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科技的差距到底在哪 30噸的物質集成到指甲大小到底多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晶片原理和量子力學
很多文盲覺得量子力學只是一個數學遊戲,沒有應用價值,呵呵,下面咱給計算機晶片尋個祖宗,請看示範:
導體,咱能理解,絕緣體,咱也能理解,小盆友們第一次被物理整懵的,怕是半導體了,所以先替各位的物理老師把這債還上。
原子組成固體時,會有很多相同的電子混到一起,但量子力學認為,2個相同電子沒法待在一個軌道上,於是,為了讓這些電子不在一個軌道上打架,很多軌道就分裂成了好幾個軌道,這麼多軌道擠在一起,不小心挨得近了,就變成了寬寬的大軌道。
這種由很多細軌道擠在一起變成的寬軌道就叫能帶。
有些寬軌道擠滿了電子,電子就沒法移動,有些寬軌道空曠的很,電子就可自由移動。
電子能移動,宏觀上表現為導電,反過來,電子動不了就不能導電。
好了,我們把事情說得簡單一點,不提「價帶、滿帶、禁帶、導帶」的概念,準備圈重點!
有些滿軌道和空軌道挨的太近,電子可以毫不費力從滿軌道跑到空軌道上,於是就能自由移動,這就是導體。
一價金屬的導電原理稍有不同。
但很多時候兩條寬軌道之間是有空隙的,電子單靠自己是跨不過去的,也就不導電了。
但如果空隙的寬度在5ev之內,給電子加個額外能量,也能跨到空軌道上,跨過去就能自由移動,也就是導電。
這種空隙寬度不超過5ev的固體,有時能導電有時不能導電,所以叫半導體。
如果空隙超過5ev,那基本就得歇菜,正常情況下電子是跨不過去的,這就是絕緣體。
當然,如果是能量足夠大的話,別說5ev的空隙,50ev都照樣跑過去,比如高壓電擊穿空氣。
到這,由量子力學發展出的能帶理論就差不多成型了,能帶理論系統地解釋了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的本質區別,即,取決於滿軌道和空軌道之間的間隙,學術點說,取決於價帶和導帶之間的禁帶寬度。
半導體離晶片原理還很遙遠,別急。
很明顯,像導體這種直男沒啥可折騰的,所以導線到了今天仍然是銅線,技術上沒有任何進展,絕緣體的命運也差不多。
半導體這種曖曖昧昧的性格最容易搞事情,所以與電子設備相關的產業基本都屬於半導體產業,如晶片、雷達。
下面有點燒腦細胞。
基於一些簡單的原因,科學家用矽作為半導體的基礎材料。
矽的外層有4個電子,假設某個固體由100個矽原子組成,那麼它的滿軌道就擠滿了400個電子。
這時,用10個硼原子取代其中10個矽原子,而硼這類三價元素外層只有3個電子,所以這塊固體的滿軌道就有了10個空位。
這就相當於在擠滿人的公交車上騰出了幾個空位子,為電子的移動提供了條件。
這叫P型半導體。
同理,如果用10個磷原子取代10個矽原子,磷這類五價元素外層有5個電子,因此滿軌道上反而又多出了10個電子。
相當於擠滿人的公交車外面又掛了10個人,這些人非常容易脫離公交車,這叫N型半導體。
現在把PN這兩種半導體面對面放一起會咋樣?不用想也知道,N型那些額外的電子必然是跑到P型那些空位上去了,一直到電場平衡為止,這就是大名鼎鼎的「PN結」。
(動圖來自《科學網》張雲的博文)
這時候再加個正向的電壓,N型半導體那些額外的電子就會源源不斷跑到P型半導體的空位上,電子的移動就是電流,這時的PN結就是導電的。
如果加個反向的電壓呢?從P型半導體那裡再抽電子到N型半導體,而N型早已掛滿了額外的電子,多出來的電子不斷增強電場,直至抵消外加的電壓,電子就不再繼續移動,此時PN結就是不導電的。
