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起訴美國,靠的是2160個5G SEP專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時將近一個月!華為與美國禁令的愛恨情仇也是讓人看得停不下來!一開始美國將華為拉入限制名單的時候,大家還覺得很揪心,沒想到華為是平平穩穩地度過了這次風波。

不僅如此,華為還反訴美國Verizon侵犯華為230條專利,需支付10億美元專利許可費,急得美國參議院盧比奧提出修改國防授權法案NDAA,希望阻止華為在美國法庭尋求損害賠償。

6月21日,華為繼今年3月宣布起訴美國政府之後,再次宣布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美國商務部。

質疑其在從美國返回中國途中被扣押的電信設備是否在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的範圍內……

這一系列事件讓人看到眼花繚亂,也讓人看到了華為真正的實力以及實力背後堅定的專利之路——

1995年,公司成立智慧財產權部,找幾個人,想辦法申請一點商標註冊,申請一點專利;

2000年,公司全面進入國際市場,主動尋求西方公司獲得他們的專利許可,單向繳費,主動交費。

與此同時做了兩件事:一是用超過西方公司50%的投入來追趕,二是把研究、標準和專利統一由一個管理團隊來進行管理。

2003年1月24日,思科用長達77頁的訴狀指控華為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換機中盜用了其原始碼,使得產品連瑕疵都存在雷同;指控還包括路由器和交換機命令接口等軟體侵犯了思科擁有的至少5項專利。

這是華為在智慧財產權上的第一案,此後兩家公司打了十年的專利戰。

2008年,公司全年共遞交1737件PCT專利申請,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統計,在2008年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專利數占全球10%以上。

2015 年,華為與蘋果公司達成一系列專利許可協議,覆蓋GSM、UMTS、LTE 等無線通信技術。

其中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 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 98 件,也就是說,華為已經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

2016年,華為對三星提起訴訟,指三星非法使用了其技術,其中主要涉及4G通訊技術、智慧手機操作功能相關軟體。

最後華為勝訴三星獲賠8050萬。

2016年1月14日,華為與愛立信宣布達成續簽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該協議覆蓋了兩家公司包括GSM、UMTS 及 LTE 蜂窩標準在內的無線通信標準相關基本專利。

2017年,一家名為AGIS的軟體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訴訟蘋果、LG、華為、中興和HTC,稱這些品牌涉及追蹤移動設備位置的功能侵犯了公司4項專利。

2018年,公司累計專利授權87805件;其中有11152項核心專利是在美國申請的,在中國授權專利累計43371件,中國以外地區授權44344件。


華為專利技術分類圖表


截止到今天2019年6月25日,用專業資料庫檢索得知:華為累計專利申請263739條(93686族),其中91.64%是發明專利(85852族),4.4%是實用新型專利(4122族),3.96%是外觀設計專利(3.712族),成為國際數量質量具佳的專利大戶。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投入是5G技術研究已超過10年之久,累計向ETSI聲明2570族5G標準必要專利。

根據專利分析廠商IPLytics的統計,華為擁有2160個5G SEP,占據全球第一。


全球5G SEP專利排名


——————————————————————

從被圍追堵截到揚眉吐氣,華為的專利之路走了24年。

1

華為的專利布局

經過24年在各項科技上的厚積薄發,華為終於開始在通信技術,手機技術等方面顯露它的崢嶸面目。


4G時代占據優勢

在4G通訊時代,華為專利數量僅次於高通與三星;在標準制定的主導能力上,華為在ITU、3GPP、Broadband Forum等委員會或技術小組中扮演重要角色,4G時代的這些專利都使華為與中國在國際重要標準組織中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



劍指5G時代

2016年11月18日,華為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從美國主推LDPC,法國主推Turbo2.0兩大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

