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狼環伺:頭破血流的手機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手機市場已成紅海,這為眾人皆知。
五花八門的手機品牌、手機款式更是讓廣大消費者挑紅了眼。
隨著國產手機性能的不斷加強,甚至前段時間奇酷發布的大神NOTE3,899的價格更是讓人無法抵制誘惑,國產手機也不斷成為市場巨頭——蘋果、三星的有力競爭者。
如今的手機市場可謂群狼環伺,各個企業打的是頭破血流。
「小聯華」齊奔印度開疆拓土
據小道消息,小米手機已經在印度安得拉邦安家落戶,並且已經依託富士康強大的勞動力,智慧型手機馬上就要破土生產了。
不僅是小米,並稱「小聯華」(小米,聯想,華為)的三大手機品牌均有打開印度市場的意思,作為擁有一大批中低端手機用戶的三家企業,勇闖印度開拓市場看來是可行的,但也大有相互競爭的火藥味兒。
過去三十年,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更是「中國製造」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富士康在深圳、鄭州、成都、太原等地建代工廠,員工均超過10萬人,全中國員工已超過120萬人。
擁有完全控制手機製造領域的富士康,印度人民能不能經受得住它得「洗禮」呢?
你走到哪裡我就跟到哪裡:蘋果、三星印度之戰
蘋果、三星各自都有一批忠實粉絲。
據調查,大多數的蘋果用戶一直使用蘋果手機的原因是:不習慣使用安卓系統;蘋果系統操作起來更有感覺,更加流暢。
難怪蘋果近幾年一直在完善系統,iOS9也是剛剛發布,iOS看來是蘋果衝擊手機市場的先鋒軍。
而在高端機領域,三星用戶對三星的評價是:三星外觀比蘋果手機更好看,硬體功能更多。
對真正的高端機來說,硬體已經不是各自能爭搶用戶的主要因素了,而手機的功能、外觀、體驗、服務才是用戶關注的重點。
又是印度,這次兩大巨頭再次相遇。
可要知道,印度同中國國情相差無幾,蘋果手機可是沒有低端機的。
雖然在中國,高端手機領域蘋果依然是一哥,可這樣貿然衝進印度和三星抗衡,風險勢必不小。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印度和南亞相關負責人表示:「蘋果有意識地擴張印度的分銷渠道,積極推廣該公司的產品,其營銷開支也將加大。
」而且,在印度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三星一直是占據霸主地位,份額達到28%,而蘋果的iPhone僅為2%。
雖然目前蘋果所占份額較低,但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分析師尼爾·沙阿表示「印度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將在2015年接近800萬部,蘋果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有機會在其中奪取大量份額。
」
印度國民請做好準備,一大波手機正在向你們走來。
華碩軍團加入手機市場,戰鬥越發激烈
根據IDC(市場研究公司)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預計全球PC市場將滑坡近5%,高於此前預計的3.3%。
2016年和2017年PC的需求量也將下降。
看來PC越來越不好幹了啊!這次華碩挺近手機市場,按照董事長施崇棠的說法是:「整個世界都在以PC為中心向移動+雲轉移,大陸有提法叫做風口,華碩把這個叫做『馭浪』。
對於企業來講必須長短兼顧,既然浪確定來了,接下來就是考慮怎樣自身做到最好。
任何一個產業都會經歷一個競爭最為激烈的階段,無論是主板還是PC行業都是如此,華碩也並不是最初進入者,但堅持到最後的都是贏家」。
IDC公布的最近數據,2015年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的總出貨量達到了3.372億部,同比增長11.6%。
其中,三星市場份額依舊占據首位,出貨量小幅增長,但市場份額從2014年同期24.8%下降至今年的21.7%。
蘋果第二季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了4750萬部,創下歷史新高,市場份額攀升至14.1%,出貨量同比增長34.9%。
面對手機市場這一塊肥肉,是誰都hold不住,何況是堅持、自信的華碩。
據說,這些年華碩的財務狀況十分良好,2014年稅後盈餘達到了194.7億元。
憑藉財務上的優勢,施崇棠認為:「如果華碩不做手機業務,那就將失去未來」。
IDC發布了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前五名,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小米,聯想。
當然,還有很多手機廠商在這個行業中奮力前行,如今的手機市場真的是戰火頻頻,各大企業也已經打得頭破血流。
長遠來看,未來能在手機界待下去的企業一定是寥寥無幾,市場的淘汰機制是殘酷的,如果各大企業像群狼一樣紛紛擠進手機市場,企業關門的時間勢必會提前到來,就像風靡全球的諾基亞,如今已經成為歷史。
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文/郭李陽 IT耳朵微信號:erduomi
小米在印度新建工廠,僱傭5千人,每秒可造一部手機!
在中國千元機市場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失寵的小米雖然在國內市場已不再吃香,但它卻從「印度攻略」中嘗到了甜頭。因此小米最近在印度和東南亞開始大力布局,周一小米宣布將和富士康集團合作,新增一座手機工廠,...
放大招:進口關稅進一步提高,倒逼蘋果在印度創建工廠
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已經口號喊了很多年,這麼多年中國也逐漸的從製造強國邁向了創造強國,中國的改變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這不印度作為人口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國,也想通過「印度製造」讓印度走向富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