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笑了,中國法院禁售iPhone,蘋果在華將損失120億美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高通(Qualcomm)宣布在與蘋果(Apple)的法律大戰中取得了一個重大勝利,此前中國一家法院禁止在世界最大手機市場銷售某些iPhone型號。

福州中級人民法院批准了針對蘋果的臨時禁令,認定蘋果侵犯了高通的兩項專利,涉及照片操作和在觸摸屏上使用app。

高通稱,11月30日作出的這項裁決意味著,蘋果的四家在華子公司被禁止進口和銷售七款iPhone手機,從2015年的iPhone 6S到去年的iPhone X。

但蘋果可能會通過軟體更新來繞開相關專利,同時其最新型號(包括iPhone XS和XR)不受臨時禁令的影響。

「我們非常重視與客戶的關係,很少訴諸法院尋求幫助,但我們也始終堅信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必要性,」高通執行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唐•羅森伯格(Don Rosenberg)表示。

「蘋果繼續獲益於我們的智慧財產權,同時拒絕補償我們。

最新法院命令進一步證實了高通公司龐大專利組合的實力。

儘管羅森伯格堅稱,這一禁令「現在有效」,並且不僅適用於運行舊版iOS作業系統的iPhone,但蘋果表示,這項裁決不會影響其設備在中國的可獲得性。

「高通試圖禁止我們的產品,是該公司又一個孤注一擲的舉動,其非法行為正受到世界各地監管機構的調查,」蘋果表示。

「我們在中國的客戶仍然可以購買所有型號的iPhone……我們將通過法院行使我們的所有法律選擇。

中國是蘋果的重要市場,年營收超過500億美元,占該公司總銷售額的五分之一。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師們估計,在華銷售的iPhone有多達40%是較舊的型號,似乎表明如果該禁令得到執行,蘋果可能會損失約120億美元的年營收。

蘋果和高通在過去兩年捲入了一系列訴訟,涉及美國、中國和歐洲。

蘋果指責高通濫用其在移動晶片方面的地位,促使總部位於加州聖迭戈的高通採取報復行動,指控蘋果存在違約和專利侵權等行為。

福州的案件於2017年11月首次提起。

另一項關鍵判決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在德國做出。

高通執行長史蒂夫•莫倫科普夫(Steve Mollenkopf)曾提到雙方有過一系列重要法律時刻,他希望這些能夠鼓勵蘋果尋求和解,但iPhone製造商的律師上月告訴聖迭戈的一位法官,「幾個月來」一直沒有進行過此類談判。

在許多年裡,蘋果和高通一直有著很深的恩怨糾葛,法律訴訟已使身為晶片製造商的高通損失巨額營收。

一、為什麼蘋果起訴高通?

OPPO,ViVO,三星,華為等很多公司生產的安卓機都是使用高通晶片,於是很多人以為高通只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

但其實高通的立命之本是通信方面的專利。

1990年,高通將自家推出的獨家科技CDMA技術運用在手機里。

從此以後,CDMA技術和相關專利就成為所有通信標都繞不開的絕對基礎。

也就是說,手機廠商無一例外地要向高通繳納專利授權使用費。

另一方面,高通「不買授權就不給晶片」的策略已經成為通信界的一股泥石流。

1992年高通在專利收入的扶持下開始了自己的晶片業務,並且逐漸壯大。

它的商業模式就是專利換占有率。

高通的商業模式:收取授權利潤 ➔ 進行晶片研發 ➔ 晶片賣給手機廠商 ➔ 專利費打折。

高通商業模式的背後邏輯:手機廠商無論如何都要為高通繳納專利使用費,只有使用高通晶片,專利使用費就可以打折。

高通占有了足夠多的市場份額,無論是專利費用還是晶片,都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手機廠商的選擇:想要避免專利糾紛 ➔ 使用高通晶片 ➔ 專利授權打折。

