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就是個普通青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老冀寫了篇文章《任正非高調對外的內部原因》http://business.sohu.com/s2014/others933/index.shtml,這不,有華為內部的朋友給老冀寫信談了他的看法,特此全文轉載。

也歡迎更多朋友與老冀探討企業的真問題!

不要過度解讀華為

最近華為又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有一點小熱起來,主要是兩件事情引起的:一個是華為發布的新一代的海思SOC處理器(麒麟K920),另外一個是任老闆打破多年的金身接受中國媒體的採訪。

特別是後者,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但是不管怎麼說,我都不認為要過度解讀華為,原因就是華為只是一家普通公司而已,用一句電影台詞來說:我只是一個來買手機的。

我先從第一個:發布麒麟K920說起。

知道華為晶片歷史的人大約都知道,華為的手機晶片是華為晶片業務(海思)當中的一塊,但不是全部。

大約是在2009年的時候,華為發布了K3手機晶片。

應該說,K3晶片是不成功的晶片,原因是K3針對的對象是windowsmobile系統,全部提供給第三方廠商使用。

可能是問題太多,合作的手機廠家幾乎全部失敗而告終。

在2011年底或是2012年的時候,華為又發布了第二款手機AP(應用處理器)晶片K3V2,算是K3的升級版。

而且華為改變了策略,就是全部自用而非外銷,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定位晶片的問題。

果然,因為晶片的問題,華為推遲了D1手機的發布。

其實K3V2也不算太成功,但是相比第一代手機晶片來說已經是進了一大步了。

與其同時,華為一直在做巴龍基帶晶片,而且還是相當成功的,主要用於數據卡上。

終於在2014年,華為把巴龍和K3合在一起,開始做SOC,就是把多個功能集成到一個晶片上去,K3甚至只能叫做AP而不能叫SOC,這才有了K910和K920的問世。

之所以講華為的手機晶片歷史,因為這個符合華為做事的一貫風格,大體就是屢敗屢戰,一點點改進,然後形成一個突破。

從晶片的設計來看,華為在AP領域大約接近或是落後高通半年,但是在基帶晶片領域華為接近或是領先高通半年,因為基帶晶片華為已經積累了很長時間。

從K920的圖解來看,K920沒有集成WIFI和藍牙晶片,所以從SOC整體來看,我覺得華為還差高通半年的時間。

華為終究只是一家公司,代表不了中國晶片業特別晶片製造業,所以@孫昌旭講華為晶片依然大幅度落後高通的時候,其實有一點偏,應該說落後的是晶片製造業。

海思終究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而且我也沒有看出來海思會涉及晶片製造。

所以,華為最多推動的是中國晶片設計業,而非中國晶片的整體業務。

從華為的反饋來看,估計也是這樣定位的,所以才有一個小型溝通會,邀請20家以上的業內人士溝通,根本就是一個發布會。

所以我想說:K920就是一個晶片而已,代表不了中國晶片業。

第二個就是任總接受採訪的內容,引發大家對華為前途的討論。

我覺得華為也就是一家普通公司,估計大部分人從任總的外交式接受採訪來看,也看不出來華為優秀的基因,這個也是適合華為的正常情況。

首先電信行業已經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行業,這個是歷史規律,華為沒有能力也不可能扭轉這個進程,就像過去的電力和汽車行業一樣。

電信行業開始發跡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2005年達到頂峰,以後就逐步變成了一個普通行業,和現在風頭正健的網際網路行業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普通行業當中的普通公司,自有他自己的運行規律,所以才有了任總的第一次採訪。

其次,大家關心華為怎麼留住人才。

我想起當年和思科的一個哥們聊天,他說華為的收入要遠高於中興,為什麼不付一點代價把中興的骨幹全部挖過來,一次性解決和中興的競爭問題?我給他的回答是:中興相對於其他A股上市公司而言還是家優秀的公司,華為可以一次性挖骨幹,但是挖出來的空又會被新人給填上,所以這個方法根本不可行。

這個道理對於網際網路挖華為的人也一樣,被挖出去的人,留下的空缺也會被新人馬上給填滿。

這個可能也是中國目前欣欣向榮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就是得益於中國的教育,得益於工程技術人才供給的豐富。

再者,歷史上的華為和未來的華為,估計都不可能有明星式人物的存在。

在華為成立的前15年根本招不到明星式的員工,好不容易培養的幾個如李一男在離開華為後也是泯然眾人矣;好不容易招來幾個人員,也因為不適應華為的環境,沒有幾年就跳了。

未來的幾年,這個情況估計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只有華為做出了高端晶片?

中心事件深度曝光以後,輿論除了表達對中興的惋惜,更多感慨中國在晶片產業的落後,4月18日,晶片概念股上演漲停潮,近20隻個股漲停,也許中興事件可以讓我們對中國集成電路,半導體等產業的落後現實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