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一開天地寬,華為將成「5G+IoT時代的蘋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鴻蒙一開天地寬!華為加油,中國加油,切記中華當有為。

重點內容

2019年8月9日,華為於開發者大會發布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鴻蒙作業系統,同時宣布方舟編譯器開源。

得系統者得天下,作業系統乃ICT領域之「大腦」。

從技術角度看,作業系統作為管理分配硬體資源、實現應用軟體功能的重要載體,技術含金量之高決定了其「金字塔尖」的地位。

從生態角度看,作業系統廠商更是相應產業生態的主導者。

鴻蒙作業系統的推出,對華為、對我國自主可控進程的意義不言而喻。

藉助鴻蒙,華為將成「5G+IoT時代的蘋果」。

蘋果曾是3G、4G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成長的新興巨頭,回顧蘋果的崛起路程,在生態、硬體、先發優勢+持續創新三方面體現優勢。

產業網際網路新藍海下,「華為之於物聯網」可類比「蘋果之於移動網際網路」:

(1)生態,鴻蒙與方舟編譯器將開源,擁抱海量開發者;

(2)硬體,華為擁有強大ICT硬體基因,已推出從底層硬體到中間件、作業系統,再到到編譯工具、應用軟體的全棧軟硬體方案。

(3)先發優勢+持續創新,華為5G核心優勢+鴻蒙前身LiteOS擁有豐富商用經驗。

鴻蒙將完善華為IoT生態,催化產業進程。

IoT是華為在產業物聯網時代的重要布局,華為主要聚焦於基礎設施領域。

車聯網、智慧城市、工業是華為IoT的三大應用方向,目前三大應用成熟度各有不同,鴻蒙作業系統預計將在三大領域起催化作用。

目錄

1. 華為七年沉澱,發力物聯網作業系統「鴻蒙」

1.1 ICT領域之大腦,「得系統者得天下」

1.2 早期鴻蒙雛形LiteOS就已體現華為發力IoT

2. 微內核、方舟編譯器是鴻蒙生態的兩大核心要素

2.1 鴻蒙微內核從底層即為物聯網設計

2.2 方舟編譯器是鴻蒙的取勝關鍵

3. 藉助鴻蒙,華為將成「5G+IoT時代的蘋果」

4. 鴻蒙將完善華為IoT生態,催化產業進程

1華為七年沉澱,發力物聯網作業系統「鴻蒙」

ICT領域之「大腦」,得系統者得天下

作業系統(OS,Operating System)是管理計算機軟硬體資源的 「大腦」。

常見ICT系統包括硬體和軟體兩部分,軟體又可分為作業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其中作業系統是介於硬體和應用軟體之間的一層重要部分,是管理分配硬體資源、實現應用軟體功能的重要載體。

可作以下類比:硬體相當於高速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資源,軟體相當於駕駛員/旅客,而作業系統則相當於各種類型的交通工具。

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藉助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得以行駛,駕駛員/旅客在交通工具上方能到達不同目的地。

作業系統則是向下對接硬體,使硬體資源的存在有實際意義,同時向上承載各類應用程式,得以實現各種應用功能;編譯系統在程序運行的過程中,起到方向盤或導航儀的作用,將駕駛員(軟體)的操作(程序指令)轉化為車輛的位移(機器語言) 。

生態角度看,總結Win-tel與我國自主可控歷程,作業系統廠商處於ICT產業鏈的核心環節。

Win-tel聯盟下,微軟股價隨Win95、WinXP等版本的發布屢創新高。

1980s微軟與英特爾組成Win-tel聯盟,使得Windows系統搭配x86的Intel處理器成為PC領域的絕對主流,二者結合後,在軟硬體版本疊代、生產、銷售等環節協同,一時形成「雙寡頭壟斷」的格局。

儘管晶片是ICT生態的底層核心,但Windows背後龐大的應用生態決定了微軟對晶片商有較話語權。

微軟於2018年公布Win10作業系統已擁有3500萬個應用、超1.75億個軟體版本,支持1600萬個硬體/驅動組合。

微軟三十餘年積累海量開發者,擁有龐大的應用基礎,因此對晶片架構的選擇擁有一定話語權。

在x86以外微軟已針對ARM架構推出新一代作業系統,英特爾以外的晶片商將受益Win生態的拓展。

早期鴻蒙雛形LiteOS就已體現華為發力IoT

華為「鴻蒙」概念最初公布於中美科技大比拼背景下,但實際已積澱商用經驗。

鴻蒙作業系統的發布時點體現重大意義,但並非是「從無到有」的過程,2012年華為就已開發物聯網作業系統LiteOS,並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LPWA等領域應用,是鴻蒙作業系統的雛形。