這也是華為在5G時代取得的第一個階段性成功。

而這個極化碼方案就是對於通信技術領域至關重要的標準必要專利(SEP)。

華為在5G領域的先進程度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專利量更是驚人。

華為創下WIPO歷史上由一家公司提交國際專利申請的記錄。



相比2017年華為以4024件專利取得WIPO國際專利申請第一的好成績,2018年華為專利申請量增加了1400件,成功衛冕。

在2018年華為申請的5450件國際專利中,有三成是5G專利,這也奠定了華為在5G領域不可動搖的領軍地位。

這一次WIPO還特別羅列出世界上一些公司的國際專利申請量。

華為國際專利申請量已經接近第二名三菱電機株式會社國際專利申請量的兩倍,可謂建立了絕對的技術優勢。

現在5G網絡在全球範圍的推廣正在一步步地實行,而華為通信設備的製造也在逐漸得到各個國家的認可。

雖然前面仍然有美國政府的阻撓,但是華為憑藉自己強硬的實力,每一次都可以化險為夷,也讓世界看到了華為的技術力量。

自研晶片技術

今天,沒有自己晶片的中國品牌手機大廠仍然在向高通採購晶片。

而華為,已經靠自己研發闖出來自己的一條路。

現在用上了麒麟晶片的華為手機技術已經可以和蘋果三星高端機媲美了,儘管有人吐槽麒麟980性能不如845,但是麒麟985正在研發,估計性能會和855持平了,還內置5G基帶。

硬體三代出貴族,自主研發必然是一條漫長的路。

華為在2004年就成立的海思半導體專門研發晶片,在2008年就發布了第一款晶片,2012年發布了四核手機處理器晶片K3V2,2014年發布四核晶片麒麟910T,很多人紛紛感嘆華為果然有戰略眼光,比大部分公司早了整整10年意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

但是華為晶片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12年華為把自己晶片搭載了自己的手機上面,手機上市之後備受吐槽,網絡上面謾罵的聲音不斷,當時是華為手機最困難的時刻。

因為晶片必須足夠多的人用,晶片才可能發展得起來,也就是說華為的晶片自家手機必須用,但是因為自己晶片起步比較晚,性能方面和高通有差距,這個時候華為手機抗住了壓力,一步一步堅持到了今天。

發展到終於可以和高通一較高下的地步了。

目前華為還需要在晶片上繳納一筆專利費,但比起其他國內手機廠商繳納的數億元專利許可費,華為要付出的專利授權費算是非常少的了,晶片已經成為華為的核心技術之一。

華為8核處理器的跑分圖


2

白宮宣布「緊急狀態」

美國白宮一直在問:「為什麼我們做不到華為在做的事?我們要達到華為那樣的水平還需要多長時間?」華為強大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在支撐維持?

1995-2000年,華為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正式拉開了華為進軍全球的序幕。

但華為與全世界市場接觸的第一面非常疼痛。

2000年左右中國即將加入WTO,當時通信行業幾乎所有的國際公司都開始找上華為,目的很單純,就是要「專利許可費」。

一開口就要華為銷售比例的1%到7%,當時的華為管理層一算,這麼多的錢加在一起簡直是要了華為的「命」!

據華為副總裁、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回憶道:「我們2000年開始全面進入國際市場,當時沒有什麼專利,也就沒有什麼競爭能力。

要進入國際市場,就必須按照世界的規則來做,所以我們開始主動尋求西方公司獲得他們的許可,我們單向繳費,主動交費。

通過這件事,我們終於深刻地理解了智慧財產權就是競爭的法寶,專利就是你進入世界市場競爭時必須要解決的核心的能力問題,所以我們開始下決心投入。

面對華為因為沒有核心專利而被全世界同行要錢的惡劣局面,華為痛下決心:「一定要有核心專利」。

當時華為做了幾個重要的決策,一是加大投入,要用超過西方公司50%投入來追趕。

二是把研究、標準和專利統一由一個管理團隊來進行管理,並在1995年就早早的成立了智慧財產權部,這些舉措在今天看來都非常正確。

2016年華為和愛立信簽訂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後,華為總裁任正非說:「其實華為的國際化就是借船出海,以土地換和平。

我們千軍萬馬攻下山頭,到達山頂時,發現山腰、山腳全被西方公司的基礎專利包圍了,怎麼辦?只有留下買路錢,交專利費,或者依靠自身的專利儲備進行專利互換。

為此,華為每年要向西方公司支付數億美元的專利費,我們堅持不投機,不存僥倖心理。

根據統計,華為從2006年以來,其研發投入巨大。

截止到目前,華為研發人員數量總量達到8萬名,幾乎占到了華為公司員工總數的50%,研發費用為897億元人民幣,占華為全年收入的14.9%,近十年的累計研發投入達到了3940億元人民幣。

華為投入的研發資金在全球範圍內排列第三,僅次於亞馬遜以及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下面兩個案例可以看出華為的專利實力。

2015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

作為長年手機終端業界翹楚的蘋果在專利授權上已經落後於華為;而根據初步估算,蘋果每年向華為支付的專利費數額可能非常龐大!

