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自研晶片究竟是什麼水平,能夠全面代替美國進口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兩天,網上討論最多的就是華為海思的「備胎」計劃,因為一直以來中國對美國的晶片依賴太大了,突然華為海思說「備胎」要轉正,無懼晶片斷供,自然大家就非常感興趣了。

當然,「備胎」要轉正並不容易,那麼對於華為海思的這個計劃,大家想的是,華為自研晶片究竟是什麼水平,能不能全面代替美國進口的晶片?

首先,我們要了解到華為從美國進口的會是些什麼樣的晶片,再拿華為自研的,或者其他渠道來的晶片來對比。

華為2018年的半導體採購支出達到了211.31億美元,同比猛增45%,超越戴爾、聯想,成為了全球第三大晶片買家。

其中來自於美國的採購大約在110億美元左右,主要是高通、英特爾、鎂光等,類似別手機處理器、電腦處理器、DRAM內存,NAND快閃記憶體以及一些DSP等晶片。

而華為自研的晶片部分中,來自於高通的手機晶片是可以被替代的,畢竟麒麟處理器並不比高通遜色,主要是產能問題。

而來自於鎂光的內存什麼的也是可以被替代的,可以採購三星、SK海力士等,接下來國產的內存馬上也要來了,但像來自於intel的電腦晶片暫時海思替代不了,因為國內在這一方面的水平還太差,華為海思自然也沒有自研的電腦晶片。

另外還有一些光通信方面的晶片,華為有低端的晶片,但高端的30%左右部分無法替代的。

當然,還有一個關鍵是目前很多晶片設計的軟體全是美國的,一旦這些軟體也無法得到了,對於華為來講可能影響就大了。

可見,華為自研晶片甚至國產或非美國的晶片,要完全替代美國的晶片,還是有難度的,最多能夠達到70%吧。

另外,按網上說法,華為早就有準備,說關鍵核心部件備貨量有12月,非核心部件也至少有6個月,足以應付這次危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要做自研系統?方舟編譯器或許就是基石

在四月十一號,華為正式在上海發布了之前已經在海外發布的P30系列新品,新機的硬體配置之前海外的那場發布會我們已經大體都了解了,但這次國內的發布會還是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東西,首先便是在售價上比海外...

華為自研系統名稱曝光:鴻蒙

很多年前,華為就被曝光公司內部存在自研系統的項目,但一直被華為所否認。從去年開始,華為才終於承認該項目確實存在並已有些年頭,華為發公告稱華為自研系統僅是為了自保,目前與谷歌、微軟合作夥伴關係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