當然,實際上還是會有微弱的電子移動,但和正向電流相比可忽略不計。
如果你已經被整暈了,沒關係,用大白話總結一下:PN結具有單嚮導電性。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單嚮導電的PN結,然後呢?把PN結兩端接上導線,就是二極體:
有了二極體,隨手搭個電路:
三角形代表二極體,箭頭方向表示電流可通過的方向,AB是輸入端,F是輸出端。
如果A不加電壓,電流就會順著A那條線流出,F端就沒了電壓;如果AB同時加電壓,電流就會被堵在二極體的另一頭,F端也就有了電壓。
假設把有電壓看作1,沒電壓看作0,那麼只有從AB端同時輸入1,F端才會輸出1,這就是「與門電路」。
同理,把電路改成這樣,那麼只要AB有一個輸入1,F端就會輸出1,這叫「或門電路」:
現在有了這些基本的邏輯門電路,離晶片就不遠了。
你可以設計出一種電路,它的功能是,把一串1和0,變成另一串1和0。
簡單舉個例子,給第二個和第四個輸入端加電壓,相當於輸出0101,經過特定的電路,輸出端可以變成1010,即第一個和第三個輸出端有電壓。
我們來玩個稍微複雜一點的局:
左邊有8個輸入端,右邊有7個輸出端,每個輸出端對應一個發光管。
從左邊輸入一串信號:00000101,經過中間一堆的電路,使得右邊輸出另一串信號:1011011。
1代表有電壓,0代表無電壓,有電壓就可以點亮對應的發光管,即7個發光管點亮了5個,於是,就得到了一個數字「5」,如上圖所示。
終於,我們已經搞定了數字是如何顯示的!如果你想進行1+1的加法運算,其電路的複雜程度就已經超過了99%的人的智商了,即便本僧親自出手,設計電路的運算能力也抵不過一副算盤。
直到有一天,有人用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線組成了一個超級複雜的電路,誕生了人類第一台計算機,重達30噸,運算能力5000次/秒,還不及現在手持計算器的十分之一。
不知道當時的工程師為了安裝這堆電路,腦子抽筋了多少回。
接下來的思路就簡單了,如何把這30噸東西,集成到指甲那麼大的地方上呢?這就是晶片。
晶片製造與中國技術
為了把30噸的運算電路縮小,工程師們把多餘的東西全扔了,直接在矽片上製作PN結和電路。
下面從矽片出發,說說晶片的製作過程和中國所處的水平。
第一:矽
把這玩意兒氯化了再蒸餾,可以得到純度很高的矽,切成片就是我們想要的矽片。
矽的評判指標就是純度,你想想,如果矽里有一堆雜質,那電子就別想在滿軌道和空軌道之間跑順暢。
太陽能級高純矽要求99.9999%,這玩意兒全世界超過一半是中國產的,早被玩成了白菜價。
晶片用的電子級高純矽要求99.999999999%(別數了,11個9),幾乎全賴進口,直到2018年江蘇的鑫華公司才實現量產,目前年產0.5萬噸,而中國一年進口15萬噸。
難得的是,鑫華的高純矽出口到了半導體強國韓國,品質應該還不錯。
不過,30%的製造設備還得進口……
高純矽的傳統霸主依然是德國Wacker和美國Hemlock(美日合資),中國任重而道遠。
第二:晶圓
矽提純時需要旋轉,成品就長這樣:
所以切片後的矽片也是圓的,因此就叫「晶圓」。
這詞是不是已經有點耳熟了?
切好之後,就要在晶圓上把成千上萬的電路裝起來的,幹這活的就叫「晶圓廠」。
各位拍腦袋想想,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怎樣才能完成這種操作?
