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張圖搞懂:為什麼中國一定要做存儲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當下是中國大舉進軍半導體產業鏈的歷史階段,存儲器可能是重中之重。

無論是斷供還是燒錢,都頻繁撩撥著國人的神經。

近日關於存儲器新聞頻繁,9月2日,紫光發布3D NAND架構並宣布量產64層NAND快閃記憶體。

9月5日傳出消息,美光CEO訪華期間將與紫光高層面談韓系廠商擔憂雙方達成合作。

每當數百億美元項目投資曝光,社交媒體上總會有這樣一種聲音,這麼多錢為什麼不拿來扶貧(衛生、教育...)?

近年來類似言論漸稀,內行亦不屑於與之爭論,但一筆又一筆數百億美元下地,作為納稅人的吃瓜群眾總有坐不住的一天,至少應該知道——到底為什麼中國要做存儲器?

1、撬動全球的記憶體

作為最重要的晶片之一,存儲器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恐怕不太理想,大部分人對它的印象是一塊綠油油的PCB,傻大粗的鐵盒子,或是天橋小販手上不明真假的U盤...流量上也跟CPU、FPGA等表兄弟相去甚遠,以至於貿易戰打了這麼久還不清楚到底打的核心是什麼晶片

存儲器在台灣地區又稱作「記憶體」,釋義準確且浪漫,那麼我們看看這種晶片是如何撬動全球市場的。

圖1: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構成

根據WSTS的數據,我們整理了一份2018年全球電子元器件的產值數據,分類來看,集成電路(IC)是當仁不讓的主戰場。

全球約3981億美元的集成電路產值超過67%被出口到中國,見美國出口中國的900億晶片去哪了?

細分來看,存儲器占全球30%的產值規模,不光超過微處理器,還超過邏輯晶片,是C位中的C位。

已經退休的台積電大佬張忠謀曾說,記憶體供需1%的波動都會引起市場暴漲或暴跌。

想必這兩年先漲後跌的過山車行情大家有所耳聞,可以說,存儲器造就了過去兩年半導體產業的「虛假繁榮」,也戲劇性地把三星歷史性地推上全球半導體王座,又在行情低谷和日本的精準狙擊中跌落。

2018年,全球營收最高的10家半導體企業中,有4家以存儲器為主營業務,分別是三星(TOP1,736.5億美元),SK Hynix(TOP3,362.4億美元),美光(TOP4,297.4億美元),西部數據(TOP9,90.8億美元)。

2018年來的全球貿易糾紛中,美國狙擊了晉華,造成投資370億元的項目停擺,美光斷供華為,日本對韓實行存儲器用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

所以,中國人的晶片版圖上,存儲器必定是最大的一塊,沒有自己的大型存儲器IDM企業就沒有晶片自主權

長遠來看,存儲器對全球半導體格局的塑造更為直接。

2、存儲器——站在歷史的風口

從過去全球四次半導體產業變遷來看,掌握存儲器技術直接決定了其中2次產業中心轉移

圖2:半導體產業轉移和全球技術革命

80年代,日本五巨頭(日立、三菱、東芝、NEC、富士通)取代了美國存儲器先驅IntelMostek,使一家退出轉而研究CPU,一家賣身給ST(意法半導體)。

90年代的韓國如出一轍,PC興起的歷史機遇期,藉助逆周期投資和價格戰,四家韓國廠商(三星、現代、LG和大宇)取代日本成為第一陣營,至今仍然憑藉存儲器穩居全球半導體第一梯隊,日系大廠僅剩一家東芝半導體風雨飄搖。

存儲器是冒險家的遊戲,賭對賽道並堅持到對手放棄的往往成為了贏家,造富神話其中多少詭譎往事藏匿其中。

「仙童叛徒」藉助風投創辦了Intel,並從DRAM上挖到第一桶金,放棄存儲器業務成為CPU霸主後,又重新撿起了NAND,時至今日是全球第六大NAND Flash廠商。

從TI出身的工程師成立了Mostek,將意氣風發的Intel打得節節敗退,正是這家公司孕育了今天的美光

太平洋西岸,自負的商人李健熙力排眾議選擇了半導體這門「點沙成金」的生意,隨後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不計成本的逆周期投資...

而由於各種歷史原因,中國企業在這段歷史中參與甚少。

如今,擺在中國面前的存儲器行業已經高度集中、投資巨大、壁壘林立,「不瘋魔不成活」,國家意志、巨額投資和技術研發缺一不可

下一次產業轉移,中國能抓住存儲器的尾巴嗎?