手機廠商選擇高通的背後的坑:一旦對高通晶片產生依賴,想要再換就不容易了。

因此,高通的商業模式看似是打折促銷活動,實際上對於手機廠商而言,一旦選擇了用高通晶片,後續的依賴就很難擺脫。

而高通站足了市場份額,自然做大做強。

在蘋果這次對高通的專利官司里,訴訟費用10億美元。

在區區十億美元的不合理專利費用面前,其實蘋果更希望提高自己的主動地位,撬動高通在基帶專利上的壟斷地位。

雖然人家蘋果確實有錢,但是為什麼給高通這麼多?某高又不是某苹的寶寶。

蘋果想著這下子,也該到減少專利費、並一舉打破高通在專利費用上收取過高現狀的時候了。

二、定價黑盒,議價成難題

高通對手機廠商的專利授權費就像是一個定價黑盒,不對外公開。

換言之,找「有錢的」多要點,找「沒錢的」少要點。

(內心OS:反正我已經做好孤獨終老、長命百歲的準備了,管你們呢)。

那這個「有錢的」非蘋果莫屬啊,蘋果每造出一部iphone,就要給高通40美元專利技術費用。

因此不同手機廠商獲得的定價是不一樣的。

這就導致手機廠商與高通合作時的信息不對稱,議價能力畢竟弱。

而手機廠商如果再攤上專利問題,就幾乎沒有議價餘地。

因為手機廠商在於高通簽署專利授權協議時,還會被要求籤署一個【反授權協議】

也就是如果一家廠商侵犯了另一家廠商的專利,但是只要這兩家廠商都與高通簽署了反授權協議。

這兩家手機廠商之間,就不會產生相關的專利訴訟。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蘋果叫囂高通收取的專利費過於不合理,高通也依然沒有公布與蘋果之間的具體專利授權費用。

一旦公布,這將惹來很多麻煩。

在此之前,高通為了確保自己在晶片產業中江湖老大的地位,使用了"用專利綁定晶片、按照整機價格的比例收取專利費"這種更為強硬的商業方式確保自己的收入。

而這些標準,都是高通自己制定的。

高通身處通信行業專利和晶片產業的壟斷地位,並且時不時坐地起價,各國政府對高通的壟斷也採取了一定措施。

三、蘋果大本營對高通的態度?

就在今年初,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向高通發起了反壟斷訴訟。

FTC稱,高通將所有移動手機系統幾乎都會使用到的基本專利作為特有專利授賣,並從中獲取了高額利潤,此行徑有違公平競爭。

其實,不止美國政府。

還有其他國家也曾對高通進行過反壟斷調查。

2015年:中國發改委對高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依法作出了60.88億元的罰款決定。

2016年:韓國對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

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專利捆綁銷售為由,處罰高通8億多美元。

2017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向高通發起了反壟斷訴訟。

自從2015年開始,iphone產品線的年銷量就已經兩億多,授權費用達到80億,等於高通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當然這還沒有加上生產ipad繳納給高通的巨額費用。

因此,蘋果和高通這些年宿怨已久。

這一次蘋果對高通的起訴怕是要讓高通四面楚歌了,因為這已經牽扯到了高通的年收入。

美國和高通在今年的互撕,讓吃瓜群眾們看得過癮。

幾年前蘋果和三星的法律糾紛仍然歷歷在目,這次蘋果和高通之間的法律之戰頗有火勢蔓延的勢頭,這場專利戰很有可能也會十分漫長而殘酷。

商場如戰場,正如春秋無義戰,商場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智慧財產權已經越來越成為商場上的殺手鐧,人家蘋果高通都是發展水平很高的成熟企業,所以在你來我往中才能互有勝負。

而我國有不少企業的商標和版權等在海外遭遇侵權卻沒有維權,智慧財產權意識薄弱。

希望企業逐漸增強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在遭遇侵權時,及時維護企業自身權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文讀懂蘋果與高通的專利戰

(新京報 記者 薛星星)高通與蘋果之間持續近兩年的專利訴訟案最近有了新進展。昨日(12月10日),高通對外宣布,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批准高通要求對蘋果的四家中國子公司提出兩項初步禁令,要求蘋果立...

蘋果高通訴訟大戰升級 「戰火」燒到英國

之前,蘋果公司在美國、中國兩地分別起訴高通,指控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向蘋果收取過高的專利費。日前,這一訴訟大戰升級,蘋果在英國法庭也起訴了高通。據彭博社報導,3月2日,蘋果向英國一家法庭起訴了高通。

蘋果訴高通背後不可告人的秘密?

蘋果發動訴訟大戰這件事屢見不鮮,只不過這次的對象是高通。蘋果指控高通,認為高通一直以不公平的方式來收取與他們沒關係的技術專利費用。蘋果在技術上的創新越多,高通所收取的專利費就越高,而且是毫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