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萬!華為最強大對手殺回中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韓國電子巨頭三星電子曾(Samsung Group)宣布,由於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三星已經結束了在中國的手機生產。

據路透社報導,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在本月初10月2日的一份聲明中宣布,三星關閉了在中國最後一家工廠。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表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三星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13年年中的15%左右萎縮至1%,因為其輸給了華為和小米等中國本土品牌。

在三星關閉最後一家中國手機工廠的幾個月前,該公司曾在6月份削減了位於惠州的工廠的產量,並在去年底暫停了另一家工廠的生產,這凸顯出中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三星在一份聲明中說道:「生產設備將會被轉移到全球其他製造基地,這取決於我們基於市場需求的全球生產戰略。

三星稱作出這一「艱難決定」是為了提高效率,還稱將繼續在華銷售。

但在近日,三星公司似乎又有重返中國市場的舉動。

史無前例,三星低頭

據韓媒報導,三星決定將每年生產的3億部智慧型手機中的20%,即6000萬部委託給中國企業生產,不再交由世界各國的分公司工廠生產。

這一決定,卻讓向三星電子提供配件的韓國中小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因為三星與中國的合作方式是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從設計到生產都由中國企業自主完成,最後產品由三星將這種中國產智慧型手機貼上「三星」品牌銷往世界各地。

這意味著韓國供應商的供貨量可能會相應的減少。

有聲音認為,三星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在中國的低價智慧型手機攻勢中生存下來。

為了與物美價廉、售價僅在100美元左右的中國產品競爭,三星選擇了自己成為中國產品的解決方案。

在生存這個絕對命題之前,維護「三星製造」的自尊心是奢侈。

向三星供貨的一家中小企業代表表示,「這是對我們判處死刑。

另一家中小企業代表稱:「向緊急對策小組訴苦,才從最初的7千萬部減少到6千萬部」,「我們找到承攬三星訂單的中國製造商,哀求他們使用我們的配件。

韓國製造業危機

韓國四大集團,三星電子、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mpany)、SK(SK Corp. )、LG(LG Electronics)正在進行關乎企業存亡的產業重組。

中國從曾經的廉價生產基地躍升成為向市場推出更廉價產品的競爭對手,隨著人工智慧、電動汽車等製造業模式的變化,他們正面臨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淪為「二流」的危機。

現代汽車拿出了今後將汽車比重降低一半的「猛藥處方」,SK集團正在出售部分作為集團根基的化學產業。

LG集團也在頻繁地出售子公司或者收購其他公司,意圖打造「一等基因(DNA)」。

對此,有專家指出:「由四大集團帶領數百家中小企業生產成品的『先端型生態系統』已達到了極限」,「韓國製造業已經站在了生死邊緣。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還沒瘦死,韓國製造業的危機與轉型,也給我們敲響警鐘。

80年老品牌,入華三十載

說起三星這個品牌,可以說是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38年,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在韓國大邱市開了家農貿副食店,這就是三星的前身。

比普通的小店稍微大點的是,他店裡的麵條、蔬菜和水果不僅在大邱市里銷售,還會出口到北京和滿洲里。

李秉喆這種跨區域貿易的理念,從他的「農貿小店」開始體現出來,一直影響到整個「三星」以後的發展。

1948年,朝鮮南北方戰爭不斷,大邱市被北韓占領,李秉喆放棄了他小有成就的「農貿小店」,南下到釜山開始接受命運送給他更大的禮物。

到達釜山後,他開啟了新的貿易公司,他賣過糖,賣過毛織品。

而這個極具商業眼光的男人在隆隆戰火聲中,仍能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

借著戰時經濟,百業凋敝,人們無人關注商業運營,李秉喆收購了各種公司:保險公司、百貨公司、造紙廠、報社……還成立了文化基金會、醫院。

短短20年,三星從一個小貿易公司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家族財閥。

1969年對三星來說是重大的轉折點。

這一年三星電子正式成立。

1992年,中韓兩國正式建交,中國的經濟大門徹底向韓國打開。

三星電子抓住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同年就在中國惠州投資建廠,並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合作,成為對中國投資最大的韓資企業之一。