3、下一站,中國

DRAM和NAND兩大類晶片占據存儲器產值的97%,美韓瓜分了絕大部分市場。

根據2019年Q2的數據,韓國在內存領域占據73.2%的份額,快閃記憶體晶片上占45.2%,基本由三星和SK Hynix貢獻。

美國分別占據21.6%和36.2%,主要廠商美光和西數保持了話語權。

在這種情況下,操控市場變得非常容易。

從貿易糾紛、技術換代、產線升級到工廠失火乃至停電,給廠商留下了無盡的割韭菜空間,每到天災人禍,老司機們往往盡釋前嫌、心照不宣

而中國作為最大市場,每年進口和消耗的存儲晶片以千億美元計,而消費者想獲得穩定的市場價格卻需要發改委約談幾大巨頭,世所罕見。

圖3:全球存儲器市場概況

要做存儲器,首先面臨市場競爭的問題。

留給中國企業的市場既很大又很小,大——在晶片自主化環境下,消費和企業級市場存在龐大的替代空間,小——國產晶片前期往往缺乏市場競爭力,只能在巨頭們吃剩下的5.2%和0.6%中尋求生存空間。

同時,在存儲器這個高度成熟的市場上行走,專利壁壘和聯合絞殺幾乎無法避免,晉華事件不會是最後一次,借逆周期幹掉對手的先例更是多不勝數。

所謂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存儲器燒錢起來也不是開玩笑的。

2018年三星一年投入260億美元用於擴建工廠和產線升級,孿生兄弟海力士燒掉130億美元,美光為100億美元,而中國廠商全年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發投入只有近70億美元

目前國內最大的存儲器項目長江存儲預計總投資約235億美元,合肥長鑫約71億美元,晉華集成約53億美元。

晶片非一日之功,應該看到這筆投資的牛鞭效應,將來能夠帶來多少從無到有,在技術、良率和產能上有多少提升,甚至從上到下國人對發展存儲器這個歷史使命的重視。

以下我們對目前國內有競爭力的存儲器廠商作簡要羅列。

不完全統計,DRAM領域有紫光國芯、芯成半導體(ISSI)、合肥長鑫和晉華集成,NAND領域有剛宣布64層3D NAND量產的長江存儲,NOR快閃記憶體則以兆易創新(GD)為代表。

其中,承擔了國家存儲器項目的紫光集團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家大型存儲器廠商,其內存顆粒、內存條、SSD等均已面世。

存儲器控制晶片則有華為海思、國科微、珠海建榮、聯芸科技、北京憶芯等。

這個時代,中國企業做存儲器最大的機會在哪裡?筆者認為,答案可能就藏在「中國企業」四個字里。

*本文為【晶片大師】(立創商城旗下芯媒體)原創,版權歸創作組所有,如需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半導體產業說不出的痛

本文來自《半導體行業觀察》。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總統備忘錄,計劃對至少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將制定新的投資限制條款。而除了希望減少1000億美元貿易逆差等要求外,...

紫光布局DRAM,存儲市場風雲再起

面對當下DRAM產業的壟斷格局,全球九成以上的市場由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大巨頭壟斷,中國目前的自給率幾乎為零。近日,紫光集團宣布組建DRAM事業群,標誌著紫光集團DRAM戰略正式起航,將進一步拓...

存儲市場崩盤在即?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整理自網絡。據CNBC等外媒報導,大摩分析師Shawn Kim 6日指出,存儲市況近幾周來有惡化跡象,DRAM需求逐漸趨疲,庫存、定價壓力與日俱增,而NAND型快快閃記...

紫光集團南京再投2600億建半導體生產線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從南京傳來喜訊,紫光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簽約。據披露,此次投資達到2600億元,目前雙方已經敲定了產線動工日期。聯繫到此前在武漢,由紫光集團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湖北省地...

厚積薄發:國產存儲晶片崛起

隨著智慧型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新興市場的崛起,存儲晶片開始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主力,更進一步成為半導體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領域中,國產廠商究竟有多少話語權、國產快閃記憶體離...

大國重器,存儲之道

IC Insights 14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有望成長35%至908億美元,其中三星今年的支出高達260億美元、遠多於去年的113億美元,比英特爾、台積電加總起來還要多。...

存儲晶片之戰,中國廠商能否吹響勝利號角?

中國反壟斷機構對於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企業的調查案,在近期已獲得重要進展,市場監管總局從三家公司調查獲取了大量證據資料,證明這三家內存廠商聯合在一起,對市場進行壟斷實現對價格的完全管控。本次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