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晶片禁令,或加速晶片第三次產業轉移,目的地是中國大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晶片是在美國誕生的, 時間也就50多年。

但這短短50多年,卻發生了兩次產業轉移。

第一次轉移是從美國到日本、大約在20世紀70、80年代左右。

當時日本的半導體崛起,日本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晶片出口國,超過了美國。

後來美國出手打壓日本半導體,就開始了晶片的第二次轉移,時間大約在是20世紀的90年代左右。

從日本向台灣、韓國地區轉移。

像台積電、聯電、三星、SK海力士就是在晶片的第二次轉移中崛起的企業。

甚至在這次轉移中,晶片產業進行了分割,不再像以前晶片企業必然是IDM模式了,而是形成了代工產業,台積電只代工晶片。

而這一兩年,隨著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尤其是今年的晶片禁令升級,加速晶片第三次產業轉移,目的地是中國大陸。

為何這麼說?我們知道晶片產業轉移有三個條件,第一是要市場需求巨大,撐起晶片的海量需求;二是要有強大的經濟條件,能夠忍受巨額投入;三是科技要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夠支撐起研發的人才、技術需求。

而中國大陸目前正好這三個條件都滿足,本來按照正常產業邏輯,也要開始晶片產業的轉移了,但隨著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升級,促成了轉移更加迅速了,除了中國本土晶片產業崛起,全球的產業鏈都慢慢轉移至中國地區來。

不僅如此,這次的晶片產業轉移還不只是簡單的轉移,還伴隨著中國企業在晶片的上、中、下游環節中的崛起,因為眾多的晶片企業因為晶片禁令,開始了去美化。

當然,晶片是現在最重要的科技產業,美國擁有著霸權,所以這個轉移的過程,註定不會一帆風順,還會伴隨著大量的博弈,對決,競爭,但這個趨勢應該是無法阻擋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日媒放風「向華為斷供」,台積電火速否認

(文/觀察者網 呂棟)上周末,美國再次瞄準華為供應鏈,周一,市場掀起一串漣漪。上周五,美商務部宣布,將從EDA軟體、半導體設備到晶圓代工等各方面升級對華為限制,意圖採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徹底切斷華為...

韓國三星半導體晶片崛起的秘密

所有人都知道晶片的重要性,科技行業沒有「芯」可不行,我們旁邊並不大的鄰居韓國的晶片半導體發展的比我們還好,他們是如何崛起的呢?縱觀半導體晶片的發展歷史會發現韓國能把晶片做起來根本原因是全球半導體...

台積電向左,中國大陸半導體向右

多年來,我國大陸一直在半導體領域發力,但仍沒能追趕上國外的腳步。本文從台積電出發,解讀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沒能走到世界前列的真相。20世紀80-90年代,半導體產業由美國、日本向韓國以及台灣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