2016年華為向全球智慧型手機大廠三星打響了專利戰,並且是在中國和美國這兩大「戰場」同時發起。

華為指控三星未經授權在其手機中使用了華為的第四代(4G)蜂窩通信技術、作業系統和用戶介面軟體。

華為最後取得勝訴。

3

美國全面阻攔

其實,從華為公司踏上美國領土的那一天開始,問題和麻煩便接踵而至,當懷揣著美國夢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嚮往著這個自由、民主國家的時候,華為卻從來沒有感受到自由、民主和公平的氣息。

當華為在北美設立分公司,並於2002年,參加了由美國亞特蘭大市舉辦的通訊產品展,將產品搬上美國展台,準備大施拳腳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時任美國思科公司總裁錢伯斯,發現了華為的產品,並在當年春節前夕將華為告上法庭。

好在華為早有準備,成功化解了思科的專利訴訟。

當華為想用美國的規則,公平、公正贏得市場競爭的時候,美國市場卻從未向華為敞開大門。

2007年,華為收購美國3COM網絡公司案,最終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危害政府信息安全為由拒絕;2010年,華為擬收購摩托羅拉公司無線網絡設備業務,仍然被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予以拒絕。

到2012年,美國出台了一份國會報告,對華為設備的安全性表示擔憂,並警告美國公司不要購買華為公司的產品。

從此之後,華為產品就一直遊走在美國市場的邊緣,多次嘗試進入都被阻攔。

當川普總統上台以後,提出了美國優先原則,剛開始還只是抵制華為的通訊設備,以安全名義散播華為威脅論,要求其它國家不要採用華為的電信設備。

後來發展到找幫手抓人。

如果說之前這一切還停留在動口階段,利用其影響力,干擾華為的正常生產經營,那麼接下來,美國直接對華為動手了——

1月29日據媒體報導,美國相關部門正式對華為提起訴訟,稱華為竊取t-mobile公司的商業機密。

這一樁陳年爛穀子的事情繼續被美國翻起,事情的起因源於2014年,t-mobile控訴華為的員工偷拍其智慧型手機檢測設備,後來華為開除了涉事員工並對t-mobile公司進行了賠償。

另外,美國還起訴了華為的兩家附屬公司,涉嫌與伊朗交易。

美國的指控共有23項罪名,從竊取商業機密到違反禁運,其中10項罪名與華為兩家子公司相關,另外13項涉及禁運。

看來美國終於親自出手了,不過美國的做法很難讓人信服,一件幾年前已經結束的案件,從新被提起,小孩子也看得出來美國的動機。

5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中國公司華為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名單」。

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也就意味著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的批准下是不能從美國公司購買零件的。

美國政府要求美國供貨商必須特批才能向華為出售商品。

華為的美國供應鏈遭到打擊。

5月20日,「谷歌暫停支持華為部分業務」等消息傳出,谷歌發言人表示暫停部分業務是在「遵從指令」。

20日隨後,美國商務部官方網站發布:給華為及其合作夥伴90天的「臨時許可」。

該發布稱,這項安排是為了給「相關部門和公司提供進行調整的時間」。

4

華為不再沉默

這一次華為不再是沉默的羔羊。

3月7日,華為狀告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第889條違憲——違反美國三權分立原則。

此前,美國法院根據第889條禁止所有美國政府機構從華為購買設備或者服務,也禁止它們為華為的客戶提供資金。

6月13日,華為公司要求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因使用華為230多項專利而要支付專利許可費。

這些專利涉及核心網絡設備、有線基礎設施和物聯網技術。

據知情人士表示,該230多項專利的授權費超過10億美元。

金額相當於Verizon去年四季度凈利潤的一半。

6月17日據媒體報導,美國參議院盧比奧提出法案,希望防止華為在美國法庭尋求損害賠償。

根據路透社看到的修正案,美國政府特定觀察名單(certain U.S. government watch lists)上的公司將包括華為,這些公司將不被允許根據美國相關的專利法尋求救濟,包括針對專利侵權發起法律行動。

作為美國反華政客中最激進最極端的一個人,盧比奧多次叫嚷中國「偷」美國「智慧財產權」。

對於華為向Verizon收專利費一事,美國參議員馬可·盧比奧發表推特稱:「華為已經成為一個專利流氓。

他們通過毫無根據的,代價高昂的專利索賠,進行報復美國的攻擊。

盧比奧的「雙標」做法是站不住腳的。

早在6月15日,彭博社就在文章中指出,「專利糾紛」在科技行業中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愛立信、諾基亞和高通等公司都在通過自己手中的專利來收取費用。