用原子操縱術?想多了,朋友!等你練成御劍飛行的時候,人類還不見得能操縱一個一個原子組成各種器件。
晶圓加工的過程有點繁瑣。
首先在晶圓上塗一層感光材料,這材料見光就融化,那光從哪裡來?光刻機,可以用非常精準的光線,在感光材料上刻出圖案,讓底下的晶圓裸露出來。
然後,用等離子體這類東西沖刷,裸露的晶圓就會被刻出很多溝槽,這套設備就叫刻蝕機。
在溝槽里摻入磷元素,就得到了一堆N型半導體。
完成之後,清洗乾淨,重新塗上感光材料,用光刻機刻圖,用刻蝕機刻溝槽,再撒上硼,就有了P型半導體。
實際過程更加繁瑣,大致原理就是這麼回事。
有點像3D列印,把導線和其他器件一點點一層層裝進去。
這塊晶圓上的小方塊就是晶片。
晶片放大了看就是成堆成堆的電路,這些電路並不比那台30噸計算機的電路高明,最底層都是簡單的門電路。
只是採用了更多的器件,組成了更龐大的電路,運算性能自然就提高了。
據說這就是一個與非門電路:
提個問題:為啥不把晶片做的更大一點呢?這樣不就可以安裝更多電路了嗎?性能不就趕上外國了嘛?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答案出奇簡單:錢!一塊300mm直徑的晶圓,16nm工藝可以做出100塊晶片,10nm工藝可以做出210塊晶片,於是價格就便宜了一半,在市場上就能死死摁住競爭對手,賺了錢又可以做更多研發,差距就這麼拉開了。
說個題外話,中國軍用晶片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為咱不計較錢嘛!可以把晶片做的大大的。
另外,越大的矽片遇到雜質的機率越大,所以晶片越大良品率越低。
總的來說,大晶片的成本遠遠高於小晶片,不過對軍方來說,這都不叫事兒。
可別把「龍芯」和「漢芯」混為一談
第三:設計與製造
用數以億計的器件組成如此龐大的電路,想想就頭皮發麻,所以晶片的設計異常重要,重要到了和材料技術相提並論的地步。
一個路口紅綠燈設置不合理,就可能導致大片堵車。
電子在晶片上跑來跑去,稍微有個PN結出問題,電子同樣會堵車。
這種精巧的線路設計,只有一種辦法可以檢驗,那就是:用!大量大量的用!現在知道晶片成本的重要性了吧,因為你不會多花錢去買一台性能相同的電腦,而晶片企業沒了市場份額,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正因為如此,晶片設計不光要燒錢,也需要時間沉澱,屬於「燒錢燒時間」的核心技術。
既然是核心技術,自然就會發展出獨立的公司,所以晶片公司有三類:設計製造都做、只做設計、只做製造。
半導體是台灣少有的仍領先大陸的技術了,基於兩岸實質上的分治狀態,所以中國大陸和台灣暫且分開表述。
早期的設計製造都是一塊兒做的,最有名的: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日本東芝、義大利法國的意法半導體;中國大陸的:華潤微電子、士蘭微;台灣的:旺宏電子等。
外國、台灣、大陸三方,最落後的就是大陸,產品多集中在家電遙控器之類的低端領域,手機、電腦這些高端晶片幾乎空白!
後來隨著晶片越來越複雜,設計與製造就分開了,有些公司只設計,成了純粹的晶片設計公司。
如,美國的高通、博通、AMD,台灣的聯發科,大陸的華為海思、展訊等。
挨個點評幾句。
大名鼎鼎的高通就不多說了,世界上一半手機裝的是高通晶片;博通是蘋果手機的晶片供應商,手機晶片排第二毫無懸念;AMD和英特爾基本把電腦晶片包場了。
這些全是美國公司,世界霸主真不是吹的。
台灣聯發科走的中低端路線,手機晶片的市場份額排第三,很多國產手機都用,比如小米、OPPO、魅族。
不過最近被高通乾的有點慘,銷量連連下跌。
華為海思是最爭氣的,大家肯定看過很多故事了,不展開。
除了通信晶片,海思也做手機用的麒麟晶片,市場份額隨著華為手機的增長排進了前五。
個人切身體會,海思晶片的進步真的相當不錯(這一波廣告,不收華為一分錢)。
展訊是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比較早的大陸晶片企業,畢竟不能被人剃光頭吧,硬著頭皮上,走的是低端路線。
前段時間傳出了不少危機,後來又說是變革的開始,過的很不容易,和世界巨頭相差甚多。
大陸還有一批晶片設計企業,晨星半導體、聯詠科技、瑞昱半導體等,都是台灣老大哥的子公司,產品應用於電視、可攜式電子產品等領域,還挺滋潤。
在大陸的晶片設計公司,台灣頂住了大半邊天!
