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研發新架構CPU 滅i7,為什麼各國要有自己的處理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只有美國人會造CPU?

no!no! no!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歐盟都在努力的摸索開發自己的處理器,而俄羅斯卻又經常在這方面還經常有獨特的思路。

日前俄羅斯Multiclet公司宣布正在開發Multiclet S2通用處理器,支持Windows及Linux系統,性能甚至超過了Intel的酷睿i7。

就在前兩天12月24日,龍芯中科發布新一代處理器架構產品龍芯3A4000/3B4000。

19日,飛騰公司在其生態夥伴大會上,首次介紹了飛騰新一代FT-2000/4處理器。

12日,兆芯發布了面向高性能伺服器市場的開勝KH-40000系列。

10月20日,華為發布高性能伺服器的鯤鵬920處理器。

國產CPU廠商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密集發布新品?而其他各國也紛紛在開發自己的處理器?

根據俄媒的報導,Multiclet公司開發的Multiclet S2處理器與現在的諸多CPU不同,它設計了一種不同的運算單元,能同時跑整數及浮點,如果是256個這樣的運算單元,以及2.5GHz的頻率,那麼總的性能高達81.9TFLOPS,非常接近當前針對AI加速開發的谷歌TPU-3代處理器的90TFLOPS性能了。

  雖然聽上去這是一款AI加速晶片,但是Multiclet公司表示它依然是通用處理器,而且性能比Intel的酷睿i7處理器還要強。

  根據他們的PPT,Multiclet S2處理器的性能同時超過了Intel的XeonPhi 7290及酷睿i7-5960處理器——雖然這個酷睿i7是14年發布的Haswell E架構,但好歹也是個8核16線程、3.5GHz的旗艦處理器。

  Multiclet公司一直在強調Multiclet S2處理器有諸多不同,架構跟當前的馮諾依曼體系晶片不同,不過這款晶片的命運恐怕不太好,因為現在展示的東西還是紙上的,他們預計使用台積電的16nm工藝生產,2021年正式發布,可是這款處理器的完成度大概只有20%。

  別說新一代的Multiclet S2了,幾年前他們就宣布了Multiclet S1處理器了,使用的還是28nm工藝,而且雄心勃勃地要進軍礦機晶片市場,預計2018年6月上市,結果也鴿了,現在也只完成了大概70%,Multiclet公司表示Multiclet S1會在2020年下半年發布。

為什麼我們要研發自己的處理器?

發展國產CPU,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是生態。

在CPU主宰計算的時代,英特爾不僅在硬體層面掌控與北橋CPU配套的南橋晶片組外圍接口等核心技術,也主導著與x86相關的標準技術和測試認證;在軟體層面,與微軟結成「Wintel」聯盟形成長期相互協同的利益閉環。

這些舉措使得眾多應用廠商均圍繞x86+Windows體系開發產品。

國產CPU很難獨立發展起來。

然而,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時代的到來,CPU的產業生態正在發生變化。

以前英特爾打敗其他對手的法寶之一就是生態。

但是在數據中心領域,面向雲計算,大量使用的是開源軟體。

雲計算廠家也會對自己的軟體代碼進行大量優化,這也導致相關軟體掌據在雲計算廠商手中,可以很容易就遷移到另一個平台上去。

這種情況下,傳統CPU的生態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廠商進入CPU領域。

比如日前亞馬遜發布了第二代伺服器晶片 Graviton,並在數據中心實現商用;高通的驍龍8c、驍龍7c也在聯網筆記本電腦市場站穩了腳跟。

這些消息均給中國CPU廠商帶來了信心。

這也是近期國產CPU廠商紛紛加強市場力度的原因之一。

各位網友,歡迎積極留言說說你的想法,關注與轉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巨頭入局 國產晶片機遇與挑戰並存

前段時間,高通與貴州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於設計、開發並銷售供中國境內使用的先進伺服器晶片組技術;不久後,英特爾也宣布與清華大學、瀾起科技聯手研發融合可重構計算和英特爾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