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賭局」五年期至:雷軍、董明珠誰輸,誰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營收計算,董明珠今年有很大機率贏下這場「10億賭局」

2018年12月12日,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局」到達了期限

雙方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小米 / 格力營收分別為1304.94億元與1486.99億元,他們營收差距已經從五年前的870億已經縮至不到200億元。

不過彭博匯總分析師預期顯示,小米2018年全年營收預計為1803.1億元,仍落後格力電器的1892.99億元。

只是在兩家企業這五年反覆的大起大落面前,「10億賭局」的勝負已經沒太大意義。

與營收數字相比,兩家企業更關心的是,在主營業務接近飽和,如何才能贏得下一階段的勝利。

——小米突圍:IoT (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海外市場上揚

在「10億賭局」進行的前兩年,兩者都有非常明顯的核心業務:2015年,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占總營收比重為80.4%,而格力空調業務占總營收比重則是85.65%。

但在後三年,小米與格力走出了完全不同的擴張之路,憑藉提早布局的IoT業務,小米順利給業績增長加入新的砝碼,IoT逐漸從智慧型手機業務手中接過部分增長任務;而格力遲遲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點,營收好壞還是要看空調市場行情。

2018年下半年以來,雷軍逢大會必說「AI+IoT ,就是把 AI 和 IoT 結合在了一起,真正把 「 智能 」 賦予給了物聯網。

11月28日,在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雷軍表示,AI+IoT是小米未來10年的核心戰略。

根據小米最新公布的數據,目前小米IoT平台支持的設備達到了近2000款,智能設備連接數1.32億台,已經在消費類IoT設備領域排名世界第一。

IoT業務的高速增長緩解了小米在智慧型手機業務上的壓力。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同比下滑15%。

但財報顯示,小米第三季度智慧型手機銷量仍增長20.4%,智慧型手機業務收入增長36.1%。

其增量主要來自海外市場和國內中高端市場,其中海外市場主要貢獻銷量,國內中高端市場產品出貨則拉高了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和總營收。

——格力被困:走不出的多元化之路

格力在2018年半年度報告中「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一節中稱,「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生活電器、智能裝備、精密模具、工業製品、精密鑄件、手機等產品。

」但主營產品多並不代表已經實現多元化。

在2018年半年度報告中,除空調外,生活電器和智能裝備占格力總營收均不超過5%,其中智能裝備營收同比下降63.02%,只有同比增長55.68%的生活電器業務還在支撐著格力業務多元化的門面。

從2014年明確提出多元化至今,從智能裝備到頗受爭議的晶片,格力的多元化很多時候還是在為空調的專業化鋪路。

關於多元化問題,董明珠在2018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表示,「其實專業化和多元化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關鍵在你內心的專注,你對市場的用心,你對別人的尊重,以決定你是否能夠做成功。

只是這樣的解釋未必能說服資本市場,從財報數字反映出來的,仍是格力對空調業務的高度依賴。

不過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格力對多元化擴張似乎開始發力了。

格力電器於10月11日收購合肥晶弘電器有限公司100%股權晶弘電器主要從事冰箱研發、製造和銷售等業務,每年銷量在100萬台左右。

又在11月30日發布公告稱,擬出資30億元參與聞泰科技收購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

與此前多元化圍繞空調轉不同,收購晶弘冰箱、入股聞泰科技都直接指向格力在業務品類和營收規模上的擴張。

這對於嘗試讓格力全資收購銀隆新能源不成的董格力來說,將是踏上一段新的征途。


從手機廠商、家電廠商都把目光投向IoT、智能家居的這一刻,小米和格力註定會發生碰撞,那將是一個比「10億賭局」更殘酷的故事。

——結語:前路無坦途,且行且珍惜


——分享就到這裡,喜歡的朋友歡迎 轉發,關注,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