還有一類只製造、不設計的晶圓代工廠,這必須得先說台灣的台積電。
正是台積電的出現,才把晶片的設計和製造分開了。
2017年台積電包下了全世界晶圓代工業務的56%,規模和技術均列全球第一,市值甚至超過了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
晶圓代工廠又是台灣老大哥的天下,除了台積電這個巨無霸,台灣還有聯華電子、力晶半導體等等,連美國韓國都得靠邊站。
大陸最大的代工廠是中芯國際,還有上海華力微電子也還不錯,但技術和規模都遠不及台灣。
不過受制於台灣詭譎的社會現狀,台積電開始布局大陸,落戶南京。
這幾年台資、外企瘋狂在大陸建晶圓代工廠,這架勢和當年合資汽車有的一拼。
大陸的中芯國際具備28nm工藝,14nm的生產線也在路上,可惜還沒盈利。
大家還是願意把這活交給台積電,台積電幾乎拿下了全球70%的28nm以下代工業務。
美國、韓國、台灣已具備10nm的加工能力,最近幾個月台積電剛剛上線了7nm工藝,穩穩壓過三星,首批客戶就是華為的麒麟980晶片。
這倆哥們兒早就是老搭檔了,華為設計晶片,台積電加工晶片。
說真的,如果大陸能整合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並利用靈活的政策和龐大的市場促進其進一步升級,土工追趕美帝的步伐至少輕鬆一半。
現在嘛,大陸任重而道遠吶!
第四:核心設備
晶片良品率取決於晶圓廠整體水平,但加工精度完全取決於核心設備,就是前面提到的「光刻機」。
光刻機,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橫掃天下!不好意思,產量還不高,你們慢慢等著吧!無論是台積電、三星,還是英特爾,誰先買到阿斯麥的光刻機,誰就能率先具備7nm工藝。
沒辦法,就是這麼強大!
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也做光刻機,但技術遠不如阿斯麥,這幾年被阿斯麥打得找不到北,只能在低端市場搶份額。
阿斯麥是唯一的高端光刻機生產商,每台售價至少1億美金,2017年只生產了12台,2018年預計能產24台,這些都已經被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搶完了,2019年預測有40台,其中一台是給咱們的中芯國際。
既然這麼重要,咱不能多出點錢嗎?第一:英特爾有阿斯麥15%的股份,台積電有5%,三星有3%,有些時候吧,錢不是萬能的。
第二,美帝整了個《瓦森納協定》,敏感技術不能賣,中國、朝鮮、伊朗、利比亞均是被限制國家。
有意思的是,2009年上海微電子的90納米光刻機研製成功(核心部件進口),2010年美帝允許90nm以上設備銷售給中國,後來中國開始攻關65nm光刻機,2015年美帝允許65nm以上設備銷售給中國,再後來美帝開始管不住小弟了,中芯國際才有機會去撿漏一台高端機。
不過咱也不用氣餒,咱隨便一家房地產公司,銷售額輕鬆秒殺阿斯麥,哦耶!
重要性僅次於光刻機的刻蝕機,中國的狀況要好很多,16nm刻蝕機已經量產運行,7-10nm刻蝕機也在路上了,所以美帝很貼心的解除了對中國刻蝕機的封鎖。
在晶圓上注入硼磷等元素要用到「離子注入機」,2017年8月終於有了第一台國產商用機,水平先不提了。
離子注入機70%的市場份額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
塗感光材料得用「塗膠顯影機」,日本東京電子公司拿走了90%的市場份額。
即便是光刻膠這些輔助材料,也幾乎被日本信越、美國陶氏等壟斷。
2015年至2020年,國內半導體產業計劃投資650億美元,其中設備投資500億美元,再其中480億美元用於購買進口設備。
算下來,這幾年中國年均投入130億,而英特爾一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就超過130億美元。
論半導體設備,中國,任無比重、道無比遠啊!