到2012年的時候,三星坐擁全球30%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老大。

在中國,三星的市場份同樣一枝獨秀,不僅甩開「中華酷聯」幾條街,蘋果也難望其項背。

遭遇滑鐵盧,節節敗退

近年來,三星電子在中國市場可謂「節節敗退」。

2013年還是以18.7%市場占有率成為中國最大手機品牌商,2014年降至12.1%,落後於小米。

次年,隨著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品牌商相繼崛起,三星跌出了前五。

在Note 7爆炸門事件發生後,三星手機在國內的形勢急轉直下,短短几年裡迅速跌落神壇。

到2018年,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跌破1%。

Counterpoint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機的中國市場份額僅1%,出貨量80萬台,位列第一的華為的出貨量則為3520萬台。

銷量持續不佳,製造成本卻水漲船高,再加上愛國情懷的助推,加速了三星敗退中國的腳步。

三星最後的「背影」卻令人感動,甚至值得國人尊重。

最後一家工廠撤場之前,惠州工廠擁有6000名多員工,手機年產能為7200萬台。

撤場,意味著這6000多名員工將面臨失業,另尋高就。

臨別之際,三星對6000多名中國員工的撤場補償,備受關注。

而三星給出的補償方案,令人感動。

6000多名員工,每人補償一部三星手機,最低3700,最高8000多;工齡在10年以下的將會得到一部三星A8,在10年到20年的員工將會得到一部三星S10+,工齡超過20年的,會得到一部三星S10+同時還有一部三星note10+ 5G版;另外每一位員工都將會收到工會送出市場價值高達千元的依波表。

為工人每人多繳納一次五險一金,補加N+3個月的工資,工齡長的普通工人可以領到補償款十幾萬以上;

在宣布撤場之前幾個月,員工聯繫比亞迪、TCL等企業,幫助員工找到新的工作崗位。

時至今日,三星手機仍占據著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品牌背後的公司文化和責任擔當,雖敗猶榮。

中國製造崛起

以前,「中國製造」就是「小作坊」的代名詞,但是今天之中國製造,已非昔日吳下阿蒙,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占領」全球各個重要領域:高鐵、華為通 訊設備、手機、海爾、美的、格力、殲-20、東風21-D(彈道飛彈打航母)、北斗、青蒿素、人工角膜等等...

對早已不甘當「世界工廠」的中國來說,三星的離場與返場並不可惜。

過往中國製造業的快速增長主要依賴廉價勞動力與資本。

2015年,中國政府公布了《中國製造2025》,力爭藉助工業4.0的浪潮,推動技術含量高的重大裝備等先進位造領域的發展,從世界第一製造大國躋身發達製造大國之列。

我們從三星的來來去去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找到更大的自信:中國製造業的優勢和地位,真的不是隨便可以替代的。

1、三星深知:中國有著全世界最多的工程師和成熟的技術工人,這個在全世界都是難以找到的。

2、三星深知: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最為完善、完整的產業鏈,這一點在全球無可匹敵。

3、三星深知: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創新創造氛圍,以及遵紀敬業的工作態度,都比不上中國。

形勢比人強。

或許三星也想離開中國製造業單飛,可是僅僅不到一個月,該回來的,還是回來了!

從落後挨打,到現在巨龍騰飛,摸爬滾打中,中國製造已經具備了搏擊風浪的能力。

中國目前許多產品仍然高度依賴進口,中國製造在有些領域的研發和生產依然存在難以攻破的技術難關。

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是中國製造崛起的必經之路。

而只有真正掌握自己的發展命脈,中國製造才能在國際上贏得優勢地位,成為國家安定繁榮發展的強大後盾。

相信中國製造能夠利用自身優勢,把握住行業發展方向,在未來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起為中國製造加油!

資料來源:財經早餐、聯合早報、財經要參、朝鮮日報、觀察者網、鎂客網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傳聞三星考慮關閉天津手機工廠

繼年初關閉深圳工廠後,三星計劃把天津的手機工廠關閉。8月13日,據路透中文網消息,韓國電子時報周一報導稱,由於銷售銳減加上勞工成本上升,三星電子正考慮暫停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手機生產廠的運作...