LiteOS解決物聯網應用成本、連接、安全三大痛點,體現華為早期就已探索布局IoT領域。

(1)低成本、低功耗。

LiteOS內核小於10k,同時通過MCU和通信模組二合一的OpenCPU架構,能夠顯著降低終端體積和終端成本。

且超低功耗,甚至1節5號電池可工作5年。

(2)連接多樣。

尤其進入到5G時代後,對系統的連接性能和兼容性要求嚴格。

連接拓展性能強,支持6LoWPAN、WiFi、BTE、Zigbee等多種協議,且設備間可以自組網、自發現、互操作,能夠滿足物聯網應用的不同連接需求。

(3)安全。

物聯網邊緣計算需要「雲」+「端」協同,互聯互通後數據泄露成為物聯網系統的重大隱患。

未來成熟商用的LiteOS將逐步融入鴻蒙作業系統,逐步增強鴻蒙生態的多終端開發能力。

在鴻蒙之前,華為已形成HiLink(連接標準)+LiteOS(作業系統)+晶片(算力)的IoT「三件套」體系。

在這一體系下,華為2C的智能家居、智慧型手機、手錶手環等設備出貨量已累計超過2億件,2B的水電錶、攝像頭、單車等設備出貨量已累計超過1億件,擁有成熟穩定的商用方案。

進一步LiteOS與鴻蒙結合,有望在IoT領域形成強大合力。

2微內核、方舟編譯器是鴻蒙生態的兩大核心要素

鴻蒙從設計之初就為多終端(如邊緣計算IoT、伺服器等)而生,微內核、方舟編譯器作為鴻蒙作業系統生態的兩大核心要素。

微內核乃作業系統的一種結構形式,將系統 實現各功能的模塊化 , 更靈活,易於拓展、易於 維護與 更新疊代 ;編譯器可視為 人與機器的「翻譯 ,將人的程序語言翻譯給計算機可理解並執行,是人與計算機之間實現溝通的橋樑。

華為10年來在編譯器與系統內核的布局演進,已經為鴻蒙作業系統和進軍物聯網做好了充足的鋪墊。

2.1 鴻蒙微內核從底層即為物聯網設計

微內核與宏內核相對應,是作業系統的一種結構形式。

宏內核 即指作業系統將上述功能全部「打包集成」在內核里,不同的功能模塊之間耦合度高,所以具有高效率的優點,代表系統包括Linux、Unix等)。

微內核 則將系統分為各個小的功能模塊,僅將最核心的調度、內存管理功能保留在內核中,驅動、文件系統等以「外部模塊」的形式與內核連接,相應的優勢是易於拓展、易於維護與更新、穩定性高,代表系統包括Windows、Mac OS X等。

微內核更適應複雜的程序功能,且能夠更靈活地移植至不同硬體平台。

微內核僅在作業系統的內核中保留最基本功能,大大降低了內核的開發難度;分布式思維,將非核心的程序和模塊隔離在內核之外,因此當單一程序出現錯誤時不會影響系統整體功能;同時,微內核相比宏內核更易於移植,開發、更新周期也得以縮短。

微內核是IoT作業系統演進方向,鴻蒙微內核 之效率、安全性業內領先。

一般微內核系統,由於驅動、文件系統等進程被外置,各模塊之間的通信需要經過內核「搭橋」,因而效率往往比宏內核要低。

但鴻蒙微內核對進程間通信進行了高度優化,使得鴻蒙相比QNX、Fuchisia效率提升3至5倍 。

此外,由於微內核的代碼數量遠遠少於宏內核,因此鴻蒙能夠以對每行代碼進行充分的「形式化」的安全驗證,顯著提升了內核安全性。

2.2 方舟編譯器是鴻蒙的取勝關鍵

方舟編譯器最早系華為於2019年4月在P30系列手機發布會上透露,但實際積澱十年,定位是多終端系統。

華為早期透露方舟編譯器將大幅提升手機端安卓系統的運行效率,而開發編譯器其實是協助鴻蒙作業系統更深層次布局邊緣計算、伺服器等領域。

更通俗地解釋:對於開發者編寫的不同程序,只需經過方舟編譯器的處理,鴻蒙作業系統即可順利執行;且微內核下的鴻蒙可移植於不同平台。

這樣的系統特性天然適配於物聯網時代的海量終端與海量應用。

3藉助鴻蒙,華為將成「5G+IoT時代的蘋果」

蘋果曾是3G、4G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成長的新興巨頭,回顧蘋果的崛起路程,在生態、硬體、先發優勢+持續創新三方面體現優勢。

但隨著C端移動網際網路紅利見頂,蘋果在5G+IoT時代增長乏力。

隨著技術演進,蘋果近年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生態不如安卓開源;核心硬體受制於外部(比如基帶依賴高通、英特爾);後續創新乏力(新款iPhone難言成功)。

在5G+IoT時代,其他ICT廠商開始面臨新的機會。

產業網際網路新藍海下,「華為之於物聯網」可類比「蘋果之於移動網際網路」。

①生態。

鴻蒙與方舟編譯器將開源,擁抱海量開發者 。

以手機端為例,方舟編譯器與超過40個高質量App合作,明顯優化Android作業系統的流暢度。

在更廣泛的IoT領域,方舟編譯器 支持多語言統一編譯,也支持混合編程,實現「一次編程,多端使用」,極大降低了開發者負擔 (例如對於某款應用,只需要一次性完成代碼,就可以適配於手機、電視、車機等多種終端)。