此外,華為的專利也並非「毫無根據」。

該公司在電信、網絡和其他高科技發明等「關鍵技術」方面擁有56492項專利,專利總量更是高達102911個。

彭博社稱,華為所擁有的「龐大且全球性的關鍵技術專利組合」是美國無法破壞的優勢,而中國近年來在移動通訊、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關鍵技術上的「專利井噴」正在削弱美國在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

而且在華為被列入「限制名單」後,美國公司也遭受池魚之殃。

6月21日,繼今年3月宣布起訴美國政府之後,華為再次宣布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這次起訴的對象是美國商務部。

2017年7月,華為將自己一套包括伺服器內在的電信設備送到位於美國的實驗室做測試,測試完之後本打算髮回中國。

華為說自己當時已經向美當局提供了該設備的相關信息和文件,也就是說一切都是按照美國法律法規辦事,但是在返程路上,這套電信設備在阿拉斯加被美國當局無故扣留。

但美當局還是將設備扣留下來。

……

面對華為被美國打壓一事,任正非對外表示:「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堡壘從外部被加強」,我們這個堡壘的內部正在鬆散、惰怠之中,美國這樣一打壓,我們內部受到擠壓以後,就更團結,密度更強,更萬眾一心,下決心一定要把產品做好。

希望不要引導我們的員工最終有一種狹隘的民族心理反美,也不要有著民粹主義的思想導致最終落後。

我們向美國學習先進開放,那麼我們將來有一天會先成為發達公司的。

如此胸懷與淡定,一方面是因為任正非經歷了生生死死無數次,還有一方面是因為華為手握5G新一代技術專利吧。

(END)

參考文章:

IPRdaily《美參議院提法案:欲剝奪華為在美專利權,涉及3000多件專利?》

思凱商服《從被圍追堵截到揚眉吐氣,華為的專利之路走了17年》

—————————————

北京人工智慧專利產業創新中心

北京人工智慧專利產業創新中心是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的三個創設中心之一,其任務是為所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單位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使國內所有人工智慧相關企業都能受到本專利創新中心的保護、專注於研發而無需擔心各種專利分析、申請、主張或侵權問題。

北京臻利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北京人工智慧專利產業創新中心以北京臻利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作為法人企業化經營。

設立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服務平台,專注於搭建人工智慧專利資料庫及專利池、專利分析、專利布局、專利挖掘與申請、專利保護、專利維權、智慧財產權培訓等工作,致力成為智慧財產權的金融與保險中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文看清華為起訴三星幕後始末

【知呱呱—智慧財產權服務和運營電商平台】5月25日,華為官方正式對外宣布,將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韓國三星公司的智慧財產權訴訟,包括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

愛立信被調查 電信設備商的壟斷反噬

4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愛立信方面得到確認,由於相關企業對愛立信在中國智慧財產權許可業務的投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啟動了對愛立信相關許可業務的調查。對於電信設備商來說,涉及專利的官司和調...

愛立信被調查 電信設備商的「壟斷反噬」

4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愛立信方面得到確認,由於相關企業對愛立信在中國智慧財產權許可業務的投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啟動了對愛立信相關許可業務的調查。對於電信設備商來說,涉及專利的官司和...

華為憑什麼向蘋果收取專利費?

日前,有報導稱「蘋果開始向華為交專利費」,一時間引起網民熱議。起因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公布的許可備案登記信息顯示,2015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從此...

不開玩笑!華為開始向蘋果收專利費了

在國際市場上,一提到中國國產手機品牌,經常會莫名其妙地被貼上「山寨」「抄襲」的標籤,無論中國手機的銷量與市場占有率如何,這個標籤似乎總是很難甩掉。但你們知道嗎?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公布的許可備...

為何高通告魅族索賠5.2億?這才是真相!

高通把魅族給告了,還獅子大開口索賠5.2億。選在這個時間告魅族有什麼秘密?近日,高通公司宣布已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控告魅族公司,稱其侵犯3G和4G通信專利。目前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宣布受理高通訴魅族案。

蘋果與高通和解 | 無關輸贏,全是利益

蘋果與高通和解,在巨大的5G市場面前,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共同的利益。和解背後,高通、蘋果、英特爾、華為各是何姿態?或許,要問問誰有更大主動權。4月17日,蘋果與高通分別在官網宣布,雙方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