第五:封測
晶片做好後,得從晶圓上切下來,接上導線,裝上外殼,順便還得測試,這就叫封測。
封測又又又是台灣老大哥的天下,排名世界第一的日月光,後面還跟著一堆實力不俗的小弟:矽品、力成、南茂、欣邦、京元電子。
大陸的三大封測巨頭,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混的都還不錯,畢竟只是晶片產業的末端,技術含量不高。
中國芯
說起中國晶片,不得不提「漢芯事件」。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從美國買回晶片,磨掉原有標記,作為自主研發成果,騙取無數資金和榮譽,消耗大量社會資源,影響之惡劣可謂空前!以致於很長一段時間,科研圈談芯色變,嚴重干擾了晶片行業的正常發展。
矽原料、晶片設計、晶圓加工、封測,以及相關的半導體設備,絕大部分領域中國還是處於「任重而道遠」的狀態,那這種懵逼狀態還得持續多久呢?根據「燒錢燒時間」理論,掐指算算,大約是2030年吧!國務院印發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綱要》明確提出,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前,中國晶片的總體水平差不多處在剛剛實現零突破的階段,雖然市場份額微乎其微,但每個領域都參了一腳,前景還是可期待的。
極限
文末,習慣性抱怨一下人類科技的幼稚。
晶片,作為大夥削尖腦袋能達到的最高科技水準,其基礎的能帶理論竟然只是個近似理論,電子的行為仍然沒法精確計算。
再往大了說,別看現在的技術紛繁複雜,其實就是玩玩電子而已,至於其他幾百種粒子,還完全不知道怎麼玩!
晶片加工精度已經到了7nm,雖然三星吹牛說要燒到3nm,可那又如何?你還能繼續燒嗎?1nm差不多就是幾個原子而已,量子效應非常顯著,近似理論就不好使了,電子的行為更加難以預測,半導體行業就得在這兒歇菜。
燒錢也好,燒時間也罷,燒到盡頭就是理論物理。
基礎科學除了燒錢燒時間,還得燒人,燒的異常慘烈,100個高智商,99個都是墊腳石!工程師可以半道出家,但物理學家必須科班出身,基礎科學在中國被忽視了五千多年,如今每年填報熱度還不如耍戲的。
不能光折騰電子了,為了把中微子也用起來,咱趕緊忽悠,哎,不對,是呼籲更多孩子學基礎科學吧!
大小只有髮絲直徑萬分之一的晶片怎麼造?中國靠它
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有色技術平台在我們的印象里,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在關鍵技術方面一直處於受制於人的局面,今年4月份的中興事件更是成為了這方面最現實的例證。 其實,半導體產業包括了集成電路設計、半...
深度:國產晶片到底差在哪?一文讀懂中國半導體產業現狀
還在上學時就聽老師說,半導體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彼時聽了這話似懂非懂也未深究,直至最近中興事件的爆發,讓我愈發覺得半導體產業的受制於人終究是一把懸在中國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相信很多人...
些知識點都不懂?你怎麼好意思吹牛說自己懂手機晶片
提到半導體晶片,或許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高科技、搞不懂!但其實,普通人也並非完全搞不懂!接下來,所長就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下晶片及其製造技術~晶片(chip)是半導體元件產品的...
56歲開始創業,如今一年可賺2個騰訊,1個半華為
最近寫了很多關於半導體的文章,確實半導體之戰或者說晶片之戰中,中國是最受傷的,這10年間花了10萬億來進口晶片,90%的晶片都要進口,無法自產。不僅技術不行,人才也缺失,目前在晶片製造上,中國在...
2018年晶片上下游產業鏈及競爭格局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根據晶片的生產過程,一般產業鏈分為上游設計、中游製造、下游封裝和測試三個主要環節,除此之外還包括各個環節配套的設備製造、材料生產等相關產業。此外,按形式可分為IDM和垂直分工兩種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