了23.8%。

華為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開放的雲平台,並且與手機終端業務相連,裡面的機會可謂是巨大。

與此同時,華為在雲計算、光傳輸、人工智慧、智慧網絡、高級算法、智能終端、高清圖像等前瞻性領域布局。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雲計算,目前包括BAT以及ICT等企業都在紛紛不惜重金押注。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RG數據,中國市場份額上,前5名分別是阿里雲、騰訊雲、光環新網(AWS中國夥伴)、中國電信和聯通。

其中,阿里雲有40.5%的市場份額,騰訊雲緊追其後(16.5%),AWS迅速發展達到9.7%,超過了中國兩大電信運營商,裡面並沒有華為雲。

但在雲服務市場,華為後勁十足。

據統計,我國每年死於宮頸癌的女性多達5.3萬人,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多達13.15萬例。

華為雲牽手第三方檢測機構金域醫學,快速輔助篩查分析,精準輸出細胞篩查病理報告。

「一套設備需要1000多萬元,現在企業不用一次性大量投入,還可以通過華為雲的AI能力,將檢測時間大大縮短,預計可以縮至24-30分鐘,效率提升約70倍。

」華為廣東企業業務部部長陳斌告訴南方+記者,今年將推動2000多家企業上「雲」。

運營商業務增長陷入停滯,等待5G翻身

在華為三大業務中,運營商業務則在近年來首次出現下滑。

在2017年中,華為運營商業務占比就已經下降到了49.3%,增長幅度最小,僅為2.5%,而2016年增長率為23.6%。

而在2018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同比下滑1.3%,這基本可以判斷,華為在運營商業務上增長基本停滯。

始於2013年的大規模4G網絡建設,到2016年已經基本完成,開始了空窗期。

受市場投資周期波動影響,思科例如下降了11%,愛立信甚至虧損44.76億美元。

按照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的說法,華為在2018年,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獲得30個5G合同,客戶分布在歐洲、中東和亞太等地區,累計發貨2.5萬個5G基站。

但丁耘認為,華為的5G業務收入之後將會迎來比較明顯的增長。

「5G在2019年會有快速的規模增長,但是客觀的說,2019年不一定能達到4G的10%到20%,我覺得還有一個過程,但是2019年和自己相比肯定會出現數量級的增長。

不過,儘管華為公布了5G合同數量,但並沒有公布金額。

不管是運營商還是通信設備商,都在等待5G的到來,但5G能否立馬帶來商業上的爆發和巨額利潤,還要拭目以待。

【記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頭部玩家|華為加速:超越蘋果背後的虛與實

在人們的印象里,華為多被拿來和小米、ov等國內手機廠商作比較,但與蘋果一樣,華為也以中高端產品線見長,兩者相遇,一場爭奪戰本就不可避免。如今出貨量達成全球第二,華為將自己和蘋果的較量拿到檯面上來了。

華為手機業務在華為內部究竟有多重要?

華為手機業務在華為內部究竟有多重要?眾所周知,華為手機業務是華為如今的重頭戲,在輿論宣傳上可以說占據了華為公關部門九成精力。那麼華為手機業務在華為內部究竟有多重要呢?先看網友觀點,再看專家觀點。

華為發布2016年財報:手機出貨量1.39億部

驅動中國2017年3月31日消息 華為剛剛發布了2016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華為在2016年各項數據穩健增長,其中消費者終端業務,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華為業務中重中之重。雖然銷售收入增長明顯,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