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賭約」即將揭曉 雷軍、董明珠誰能笑到最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年內小米的收入能否超過格力?」2013年12月12日的年度經濟人物評選上,小米董事長雷軍和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立下了一個賭約:如果五年之內,小米的營業額擊敗格力,董明珠輸給雷軍一塊錢。

董明珠立即回應:「我跟你賭10個億。


11月19日晚,伴隨著小米公布2018年第三季度成績單,距離這場10億賭局的答案揭曉只剩最後一個季度。

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小米集團營收508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49.1%。

經調整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7.3%。

上個月格力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格力電器第三季度營收5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46%,凈利潤83.1億元,同比增長38.35%。

從第三季度業績來看,小米和格力的營收相差69億人民幣。

利潤上,小米差出了54億人民幣,格力的利潤是小米的2.86倍。

市值上,小米以3000多億的市值超過2300多億的格力。

如果小米和格力分別繼續保持第三季度的營收增速,那麼第四季度小米在營收上將逼近但很難超過格力。

不過,考慮到第四季度里有火爆的雙11促銷,同時又面臨空調淡季,在營收上二者誰將勝出仍充滿懸念。

而如果從更長遠來看,小米所代表的新經濟增長後勁較大。

在賭局進行的五年里,小米進軍了空調,格力做了手機,二者多少都有點「水土不服」。

而趕上了網際網路和製造業融合機遇的兩家公司,同時也都經歷不少成長與挑戰。

從小米來看,立下「賭局」後的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第二季度,小米首次超過了三星,成為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第一名。

但中國手機市場瞬息萬變,當快速擴張期過後,「唯快不破」的小米,逐漸暴露出因為「基礎設施建設」不夠牢固而引發的問題,到了2016年,小米首次跌出全球出貨量前五,並在此後重新恢復了高速增長,實現反彈和逆襲。

和五年前不同,現在的小米除了銷售智慧型手機,還在網際網路服務、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海外市場等多點發力。

以最新的第三季度為例,小米網際網路服務分部收入增至47億元,同比上漲85.5%;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貢獻收入1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8%;國際業務收入貢獻收入22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2.7%。

在新零售渠道建設上,中國國內設立超過1100家授權店。

雷軍在此後也曾被多次問及10億賭約,在他看來,小米營收大機率超過格力,「核心原因是格力是工業時代的驕傲,小米是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

我覺得小米這種形態,不是小米公司,是小米所代表的這種形態還是極具競爭力的。

而五年里,格力則踏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2018年半年報顯示旗下擁有格力、TOSOT、 凌達、凱邦、新元等品牌,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生活電器、智能裝備、 精密模具、工業製品、精密鑄件等產品。

其中,家用空調產銷量已連續23年領跑國內市場,連續13年領跑全球市場,截至2017年,家用空調全球市場占有率21.90%。

2012年至今商用空調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市場第一。

此外,據證券日報10月份報導,格力已擁有晶弘電器100%的控股權,正式將業務擴張到冰箱領域,格力出資認繳時間是在8月9日。

報導還稱,不久前董明珠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給格力電器提出了一個新目標——到2023年銷售目標60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元化發展的布局中,格力發布了手機產品,小米則推出了自己的空調產品,在對方主營業務上』『短兵相接「。

業內有人評價格力的手機就如同小米的空調,可見隔行如隔山,要打到對方的山頭去短時期內還是不會得逞的。

由於「十億賭約」沒有明確的執行約束和截止時間表,如果按照2018年年度營收計算,雙方勝負則仍需等待第四季度財報。

還剩最後一個季度倒計時,「十億賭局」就將最終揭曉。

實際上,「賭約」結果,並不那麼重要。

業內資深分析師表示,小米從格力等傳統企業學到了不少產品研發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經驗,而格力則從小米身上學到了借勢和營銷。

單就賭局而言,已經吸引了足夠多的公眾眼球,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最終兩者都是贏家。

來源:第一財經、中新經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米雷軍VS格力董明珠 誰能笑到最後?

【極度網-科技犬消息】2013年12月12日,那是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與小米董事長雷軍也不知道是一時興起還是早有約定,當場立下了賭約,而且這個「賭約」的「賭資」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