因此藉助方舟編譯器,鴻蒙將搭建完善的IoT生態。

②硬體

華為擁有強大ICT硬體基因,已推出從底層硬體到中間件、作業系統,再到到編譯工具、應用軟體的全棧軟硬體方案。

類比蘋果產業鏈,華為內部已基本形成核心硬體環節的自研。

③先發優勢+持續創新。

鴻蒙前身LiteOS早已推出,擁有商用經驗和先發優勢。

物聯網基礎是網絡,華為在5G領域的深厚積澱。

例如,其於2019年初發布首款商用5G多模終端晶片Balong 5000和首款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 Pro。

Balong5000在Sub-6GHz頻段實現4.6Gbps、在毫米波頻段達6.5Gbps的峰值下載速率,並支持SA和NSA組網,已經完全滿足未來5G產業不同階段的商業需求,相比行業標杆的高通X50已取得領先。

華為5G技術的先發優勢與持續創新是鴻蒙作為IoT多終端作業系統取得成功的保障。

作業系統意味著應用平台與流量入口。

上述從生態、硬體、先發優勢+持續創新三方面看,擁有作業系統將幫助華為在物聯網領域擁有更強話語權,有望沿蘋果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路徑,成長為5G+IoT的巨頭。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華為產業鏈概念股和投資策略,均可以聯繫小秘書: carry8270

4鴻蒙將完善華為IoT生態,催化產業進程

IoT是華為在產業物聯網時代的重要布局,華為主要聚焦於基礎設施領域。

車聯網、智慧城市、工業是華為IoT的三大應用方向,目前三大應用成熟度各有不同,鴻蒙作業系統預計將在三大領域起催化作用。

(1)車聯網:快速興起的IoT場景。

當前車聯網更多是實現車與路的主動協同溝通,逐步實現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並做到大大降低成本。

基於C-V2X,華為已擁有完整的車聯網硬體體系,具體包括晶片、OBU盒子、RSU實現路邊感知設備、雲端搜集數據和數據處理的V2X伺服器等。

我們預計未來終端的前裝和後裝市場、定位與地圖(華為已獲得甲級測繪資質,未來鴻蒙+巴龍5000晶片+高精地圖具有想像空間)、後端數據處理(鴻蒙+Taishan伺服器+鯤鵬晶片的強大算力組合)將是重要的產業方向。

(2)智慧城市:較為成熟,從網際網路向物聯網過渡。

智慧城市是城市級網絡接入、NB-IoT廣覆蓋、低成本低功耗特點的體現, 我們預計未來拓展方向包括智慧園區(鴻蒙+安防領域基於鯤鵬/昇騰的Huawei HoloSens)、智慧家居(鴻蒙+基於鴻鵠818晶片的榮耀智慧屏)等 。

(3)工業:5G提供新機會。

工業網際網路痛點之一在於網絡連接,痛點之二在於行業Knowhow。

網絡連接的難題將在5G商用與網絡切片推廣後迎刃而解,華為將是網絡基礎設施的核心供應商;對於行業Knowhow,鴻蒙強調搭建生態圈,且具備開發者友好的特性,利於培育不同垂直行業客戶並積累經驗。

此外華為已面向各行業推出「華為雲 EI 智能體」,華為雲已擁有超過100萬開發者和 企業用戶[1],初步形成良性生態。

綜上,鴻蒙作業系統的推出將對華為各業務板塊產生積極作用,並推動IoT產業進程,預計華為產業鏈眾多公司將受益。

[1]截至2019年6月底,華為雲官網數據。

長期堅持只買優質股票,是你的帳號收益穩步上升的基礎所在。

在當下的市場,研究基本面,相信研究團隊,相信專業人士的投資理念和觀點,是未來個人投資的大趨勢。

乾貨研報團隊推出:性價比最高的投顧服務,先滿意,後付費。

如果感興趣,聯繫小秘書: carry8270

最新研報專欄包含:兩個研報牛股、AI+5G機器人、大消費等行業都有更明確的投資策略,歡迎點擊查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開發者大會前瞻:鴻蒙OS為物聯網而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原標題:華為開發者大會前瞻系列四:鴻蒙OS為物聯網而生)華為鴻蒙系統(HongmengOS),是華為開發的自有作業系統,鴻蒙作業系統可以將手機、電腦、平板、電...

華為創鴻蒙 不宜捧殺式讚美

日前,華為鴻蒙系統成為輿論熱點。微內核、方舟編譯器、性能提升60%、兼容安卓應用、打通所有平台成了後來提到鴻蒙系統必提的五大關鍵詞。華為微內核和新編譯器是原理性的勝利、五年後鴻蒙基本替代安卓、華...

鴻蒙系統的勝算幾何?有很大幾率可以逆襲

最近美國政府一系列針對華為的行為令人憤慨,尤其是谷歌助紂為虐,禁止海外的華為用戶用谷歌的app更是讓人心寒——谷歌雖然是家不錯的公司但是它的國籍是美國。好在,華為馬上宣布自己的作業系統「鴻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